《方剂学》上编总论 第二章方剂与辨证论治 Gao Lin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UCM Email:gaolin93@aliyun.com
《方剂学》上编 总论 第二章 方剂与辨证论治 Gao Lin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CM Email: gaolin93@aliyun.com
目的要求 >掌握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各法的涵义、作 用、适应范围等)
目的要求 掌握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熟悉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各法的涵义、作 用、适应范围等)
第一节方剂与病证 第二节方剂与治法 第三节方剂与中药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 第三节 方剂与中药
第一节方剂与病证、治法的关系 方剂和治法都是中医“理、法、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1.从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是 后于方药形成的一种理论。 2.当治法已经由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为指导遣药组方、运用成 方的指导原则。 3.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治法的关系 方剂和治法都是中医“理、法、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1.从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是 后于方药形成的一种理论。 2.当治法已经由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为指导遣药组方、运用成 方的指导原则。 3.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
第二节常用治法 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将其概括为八法。 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 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 之
第二节 常用治法 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将其概括为八法。 “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 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 之
1.汗法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邪随汗而 解的一种治法。 理论依据:“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注意:汗法的目的并不在于单纯使人发汗,而是通过汗出使腠理开,营 卫和,血脉通,从而使邪气从表而解 “遍身繁繁微似有汗
1. 汗法 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之邪随汗而 解的一种治法。 理论依据:“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注意:汗法的目的并不在于单纯使人发汗,而是通过汗出使腠理开,营 卫和,血脉通,从而使邪气从表而解 “遍身絷絷微似有汗
2.吐法 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院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 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治法。 理论依据:“其高者,因而越之” 注意: (1)吐法是劫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易损胃气,凡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 妇均应慎用; (2)“吐法之中,汗法存焉
2. 吐法 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 物从口排出的一种治法。 理论依据:“其高者,因而越之” 注意: (1) 吐法是劫邪外出的一种治法,易损胃气,凡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 妇均应慎用; (2) “吐法之中,汗法存焉
3.下法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攻逐积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 屎、实热、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有形实邪从下二窍而解的一种治 法。 理论依据:“其下者,引而竭之”: “中满者,泻之于内” 注意:下法太过容易伤正,多用于正邪俱盛之证,体虚之人,宜攻补兼 施
3. 下法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攻逐积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 屎、实热、冷积、瘀血、痰结、水饮等有形实邪从下二窍而解的一种治 法。 理论依据:“其下者,引而竭之”; “中满者,泻之于内” 注意:下法太过容易伤正,多用于正邪俱盛之证,体虚之人,宜攻补兼 施
4.和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以疏解邪气,调整脏腑功能,使半表半里之邪、 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消除的一种治法。 适应证: (1)伤寒邪在少阳; (2)疟疾; (3)肝脾不和,肠胃不和,气血不和,寒热混杂,虚实互见等证
4. 和法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以疏解邪气,调整脏腑功能,使半表半里之邪、 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消除的一种治法。 适应证: (1)伤寒邪在少阳; (2)疟疾; (3)肝脾不和,肠胃不和,气血不和,寒热混杂,虚实互见等证
4.和法 《广瘟疫论》 (戴天章):“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 双解谓之和,平其亢厉谓之和” 内容:包括和解少阳,透达募原,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疏肝和胃,分 消上下等多种方法。 特点:作用比较缓和,照顾全面,适应的证情比较复杂,应用较为广泛
4. 和法 《广瘟疫论》(戴天章):“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 双解谓之和,平其亢厉谓之和” 内容:包括和解少阳,透达募原,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疏肝和胃,分 消上下等多种方法。 特点:作用比较缓和,照顾全面,适应的证情比较复杂,应用较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