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教育技术学专业)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7,文件大小:21.37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教育传播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国家高 等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核心课程之一。教育是一种 典型的文化信息传播活动,教学、学习的实质就是实现信息的流动。 如何将教育信息结构化、符号化,实现教育信息的有效互动,是教育 传播学研究的实质。无论是基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化的 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以及远程教学模式,都可以在教育传播学的理论 框架内找到合理的解释。进入信息时代,教育传播学是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理论之一,为本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该达到以 下目标: 了解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传播类型及传播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了 解教育传播学区别于大众传播等相关相近领域的特殊性:掌握教育传 播学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体系;学会运用教育传播理 论与方法,分析教育教学过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能够将所 学的教育传播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 内,继续从事教育传播理论研究,为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传播 学而努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南国农教授编写和李运林教授主编或主持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32 学时 2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教育传播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国家高 等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核心课程之一。教育是一种 典型的文化信息传播活动,教学、学习的实质就是实现信息的流动。 如何将教育信息结构化、符号化,实现教育信息的有效互动,是教育 传播学研究的实质。无论是基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化的 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以及远程教学模式,都可以在教育传播学的理论 框架内找到合理的解释。进入信息时代,教育传播学是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理论之一,为本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该达到以 下目标: 了解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传播类型及传播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了 解教育传播学区别于大众传播等相关相近领域的特殊性;掌握教育传 播学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体系;学会运用教育传播理 论与方法,分析教育教学过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能够将所 学的教育传播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 内,继续从事教育传播理论研究,为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传播 学而努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南国农教授编写和李运林教授主编或主持

修订的《教育传播学》教材,并制作了相应的电子讲义与课程教学资 源库等。2006年本教材已列入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 划教材立项。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本课程使用的扩充性的资源有:(1)向学生推荐的参考文献和有 关刊物,在图书馆和我院资料室都可以获得:(2)往届学生的课程作 业(主要为电子作品等):(3)向学生推荐的网络资源(如有关网站、 网络资源):(4)专家讲座,有关专家的专题报告视频通过网络和课 堂播放等形式供学生使用。这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扩 大了其知识视野,可以帮助其进行基于资源的学习和主动探究,可以 使其很好地理解教育传播的理论,促进教育传播理论向实践应用迁移。 3.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的教学在学院多媒体教室(与Internet连接),同时学院 网络机房对学生全部开放,可供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和资料查阅。 三、先修课程 《媒体理论与实践》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第2章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难点) 第3章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难点) 第4章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第5章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重在理论知识与教育传播实践的结合,提倡案例教 学、基于问题学习、任务驱动式教学、基于资源的学习、小组协作学 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教育传播学的学习兴趣,加强

修订的《教育传播学》教材,并制作了相应的电子讲义与课程教学资 源库等。2006 年本教材已列入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 划教材立项。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本课程使用的扩充性的资源有:(1)向学生推荐的参考文献和有 关刊物,在图书馆和我院资料室都可以获得;(2)往届学生的课程作 业(主要为电子作品等);(3)向学生推荐的网络资源(如有关网站、 网络资源);(4)专家讲座,有关专家的专题报告视频通过网络和课 堂播放等形式供学生使用。这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扩 大了其知识视野,可以帮助其进行基于资源的学习和主动探究,可以 使其很好地理解教育传播的理论,促进教育传播理论向实践应用迁移。 3.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的教学在学院多媒体教室(与 Internet 连接),同时学院 网络机房对学生全部开放,可供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和资料查阅。 三、先修课程 《 媒 体 理论与实践》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第 2 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难点) 第 3 章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难点) 第 4 章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第 5 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重在理论知识与教育传播实践的结合,提倡案例教 学、基于问题学习、任务驱动式教学、基于资源的学习、小组协作学 习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教育传播学的学习兴趣,加强

学生对教育传播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对教育传播知识和理论的 综合运用能力。网络教室、校园网和Internet等。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4课时) 1.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传播的含义、类型和功能:教育传播的概念、构成要素、演进和变革:以 及教育传播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1)传播的含义、类型及功能。 (2)教育传播的概念与演进。 (3)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我国教育传播学的建立、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 2.重、难点提示 (1)传播及相关概念、内涵: (2)传播学主要考察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而非生物信息、物理信息:传播的类 型及功能: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传播的类型及功能: (4)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5)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2章: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4课时) 1.教学内容 (1)传播的过程和模式 (2)教育传播的过程分析。 (3)教育传播过程的几种主要模式 2.重、难点提示 (1)教育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2)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 (3)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4)拉斯韦尔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德弗勒德互动传 播模式、贝罗的S.M.C.R模式、加涅的学习信息流程结构模式的基本特点: (5)教育传播的模式及其构建的原则。 第3章: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4课时) 1.教学内容 (1)信息的含义、信息的产生与形态、信息的本质、信息的本质

学生对教育传播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对教育传播知识和理论的 综合运用能力。网络教室、校园网和 Internet 等。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 1 章 绪论(4 课时) 1.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传播的含义、类型和功能;教育传播的概念、构成要素、演进和变革;以 及教育传播学的性质与研究对象。 (1)传播的含义、类型及功能。 (2)教育传播的概念与演进。 (3)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我国教育传播学的建立、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 2.重、难点提示 (1)传播及相关概念、内涵; (2)传播学主要考察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而非生物信息、物理信息;传播的类 型及功能;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传播的类型及功能; (4)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5)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 2 章: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4 课时) 1.教学内容 (1)传播的过程和模式 (2)教育传播的过程分析。 (3)教育传播过程的几种主要模式 2. 重、难点提示 (1)教育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2)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 (3)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4)拉斯韦尔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德弗勒德互动传 播模式、贝罗的 S.M.C.R 模式、加涅的学习信息流程结构模式的基本特点; (5)教育传播的模式及其构建的原则。 第 3 章: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4 课时) 1.教学内容 (1) 信息的含义、信息的产生与形态、信息的本质、信息的本质

(2)狭义信息与广义信息。 (3) 教育信息的来源与特征。 (4)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利用。 (5) 符号的类型与本质 (6) 语言符号 (7) 非语言符号 (8)教育活动中的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 2.重、难点提示 (1)信息的含义、特征和信息的产生、形态: (2) 狭义信息与广义信息 (3) 符号的内涵 (4) 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及其教育应用 (5) 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 (6) 教育活动中的多符号传播系统。 第4章: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4课时) 1.教学内容 (1)教育传播媒体 (2)教育传播媒体选择与利用 (3) 教育传播通道的概念 (4) 教育传播通道及其中的干扰。 (5) 教育传播媒体及麦克鲁汉的媒体观。 (6) 教育媒体的分类及特点。 2.重、难点提示 (1)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和构成: (2)教育传播通道的干扰因素: (3) 教育媒体的含义: (4) 教育媒体的常见分类方法: (5) 麦克卢汉的媒体观点与评价。 第5章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4课时) 1.教学内容 (1)教育传播中的教师角色。 (2) 教师的传播行为。 (3) 教师的素质要求

(2) 狭义信息与广义信息。 (3) 教育信息的来源与特征。 (4) 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利用。 (5) 符号的类型与本质 (6) 语言符号 (7) 非语言符号 (8) 教育活动中的语言传播与非语言传播 2. 重、难点提示 (1) 信息的含义、特征和信息的产生、形态; (2) 狭义信息与广义信息 (3) 符号的内涵 (4) 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及其教育应用 (5) 教育传播中的符号互动原理; (6) 教育活动中的多符号传播系统。 第 4 章: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4 课时) 1.教学内容 (1) 教育传播媒体 (2) 教育传播媒体选择与利用 (3) 教育传播通道的概念 (4) 教育传播通道及其中的干扰。 (5) 教育传播媒体及麦克鲁汉的媒体观。 (6) 教育媒体的分类及特点。 2.重、难点提示 (1) 教育传播通道的含义和构成; (2) 教育传播通道的干扰因素; (3) 教育媒体的含义; (4) 教育媒体的常见分类方法; (5) 麦克卢汉的媒体观点与评价。 第 5 章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4 课时) 1.教学内容 (1)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角色。 (2) 教师的传播行为。 (3) 教师的素质要求

(4)教育传播中学生的角色 (5) 学生的传播行为 (6) 学生的素质要求 (7) 教师的传播心理 (8) 学生的传播心理 (9) 师生互动传播机制。 2.重、难点提示 (1) 教育传播中师生所扮演的角色: (2)教师和学生的传播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3) 影响教师和学生传播行为的心理因素: (4) 师生互动过程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类型和特点。 第6章教学传播环境(4课时) 1.教学内容 (1)环境、教育传播环境 (2) 教育传播环境的功能和作用 (3) 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 2.重、难点提示 (1)环境与教育的关系: (2) 教育传播环境的功能: (3)教育传播环境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第7章教学传播效果(4课时) 1.教学内容 传播效果理论简述 教育传播效果的概念、 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和评价 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 2.重、难点提示 (1)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 (2)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内容: (3)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 (4) 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的含义: (5) 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

(4) 教育传播中学生的角色 (5) 学生的传播行为 (6) 学生的素质要求 (7) 教师的传播心理 (8) 学生的传播心理 (9) 师生互动传播机制。 2.重、难点提示 (1) 教育传播中师生所扮演的角色; (2) 教师和学生的传播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3) 影响教师和学生传播行为的心理因素; (4) 师生互动过程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类型和特点。 第 6 章 教学传播环境(4 课时) 1.教学内容 (1) 环境、教育传播环境 (2) 教育传播环境的功能和作用 (3) 教育传播环境的优化 2.重、难点提示 (1) 环境与教育的关系; (2) 教育传播环境的功能; (3) 教育传播环境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第 7 章 教学传播效果(4 课时) 1.教学内容 传播效果理论简述 教育传播效果的概念 、 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和评价 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 2.重、难点提示 (1) 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 (2) 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内容; (3) 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 (4) 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的含义; (5) 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

第8章教学传播学研究方法(4课时) 1.教学内容 (1) 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 (2) 调查研究法 (3) 内容分析法 (4) 控制实验法 (5)系统科学方法 2.重、难点提示 (1) 教育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类型: (2) 量的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的区别: (3) 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七、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章目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绪论 4 0 二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4 0 三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0 四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4 0 五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 4 0 六 教育传播环境 4 0 七 教育传播效果 4 0 八 教育传播研究方法 4 0 总计 32 0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 2.成绩构成 平时考查+期末考核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教育传播学》(2007年版),南国农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第 8 章 教学传播学研究方法(4 课时) 1. 教学内容 (1) 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 (2) 调查研究法 (3) 内容分析法 (4) 控制实验法 (5) 系统科学方法 2. 重、难点提示 (1) 教育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类型; (2) 量的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的区别; (3) 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绪论 4 0 二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4 0 三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4 0 四 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4 0 五 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 4 0 六 教育传播环境 4 0 七 教育传播效果 4 0 八 教育传播研究方法 4 0 总计 32 0 八、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 2.成绩构成 平时考查+期末考核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教育传播学》(2007 年版),南国农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2]《教育传播学》(1995年版),南国农、李运林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应用》,沃纳.赛福林编,华夏出版社,2000年: [4]《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5]《传播学总论》,胡正荣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

[2]《教育传播学》(1995 年版),南国农、李运林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应用》,沃纳.赛福林编,华夏出版社,2000 年; [4]《传播学教程》,郭庆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5]《传播学总论》,胡正荣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年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