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会计信息系统建立与安全 第一节会计信息系統建立 会计信息系统目标确立 会计信息系统是为企业服务的,是企业会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会计信 息系统的目标服从于企业、信息系统、会计三者的目标。企业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客户满意的 服务获取更多的利润;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向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会计的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获取更多的利润。由此,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可确定 为向企业内部的决策者提供需要的会计信息及对会计信息利用有重要影响的其他非会计信 息。它确定了会计信息用户可以得到的信息内容和质量。当然,具体到不同的决策者,由于 需要不同,所希望获取的会计信息也会各不相同。 在此目标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应是利用各种会计规则和方法,加工来自企业 各项业务活动中的数据,产生和反映会计信息(其中多数是价值信息),以辅助人们利用会 计信息进行决策。其中,会计规则和方法是由会计人员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综合制定的,他 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规则 由会计人员确定;会计方法也由会计人员提出,并与信息管理人员合作将这些规则和方法转 化为机器系统中的程序。当企业出现了新的业务活动或拥有了新的资源需要进行管理时,会 计人员应从会计工作的角度确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处理规则,并尽可能地将其转化为机器 系统可处理的内容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 会计信息系统是通过对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为用户提 供核算、管理、决策等相关信息的集成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建立方法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自主开发指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完成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 程序代码編写、测试、系统维护、升级等阶段的工作。企业对开发的软件拥有全部版权,享 有全部收益,同时也承担全部风险 2、委托开发指企业委托软件开发单位,根据本企业的实际业务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 开发。委托开发的软件版权一般来讲归委托企业所有。 3、联合开发指企业和其他单位共同组成开发小组,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双方的资源, 共同完成本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联合开发的产品版权一般归双方共同拥有 4、购买商品化软件指企业在市场上选购适合或基本适合本企业需要的商品化会计软 件,经过实施(含二次开发)后建立本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大型商品化会计软件的版权归供 应商所有 5、租用应用服务供应商(ASP)的系统指企业无须再花钱购买和维护复杂的会计应 用软件系统,而是通过高速网络向应用服务供应商租赁其会计应用软件系统和服务。企业只 要将自己的业务数据上传到ASP的系统中,经过ASP会计应用软件系统的处理后,就可以 得到需要的各种报表和分析结果—就如同在企业自己的办公室处理一样高效快捷。 上述儿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本章所谓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主要指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 的方式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在建立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之前,一定要做好可行性分析。所谓可行 性分析,是分析、比较、衡量一个新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给企业实际业务的运作带来的利 益或风险是多还是少
第二章 会计信息系统建立与安全 第一节 会计信息系统建立 一、会计信息系统目标确立 会计信息系统目标确立 会计信息系统是为企业服务的,是企业会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会计信 息系统的目标服从于企业、信息系统、会计三者的目标。企业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客户满意的 服务获取更多的利润;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向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用户)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会计的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获取更多的利润。由此,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可确定 为向企业内部的决策者提供需要的会计信息及对会计信息利用有重要影响的其他非会计信 息。它确定了会计信息用户可以得到的信息内容和质量。当然,具体到不同的决策者,由于 需要不同,所希望获取的会计信息也会各不相同。 在此目标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应是利用各种会计规则和方法,加工来自企业 各项业务活动中的数据,产生和反映会计信息(其中多数是价值信息),以辅助人们利用会 计信息进行决策。其中,会计规则和方法是由会计人员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综合制定的,他 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的。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规则 由会计人员确定;会计方法也由会计人员提出,并与信息管理人员合作将这些规则和方法转 化为机器系统中的程序。当企业出现了新的业务活动或拥有了新的资源需要进行管理时,会 计人员应从会计工作的角度确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处理规则,并尽可能地将其转化为机器 系统可处理的内容。 二、会计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 会计信息系统分析和设计 会计信息系统是通过对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为用户提 供核算、管理、决策等相关信息的集成系统。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建立方法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自主开发 指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完成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 程序代码编写、测试、系统维护、升级等阶段的工作。企业对开发的软件拥有全部版权,享 有全部收益,同时也承担全部风险。 2、委托开发 指企业委托软件开发单位,根据本企业的实际业务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的 开发。委托开发的软件版权一般来讲归委托企业所有。 3、联合开发 指企业和其他单位共同组成开发小组,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双方的资源, 共同完成本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联合开发的产品版权一般归双方共同拥有。 4、购买商品化软件 指企业在市场上选购适合或基本适合本企业需要的商品化会计软 件,经过实施(含二次开发)后建立本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大型商品化会计软件的版权归供 应商所有。 5、租用应用服务供应商(ASP)的系统 指企业无须再花钱购买和维护复杂的会计应 用软件系统,而是通过高速网络向应用服务供应商租赁其会计应用软件系统和服务。企业只 要将自己的业务数据上传到 ASP 的系统中,经过 ASP 会计应用软件系统的处理后,就可以 得到需要的各种报表和分析结果——就如同在企业自己的办公室处理一样高效快捷。 上述几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本章所谓的会计信息系统建立主要指购买商品化会计软件 的方式。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在建立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之前,一定要做好可行性分析。所谓可行 性分析,是分析、比较、衡量一个新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给企业实际业务的运作带来的利 益或风险是多还是少
1、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软件工程的复杂性,再加上资源的缺乏和交付时间的限制,使较为庞大的软件工程的开 发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早期对软件项目做出仔细、科学、谨慎的可行性分析和评估是十 分重要的。如果在系统的问题空间定义阶段,能及时地发现将来可能遇到的困难并作出相应 的决定,就可以避免人力、财力、物力及时间上的浪费。因此,可行性分析实际上也是一种 风险分析。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为此, 必须详细了解现实系统和用户的需求,研究若干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可行性 论证 2、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可行性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经济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是从成本有效性角度评价一个会计信息系统是否可行的最基本、最常用的 种方法 (2)操作可行性 操作可行性是指一个运行中的会计信息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如现有的组织结构、管理 模式、人员素质及技能等)能否正常运行,从而满足企业的各种业务需求。 (3)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是指建立的会计信息系统所需要的技术当前是否成熟、稳定,会不会符合技 术发展潮流。导致技术不可行的原因通常是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或不合实 际的要求,认为计算机无所不能,而实际上计算机系统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4)人员可行性 新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必然引起企业内部某些方面的变化,如新旧系统并行运行期间 工作量增加、操作习惯的变化、岗位的调整和职责的重新划分,等等。而从人的本性来说, 通常对变化有抵触心理,这样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就会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进 行可行性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人员方面的可行性,即评估人员的抵触情绪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妨 碍程度 3、可行性研究步骤 (1)准备工作 A、人力资源和组织的准备 人力资源和组织的准备是保证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在初步确立了用户方和开发方参加 系统调研和开发的技术人员后,为了保证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成立三个小组,其一为 开发小组,由双方开发人员参加,是系统开发的工作小组;其二为环境保障组,由用户方的 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开发小组与用户方的工作协调:其三为领导小组,由双方的领导参加, 负责对开发组和环境组的领导工作,研究开发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B、技术准备 用户方应向开发小组提交一份初步的用户需求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对现有(手工的或 IT环境下的)系统的评估,和建立新系统的初步设想。作为工作小组开展工作的原始依据 (2)初步调查 调査是系统诞生的基础。开发小组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初步 调查及对用户提出的需求报告进行识别和理解 A、原系统的目标、功能、处理程序、处理方法、业务量、系统的优缺点、需要解决的 问题和需求的迫切性等 B、原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组织结构、人员组成、与外单位的联系方式等
1、可行性研究的意义 软件工程的复杂性,再加上资源的缺乏和交付时间的限制,使较为庞大的软件工程的开 发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早期对软件项目做出仔细、科学、谨慎的可行性分析和评估是十 分重要的。如果在系统的问题空间定义阶段,能及时地发现将来可能遇到的困难并作出相应 的决定,就可以避免人力、财力、物力及时间上的浪费。因此,可行性分析实际上也是一种 风险分析。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为此, 必须详细了解现实系统和用户的需求,研究若干种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并对其进行可行性 论证。 2、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可行性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经济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是从成本有效性角度评价一个会计信息系统是否可行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一 种方法。 (2)操作可行性 操作可行性是指一个运行中的会计信息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如现有的组织结构、管理 模式、人员素质及技能等)能否正常运行,从而满足企业的各种业务需求。 (3)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是指建立的会计信息系统所需要的技术当前是否成熟、稳定,会不会符合技 术发展潮流。导致技术不可行的原因通常是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或不合实 际的要求,认为计算机无所不能,而实际上计算机系统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4)人员可行性 新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必然引起企业内部某些方面的变化,如新旧系统并行运行期间 工作量增加、操作习惯的变化、岗位的调整和职责的重新划分,等等。而从人的本性来说, 通常对变化有抵触心理,这样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就会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因此在进 行可行性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人员方面的可行性,即评估人员的抵触情绪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妨 碍程度。 3、可行性研究步骤 (1)准备工作 A、人力资源和组织的准备 人力资源和组织的准备是保证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在初步确立了用户方和开发方参加 系统调研和开发的技术人员后,为了保证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成立三个小组,其一为 开发小组,由双方开发人员参加,是系统开发的工作小组;其二为环境保障组,由用户方的 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开发小组与用户方的工作协调;其三为领导小组,由双方的领导参加, 负责对开发组和环境组的领导工作,研究开发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B、技术准备 用户方应向开发小组提交一份初步的用户需求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对现有(手工的或 IT 环境下的)系统的评估,和建立新系统的初步设想。作为工作小组开展工作的原始依据。 (2)初步调查 调查是系统诞生的基础。开发小组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初步 调查及对用户提出的需求报告进行识别和理解。 A、原系统的目标、功能、处理程序、处理方法、业务量、系统的优缺点、需要解决的 问题和需求的迫切性等。 B、原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组织结构、人员组成、与外单位的联系方式等
C、新系统的改造目标,包括对原有系统的改进和增加新的需求 D、为开发新系统能提供的各种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改造和管理体制 的变革等 (3)进行可行性分析 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老系统存在的问题、改造目标和具备的各种条件,即可提 出解决方案,并从技术上、经济上、环境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究,最后将分析结果写成可 行性研究报告,待评审。其中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要建立什么样的会计信息系统,例如, 是独立的会计信息系统还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仅有会计核算 功能,还是尚需包括管理和决策功能等。 三、会计软件的选择 (一)选择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方法和步骤 在分析整理好自身需求后,企业在市场上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所需要的商品化会计软 件。这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 收集市场信息,确认候选的供应商 2、访问软件公司,了解其综合实力和产品信息 3、访问软件公司的客户 4、请有关咨询公司帮助选型 5、模拟运行方式 6、招标比价 (二)软件评价标准 1、软件的功能 软件功能应满足企业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需要。多余的功能只会造成使用和维护的复杂 性。软件可用部分的比率,取决于软件对用户的适用程度,而不是以进口或国产来区分。 外要考虑系统的开放性,预留各种接口 2、开发工具 任何商品化软件都不能完全适用于企业的需求,都或多或少地有用户化和二次开发工 作。 3、软件文档 商品化软件必须配备齐全的文档,如用户手册,不同层次的培训教材(如会计软件设计 开发的工具培训手册、数据库开发及维护培训手册、产品功能培训手册等),产品实施指南 等。文档的全面详尽程度应达到用户能够自学使用 4、售后服务与支持 售后服务与支持非常重要,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售后服务工作包括各种培训、项目管理、 实施指导、二次开发及用户化,可由专业的咨询公司或软件公司承担。由熟悉企业管理,有 实施经验的专家组成顾问组做售后的支持与服务工作。在国外,服务与支持的费用和软件价 格之比为1:1或更高。由此也可以看出售后服务与支持的重要性。 5、软件商的信誉和稳定性 选择软件时要考虑供应商的实力和信誉。软件供应商应当有长期的经营战略,能够跟踪 技术的发展和客户的要求,不断对软件进行版本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6、价格问题 价格方面要考虑软件的性能、功能、技术平台、质量、售后与支持等,另外也要做投资 效益分析,包括资金利润率、投资回收期。 7、企业原有资源的保护 这里所说的资源,不仅指硬件资源,还包括已有的数据资源。这样在选择软件时,就要
C、新系统的改造目标,包括对原有系统的改进和增加新的需求。 D、为开发新系统能提供的各种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改造和管理体制 的变革等。 (3)进行可行性分析 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老系统存在的问题、改造目标和具备的各种条件,即可提 出解决方案,并从技术上、经济上、环境上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究,最后将分析结果写成可 行性研究报告,待评审。其中提出的解决方案,包括要建立什么样的会计信息系统,例如, 是独立的会计信息系统还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仅有会计核算 功能,还是尚需包括管理和决策功能等。 三、会计软件的选择 会计软件的选择 (一)选择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方法和步骤 在分析整理好自身需求后,企业在市场上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所需要的商品化会计软 件。这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 1、收集市场信息,确认候选的供应商 2、访问软件公司,了解其综合实力和产品信息 3、访问软件公司的客户 4、请有关咨询公司帮助选型 5、模拟运行方式 6、招标比价 (二)软件评价标准 1、软件的功能 软件功能应满足企业当前和今后发展的需要。多余的功能只会造成使用和维护的复杂 性。软件可用部分的比率,取决于软件对用户的适用程度,而不是以进口或国产来区分。另 外要考虑系统的开放性,预留各种接口。 2、开发工具 任何商品化软件都不能完全适用于企业的需求,都或多或少地有用户化和二次开发工 作。 3、软件文档 商品化软件必须配备齐全的文档,如用户手册,不同层次的培训教材(如会计软件设计 开发的工具培训手册、数据库开发及维护培训手册、产品功能培训手册等),产品实施指南 等。文档的全面详尽程度应达到用户能够自学使用。 4、售后服务与支持 售后服务与支持非常重要,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售后服务工作包括各种培训、项目管理、 实施指导、二次开发及用户化,可由专业的咨询公司或软件公司承担。由熟悉企业管理,有 实施经验的专家组成顾问组做售后的支持与服务工作。在国外,服务与支持的费用和软件价 格之比为 1:1 或更高。由此也可以看出售后服务与支持的重要性。 5、软件商的信誉和稳定性 选择软件时要考虑供应商的实力和信誉。软件供应商应当有长期的经营战略,能够跟踪 技术的发展和客户的要求,不断对软件进行版本的更新和维护工作。 6、价格问题 价格方面要考虑软件的性能、功能、技术平台、质量、售后与支持等,另外也要做投资 效益分析,包括资金利润率、投资回收期。 7、企业原有资源的保护 这里所说的资源,不仅指硬件资源,还包括已有的数据资源。这样在选择软件时,就要
考虑软件产品对硬件平台的要求是否过高,原有的PC机能否使用,原有的数据资源能否平 滑地移植到新的系统中 四、会计软件的实施 (一)会计软件实施的基本概念 广义上讲,会计软件的实施是指会计信息系统项目立项开始直到新系统最终上线运行为 止的所有阶段性工作。包括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实 现(自行开发或购买商品化软件)、系统转换、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全部过程。一般说来,会 计软件的实施仅指软件的安装、培训、用户化和二次开发、初始化等阶段性工作。 (二)会计软件实施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1、什么是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根据 Michale Hammer等人的定义,“业务流程重组(BPR)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 ( process)进行根本性( fundamental)再思考和彻底性( radical)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 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 dramatic)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 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在这个定义中,“根本性”“彻底性 “戏剧性”和“流程”是应关注的四个核心内容。 2、为什么要实施业务流程重组 根据有关统计表明,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在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即IT)应用上投资了10000亿美元,其中8000亿美元是由服务行业投入的。尽管有这样大 的巨资投入,但是生产率在整个80年代实质上并没有发生大变化,这些投资并没有达到预 期目标。经济学家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而众多的公司则认为它们投入到信息技术应用方 面的钱掉入了“黑洞”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总结起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直 接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方式,将很多在新技术条件下不合理、不必要或无效的工作和流程坚固 地锁定在新的信息系统中。 大量案例证明,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如果仅仅在对企业传统管理方式进行简单的重复 或修补的基础上进行低水平的实施,那么,在加速企业原有正面产出的同时,也会加速其负 面的产出,企业的综合效益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也就说,只有在BPR思想的指导下,把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融入到企业持续变革的过程中,才能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巨大投资 得到真正的回报,获得应有的成效 3、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思想与原则 (1)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 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将企业管理划分为一个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根据级别高低组成 个树形或金字塔式的结构,这既是“科层制”管理。科层制管理虽然有利于专业化劳动技 能与管理技能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但这种管理组织注重的是“老板”而不是顾客 对同级部门间的工作进行控制并进行强有力的协调难度较大。顾客与企业的联系不是单点方 式( single point of contact,如传统模式下一个顾客要想查询发票信息,与之打交道的销售 部门只知道有关销售方面的信息,所以客户可能还要与企业的信用审査部门、收款部门、开 票部门等联系才能了解发票全面信息。此外,由于部门边界限制,很多工作只是为了满足企 业内部管理结构的需要而完成,从而存在很多无效工作。 业务流程重组强调管理要面向业务流程,对业务流程的管理以产出(或服务)和顾客为 中心,将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在业务流程中建立控制程序。从而可以大大消 除原有的各部门间的摩擦,降低管理费用和管理成本,减少无效劳动并提高对顾客的反应速 (2)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
考虑软件产品对硬件平台的要求是否过高,原有的 PC 机能否使用,原有的数据资源能否平 滑地移植到新的系统中。 四、会计软件的实施 会计软件的实施 (一)会计软件实施的基本概念 广义上讲,会计软件的实施是指会计信息系统项目立项开始直到新系统最终上线运行为 止的所有阶段性工作。包括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实 现(自行开发或购买商品化软件)、系统转换、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全部过程。一般说来,会 计软件的实施仅指软件的安装、培训、用户化和二次开发、初始化等阶段性工作。 (二)会计软件实施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1、什么是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根据 Michale Hammer 等人的定义,“业务流程重组(BPR)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 (process)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再思考和彻底性(radical)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 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dramatic)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 “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在这个定义中,“根本性”、“彻底性”、 “戏剧性”和“流程”是应关注的四个核心内容。 2、为什么要实施业务流程重组 根据有关统计表明,在整个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企业在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即 IT)应用上投资了 10 000 亿美元,其中 8000 亿美元是由服务行业投入的。尽管有这样大 的巨资投入,但是生产率在整个 80 年代实质上并没有发生大变化,这些投资并没有达到预 期目标。经济学家称之为“生产率悖论”,而众多的公司则认为它们投入到信息技术应用方 面的钱掉入了“黑洞”。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总结起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时,直 接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方式,将很多在新技术条件下不合理、不必要或无效的工作和流程坚固 地锁定在新的信息系统中。 大量案例证明,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如果仅仅在对企业传统管理方式进行简单的重复 或修补的基础上进行低水平的实施,那么,在加速企业原有正面产出的同时,也会加速其负 面的产出,企业的综合效益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也就说,只有在 BPR 思想的指导下,把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融入到企业持续变革的过程中,才能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巨大投资 得到真正的回报,获得应有的成效。 3、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思想与原则 (1)从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 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将企业管理划分为一个个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根据级别高低组成 一个树形或金字塔式的结构,这既是“科层制”管理。科层制管理虽然有利于专业化劳动技 能与管理技能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但这种管理组织注重的是“老板”而不是顾客, 对同级部门间的工作进行控制并进行强有力的协调难度较大。顾客与企业的联系不是单点方 式(single point of contact),如传统模式下一个顾客要想查询发票信息,与之打交道的销售 部门只知道有关销售方面的信息,所以客户可能还要与企业的信用审查部门、收款部门、开 票部门等联系才能了解发票全面信息。此外,由于部门边界限制,很多工作只是为了满足企 业内部管理结构的需要而完成,从而存在很多无效工作。 业务流程重组强调管理要面向业务流程,对业务流程的管理以产出(或服务)和顾客为 中心,将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在业务流程中建立控制程序。从而可以大大消 除原有的各部门间的摩擦,降低管理费用和管理成本,减少无效劳动并提高对顾客的反应速 度。 (2)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
在传统劳动分工的影响下,作业流程被分割成各种简单的任务,并根据任务组成各个职 能管理部门,经理们将精力集中于本部门个别任务效率的提高上,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目标, 即以最快的速度满足顾客的不断变化的需求。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实际上是系统思想在 重组企业业务流程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它强调整体全局最优而不是单个环节或作业任务的最 优 (3)组织为流程而定,而不是流程为组织而定 业务流程重组以适应“顾客、竞争和变化”为原则重新设计企业业务处理流程,然后根 据业务流程管理与协调的要求设立部门,通过在流程中建立控制程序来尽量压缩管理层 建立扁平式管理组织,提高管理效率。 (4)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 在“科层制”管理下的企业每个员工,囿于每个部门的职能范围内,评价他们的标准是 在一定边界范围内办事的准确度如何,任何冒险与创新行为都是不受欢迎的。因此,极大地 抑制了个人能动性与创造性 重组后的企业业务处理流程化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 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 代,个人已转变为“社会人”,个人的成功与自我实现,取决于这个人所处的流程及整个流 程能否取得成功。 (5)客户与供应商是企业整体流程的一部分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 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L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 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 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在进行业务流程重 组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业务处理流程,还应对客户、企业自身与供应商组成的整个供应 链中的全部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6)信息资源的一次性获取与共享使用 在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中,相同的信息往往在不同的部门都要进行存贮、加工和管理, 这其中存在着很多重复性劳动甚至无效劳动。很多部门甚至建立专门的部门,收集和处理其 他部门产生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企业的应用,以及员工素质的提高,信息处 理完全可以由处在各不同业务处理流程中的人员自己完成。通过业务流程重组确定每个流程 应该采集的信息,并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信息在整个流程上的共享使用。 (三)会计软件的实施步骤 不同的会计软件供应商或咨询公司都有自身独特的实施方法论,但这些实施方法论在很 多方面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这就是把会计软件的实施看做一项工程。既然是一项工程, 就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內合理安排拥有的资源,经过有效地控制和防范风险,最终完成 既定的目标。所以会计软件的实施大体上分目标定义、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实施、最终评 价等阶段和过程。具体来讲,可以划分为以下八个步骤:即制定实施计划、用户培训和教育 需求分析和确定、模拟运行、客户化、运行测试、实际运行、周期审査,简称实施八步法。 为达到满意( satisfactory)、快速( speedy)、低风险(sate)的实施效果(简称3S),实施八 步法强调在各个实施步骤中建立规范、详尽的实施文档,从而更准确地反映用户需求、更高 效地完成阶段任务、更稳健地达到实施目标 1、明确目标和制定实施计划 在实施之前,应该让与该项目有关的人都能自觉认识项目的意义,了解企业的目标,清 楚自己的作用。因此,实施顾问与用户讨论并确定现实可行并且合理的目标,把原先是少数 项目决策者的先知先觉,变为今后多数人的行为共识,是保证应用软件实施成功关键性的第
在传统劳动分工的影响下,作业流程被分割成各种简单的任务,并根据任务组成各个职 能管理部门,经理们将精力集中于本部门个别任务效率的提高上,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目标, 即以最快的速度满足顾客的不断变化的需求。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实际上是系统思想在 重组企业业务流程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它强调整体全局最优而不是单个环节或作业任务的最 优。 (3)组织为流程而定,而不是流程为组织而定 业务流程重组以适应“顾客、竞争和变化”为原则重新设计企业业务处理流程,然后根 据业务流程管理与协调的要求设立部门,通过在流程中建立控制程序来尽量压缩管理层次, 建立扁平式管理组织,提高管理效率。 (4)充分发挥每个人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作用 在“科层制”管理下的企业每个员工,囿于每个部门的职能范围内,评价他们的标准是 在一定边界范围内办事的准确度如何,任何冒险与创新行为都是不受欢迎的。因此,极大地 抑制了个人能动性与创造性。 重组后的企业业务处理流程化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 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可以说在知识经济时 代,个人已转变为“社会人”,个人的成功与自我实现,取决于这个人所处的流程及整个流 程能否取得成功。 (5)客户与供应商是企业整体流程的一部分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 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 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 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在进行业务流程重 组时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的业务处理流程,还应对客户、企业自身与供应商组成的整个供应 链中的全部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 (6)信息资源的一次性获取与共享使用 在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中,相同的信息往往在不同的部门都要进行存贮、加工和管理, 这其中存在着很多重复性劳动甚至无效劳动。很多部门甚至建立专门的部门,收集和处理其 他部门产生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企业的应用,以及员工素质的提高,信息处 理完全可以由处在各不同业务处理流程中的人员自己完成。通过业务流程重组确定每个流程 应该采集的信息,并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信息在整个流程上的共享使用。 (三)会计软件的实施步骤 不同的会计软件供应商或咨询公司都有自身独特的实施方法论,但这些实施方法论在很 多方面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这就是把会计软件的实施看做一项工程。既然是一项工程, 就需要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内合理安排拥有的资源,经过有效地控制和防范风险,最终完成 既定的目标。所以会计软件的实施大体上分目标定义、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实施、最终评 价等阶段和过程。具体来讲,可以划分为以下八个步骤:即制定实施计划、用户培训和教育、 需求分析和确定、模拟运行、客户化、运行测试、实际运行、周期审查,简称实施八步法。 为达到满意(satisfactory)、快速(speedy)、低风险(safe)的实施效果(简称 3S),实施八 步法强调在各个实施步骤中建立规范、详尽的实施文档,从而更准确地反映用户需求、更高 效地完成阶段任务、更稳健地达到实施目标。 1、明确目标和制定实施计划 在实施之前,应该让与该项目有关的人都能自觉认识项目的意义,了解企业的目标,清 楚自己的作用。因此,实施顾问与用户讨论并确定现实可行并且合理的目标,把原先是少数 项目决策者的先知先觉,变为今后多数人的行为共识,是保证应用软件实施成功关键性的第
一步 本阶段项目文档为《实施计划书》,包括实施目标、双方工作范围、实施工作步骤及进 度安排、实施经费预算、实施文档标准及格式、项目组人员组成及工作职责等内容。《实施 计划书》是软件实施工作开始的标志性报告,由双方签字认可 2、对用户组进行教育和培训 用户方相关人员应参加由实施顾问组织的正规培训,培训内容应分为两个方面: (1)管理思想与企业管理改造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可以与用户讨论确定。 (2)培训用户掌握软件的功能及其操作使用。 这项培训需要实施顾问准备标准培训教材,专供培训用户使用。此外在培训软件各模块 功能之前,还应将软件的整体结构及模块间的数据流程对用户进行培训 本阶段项目文档有A、《培训计划书》,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步骤及进度安排、 培训教材、培训人员等内容。B、《培训教材》,包括各类管理培训教材、《基本培训教材》 软件功能培训教材》、《软件技术培训教材》等。其中《基本培训教材》讲述有关基本概念 和原理、软件实施方法论、实施成功案例、软件结构、软件管理思想等。《软件功能培训教 材》主要以软件操作人员为对象,对软件各项功能完成的工作及功能操作进行培训。《软件 技术培训教材》主要以软件维护人员为对象,对软件的安装、维护、用户化工具、系统管理、 安全措施等进行培训 3、在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对用户业务了解得愈清楚,愈有利于软件实施过程。调査和讨论用户需求旨在使实施顾 问和用户自己能够理解和明确企业的全部业务流程、主要业务的处理方式、业务处理流程中 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本阶段项目文档有《公司组织结构图》、《公司业务流程图》、《主要业务处理介绍》、《公 司岗位责任》、《公司会计制度》、《公司会计科目表》、《公司业务单据及报表》、《用户需求分 析报告》、《项目实施方案》、《客户化工作清单》、《报表定制清单》。 4、进行试运行试验 软件实施进展到这一阶段,现实目标已经制定,实施顾问也已经了解了用户需求与业务 处理流程,用户也对软件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可以在“会议室”内设计和建立对现实业务 处理的模拟原型。“会议室”试运行使用标准的软件、用户定义的业务流程以及实际用户数 据,在一个可控的环境中模拟用户正常的业务处理功能。 “会议室”试运行演示讲解用户业务处理流程的原型,并对后续阶段软件在实际工作环 境中的实施过程进行模型化。这些工作都需要用户主管和企业决策层的密切注视、认可与支 持。此外,“会议室”试运行过程还要讲解软件功能如何适合与满足用户需求 “会议室”试运行阶段积累的经验与操作技巧,以及用户项目组进行的“会议室”试运 行情况可以预示后续工作开展的难度和应该怎样开展。必要时应提前采取相关措施以保证项 目的顺利执行 本阶段项目文档有《试运行模拟数据》《试运行测试记录表》。 5、制定技术解决方案 上一步的结果是制定整体解决方案的基础,以满足用户对软件功能和输出报表等方面的 需求,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对程序与功能的修改:(2)对用户界面的调整;(3)对新功 能的开发;(4)调整时间计划;(5)完成技术性文档:(6)更新用户对各项业务处理的文栏 本阶段项目文档有《客户化功能使用说明》、《用户化功能技术说明》 6、调试环境、培训和测试 本步骤就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用户实际运行系统,包括客户化菜单、用户报表、用户文档 根据新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对最终用户进行功能实际操作培训。最后还要进行相关测试以
一步。 本阶段项目文档为《实施计划书》,包括实施目标、双方工作范围、实施工作步骤及进 度安排、实施经费预算、实施文档标准及格式、项目组人员组成及工作职责等内容。《实施 计划书》是软件实施工作开始的标志性报告,由双方签字认可。 2、对用户组进行教育和培训 用户方相关人员应参加由实施顾问组织的正规培训,培训内容应分为两个方面: (1)管理思想与企业管理改造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可以与用户讨论确定。 (2)培训用户掌握软件的功能及其操作使用。 这项培训需要实施顾问准备标准培训教材,专供培训用户使用。此外在培训软件各模块 功能之前,还应将软件的整体结构及模块间的数据流程对用户进行培训。 本阶段项目文档有 A、《培训计划书》,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步骤及进度安排、 培训教材、培训人员等内容。B、《培训教材》,包括各类管理培训教材、《基本培训教材》、 《软件功能培训教材》、《软件技术培训教材》等。其中《基本培训教材》讲述有关基本概念 和原理、软件实施方法论、实施成功案例、软件结构、软件管理思想等。《软件功能培训教 材》主要以软件操作人员为对象,对软件各项功能完成的工作及功能操作进行培训。《软件 技术培训教材》主要以软件维护人员为对象,对软件的安装、维护、用户化工具、系统管理、 安全措施等进行培训。 3、在需求分析基础上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对用户业务了解得愈清楚,愈有利于软件实施过程。调查和讨论用户需求旨在使实施顾 问和用户自己能够理解和明确企业的全部业务流程、主要业务的处理方式、业务处理流程中 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本阶段项目文档有《公司组织结构图》、《公司业务流程图》、《主要业务处理介绍》、《公 司岗位责任》、《公司会计制度》、《公司会计科目表》、《公司业务单据及报表》、《用户需求分 析报告》、《项目实施方案》、《客户化工作清单》、《报表定制清单》。 4、进行试运行试验 软件实施进展到这一阶段,现实目标已经制定,实施顾问也已经了解了用户需求与业务 处理流程,用户也对软件有了一定了解,因此,可以在“会议室”内设计和建立对现实业务 处理的模拟原型。“会议室”试运行使用标准的软件、用户定义的业务流程以及实际用户数 据,在一个可控的环境中模拟用户正常的业务处理功能。 “会议室”试运行演示讲解用户业务处理流程的原型,并对后续阶段软件在实际工作环 境中的实施过程进行模型化。这些工作都需要用户主管和企业决策层的密切注视、认可与支 持。此外,“会议室”试运行过程还要讲解软件功能如何适合与满足用户需求。 “会议室”试运行阶段积累的经验与操作技巧,以及用户项目组进行的“会议室”试运 行情况可以预示后续工作开展的难度和应该怎样开展。必要时应提前采取相关措施以保证项 目的顺利执行。 本阶段项目文档有《试运行模拟数据》、《试运行测试记录表》。 5、制定技术解决方案 上一步的结果是制定整体解决方案的基础,以满足用户对软件功能和输出报表等方面的 需求,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对程序与功能的修改;(2)对用户界面的调整;(3)对新功 能的开发;(4)调整时间计划;(5)完成技术性文档;(6)更新用户对各项业务处理的文档。 本阶段项目文档有《客户化功能使用说明》、《用户化功能技术说明》。 6、调试环境、培训和测试 本步骤就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用户实际运行系统,包括客户化菜单、用户报表、用户文档。 根据新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对最终用户进行功能实际操作培训。最后还要进行相关测试以
确保所有细节都已为系统投入实际运行做好了准备 本阶段项目文档有《公司新业务流程图》《系统设置清单》《系统编码清单》《试运行 测试记录表》。 7、系统投入实际运行 本步要求达到用户首次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接受和使用软件系统,还包括以用户要求的 格式和存贮介质递交文档。这是软件实施进入最高潮的阶段 本阶段项目文档有《系统运行应急处理措施》、《系统运行评价报告》 8、周期性系统运行审查 由于软件实施阶段存在的时间压力和项目组急于完成项目,最好的解决方案往往难以实 施,一些业务需求根本就没有提出,或者随着企业发展、管理和业务流程的变化,需要对软 件系统运行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1)年度审查,在软件实施完成后的6-12个月内进行。审查工作要帮助用户充分用好 已在运行的软件并了解该软件在功能与技术上的最新发展。帮助用户了解如何应用软件系统 功能以适应变化的业务需求,同时指出当前系统应用中的不足之处,还要帮助用户掌握怎样 更新以前的文档; (2)技术审査,由软件开发商的技术专家执行审查,审査内容包括操作规程(如夜间 运行、数据备份与恢复、升级管理与安全管理)、系统运行指标、数据维护、技术维护人员 的知识更新和改进版本的技术特性等 (3)应用审査,由软件应用专家执行审査,审査内容包括与关键用户的交流,了解系 统运行情况,确定系统运行或业务处理过程的不足之处,审阅报表需求以及确定怎样提高业 务处理能力 本阶段项目文档为《系统运行审查报告》 第二节会计信息系统适行和雏护及系统评价 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 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后,就可以进入新系统的正式运行阶段,在试运行和正式运行过 程中,系统维护人员要对系统进行不断地修改、补充和日常保养,使系统运行稳定并不断完 善,这就是系统维护工作。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系统 能否运行并充分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维护工作的好坏,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重视 系统维护工作。近儿年,商品化会计信息系统产品之所以能够较快地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因 素就在于商品化会计信息系统产品与以前采用其他各种方式开发的系统相比系统维护更有 运行和维护应该注意的事项 在最初的系统试运行阶段和新旧系统转换时,系统维护通常由用户与开发者共同完成。 在系统运行正常后,系统移交给用户方,此时应逐步由用户方独立承担系统的维护工作。系 统移交包括系统产品、技术和文档资料的全面移交。为了保证系统全面移交后能够顺利地正 常运行,用户方的系统管理者要参与系统移交的管理工作,选派人员进行应用系统的接管, 并重点关注以下事项: 1、新系统正常运行后,必须要了解其运行情况,及时解决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并完成 应用系统日常的维护工作。 2、了解新的业务需求,设计或完善原有系统,以满足业务的变化 3、制定一套系统日常维护制度,规范系统日常维护工作
确保所有细节都已为系统投入实际运行做好了准备。 本阶段项目文档有《公司新业务流程图》、《系统设置清单》、《系统编码清单》、《试运行 测试记录表》。 7、系统投入实际运行 本步要求达到用户首次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接受和使用软件系统,还包括以用户要求的 格式和存贮介质递交文档。这是软件实施进入最高潮的阶段。 本阶段项目文档有《系统运行应急处理措施》、《系统运行评价报告》。 8、周期性系统运行审查 由于软件实施阶段存在的时间压力和项目组急于完成项目,最好的解决方案往往难以实 施,一些业务需求根本就没有提出,或者随着企业发展、管理和业务流程的变化,需要对软 件系统运行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1)年度审查,在软件实施完成后的 6~12 个月内进行。审查工作要帮助用户充分用好 已在运行的软件并了解该软件在功能与技术上的最新发展。帮助用户了解如何应用软件系统 功能以适应变化的业务需求,同时指出当前系统应用中的不足之处,还要帮助用户掌握怎样 更新以前的文档; (2)技术审查,由软件开发商的技术专家执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操作规程(如夜间 运行、数据备份与恢复、升级管理与安全管理)、系统运行指标、数据维护、技术维护人员 的知识更新和改进版本的技术特性等。 (3)应用审查,由软件应用专家执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与关键用户的交流,了解系 统运行情况,确定系统运行或业务处理过程的不足之处,审阅报表需求以及确定怎样提高业 务处理能力。 本阶段项目文档为《系统运行审查报告》。 第二节 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及系统评价 一、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 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 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后,就可以进入新系统的正式运行阶段,在试运行和正式运行过 程中,系统维护人员要对系统进行不断地修改、补充和日常保养,使系统运行稳定并不断完 善,这就是系统维护工作。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系统 能否运行并充分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维护工作的好坏,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重视 系统维护工作。近几年,商品化会计信息系统产品之所以能够较快地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因 素就在于商品化会计信息系统产品与以前采用其他各种方式开发的系统相比系统维护更有 保障。 (一)运行和维护应该注意的事项 在最初的系统试运行阶段和新旧系统转换时,系统维护通常由用户与开发者共同完成。 在系统运行正常后,系统移交给用户方,此时应逐步由用户方独立承担系统的维护工作。系 统移交包括系统产品、技术和文档资料的全面移交。为了保证系统全面移交后能够顺利地正 常运行,用户方的系统管理者要参与系统移交的管理工作,选派人员进行应用系统的接管, 并重点关注以下事项: 1、新系统正常运行后,必须要了解其运行情况,及时解决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并完成 应用系统日常的维护工作。 2、了解新的业务需求,设计或完善原有系统,以满足业务的变化。 3、制定一套系统日常维护制度,规范系统日常维护工作
4、使系统维护人员全面了解系统的设计思想、数据结构、体系结构,力求新业务需求 的实现与原设计的思想统一。 5、定期收集系统的运行报告,及时了解和掌握业务政策和操作办法的变化,了解系统 对业务的满足程度,据此得出系统改进与完善的目标与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系统维护的内容 系统维护的内容主要包括 1、对系统开发和测试过程中没有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补充; 2、对由于单位的内外部政策、制度变化引起的变动进行修改 3、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扩充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系统运行环境进行升级 4、对系统及运行环境进行日常维护; 5、对系统及系统中的数据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坏进行恢复 (三)系统维护的类型 信息系统维护分为四种类型: 、修正性维护。程序在测试阶段要尽可能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但是,并不能保证所有 的问题都已经被发现和解决。有些问题在运行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暴露出来。发现程序错误, 进行诊断和改正错误,这就是修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适应性维护是指用户系统为了适应系统的运行环境变化而进行的维护 工作 3、完善性维护。用户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提出要增加新的功能或修改已有的功能,以及 其他的一些改进意见,为了扩充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提高原有性能而进行的修改,是完善 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用户系统运行没有出现问题,但是为了给未来的改进奠定更好的基础 而进行的系统维护工作,被称为预防性维护。 、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新系统运行过程和绩效的审查,来检查新系统是否达到了 预期目的,是否充分地利用了系统内各种资源(包括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系统的管理工作是否完善,以及指出系统改进和扩展的方向是什么等。 系统评价主要的依据是系统日常运行记录和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系 统维护、更新以及进一步开发的依据。通常,新系统的第一次评价与系统的验收同时进行, 以后每隔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参加首次评价工作的人员有系统研制人员、系统管理人 用户、用户领导和系统外专家,以后各次的评价工作主要是系统管理人员和用户参加。 系统评价的主要指标 信息系统评价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它属于多目标评价问题,目前大部分的系统评价 处于非结构化的阶段,只能就部分评价内容列出可度量的指标,不少内容还只能用定性方法 做出描述性的评价。其指标体系一般有: 1、经济指标:包括系统费用、系统收益、投资回收期和系统运行维护预算等。 2、性能指标:包括系统的TMBF(平均无故障时间)、联机作业响应时间、作业处理速 度。系统利用率、对输入数据的检査和纠错功能、输岀信息的正确性和精确度、操作方便性、 安全保密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等 3、应用指标:包括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对系统的满意程度:管理业务覆盖 面: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深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领导的决策参考等 (二)评价方法 应用较多的系统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1、结果观察法:完全通过观察对系统的效果进行评价
4、使系统维护人员全面了解系统的设计思想、数据结构、体系结构,力求新业务需求 的实现与原设计的思想统一。 5、定期收集系统的运行报告,及时了解和掌握业务政策和操作办法的变化,了解系统 对业务的满足程度,据此得出系统改进与完善的目标与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系统维护的内容 系统维护的内容主要包括: 1、对系统开发和测试过程中没有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和补充; 2、对由于单位的内外部政策、制度变化引起的变动进行修改; 3、对系统的功能进行扩充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系统运行环境进行升级; 4、对系统及运行环境进行日常维护; 5、对系统及系统中的数据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坏进行恢复。 (三)系统维护的类型 信息系统维护分为四种类型: 1、修正性维护。程序在测试阶段要尽可能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但是,并不能保证所有 的问题都已经被发现和解决。有些问题在运行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暴露出来。发现程序错误, 进行诊断和改正错误,这就是修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适应性维护是指用户系统为了适应系统的运行环境变化而进行的维护 工作。 3、完善性维护。用户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提出要增加新的功能或修改已有的功能,以及 其他的一些改进意见,为了扩充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提高原有性能而进行的修改,是完善 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用户系统运行没有出现问题,但是为了给未来的改进奠定更好的基础 而进行的系统维护工作,被称为预防性维护。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评价 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新系统运行过程和绩效的审查,来检查新系统是否达到了 预期目的,是否充分地利用了系统内各种资源(包括计算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系统的管理工作是否完善,以及指出系统改进和扩展的方向是什么等。 系统评价主要的依据是系统日常运行记录和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评价的结果可以作为系 统维护、更新以及进一步开发的依据。通常,新系统的第一次评价与系统的验收同时进行, 以后每隔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参加首次评价工作的人员有系统研制人员、系统管理人员、 用户、用户领导和系统外专家,以后各次的评价工作主要是系统管理人员和用户参加。 (一)系统评价的主要指标 信息系统评价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它属于多目标评价问题,目前大部分的系统评价 处于非结构化的阶段,只能就部分评价内容列出可度量的指标,不少内容还只能用定性方法 做出描述性的评价。其指标体系一般有: 1、经济指标:包括系统费用、系统收益、投资回收期和系统运行维护预算等。 2、性能指标:包括系统的 TMBF(平均无故障时间)、联机作业响应时间、作业处理速 度。系统利用率、对输入数据的检查和纠错功能、输出信息的正确性和精确度、操作方便性、 安全保密性、可靠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等。 3、应用指标:包括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对系统的满意程度;管理业务覆盖 面;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深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对企业领导的决策参考等。 (二)评价方法 应用较多的系统评价方法主要包括: 1、结果观察法:完全通过观察对系统的效果进行评价
2、模拟法:采用人工或计算机做定性的模拟计算,估计实际的效果。 3、对比法:与基本相同的系统进行对比,得出大概的结果 4、专家打分法:同行专家评审打分,再加权平均 (三)系统评价报告 系统评价完后,根据评价结果写出系统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一般包括系统运行的一般情 况、系统的使用效果、系统的性能、系统的经济效益、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等五个方 面的内容,在上述五方面的评价内容中,通常系统的技术性能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是整个系 统评价的主要内容 1、系统运行的一般情况 从系统目标及用户接口方面考察系统,包括:(1)系统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2)用 户付出的资源(人力、物力、时间)是否控制在预定界限内,即资源的利用率;(3)用户对 系统工作情况的满意程度(响应时间、操作方便性、灵活性等)。 2、系统的使用效果 从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的有效性方面考察系统,包括:(1)用户对所提供的信息的满意 程度(哪些有用,哪些无用,引用率);(2)提供信息的及时性;(3)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完整性 3、系统的性能 系统的性能包括:(1)计算机资源的利用情况(主机运行时间的有效部分的比例;数据 传输与处理速度的匹配、外存是否够用,各类外设的利用率);(2)系统可靠性(平均无故 障时间、抵御误操作的能力、故障恢复时间):(3)系统可扩充性 4、系统的经济效益 系统的经济效益包括:(1)系统费用,包括系统的开发费用和各种运行维护费用;(2) 系统收益,包括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如库存资金的减少,成本下降,生产率的提高,劳动 费用的减少,管理费用的减少,对正确决策影响的估计等;(3)投资效益分析 5、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通过了解和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提出改进意见,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行,另 方面还可以为以后同类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 第三节会计信息系统安全 、会计信息系统安全述 会计信息安全系统是控制与会计信息系统有关的特别风险的子系统。会计信息安全系统 具有任何一个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如硬件、数据库、处理过程以及报告。例如,涉及会计 软件使用的数据和违反安全的情况被实时收集,存储于数据库,并用于生成报告。 )会计信息安全系统的生命周期 会计信息安全系统是一种信息系统,因此其发展需要用到生命周期方法。会计信息安全 系统的发展应用了已经建构的系统分析、设计、实施,以及操作、评价和控制方法。以上生 命周期中各阶段的目标如表2-1所示
2、模拟法:采用人工或计算机做定性的模拟计算,估计实际的效果。 3、对比法:与基本相同的系统进行对比,得出大概的结果。 4、专家打分法:同行专家评审打分,再加权平均。 (三)系统评价报告 系统评价完后,根据评价结果写出系统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一般包括系统运行的一般情 况、系统的使用效果、系统的性能、系统的经济效益、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等五个方 面的内容,在上述五方面的评价内容中,通常系统的技术性能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是整个系 统评价的主要内容。 1、系统运行的一般情况 从系统目标及用户接口方面考察系统,包括:(1)系统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2)用 户付出的资源(人力、物力、时间)是否控制在预定界限内,即资源的利用率;(3)用户对 系统工作情况的满意程度(响应时间、操作方便性、灵活性等)。 2、系统的使用效果 从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的有效性方面考察系统,包括:(1)用户对所提供的信息的满意 程度(哪些有用,哪些无用,引用率);(2)提供信息的及时性;(3)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完整性。 3、系统的性能 系统的性能包括:(1)计算机资源的利用情况(主机运行时间的有效部分的比例;数据 传输与处理速度的匹配、外存是否够用,各类外设的利用率);(2)系统可靠性(平均无故 障时间、抵御误操作的能力、故障恢复时间);(3)系统可扩充性。 4、系统的经济效益 系统的经济效益包括:(1)系统费用,包括系统的开发费用和各种运行维护费用;(2) 系统收益,包括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如库存资金的减少,成本下降,生产率的提高,劳动 费用的减少,管理费用的减少,对正确决策影响的估计等;(3)投资效益分析。 5、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通过了解和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提出改进意见,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行,另 一方面还可以为以后同类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 第三节 会计信息系统安全 一、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概述 会计信息系统安全概述 会计信息安全系统是控制与会计信息系统有关的特别风险的子系统。会计信息安全系统 具有任何一个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如硬件、数据库、处理过程以及报告。例如,涉及会计 软件使用的数据和违反安全的情况被实时收集,存储于数据库,并用于生成报告。 (一)会计信息安全系统的生命周期 会计信息安全系统是一种信息系统,因此其发展需要用到生命周期方法。会计信息安全 系统的发展应用了已经建构的系统分析、设计、实施,以及操作、评价和控制方法。以上生 命周期中各阶段的目标如表 2—1 所示
表2组1生命周期各阶段目标 生命周期阶段 标 系统分析 分析中有关威胁及其连带损失风险而言的系统脆弱 系统设计 设计后全措施和偶然事件计人以控制解确的损失风险。 系统实施 按照设计实施后全措施 系统操作、确价和控制操作此系统并确定其效果和效发。视情况需要可供时动。 会计信息后全系统生命周期新一阶段的目标是产生一理脆弱。和威胁分析必将。新二阶 段的目标是设计一套综合的风险控制措施,这些用于防止损失的后全措施和用于对(可能发 生的损失的偶然事件计人。总的来说,这四个阶段合据来被称为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会 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是确定和控制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的过程。 二)组各中的会计信息后全系统 个会计信息后全系统若想有效,必系由一个首席后全官(CSO)来管理。为了外持其 完全独立。,此人应当适析向董事会必将。首席后全官的一个主要责设应当是将必将呈示取 董事会以求批准。这些必将应当这些生命周期中的每个阶段(见表2组2)。 表2组2生命周期各阶段应提用的必将 生命周期阶段 取董事会的必将 系统分析 理有关所有损失风险的总可 系统设计 控制与管理损失的详细计人,这些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后全系统预 系统实施、系统操|会计信息后全系统的实施细节,这些一个损失和后全破坏的分也细 作、确价和控制目、一理规合。分析以及操作后全系统的成本 (三)分析脆弱。与威胁 分析脆弱。与威胁有两种基本方法。在定量风险确定方法中,每种损失风险由单个损失 成本与其发生可能。的乘积计算而得。例成,假设一种损失的可能。可以由一个0-1过)的 风险因数代表,则威胁分析必将成图2组1所示。这种分析的一个重要客处在于,通过这种 分析可以发现,得可能发生的威胁并不是损失风险得会的威胁。例成,在图2组1中,得可 能发生的威胁是设备盗窃,然而这种威胁却是得小的损失暴露风险过一。 威胁分析报告 潜在损失(美元)风险系数损失风险(美元) 数据窃取700000 35000000 舞弊和病毒攻击12000000 0.0254 30:00000Q 恶意破坏 2500000000 0.010 25000·0QQ 文档变更 00:00 0.050 000000 程序变更 8000000 0.0204 1·600000 设备盗窃 15000Q 0.1004 1500000 自然灾害 100000000 0.0084 8000004 图2组1威胁分析必将 另一种会计信息后全风险确定方法是定。方法。这种方法仅仅根出系统脆弱。和威胁, 根据它们对部等总损失风险的影响会小,主观地将其分为各个等级。 定。和定量这两种方法在实际中都有所使用,很多部等利将两种方法混合使用。不体用 哪种方法,设何分析都至少要这些损失风险中的成下几个管域 业务中图
表 2—1 生命周期各阶段目标 生命周期阶段 目 标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系统操作、评价和控制 分析就有关威胁及其连带损失风险而言的系统脆弱性。 设计安全措施和偶然事件计划以控制明确的损失风险。 按照设计实施安全措施。 操作此系统并评估其效果和效率。视情况需要可做改动。 会计信息安全系统生命周期第一阶段的目标是产生一份脆弱性和威胁分析报告。第二阶 段的目标是设计一套综合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用于防止损失的安全措施和用于对付可能发 生的损失的偶然事件计划。总的来说,这四个阶段合起来被称为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会 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是评估和控制会计信息系统风险的过程。 (二)组织中的会计信息安全系统 一个会计信息安全系统若想有效,必须由一个首席安全官(CSO)来管理。为了保持其 完全独立性,此人应当直接向董事会报告。首席安全官的一个主要责任应当是将报告呈示给 董事会以求批准。这些报告应当包括生命周期中的每个阶段(见表 2—2)。 表 2—2 生命周期各阶段应提交的报告 生命周期阶段 给董事会的报告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系统操 作、评价和控制 一份有关所有损失风险的总结。 控制与管理损失的详细计划,包括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安全系统预 算。 会计信息安全系统的实施细节,包括一个损失和安全破坏的分条细 目、一份符合性分析以及操作安全系统的成本。 (三)分析脆弱性与威胁 分析脆弱性与威胁有两种基本方法。在定量风险评估方法中,每种损失风险由单个损失 成本与其发生可能性的乘积计算而得。例如,假设一种损失的可能性可以由一个 0~1 之间的 风险因数代表,则威胁分析报告如图 2—1 所示。这种分析的一个重要好处在于,通过这种 分析可以发现,最可能发生的威胁并不是损失风险最大的威胁。例如,在图 2—1 中,最可 能发生的威胁是设备盗窃,然而这种威胁却是最小的损失暴露风险之一。 图 2—1 威胁分析报告 另一种会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是定性方法。这种方法仅仅列出系统脆弱性和威胁, 根据它们对公司总损失风险的影响大小,主观地将其分为各个等级。 定性和定量这两种方法在实际中都有所使用,很多公司还将两种方法混合使用。不论用 哪种方法,任何分析都至少要包括损失风险中的如下几个领域: ● 业务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