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实习医师病历采集与书写训练的内容与要求 一、主诉 1.主诉是指患者入院就诊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其发生时间、性质或程度、 部位等,根据主诉能产生第一诊断。主诉语言要简洁明了,一般以不超过20字 为宜。 2.不以诊断或检验结果为主诉内容(确无症状者例外)。主诉多于一项时, 可按主次或发生时间的先后分别列出。 二、现病史 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围绕主诉,按症状出现的先后,详细记录从起 病到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经过和诊疗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1.起病时间、缓急,可能的病因和诱因(必要时包括起病前的一些情况)。 2.主要症状(或体征)出现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及其演变过程。 3.伴随症状的特点及变化,对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重要阳性和阴性症状(或 体征)亦应加以说明。 4.对患有与本病有关的慢性病者或旧病复发者,应着重了解其初发时的情 况和重大变化以及最近复发的情况。 5.发病以来曾在何处做何种诊疗(包括诊疗日期,检查结果,用药名称及 其剂量、用法,手术方式,疗效等)。 6.与本科疾病无关的未愈仍需诊治的其他科重要伤病,应另段叙述。 7.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如精神、食欲、食量、睡眠、大小便、体力和体 重的变化等
1 《中医内科学》实习医师病历采集与书写训练的内容与要求 一、主 诉 1.主诉是指患者入院就诊的主要症状、体征及其发生时间、性质或程度、 部位等,根据主诉能产生第一诊断。主诉语言要简洁明了,一般以不超过 20 字 为宜。 2.不以诊断或检验结果为主诉内容(确无症状者例外)。主诉多于一项时, 可按主次或发生时间的先后分别列出。 二、现病史 现病史是病史中的主体部分。围绕主诉,按症状出现的先后,详细记录从起 病到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经过和诊疗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1.起病时间、缓急,可能的病因和诱因(必要时包括起病前的一些情况)。 2.主要症状(或体征)出现的时间、部位、性质、程度及其演变过程。 3.伴随症状的特点及变化,对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重要阳性和阴性症状(或 体征)亦应加以说明。 4.对患有与本病有关的慢性病者或旧病复发者,应着重了解其初发时的情 况和重大变化以及最近复发的情况。 5.发病以来曾在何处做何种诊疗(包括诊疗日期,检查结果,用药名称及 其剂量、用法,手术方式,疗效等)。 6.与本科疾病无关的未愈仍需诊治的其他科重要伤病,应另段叙述。 7.发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如精神、食欲、食量、睡眠、大小便、体力和体 重的变化等
三、其他病史 1.既往史 既往史是指患者本次发病以前的健康及疾病情况,特别是与现病有密切关系 的疾病,按时间先后记录。其内容主要包括: (1)既往一般健康状况。 (2)有无患过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发病日期及诊疗情况。对患者 以前所患的疾病,诊断肯定者可用病名,但应加引号;对诊断不肯定者,简述其 症状。 (3)有无预防接种、外伤、手术史,以及药物、食物和其他接触物过敏史 等。 2.个人史 (1)出生、成长及居留的地点和时间(尤其应注意疫源地和地方病流行区), 受教育程度和业余爱好等。 (2)起居习惯、卫生习惯、饮食规律、烟酒嗜好及其摄入量,有无其它异 嗜物和麻醉毒品摄入史,有无重大精神创伤史。 (3)过去及目前职业,劳动保护情况及工作环境等。重点了解患者有无经 常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并应注明接触时间和程度等。 (4)有无旅游史,是否患过下疳及淋病等。 3.月经史 女性患者的月经情况,如初潮年龄、月经周期、行经天数、末次月经日期、 闭经日期或绝经年龄等,记录格式如下: 初潮年龄、行经期(天)/月经周期(天)、末次月经时间(或绝经年龄)
2 三、其他病史 1.既往史 既往史是指患者本次发病以前的健康及疾病情况,特别是与现病有密切关系 的疾病,按时间先后记录。其内容主要包括: (1)既往一般健康状况。 (2)有无患过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发病日期及诊疗情况。对患者 以前所患的疾病,诊断肯定者可用病名,但应加引号;对诊断不肯定者,简述其 症状。 (3)有无预防接种、外伤、手术史,以及药物、食物和其他接触物过敏史 等。 2.个人史 (1)出生、成长及居留的地点和时间(尤其应注意疫源地和地方病流行区), 受教育程度和业余爱好等。 (2)起居习惯、卫生习惯、饮食规律、烟酒嗜好及其摄入量,有无其它异 嗜物和麻醉毒品摄入史,有无重大精神创伤史。 (3)过去及目前职业,劳动保护情况及工作环境等。重点了解患者有无经 常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并应注明接触时间和程度等。 (4)有无旅游史,是否患过下疳及淋病等。 3.月经史 女性患者的月经情况,如初潮年龄、月经周期、行经天数、末次月经日期、 闭经日期或绝经年龄等,记录格式如下: 初潮年龄、行经期(天)/月经周期(天)、末次月经时间(或绝经年龄)
经量、颜色、有无痛经、白带情况(多少及性状)等 4.婚姻及生育史 (1)结婚与否、结婚年龄、配偶健康情况,是否近亲结婚。若配偶死亡, 应写明死亡原因及时间。 (2)已婚女性妊娠胎次、分娩次数,有无流产、早产、死产、手术产、产 褥热史,计划生育情况等。男性患者有无生殖系统疾病。 5.家族史 (1)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情况,有无与患者同样的疾病,有无 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死亡者应注明死因及时间。 (2)对家族性遗传性疾病需问明两系Ⅲ级亲属的健康和疾病情况。 四、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必须认真、仔细,按部位和系统顺序进行,既有所侧重,又不遗漏 阳性体征。对病人态度要和蔼、严肃,集中思想,手法轻柔,注意病人反应,冷 天要注意保暖。对危急病人可先重点检查,及时进行抢救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 做详细检查:不要过多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其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情况(全身状况、皮肤、淋巴结) 体温(T)(。C)、脉率(P)(次/min)、呼吸频率(R)(次/min)、血 压(BP)(mmHg)。 发育(正常与异常),营养(良好、中等、不良),体位(自主、被动、强 迫或辗转不安),步态,面容与表情(急性或慢性病容、表情痛苦、忧虑、恐惧、 安静),神志(清晰、模糊、昏睡、昏迷),能否与医师合作
3 经量、颜色、有无痛经、白带情况(多少及性状)等 4.婚姻及生育史 (1)结婚与否、结婚年龄、配偶健康情况,是否近亲结婚。若配偶死亡, 应写明死亡原因及时间。 (2)已婚女性妊娠胎次、分娩次数,有无流产、早产、死产、手术产、产 褥热史,计划生育情况等。男性患者有无生殖系统疾病。 5.家族史 (1)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健康情况,有无与患者同样的疾病,有无 与遗传有关的疾病。死亡者应注明死因及时间。 (2)对家族性遗传性疾病需问明两系Ⅲ级亲属的健康和疾病情况。 四、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必须认真、仔细,按部位和系统顺序进行,既有所侧重,又不遗漏 阳性体征。对病人态度要和蔼、严肃,集中思想,手法轻柔,注意病人反应,冷 天要注意保暖。对危急病人可先重点检查,及时进行抢救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再 做详细检查;不要过多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其具体内容如下: 1.一般情况(全身状况、皮肤、淋巴结) 体温(T)(°C)、脉率(P)(次/min)、呼吸频率(R)(次/min)、血 压(BP)(mmHg)。 发育(正常与异常),营养(良好、中等、不良),体位(自主、被动、强 迫或辗转不安),步态,面容与表情(急性或慢性病容、表情痛苦、忧虑、恐惧、 安静),神志(清晰、模糊、昏睡、昏迷),能否与医师合作
颜色(潮红、发绀、苍白、黄染、色素沉着),温度,湿度,弹性,有无水 肿、皮疹、瘀点瘀斑、皮下结节或肿块、蜘蛛痣、溃疡及疤痕,毛发分布情况等; 如有,应记述部位,范围(大小)及形态等。 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部位、大小、数目、压痛、硬度、移动性、 瘘管、疤痕等)。 2.头部检查 (1)头颅:大小,形态,有无压痛、包块,头发(量、色泽、分布、秀发 及斑秃)。 (2)眼:视力(必要时检查),眉毛(脱落、稀疏),睫毛(倒睫),眼 睑(水肿、运动、下垂),眼球(凸出、凹陷、运动、斜视、震颤),结膜(充 血、出血、苍白、水肿),巩膜(黄染),角膜(透明、混浊、反射),瞳孔(大 小、形状、对称、对光及调节反应)。 (3)耳:听力,有无畸形、分泌物、乳突压痛。 (4)鼻:有无畸形、鼻翼扇动、分泌物、出血、阻塞、副鼻窦区压痛。 (5)咽喉:扁桃体(大小、充血、分泌物、假膜),咽(色泽、分泌物、 反射),喉(发音清晰或嘶哑、喘鸣、失音)。 3.颈部检查 是否对称,有无强直、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颈动脉异常搏动、肿 块,气管位置,甲状腺(大小、硬度、压痛、结节、震颤、杂音、随吞咽上下活 动度)。 4.胸部检查 (1)胸廓(对称、畸形、局部隆起或塌陷、压痛),呼吸(频率、节律、 深度),有无异常搏动、静脉曲张。乳房疾病按乳房检查要求描述
4 颜色(潮红、发绀、苍白、黄染、色素沉着),温度,湿度,弹性,有无水 肿、皮疹、瘀点瘀斑、皮下结节或肿块、蜘蛛痣、溃疡及疤痕,毛发分布情况等; 如有,应记述部位,范围(大小)及形态等。 全身或局部浅表淋巴结有无肿大(部位、大小、数目、压痛、硬度、移动性、 瘘管、疤痕等)。 2.头部检查 (1)头颅:大小,形态,有无压痛、包块,头发(量、色泽、分布、秃发 及斑秃)。 (2)眼:视力(必要时检查),眉毛(脱落、稀疏),睫毛(倒睫),眼 睑(水肿、运动、下垂),眼球(凸出、凹陷、运动、斜视、震颤),结膜(充 血、出血、苍白、水肿),巩膜(黄染),角膜(透明、混浊、反射),瞳孔(大 小、形状、对称、对光及调节反应)。 (3)耳:听力,有无畸形、分泌物、乳突压痛。 (4)鼻:有无畸形、鼻翼扇动、分泌物、出血、阻塞、副鼻窦区压痛。 (5)咽喉:扁桃体(大小、充血、分泌物、假膜),咽(色泽、分泌物、 反射),喉(发音清晰或嘶哑、喘鸣、失音)。 3.颈部检查 是否对称,有无强直、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颈动脉异常搏动、肿 块,气管位置,甲状腺(大小、硬度、压痛、结节、震颤、杂音、随吞咽上下活 动度)。 4.胸部检查 (1)胸廓(对称、畸形、局部隆起或塌陷、压痛),呼吸(频率、节律、 深度),有无异常搏动、静脉曲张。乳房疾病按乳房检查要求描述
(2)肺脏: 视诊:呼吸运动(两侧对比),呼吸类型,有无肋间隙增宽或变窄。 触诊:语颤,有无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 叩诊:叩诊音(清音、浊音、实音、过清音或鼓音),肺下界、肺下缘移动 度。 听诊:呼吸音(性质、强弱、异常呼吸音),有无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 音,语音传导(注意对称部位)等。 (3)心脏: 视诊:心尖搏动(位置、范围、强度),有无心前区隆起。 触诊:心尖搏动(性质、位置、范围、强度),有无震颤(部位、期间)和 心包摩擦感。 叩诊:心脏左、右浊音界(相对浊音界)用各肋间距正中线的距离表示,并 在表下注明锁骨中线到前正中线的距离。 右侧(cm) 肋间 左侧(cm) Ⅱ Ⅲ IV 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cm 听诊:心率,心律,心音(强度、分裂、P2与A2的比较、额外心音、奔马律) 有无杂音(部位、性质、时期、强度、传导方向)和心包摩擦音。 5
5 (2)肺脏: 视诊:呼吸运动(两侧对比),呼吸类型,有无肋间隙增宽或变窄。 触诊:语颤,有无胸膜摩擦感、皮下捻发感。 叩诊:叩诊音(清音、浊音、实音、过清音或鼓音),肺下界、肺下缘移动 度。 听诊:呼吸音(性质、强弱、异常呼吸音),有无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 音,语音传导(注意对称部位)等。 (3)心脏: 视诊:心尖搏动(位置、范围、强度),有无心前区隆起。 触诊:心尖搏动(性质、位置、范围、强度),有无震颤(部位、期间)和 心包摩擦感。 叩诊:心脏左、右浊音界(相对浊音界)用各肋间距正中线的距离表示,并 在表下注明锁骨中线到前正中线的距离。 右侧(cm) 肋间 左侧(cm) Ⅱ Ⅲ Ⅳ Ⅴ 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 cm 听诊:心率,心律,心音(强度、分裂、P2与 A2的比较、额外心音、奔马律) 有无杂音(部位、性质、时期、强度、传导方向)和心包摩擦音
5.腹部检查 (1)视疹:外形(对称、平坦、膨隆、凹陷),呼吸运动,脐,有无皮疹、 条纹、疤痕、包块、静脉曲张(如有,记录血流方向)、胃肠蠕动波、上腹部搏 动。 (2)触诊: 腹壁: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液波震颤感及包块(部位、大小、 形态、硬度、压痛、搏动、移动度)。有腹水或腹部包块时应测量腹围。 肝脏:大小(右叶以右锁骨中线从肋缘至肝下缘、左叶以剑突至肝左叶下缘 多少厘米表示之),质地硬度,表面,边缘状态,有无压痛和搏动。 胆囊:大小,形态,有无压痛。 脾脏:大小,硬度,表面,边缘状态,有无压痛。巨脾以三线法表示。 肾脏:大小,形状,硬度,移动度,肾区及输尿管压痛点有无压痛,有无膀 胱膨胀。 (3)叩诊:肝浊音界,有无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高度鼓音及肾区叩 击痛。 (4)听诊:肠鸣音(正常、增强、减弱或消失),有无振水音、血管杂音。 6.脊柱及四肢 (1)脊柱:有无畸形、压痛、叩击痛,活动度。 (2)四肢:有无畸形、杵状指(趾)、静脉曲张、骨折、水肿、肌肉萎缩、 肢体瘫痪或肌张力增强,关节(红肿、疼痛、压痛、积液、脱白、活动度受限、 强直)。 6
6 5.腹部检查 (1)视疹:外形(对称、平坦、膨隆、凹陷),呼吸运动,脐,有无皮疹、 条纹、疤痕、包块、静脉曲张(如有,记录血流方向)、胃肠蠕动波、上腹部搏 动。 (2)触诊: 腹壁: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液波震颤感及包块(部位、大小、 形态、硬度、压痛、搏动、移动度)。有腹水或腹部包块时应测量腹围。 肝脏:大小(右叶以右锁骨中线从肋缘至肝下缘、左叶以剑突至肝左叶下缘 多少厘米表示之),质地硬度,表面,边缘状态,有无压痛和搏动。 胆囊:大小,形态,有无压痛。 脾脏:大小,硬度,表面,边缘状态,有无压痛。巨脾以三线法表示。 肾脏:大小,形状,硬度,移动度,肾区及输尿管压痛点有无压痛,有无膀 胱膨胀。 (3)叩诊:肝浊音界,有无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高度鼓音及肾区叩 击痛。 (4)听诊:肠鸣音(正常、增强、减弱或消失),有无振水音、血管杂音。 6.脊柱及四肢 (1) 脊柱:有无畸形 、压痛、叩击痛,活动度 。 (2)四肢:有无畸形、杵状指(趾)、静脉曲张、骨折、水肿、肌肉萎缩、 肢体瘫痪或肌张力增强,关节(红肿、疼痛、压痛、积液、脱臼、活动度受限、 强直)
7.神经系统 (1)生理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 肌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2)病理反射:巴彬斯基(Babinski)征等。 (3)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布鲁辛斯基(Brudzinski)征,克匿格(Kernig) 征。 (4)必要时做运动、感觉及神经系统其他检查。 8.舌脉情况 (1)舌诊:望舌应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患者自然伸舌,充分暴露舌 体;望舌要迅速,必要时可重复观察;注意辨别染苔,以及由于服药、饮食、吸 烟等所引起的舌质、舌苔改变须与病态鉴别:进食及饮水后或在灯光下,不宜诊 舌。 舌质:①颜色:注意区分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等色,及有无斑点、瘀 点、紫暗、舌尖起刺及舌下静脉怒张。②形态:是否苍老、胖嫩、肿胀、瘦薄、 有无裂纹、芒刺、齿痕等。③动态:有无痿软、强硬、震颤、歪斜、卷缩及流涎 情况:④润燥:注意舌体的津液多少,干湿程度。 舌苔:①苔色:区分白、黄、灰、黑或两色兼见。②苔质:注意厚薄、润燥、 滑、腐、粘、腻、花剥、无苔等情况。 (2)切诊(寸口诊法) 切脉方法:①切诊时患者先休息片刻,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其心脏近于 一水平,手掌向上平放,以便血液流畅。切脉时于寸、关、尺三部用轻、中、重 三种指力,分析浮、中、沉三侯以探索脉象。②要求环境安静,切脉者必须呼吸 均匀,态度认真,把注意力集中于指下,细心体察。③诊脉时间约一分钟以上。 要注意内外因素对脉象的影响,并注意脉与症是否符合。④患者在运动后,饮洒 >
7 7.神经系统 (1)生理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肱二头肌反射 ,肱三头 肌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 (2)病理反射:巴彬斯基(Babinski)征等。 (3)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布鲁辛斯基(Brudzinski)征,克匿格(Kernig) 征。 (4)必要时做运动、感觉及神经系统其他检查。 8.舌脉情况 (1)舌诊:望舌应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患者自然伸舌,充分暴露舌 体;望舌要迅速,必要时可重复观察;注意辨别染苔,以及由于服药、饮食、吸 烟等所引起的舌质、舌苔改变须与病态鉴别;进食及饮水后或在灯光下,不宜诊 舌。 舌质:①颜色:注意区分淡白、淡红、红、绛、青紫等色,及有无斑点、瘀 点、紫暗、舌尖起刺及舌下静脉怒张。②形态:是否苍老、胖嫩、肿胀、瘦薄、 有无裂纹、芒刺、齿痕等。③动态:有无痿软、强硬、震颤、歪斜、卷缩及流涎 情况;④润燥:注意舌体的津液多少,干湿程度。 舌苔:①苔色:区分白、黄、灰、黑或两色兼见。②苔质:注意厚薄、润燥、 滑、腐、粘、腻、花剥、无苔等情况。 (2)切诊(寸口诊法) 切脉方法:①切诊时患者先休息片刻,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其心脏近于 一水平,手掌向上平放,以便血液流畅。切脉时于寸、关、尺三部用轻、中、重 三种指力,分析浮、中、沉三侯以探索脉象。②要求环境安静,切脉者必须呼吸 均匀,态度认真,把注意力集中于指下,细心体察。③诊脉时间约一分钟以上。 要注意内外因素对脉象的影响,并注意脉与症是否符合。④患者在运动后,饮洒
或过饱等情况下,不宜切脉。⑤寸口无脉时,应注意是否为反关脉、斜飞脉或无 脉症。如双手均无脉,可切大迎脉或扶阳脉,以作辨证参考。 常见异常脉象:①按脉位深浅、常见的浮脉、沉脉、濡脉(浮软)、弱脉(沉 软)、芤脉(浮大中空);②按脉率快慢,常见有迟脉(一息不足四至)、缓脉 (一息四至)、数脉(一息五至以上);③按脉有强弱及大小分,常见有实脉、 虚脉、洪脉、大脉、微脉、细脉;④按脉的形象分,常见有滑脉、涩脉、弦脉、 紧脉;⑤按脉的节律分,常见有结脉(缓而时止)、促脉(数而时止)、代脉(上 有定数)、散脉。异常脉象常相兼出现。 五、专科情况 六、辅助检查 记录与诊断有关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如系入院前所做的检查,应注 明检查地点及日期。 七、诊断 包括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按疾病的主次列出,与主诉有关或对生命有威胁 的疾病排列在前。中医诊断,病名后要写明证型诊断:西医诊断,除疾病全称外, 还应尽可能包括病因、疾病解剖部位和功能的诊断。 八、相关问题回答 1.中西医诊断依据 2.中西医鉴别诊断 3.中西医治疗原则 4.中西医基础理论 要求病历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无涂改及错别字
8 或过饱等情况下,不宜切脉。⑤寸口无脉时,应注意是否为反关脉、斜飞脉或无 脉症。如双手均无脉,可切大迎脉或扶阳脉,以作辨证参考。 常见异常脉象:①按脉位深浅、常见的浮脉、沉脉、濡脉(浮软)、弱脉(沉 软)、芤脉(浮大中空);②按脉率快慢,常见有迟脉(一息不足四至)、缓脉 (一息四至)、数脉(一息五至以上);③按脉有强弱及大小分,常见有实脉、 虚脉、洪脉、大脉、微脉、细脉;④按脉的形象分,常见有滑脉、涩脉、弦脉、 紧脉;⑤按脉的节律分,常见有结脉(缓而时止)、促脉(数而时止)、代脉(上 有定数)、散脉。异常脉象常相兼出现。 五、专科情况 六、辅助检查 记录与诊断有关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如系入院前所做的检查,应注 明检查地点及日期。 七、诊断 包括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按疾病的主次列出,与主诉有关或对生命有威胁 的疾病排列在前。中医诊断,病名后要写明证型诊断;西医诊断,除疾病全称外, 还应尽可能包括病因、疾病解剖部位和功能的诊断。 八、相关问题回答 1.中西医诊断依据 2.中西医鉴别诊断 3.中西医治疗原则 4.中西医基础理论 要求病历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无涂改及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