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上编总论 第三章方剂的分类 Gao Lin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UCM Email:gaolin93@aliyun.com
《方剂学》上编 总论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Gao Lin Scho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CM Email: gaolin93@aliyun.com
分类方法 一、按病证分类 三、按治法和功效分类 二、按组成分类 1.十剂说 1.七方说 2.八阵说 2.主方分类 3.二十二剂分类法 四、按笔画分类
一、按病证分类 二、按组成分类 1. 七方说 2. 主方分类 三、按治法和功效分类 1. 十剂说 2. 八阵说 3. 二十二剂分类法 四、按笔画分类 分类方法
一、按病证分类 代表著作:《五十二病方》 千鑫坊 《五十二病方》记载了52类疾病,医方283首,涉及内、外、 妇、儿、五官等科。 其他代表作有《干金要方》、《外台秘要》、 《太平圣惠方》 药藏第九 等。 卷第二妇人方上 卷第三妇人方中 卷第四妇人方下 另:脏腑分类(先脏腑、后病证) 卷第五少小婴孺方 卷第六七窍病 代表著作:《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 卷第七风毒脚气 卷第八诸风
一、按病证分类 代表著作:《五十二病方》 《五十二病方》记载了52类疾病,医方283首,涉及内、外、 妇、儿、五官等科。 其他代表作有《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 等。 另:脏腑分类(先脏腑、后病证) 代表著作:《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
二、按组成分类 1.七方说 “七方”说源于《素问·玉真要大论》,金成无己正式提出 “七方”名称。 内容:大、小缓、急、奇、偶、复
二、按组成分类 1. 七方说 “七方”说源于《素问·玉真要大论》,金·成无己正式提出 “七方”名称。 内容:大、小、缓、急、奇、偶、复
七方 >大方是指药味多或用量大,以治邪气方盛的重剂: >小方是指药味少或用量小,以治病浅邪微的轻剂: >缓方是指药性缓和,以治病势缓慢需长期服用的方剂; >急方是指药性峻猛,以治病势急重急于取效的方剂: ~奇方是指由单数药味组成的方剂: ~偶方是指由双数药味组成的方剂: ~复方则是两方或数方组合的方剂
大方是指药味多或用量大,以治邪气方盛的重剂; 小方是指药味少或用量小,以治病浅邪微的轻剂; 缓方是指药性缓和,以治病势缓慢需长期服用的方剂; 急方是指药性峻猛,以治病势急重急于取效的方剂; 奇方是指由单数药味组成的方剂; 偶方是指由双数药味组成的方剂; 复方则是两方或数方组合的方剂。 七方
注意: (1)“七方”是最早的方剂分类法; (2)“七方”的实质,是以病邪的轻重、病位的上下、病 势的缓急、病体的强弱作为制方的依据
注意: (1)“七方”是最早的方剂分类法; (2)“七方”的实质,是以病邪的轻重、病位的上下、病 势的缓急、病体的强弱作为制方的依据
二、按组成分类 2.主方分类 代表方书:明师沛《祖剂》 (泽术麋衔汤/泽泻汤、猪苓汤、茯苓戎盐汤) (该书“首冠素灵二方,次载伊尹汤液一方以为宗,而后悉以仲景之方为祖, 其《局方》二陈、四物、四君子等汤以类附焉。”共载历代名方800余首,其 中主方75首,附方700余首) 清张璐 《张氏医通》中“祖方”卷
二、按组成分类 2. 主方分类 代表方书:明·师沛 《祖剂》(泽术麋衔汤/泽泻汤、猪苓汤、茯苓戎盐汤) (该书“首冠素灵二方,次载伊尹汤液一方以为宗,而后悉以仲景之方为祖, 其《局方》二陈、四物、四君子等汤以类附焉。”共载历代名方800余首,其 中主方75首,附方700余首) 清·张璐 《张氏医通》中 “祖方”卷
三、按治法和功效分类 1.十剂说 内容: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 “十剂”源于南北朝北齐徐之才《药对》,称“十种”; 宋赵佶《圣济经》在“十种”后加“剂”字: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正式有“十剂”之名。 注解:“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 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 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
三、按治法和功效分类 1. 十剂说 内容: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 “十剂”源于南北朝北齐·徐之才《药对》,称“十种”; 宋·赵佶《圣济经》在“十种”后加“剂”字;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正式有“十剂”之名。 注解:“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 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 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
(1)十二剂:加寒、热(宋寇宗奭《本草衍义》) (2)十四剂:加升、降(明缪仲淳) 2.二十二类分类法 代表著作:首见于清《医方集解》 内容: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 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 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及救急良方共22剂 为现代方剂学分类的蓝本
(1) 十二剂:加寒、热(宋·寇宗奭《本草衍义》) (2)十四剂:加升、降(明·缪仲淳) 2. 二十二类分类法 代表著作:首见于清《医方集解》 内容:补养、发表、涌吐、攻里、表里、和解、理气、理血、 祛风、祛寒、清暑、利湿、润燥、泻火、除痰、消导、 收涩、杀虫、明目、痈疡、经产及救急良方共22剂 为现代方剂学分类的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