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第一章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36,文件大小:1.2MB,团购合买
一、信息社会的基本概念 “信息社会”,是由西方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来的一种社会新模式,又称为 情报化社会、超工业化社会或后工业化社会历时四十多年,涵义愈来愈丰富。但是,中外 学者都没能提出一个较为清晰、较为完整地概念,这说明信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文化、 经济和职业等。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第一节信息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信息社会的甚本概念 信息社会”,是由西方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来的一种社会新模式,又称为 情报化社会、超工业化社会或后工业化社会。历时四十多年,涵义愈来愈丰富。但是,中外 学者都没能提出一个较为清晰、较为完整地概念,这说明信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文化、 经济和职业等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美国预 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和中国学者査汝强、熊澄宇、符福峘。 )国外学者的论述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最先提出了“信息社会”的概念。这一概念是由他提出的 “后工业社会”演变来的。早在1959年,贝尔在奥地利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 “后工业社会”的概念。以后,贝尔连续写了《后工业社会:推测1985年及以后的美国》 和《关于后工业社会的札记》两本著作。在此基础上,他于1973年出版了另一名著《后工 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系统地论述了他对未来社会的看法。他还预测 了未来社会的特征。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1979年, 贝尔本人又进一步探讨了微电子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认为他以前的“后工业社会”就是“信 息社会”。在贝尔看来,似乎用后一个概念来概括未来社会比前一个概念更为确切。 在贝尔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信息社会”的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 他认为现在正在出现的第三次浪潮将产生一种新的文明,即“超工业社会”,其实质就是 “信息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由于微电子工业、宇宙工业、海洋工程和生物工程等这些低 能耗工业的发展,将消除征服自然的对抗状态,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于1982年出版了名著《大趋势》。在书中,他 开宗明义地阐述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并描述了信息社会来临的标志和基本特 征。他把工业社会结束、信息社会开始的标志,归结为两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一是 1956年美国“白领人员”的数字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匚人”;二是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开辟了全球卫星通讯的时代。奈斯比特认为,这一事件对信息社会的重要性, 远远超过了对空间探索的重要性。此外,他还描述了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但是奈斯比特非 常谦虚,他自己坦率地承认,“我不是谈到信息社会的第一个人。”,他的许多思想都得益于 贝尔的文章 (二)国内学者的论述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信息社会”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 查汝强教授认为,信息社会必须具有下列基本标志:(1)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2)全面、 高度的自动化:(3)建立了全社会的高度信息网络系统;(4)信息的重要性大于材料和能源 (5)社会产品的总价值量中,信息价值超过有形物价值:(6)在产业结构中,信息产业即 第四产业占有主要地位;(7)社会的产业组织形式,主要的已不是制造有形物的工厂,而是 信息站、信息中心。 中国舰船研究院情报所的符福峘研究员在《信息社会学》中提出了信息社会的基本标志, 将以信息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信息资源十分丰富,网络将把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村庄, 信息资源将得到普遍的、充分的开发应用。”他还描述了信息社会的特征:(1)信息、知识 和智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成为科技、经济、社会 发展的主导因素;(3)信息劳动者、知识阶层将发挥更大的作用:(4)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重

第一章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第一节 信息社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信息社会的基本概念 信息社会的基本概念 “信息社会”,是由西方学者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提出来的一种社会新模式,又称为 情报化社会、超工业化社会或后工业化社会。历时四十多年,涵义愈来愈丰富。但是,中外 学者都没能提出一个较为清晰、较为完整地概念,这说明信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文化、 经济和职业等。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美国预 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和中国学者查汝强、熊澄宇、符福峘。 (一)国外学者的论述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最先提出了“信息社会”的概念。这一概念是由他提出的 “后工业社会”演变来的。早在 1959 年,贝尔在奥地利召开的一次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 “后工业社会”的概念。以后,贝尔连续写了《后工业社会:推测 1985 年及以后的美国》 和《关于后工业社会的札记》两本著作。在此基础上,他于 1973 年出版了另一名著《后工 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系统地论述了他对未来社会的看法。他还预测 了未来社会的特征。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在西方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1979 年, 贝尔本人又进一步探讨了微电子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认为他以前的“后工业社会”就是“信 息社会”。在贝尔看来,似乎用后一个概念来概括未来社会比前一个概念更为确切。 在贝尔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信息社会”的是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 他认为现在正在出现的第三次浪潮将产生一种新的文明,即“超工业社会”,其实质就是 “信息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由于微电子工业、宇宙工业、海洋工程和生物工程等这些低 能耗工业的发展,将消除征服自然的对抗状态,实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于 1982 年出版了名著《大趋势》。在书中,他 开宗明义地阐述了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并描述了信息社会来临的标志和基本特 征。他把工业社会结束、信息社会开始的标志,归结为两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一是 1956 年美国“白领人员”的数字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二是 1957 年苏联发射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开辟了全球卫星通讯的时代。奈斯比特认为,这一事件对信息社会的重要性, 远远超过了对空间探索的重要性。此外,他还描述了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但是奈斯比特非 常谦虚,他自己坦率地承认,“我不是谈到信息社会的第一个人。”,他的许多思想都得益于 贝尔的文章。 (二)国内学者的论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信息社会”理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 查汝强教授认为,信息社会必须具有下列基本标志:(1)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2)全面、 高度的自动化;(3)建立了全社会的高度信息网络系统;(4)信息的重要性大于材料和能源; (5)社会产品的总价值量中,信息价值超过有形物价值;(6)在产业结构中,信息产业即 第四产业占有主要地位;(7)社会的产业组织形式,主要的已不是制造有形物的工厂,而是 信息站、信息中心。 中国舰船研究院情报所的符福峘研究员在《信息社会学》中提出了信息社会的基本标志, “将以信息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信息资源十分丰富,网络将把整个世界连成一个村庄, 信息资源将得到普遍的、充分的开发应用。” 他还描述了信息社会的特征:(1)信息、知识 和智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成为科技、经济、社会 发展的主导因素;(3)信息劳动者、知识阶层将发挥更大的作用;(4)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重

大变化 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在其《信息社会4.0》中正式提出了中国信息社会发展的4个阶 段:信息社会1.0是信息社会的萌芽期,以基础建设为主,其代表性的特征是大量的硬件投 入和基础建设,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阶段;信息社会2.0时是信息社会的起始期,它的突出特 征是发展有自主产权的软硬件技术,形成了信息技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发展阶段;信息社 会3.0阶段开始了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信息技术和传统 产业的结合,是信息社会的经济推进阶段;信息社会4.0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表 现形式是以电子政务为起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拓展,是信息 社会的建构阶段。 总之,“信息社会”这一概念正在普及。当今世界,无论在哪个国家,“信息社会”都 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颇高的词。“信息社会”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意识之中,这 是人们不可忽视的事实 甚本特征 信息社会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信息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模式 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在研究信息革命时,曾科学地指出:“大多数已经进入工业化 以后时代的文化发展阶段的国家——欧洲和北美各国、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是通过了过 去儿百年里的四次社会革命才达到这个阶段的。它们已经经历了:一次政治革命,一次教育 革命,一次农业革命,一次工业革命”。日本的两位学者金子和长谷川在研究西方的现代化 的过程中,曾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分为四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社会的工业化 和城市化;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社会的民主化和人口移动化;第三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社会 的国际化、信息化和高龄化;第四阶段则以社会的福利化和计划化为主要标志。他们还将信 息化社会视为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阶段。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 信息社会的来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7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信 息经济的迅猛增长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崛起。第二阶段,20世纪80—90年代,其主要标志 是信息的生产与分配成为社会的主导,并强烈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大多数人主要从 事与信息相关的工作,白领阶层的比例超过蓝领阶层。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很 多种新媒介,逐步实现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从而形成面向整个社会的由多种媒体组 成的“信息通信网络系统”。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席卷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 和全球信息化浪潮,使众多发达国家开始跨入信息化时代,而更多欠发达国家在全球信息化 浪潮推动下,也加快了信息化步伐 据美国政府预测,信息高速公路每年将创造的销售额多达3000亿美元。据经济战略协 会预测,到2007年,信息高速公路将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92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 增加3210亿美元,使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40% (二)信息社会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科学技术基础之上 信息社会的产生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科学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带头技术 和主要前沿,它包括计算机科技、通信科技、控制科技以及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科技 ( Computers Communications Cont rol Collection),即所谓“四C”。当代信息科技的迅 速发展首先是由于微电子科技的突破与巨大进展。从1958年世界上研制出第一块集成电路 以来,电子科技逐步打破了传统器件与电路相分离的观念和生产模式。从初始化的集成电路 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的增长已达数百万倍,而成本则相应地下降了上万倍。电子设 备的不断小型化、廉价化和普及化,为电子科技在国民经济中的普遍应用创造了条件。同时 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无线电广播、电报、 电话的广泛应用,到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卫星通信网的形成,当代人类已日益处于信息传

大变化。 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在其《信息社会 4.0》中正式提出了中国信息社会发展的 4 个阶 段:信息社会 1.0 是信息社会的萌芽期,以基础建设为主,其代表性的特征是大量的硬件投 入和基础建设,是信息技术的应用阶段;信息社会 2.0 时是信息社会的起始期,它的突出特 征是发展有自主产权的软硬件技术,形成了信息技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发展阶段;信息社 会 3.0 阶段开始了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信息技术和传统 产业的结合,是信息社会的经济推进阶段;信息社会 4.0 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表 现形式是以电子政务为起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拓展,是信息 社会的建构阶段。 总之,“信息社会”这一概念正在普及。当今世界,无论在哪个国家,“信息社会”都 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颇高的词。“信息社会”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意识之中,这 是人们不可忽视的事实。 二、基本特征 信息社会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信息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模式 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在研究信息革命时,曾科学地指出:“大多数已经进入工业化 以后时代的文化发展阶段的国家——欧洲和北美各国、日本和其他一些国家——是通过了过 去几百年里的四次社会革命才达到这个阶段的。它们已经经历了:一次政治革命,一次教育 革命,一次农业革命,一次工业革命”。日本的两位学者金子和长谷川在研究西方的现代化 的过程中,曾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分为四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社会的工业化 和城市化;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社会的民主化和人口移动化;第三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社会 的国际化、信息化和高龄化;第四阶段则以社会的福利化和计划化为主要标志。他们还将信 息化社会视为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阶段。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看, 信息社会的来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 世纪 50——70 年代,其主要标志是信 息经济的迅猛增长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崛起。第二阶段,20 世纪 80——90 年代,其主要标志 是信息的生产与分配成为社会的主导,并强烈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大多数人主要从 事与信息相关的工作,白领阶层的比例超过蓝领阶层。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很 多种新媒介,逐步实现了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融合,从而形成面向整个社会的由多种媒体组 成的“信息通信网络系统”。第三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席卷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 和全球信息化浪潮,使众多发达国家开始跨入信息化时代,而更多欠发达国家在全球信息化 浪潮推动下,也加快了信息化步伐。 据美国政府预测,信息高速公路每年将创造的销售额多达 3000 亿美元。据经济战略协 会预测,到 2007 年,信息高速公路将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1920 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 增加 3210 亿美元,使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20—40%。 (二)信息社会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科学技术基础之上 信息社会的产生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信息科学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带头技术 和主要前沿,它包括计算机科技、通信科技、控制科技以及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科技 (Computers Communications Control Collection),即所谓“四 C”。当代信息科技的迅 速发展首先是由于微电子科技的突破与巨大进展。从 1958 年世界上研制出第一块集成电路 以来,电子科技逐步打破了传统器件与电路相分离的观念和生产模式。从初始化的集成电路 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集成度的增长已达数百万倍,而成本则相应地下降了上万倍。电子设 备的不断小型化、廉价化和普及化,为电子科技在国民经济中的普遍应用创造了条件。同时, 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无线电广播、电报、 电话的广泛应用,到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卫星通信网的形成,当代人类已日益处于信息传

播的氛围之中。光纤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更为人类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障碍提供 了先进的手段,逐渐形成了一个国家的信息基础结构,并向创建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即全球 信息高速公路前进。 信息科学技术是一组综合性很强的科技群,它对社会经济的各个产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都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因而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就成为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 强大推动力,它是信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力量 (三)知识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并逐渐成为信息社会生产的支柱和主要产品 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在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持下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手段武装下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用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詹姆斯·马丁的话来概述,就是说19世纪的世界知识总量每50 年增长1倍,20世纪中期是每10年增长1倍,20世纪70年代是每5年增长1倍。而现在 是差不多每3年增长1倍,甚至是每隔1.5年就增长1倍。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知识爆炸” 信息爆炸”。信息的爆炸式创生是信息社会的突出特征,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重要前提。 伴随着知识和信息的爆炸,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增大。据统计,20世纪 初在发达国家也只占5%-10%。到二战前,已上升到20%左右。在二战后,逐步上升到 30%-40%。到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逐步进入信息社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 到50%以上。但是,到了信息社会,知识和信息将成为生产的支柱,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 性要素。同时投资正在向技术商品和服务倾斜,特别是向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堿域倾斜。用于研 究与发展(R&D)、教育、培训的投资额也很大。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国家投入到研 究与开发的费用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3%,教育经费平均约占OECD成员国政府支出 的12%,在职业培训方面的投入费用的比重约占GDP的2.5%。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发达 国家已经高度重视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与应用。同时知识和信息本身成了产品,它们不断生产 出来,通过加工、处理、传输和经营而为越来越多的全球居民所消费。许多知识和信息被物 化,出现了各类软件、网络以及音乐磁带、激光唱片、影视录像等等;出现了一系列的知识 产业,如信息产业、教育科研开发产业及设计、创意、咨询、旅游等产业,其中有的产业已 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或重要支柱。对此,彼得·德鲁克和奈斯比特都曾有论述。彼得·德 鲁克认为:“知识生产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产 业,这个产业向经济提供了生产需要的重要中心资源。”奈斯比特也认为:“信息社会里知识 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使知识的生产系统化,并加强我们的脑力。以工业来比喻,我们现 在大量生产知识,而这种知识是我们经济社会的驱动力。” 四)知识型劳动者成为信息社会的产业主体 在信息社会里,知识型劳动者从后台走向前台,成为决定社会生产和管理运作的主体, 人力资本或知识积累已成为改变经济系统产出的显著变量。其表现是:第一,白领人员的数 量大大超过蓝领人员的数量,并且在白领阶层内将产生更复杂分工:第二,产业主体的素质 要求越来越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决定着就业起点和收入,个人的知识结构决定着就业方向, 个人的知识积累决定着工作中的进步。例如,对于农牧渔业来讲,由于生物工程技术、遗传 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应用,使农牧渔业日益向着工厂化、离 土化、人工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大大减少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相应地对农业科技与 管理人员的需求将显著上升。在工业部门中,由于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从产品 研究开发设计、加工制造到质量检验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日趋软化,结果是出现了大量电脑操 纵的无人车间、无人工厂,体力劳动者渐趋于零。同时企业的许多生产和经营环节从生产中 分离出来,成为生产性的服务部门,如从事产品开发、技术开发、统计、税务和会计等的机 构,其成员主要是专业人员。因此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阶层将由占社会劳动者的80%以上 逐渐下降到20%以下,而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阶层的比重将上升至80%左右。例如,在美

播的氛围之中。光纤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更为人类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障碍提供 了先进的手段,逐渐形成了一个国家的信息基础结构,并向创建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即全球 信息高速公路前进。 信息科学技术是一组综合性很强的科技群,它对社会经济的各个产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都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因而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就成为加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 强大推动力,它是信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力量。 (三)知识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并逐渐成为信息社会生产的支柱和主要产品 20 世纪中期以来,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在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持下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手段武装下得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用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詹姆斯•马丁的话来概述,就是说 19 世纪的世界知识总量每 50 年增长 1 倍,20 世纪中期是每 10 年增长 1 倍,20 世纪 70 年代是每 5 年增长 1 倍。而现在 是差不多每 3 年增长 1 倍,甚至是每隔 1.5 年就增长 1 倍。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知识爆炸”、 “信息爆炸”。信息的爆炸式创生是信息社会的突出特征,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重要前提。 伴随着知识和信息的爆炸,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迅速增大。据统计,20 世纪 初在发达国家也只占 5%一 10%。到二战前,已上升到 20%左右。在二战后,逐步上升到 30%一 40%。到 20 世纪 70 年代,发达国家开始逐步进入信息社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 到 50%以上。但是,到了信息社会,知识和信息将成为生产的支柱,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 性要素。同时投资正在向技术商品和服务倾斜,特别是向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倾斜。用于研 究与发展(R&D)、教育、培训的投资额也很大。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国家投入到研 究与开发的费用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2.3%,教育经费平均约占 OECD 成员国政府支出 的 12%,在职业培训方面的投入费用的比重约占 GDP 的 2.5%。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发达 国家已经高度重视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与应用。同时知识和信息本身成了产品,它们不断生产 出来,通过加工、处理、传输和经营而为越来越多的全球居民所消费。许多知识和信息被物 化,出现了各类软件、网络以及音乐磁带、激光唱片、影视录像等等;出现了一系列的知识 产业,如信息产业、教育科研开发产业及设计、创意、咨询、旅游等产业,其中有的产业已 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或重要支柱。对此,彼得·德鲁克和奈斯比特都曾有论述。彼得·德 鲁克认为:“知识生产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产 业,这个产业向经济提供了生产需要的重要中心资源。”奈斯比特也认为:“信息社会里知识 是最主要的因素”、“我们使知识的生产系统化,并加强我们的脑力。以工业来比喻,我们现 在大量生产知识,而这种知识是我们经济社会的驱动力。” (四)知识型劳动者成为信息社会的产业主体 在信息社会里,知识型劳动者从后台走向前台,成为决定社会生产和管理运作的主体, 人力资本或知识积累已成为改变经济系统产出的显著变量。其表现是:第一,白领人员的数 量大大超过蓝领人员的数量,并且在白领阶层内将产生更复杂分工;第二,产业主体的素质 要求越来越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决定着就业起点和收入,个人的知识结构决定着就业方向, 个人的知识积累决定着工作中的进步。例如,对于农牧渔业来讲,由于生物工程技术、遗传 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的发展应用,使农牧渔业日益向着工厂化、离 土化、人工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大大减少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相应地对农业科技与 管理人员的需求将显著上升。在工业部门中,由于生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从产品 研究开发设计、加工制造到质量检验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日趋软化,结果是出现了大量电脑操 纵的无人车间、无人工厂,体力劳动者渐趋于零。同时企业的许多生产和经营环节从生产中 分离出来,成为生产性的服务部门,如从事产品开发、技术开发、统计、税务和会计等的机 构,其成员主要是专业人员。因此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阶层将由占社会劳动者的 80%以上, 逐渐下降到 20%以下,而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阶层的比重将上升至 80%左右。例如,在美

国1956年制造业中的白领阶层人数首次超过蓝领阶层人数。1960年他们的比例关系发展为 75:25:1990年进一步变为84:16,这主要是由于制造业中大量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 由于劳动者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既代替了大量体力劳动者,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 了对工人的需求。对此,曼纽尔·卡斯泰尔在就西方七国集团就业结构作了比较研究之后发 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七国集团就业人口大都集中在信息产业和服务业。事实上 2000年西欧和日本的服务业就业比重已经分别达到75%和73%。 (五)信息产业成为信息社会的主导产业 在信息社会,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 并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支柱和基石。 首先,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带来产业结构的变革,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革 命带动了包括宇航、核能、化工、新材料和半导体等一系列产业崛起,从而成为推动经济发 展的新生力量一样,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促使信息产业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主导型产业 它将彻底改变世界产业结构,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第二,信息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将占据主要位置,如1994年美国占71.1 %,法国占70%,英国占6%,德国(1993年)占61%,日本占58% 第三,信息活动在企业生产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据估计,已占投入成本的50%-70 %,如会计、管理、计划、咨询、决策、研究开发、职工培训等,已成为企业活动的中心 鉴于信息活动的重要性,那些主要从事制造产品的企业也纷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如技术 管理、软件、咨询和售后维修等服务),这种趋势越来越强烈。在国际贸易中,信息产业贸 易也日益上升 第四,新兴信息产业消除了地理、距离和时间的界限,大大减少了贸易的环节,显著降 低了交易费用。这主要归功于电子商务的长足发展。一方面,电子商务是在商务活动的全过 程中,通过人与电子通讯方式的结合,极大地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批发、订 货、零售等许多中间环节,传统的制造业藉此进入小批量、多品种的时代,“零库存”成为 可能:传统的零售业和批发业开创了“无店铺”、“网上营销”的新模式:各种网上服务为传 统服务业提供了全新的服务方式。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商务活动的方式,传统的 商务活动最典型的情景就是“推销员满天飞”,“采购员遍地跑”,“说破了嘴、跑断了腿” 消费者在商场中筋疲力尽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信息社会里,通过互联网只要动动手 就可以了,人们可以进入网上商场浏览、采购各类产品,而且还能得到在线服务;商家们可 以在网上与客户联系,利用网络进行货款结算服务:同时,电子商务对于实现贸易的全球化 实时化、网络化、数字化,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改善贸易管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科技高度发达,为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科技条件。人们的工 作时间缩短,业余时间增多,普遍实行每周五日(或更少)工作制。 首先,人们的精神生活大大丰富了。除了广播、电视的普及外,通过因特网等计算机网 络,不仅可查询最新新闻和以往任何一天的新闻以及各种机构、社团提供的资料,还可以互 相发布新闻,互相传递丰富的信息。电子计算机还可用来作曲、拍电影、做游戏、下棋等等, 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其次,信息技术使教育手段高度现代化,有利于扩大受教育机会,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电视、电子计算机、微型录音机和录像机等用于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在,世界上不 少国家已兴办了电视和计算机教育系统,使大批人员特别是成年人不是进学校而是在家里就 能继续学习。将电子计算机等用作教育工具,在提高教育质量、启发人的智力等方面都有积 极作用 第三,政治生活日趋民主化。民主不是简单地弱者服从强者,也不是简单地少数服从多

国 1956 年制造业中的白领阶层人数首次超过蓝领阶层人数。1960 年他们的比例关系发展为 75:25;1990 年进一步变为 84:16,这主要是由于制造业中大量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 由于劳动者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既代替了大量体力劳动者,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少 了对工人的需求。对此,曼纽尔·卡斯泰尔在就西方七国集团就业结构作了比较研究之后发 现,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西方七国集团就业人口大都集中在信息产业和服务业。事实上, 2000 年西欧和日本的服务业就业比重已经分别达到 75%和 73%。 (五)信息产业成为信息社会的主导产业 在信息社会,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 并日益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支柱和基石。 首先,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将带来产业结构的变革,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革 命带动了包括宇航、核能、化工、新材料和半导体等一系列产业崛起,从而成为推动经济发 展的新生力量一样,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促使信息产业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主导型产业, 它将彻底改变世界产业结构,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力量。 第二,信息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将占据主要位置,如 1994 年美国占 71.1 %,法国占 70%,英国占 66%,德国(1993 年)占 61%,日本占 58%。 第三,信息活动在企业生产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据估计,已占投入成本的 50%一 70 %,如会计、管理、计划、咨询、决策、研究开发、职工培训等,已成为企业活动的中心。 鉴于信息活动的重要性,那些主要从事制造产品的企业也纷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如技术、 管理、软件、咨询和售后维修等服务),这种趋势越来越强烈。在国际贸易中,信息产业贸 易也日益上升。 第四,新兴信息产业消除了地理、距离和时间的界限,大大减少了贸易的环节,显著降 低了交易费用。这主要归功于电子商务的长足发展。一方面,电子商务是在商务活动的全过 程中,通过人与电子通讯方式的结合,极大地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批发、订 货、零售等许多中间环节,传统的制造业藉此进入小批量、多品种的时代,“零库存”成为 可能;传统的零售业和批发业开创了“无店铺”、“网上营销”的新模式;各种网上服务为传 统服务业提供了全新的服务方式。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商务活动的方式,传统的 商务活动最典型的情景就是“推销员满天飞”,“采购员遍地跑”,“说破了嘴、跑断了腿”; 消费者在商场中筋疲力尽地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信息社会里,通过互联网只要动动手 就可以了,人们可以进入网上商场浏览、采购各类产品,而且还能得到在线服务;商家们可 以在网上与客户联系,利用网络进行货款结算服务;同时,电子商务对于实现贸易的全球化、 实时化、网络化、数字化,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改善贸易管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人们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科技高度发达,为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了科技条件。人们的工 作时间缩短,业余时间增多,普遍实行每周五日(或更少)工作制。 首先,人们的精神生活大大丰富了。除了广播、电视的普及外,通过因特网等计算机网 络,不仅可查询最新新闻和以往任何一天的新闻以及各种机构、社团提供的资料,还可以互 相发布新闻,互相传递丰富的信息。电子计算机还可用来作曲、拍电影、做游戏、下棋等等, 大大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其次,信息技术使教育手段高度现代化,有利于扩大受教育机会,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电视、电子计算机、微型录音机和录像机等用于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在,世界上不 少国家已兴办了电视和计算机教育系统,使大批人员特别是成年人不是进学校而是在家里就 能继续学习。将电子计算机等用作教育工具,在提高教育质量、启发人的智力等方面都有积 极作用。 第三,政治生活日趋民主化。民主不是简单地弱者服从强者,也不是简单地少数服从多

集,真正的库主是能够让任个人、任个团行都具有维护真理的机会,彼此较量的标准综是人 集或富,而是真理。在信息社会里,由于网只文明的高度发展,平库易姓对政限知道存更 多了,更准了,更腿了,对上层建企的依赖少了,个播化、多做化存极了“护。五以说,大 缩更“明知”了,网只文明的极来,能够真正将“明知”的信种少播极世界的任一个息社 真正的库主兴会成为五能 第二节组织的业务流程 组费支部所有财务上寻关的管动都五以看做维种业务会程的一部分。业务会程是一系列 寻关作业,这些作业习括集闻、组费单做和”,时间是由。业务会程条常是由一些经济事件 西发的,并且全都被清方地定义了开始点和结束点。找石,“学客定单管理”过程是由收极 学客的进货订货单所西发的,这个过程以布递订单的生成为起点,以收极学客询收者款的支 在为2点 需为大多集组费有着类似的经济事件和业务管动,我们五以定义以下0组条用的基本业 务会程(石世1—1)。 1、支部布递管理(存货、启制、纪货6供询商等)离 2、外部布递管理(布递订单零理、收者、发货、交在等)离 3、运作(神工、装疲、习装等)离 4、营布(广年、代少、竞标等)离 5、服务(以装、维修、递后服务等)离 6、采购(购后、订货、询别等)离 7、技术开发(资商和开发)离 8、组费和人音资商管理(提聘、培训等)离 9、彩来支部结培(会计、经营计天和启制、资产管理等)。 基本业务流程 内部销\外部销 运作← 营销 服务 售管理 售管理ψ 支持性业务流程 采购 技术4 人力 公司内 开发 资源 部结构 世1—-1主行播和支持播业务会程 这些过程的前五种是基本会程,后四种是支持播会程。基本业务会程习括的一嘴神企业 产品别值的业务管动。支持播业务会程习括间一嘴神企业产品别值和支持主线业务会程的管

数,真正的民主是能够让每个人、每个团体都具有维护真理的机会,彼此较量的标准不是人 数或财富,而是真理。在信息社会里,由于网络文明的高度发展,平民百姓对政治知道得更 多了,更准了,更快了,对上层建筑的依赖少了,个性化、多元化得到了保护。可以说,大 众更“明知”了,网络文明的到来,能够真正将“明知”的火种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真正的民主才会成为可能。 第二节 组织的业务流程 组织内部所有财务上相关的活动都可以看做各种业务流程的一部分。业务流程是一系列 相关作业,这些作业包括数据、组织单元和逻辑时间顺序。业务流程通常是由一些经济事件 引发的,并且全都被清楚地定义了开始点和结束点。例如,“顾客定单管理”过程是由收到 顾客的进货订货单所引发的,这个过程以销售订单的生成为起点,以收到顾客应收账款的支 付为终点。 因为大多数组织有着类似的经济事件和业务活动,我们可以定义以下九组通用的基本业 务流程(如图 1—1)。 1、内部销售管理(存货、控制、退货给供应商等); 2、外部销售管理(销售订单处理、收账、发货、交付等); 3、运作(加工、装配、包装等); 4、营销(广告、宣传、竞标等); 5、服务(安装、维修、售后服务等); 6、采购(购买、订货、询价等); 7、技术开发(资源和开发); 8、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等); 9、公司内部结构(会计、经营计划和控制、资产管理等)。 图 1—1 主体性和支持性业务流程 这些过程的前五种是基本流程,后四种是支持性流程。基本业务流程包括直接增加企业 产品价值的业务活动。支持性业务流程包括间接增加企业产品价值和支持主要业务流程的活 动

基本业务流程和支持性业务流程共同构成了业务活动的整个价值链。总的来说,价值链 仅仅是通过分析竞争优势的方式衡量企业业务活动的一种方法。价值链将业务活动分割为能 够根据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单独进行优化的组成部分。 基本业务流程和支持性业务流程都能被细分为许多子过程。例如,外部销售管理可以分 为订单登记、信用核查等。细分过程对系统人员和会计来说是个有用的工具,因为它有助于 将精力集中于企业众多业务活动中清楚确定的、具体的领域 企业资源规划(ERP)构成了全公司业务流程的整体。ERP软件包是偏重财务的信息系 统,它支持着业务流程并使其自动化。ERP软件包由SAP, Peoplesoft,BaN、 Oracle、金 蝶和用友等公司销售 「案例1.1|SAP公司的 mySAP ERP具有完整的白助服务、分析、财务、人力资本管理、 运营和企业服务功能。此外,还包括对诸如用户管理、配置管理、集中数据管理和veb服 务管理等系统管理问题的支持。 mySAP ERP提供了四种单独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联 合起来为业务流程提供强大的ERP基础 金蝶公司K/3ERP系统立足企业实际情况,充分吸收财务管理、MRPI、人力资源等 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融合国内外ERP软件系统设计思想,集成了对企业物流、资金流、 信息流的业务,优化了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功能,提出和推行完善的“数据——信息 决策—控制”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帮助顾客成功。 第三节组织的业务处理循环 组织的五大业务处理有环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业务处理循环衡量组织的业务活动。业务循环按惯例将企业活动分为 经营活动的四个一般循环。 (1)收入循环是指向其他主体提供货物和服务并收取相关账款有关的事件; (2)支出循环是指从其他主体获取货物和服务并结算相关债务有关的事件 (3)生产循环是指将资源转变为货物和服务相关的事件 (4)财务循环是指购置和管理包括现金在内的资金相关的事件。 一个业务处理循环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应用系统。每个应用系统处理逻辑上相关的交 易。组织的收入循环通常包括顾客订单登记、开发票、应收账款和销售报告等的应用系统 支出循环通常包括选择供应商、订购、购买、应付账款及佣金。生产循环通常包括生产控制 和报告、产品成本计算、存货控制和资产管理等的应用系统。组织的财务循环包括关于现金 管理和控制、债务管理以及职工福利计划管理的应用系统。 组织的业务处理循环模型还包括第五个循环——财务报告循环。财务报告循环不是一个 经营循环。它从其他循环中获取会计和经营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来准备财务报告 按照公认会计准则制定财务报告,需要进行许多不能直接从交易中得出的计价和调整分录 折旧和货币换算是两个常见的例子,这些活动是组织财务报告循环的一部分 [案例1.2]金蝶公司收入循环流程

基本业务流程和支持性业务流程共同构成了业务活动的整个价值链。总的来说,价值链 仅仅是通过分析竞争优势的方式衡量企业业务活动的一种方法。价值链将业务活动分割为能 够根据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单独进行优化的组成部分。 基本业务流程和支持性业务流程都能被细分为许多子过程。例如,外部销售管理可以分 为订单登记、信用核查等。细分过程对系统人员和会计来说是个有用的工具,因为它有助于 将精力集中于企业众多业务活动中清楚确定的、具体的领域。 企业资源规划(ERP)构成了全公司业务流程的整体。ERP 软件包是偏重财务的信息系 统,它支持着业务流程并使其自动化。ERP 软件包由 SAP,PeopleSoft,BaaN、Oracle、金 蝶和用友等公司销售。 [案例 1.1]SAP 公司的 mySAP ERP 具有完整的自助服务、分析、财务、人力资本管理、 运营和企业服务功能。此外,还包括对诸如用户管理、配置管理、集中数据管理和 web 服 务管理等系统管理问题的支持。mySAP ERP 提供了四种单独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联 合起来为业务流程提供强大的 ERP 基础。 金蝶公司 K/3 ERP 系统立足企业实际情况,充分吸收财务管理、MRPII、人力资源等 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融合国内外 ERP 软件系统设计思想,集成了对企业物流、资金流、 信息流的业务,优化了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功能,提出和推行完善的“数据——信息—— 决策——控制”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帮助顾客成功。 第三节 组织的业务处理循环 一、组织的五大业务处理循环 组织的五大业务处理循环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业务处理循环衡量组织的业务活动。业务循环按惯例将企业活动分为 经营活动的四个一般循环。 (1)收入循环 是指向其他主体提供货物和服务并收取相关账款有关的事件; (2)支出循环 是指从其他主体获取货物和服务并结算相关债务有关的事件; (3)生产循环 是指将资源转变为货物和服务相关的事件; (4)财务循环 是指购置和管理包括现金在内的资金相关的事件。 一个业务处理循环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应用系统。每个应用系统处理逻辑上相关的交 易。组织的收入循环通常包括顾客订单登记、开发票、应收账款和销售报告等的应用系统。 支出循环通常包括选择供应商、订购、购买、应付账款及佣金。生产循环通常包括生产控制 和报告、产品成本计算、存货控制和资产管理等的应用系统。组织的财务循环包括关于现金 管理和控制、债务管理以及职工福利计划管理的应用系统。 组织的业务处理循环模型还包括第五个循环——财务报告循环。财务报告循环不是一个 经营循环。它从其他循环中获取会计和经营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来准备财务报告。 按照公认会计准则制定财务报告,需要进行许多不能直接从交易中得出的计价和调整分录。 折旧和货币换算是两个常见的例子,这些活动是组织财务报告循环的一部分。 [案例 1.2] 金蝶公司收入循环流程

资料 计划采购 销售管理 库存管理 」欧减本」 客户管理 销售报价单 物料管理 缺货警 合同与订单 合同管理 价格信息传递 销售订单 管理 成本 MRP运算 发货通知单 采购申请单 收款单 价格⑩格息传遵-L,销售发票钩带,销售出库 管理 帐务处理 销售发票 销售信用 合同与发票 图1—2金蝶公司收入循环流程图 、内部控制过程 会计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它在组织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作用。内部控制过程 指内部调控和指导组织活动的行为过程 管理者控制筹集和运作所需要的很多信息来自会计信息系统。管理者主要职责之一是保 管职责。管理者必须保护组织的资源,防止盗用物料、生产性材料的误用、无根据的信用扩 大、没能从成本最低的供应商处购买物品、效率低的工人以及公然偷窃等可能导致的损失 控制保证了管理政策和指令被正确遵守。大型组织中管理远离运作现场,对员工的个人 监督是不可能的。因此,管理者必须依赖各种各样的控制技术来贯彻其决策和目标,规范其 负有最终责任的活动。控制包含的活动范围很广,比如存货数量的维持、生产和管理中物料 的消耗,以及在允许的折扣期内账单的偿付。好的内部控制是组织中有效管理的一个关键因 (一)内部控制过程的要素 内部控制是为达到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2、经营的效 果和效率,3、遵守适用法律和法规等。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过程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 风险估计、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控。目前的讨论仅仅是要介绍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是以两个前提为基础的,即管理者的职贲以及合理保证。 内部控制要求建立组织内部的职责。每项任务或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原因是两方面的: 为了明确问题以及引起对它们的重视,责任必须明确指定;而且,员工一旦对他们的职责范 围有了清楚的认识,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来控制这些职责。 内部控制还提倡保持足够的记录来控制资产,分析职责的分配。好的文件记录是指与交 易相关的所有当事人都应该保留记录。因此,所有的记录都应当有从一个职责范围到另一个 的对照索引。沿着这个思路,相关交易的职责应当分开。在控制过程中,职责的一个方面在 另一个方面要有确认,反之亦然。负责保管资产的人不能负责在账本中记录资产。如果员工 意识到别人在记录他们对资产的使用,可能就不会挪用或浪费资产。这并不是重复,尽管在 很多情况下,重复是不能避免的。理论上,一项任务可以被分割以便于使工作职能相互间能

图 1—2 金蝶公司收入循环流程图 二、内部控制过程 会计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方面可以说是它在组织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作用。内部控制过程 指内部调控和指导组织活动的行为过程。 管理者控制筹集和运作所需要的很多信息来自会计信息系统。管理者主要职责之一是保 管职责。管理者必须保护组织的资源,防止盗用物料、生产性材料的误用、无根据的信用扩 大、没能从成本最低的供应商处购买物品、效率低的工人以及公然偷窃等可能导致的损失。 控制保证了管理政策和指令被正确遵守。大型组织中管理远离运作现场,对员工的个人 监督是不可能的。因此,管理者必须依赖各种各样的控制技术来贯彻其决策和目标,规范其 负有最终责任的活动。控制包含的活动范围很广,比如存货数量的维持、生产和管理中物料 的消耗,以及在允许的折扣期内账单的偿付。好的内部控制是组织中有效管理的一个关键因 素。 (一)内部控制过程的要素 内部控制是为达到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2、经营的效 果和效率,3、遵守适用法律和法规等。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过程包括五个要素:控制环境、 风险估计、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控。目前的讨论仅仅是要介绍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是以两个前提为基础的,即管理者的职责以及合理保证。 内部控制要求建立组织内部的职责。每项任务或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原因是两方面的: 为了明确问题以及引起对它们的重视,责任必须明确指定;而且,员工一旦对他们的职责范 围有了清楚的认识,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来控制这些职责。 内部控制还提倡保持足够的记录来控制资产,分析职责的分配。好的文件记录是指与交 易相关的所有当事人都应该保留记录。因此,所有的记录都应当有从一个职责范围到另一个 的对照索引。沿着这个思路,相关交易的职责应当分开。在控制过程中,职责的一个方面在 另一个方面要有确认,反之亦然。负责保管资产的人不能负责在账本中记录资产。如果员工 意识到别人在记录他们对资产的使用,可能就不会挪用或浪费资产。这并不是重复,尽管在 很多情况下,重复是不能避免的。理论上,一项任务可以被分割以便于使工作职能相互间能

确认。 举例来说,存货应用系统所“留的存货记录为库存货物建立了会计责任。定期存货盘点 会揭露记录中可能存在的短缺或错正,而仓库管理员只要知道他们活动的结点将会所比较, 就会有仔细工作的动机。当存货转移给他们“管时,仓库管理员会注意务收数量的准确性 因为务收记录是将存货记录与仓库管理员“管的货物比较的基础。 )会计职能的分离 职责分离是很重要的,它使任何个人或部门都无法控制与其经营相关的会计记录。违反 这一原则常地的一个例子是将会计和财务职责授权给同一个人或同一部门。会计和财务职责 主要都与钱有关,所以“”,”上的考虑将二者交给同一个人。但企业的财务职能是和生产 或销售职能一样的经营职责。认识到这一点,就意(着需要把会计职能和财务职能分离 一富的做法是把会计职能)派给会计主管或类似部门,而把财务职能)派给财务主管。 通常会计主管和财务主管都是高层管理者,与其他的一向总经理汇报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平等 的。世1—3中的组织结构世说明了这样一种以排。 会计职能包括若了子职能。在小企业中,会计主管可能亲自处理这些。题,而在大企业 中,责任通常所分配给工作、理或者部门主管。 世1—-3展示了通常向会计主管汇报的几个正式职位。预算职能包括所管理者用于计划 和控制组织的经营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以及相关预测和分析的准备。税务筹划职能主要是关 于报税管理和对组织有重大税务影响的交易分析。会计经理和督会计部门的日常运作职能, 例如汇总至总分类账和准备财务报表。 财务主管负责企业的财务。他或她负责获取财务活动必需的资金,并负责使所需要的资 金在企业的需求期间内最优化地使用。此外,财务主管还负责企业的会动资产—一现金、应 收账款和存货。为了会计和经营分离,这些资产的记录由会计主管“管。在财务主管之下是 信用经理,信用经理负责信用和收账,但应收账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最初都是由会计部门负 贵。这些应收款项的收取是由出纳和管,出纳也对财务主管负责。出纳的会计责任通过应收 账款记录和现金的总分类账记录来建立。当收到现金时,贷记应收款项减轻了信用经理的责 任,借记现金表示将收到的资金交给出纳,这二者相抵消。 (三)内部审计职能 出于对大公来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使得内部审计作为对所有其他的内部 控制的控制而发展起来。内部审计负责和控和开估与组织的政策和程由相符合的程度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独立的开估活动。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的组织级别应当足够高,以使 其能够独立地运作。世1-3将内部控制主管归于副总经理的级别。尽管过去大多数内部审 计职能部门受会计主管或其他会计主任的管术,上面所说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的以排为前在 大公来中是很普遍的,因为它加强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无论它的组织地位如何,内部审计 职能部门必须与会计职能部门分离,并且既不对任何经营活动负责,也没有进行任何经营活 动的权力

确认。 举例来说,存货应用系统所保留的存货记录为库存货物建立了会计责任。定期存货盘点 会揭露记录中可能存在的短缺或错误,而仓库管理员只要知道他们活动的结果将会被比较, 就会有仔细工作的动机。当存货转移给他们保管时,仓库管理员会注意验收数量的准确性, 因为验收记录是将存货记录与仓库管理员保管的货物比较的基础。 (二)会计职能的分离 职责分离是很重要的,它使任何个人或部门都无法控制与其经营相关的会计记录。违反 这一原则常见的一个例子是将会计和财务职责授权给同一个人或同一部门。会计和财务职责 主要都与钱有关,所以“逻辑”上的考虑将二者交给同一个人。但企业的财务职能是和生产 或销售职能一样的经营职责。认识到这一点,就意味着需要把会计职能和财务职能分离。 一般的做法是把会计职能委派给会计主管或类似部门,而把财务职能委派给财务主管。 通常会计主管和财务主管都是高层管理者,与其他直接向总经理汇报的高级管理人员是平等 的。图 1—3 中的组织结构图说明了这样一种安排。 会计职能包括若干子职能。在小企业中,会计主管可能亲自处理这些问题,而在大企业 中,责任通常被分配给工作助理或者部门主管。 图 1—3 展示了通常向会计主管汇报的几个正式职位。预算职能包括被管理者用于计划 和控制组织的经营预算、资本支出预算以及相关预测和分析的准备。税务筹划职能主要是关 于报税管理和对组织有重大税务影响的交易分析。会计经理监督会计部门的日常运作职能, 例如汇总至总分类账和准备财务报表。 财务主管负责企业的财务。他或她负责获取财务活动必需的资金,并负责使所需要的资 金在企业的需求期间内最优化地使用。此外,财务主管还负责企业的流动资产——现金、应 收账款和存货。为了会计和经营分离,这些资产的记录由会计主管保管。在财务主管之下是 信用经理,信用经理负责信用和收账,但应收账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最初都是由会计部门负 责。这些应收款项的收取是由出纳监管,出纳也对财务主管负责。出纳的会计责任通过应收 账款记录和现金的总分类账记录来建立。当收到现金时,贷记应收款项减轻了信用经理的责 任,借记现金表示将收到的资金交给出纳,这二者相抵消。 (三)内部审计职能 出于对大公司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使得内部审计作为对所有其他的内部 控制的控制而发展起来。内部审计负责监控和评估与组织的政策和程序相符合的程度。 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独立的评估活动。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的组织级别应当足够高,以使 其能够独立地运作。图 1—3 将内部控制主管归于副总经理的级别。尽管过去大多数内部审 计职能部门受会计主管或其他会计主任的管辖,上面所说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的安排目前在 大公司中是很普遍的,因为它加强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无论它的组织地位如何,内部审计 职能部门必须与会计职能部门分离,并且既不对任何经营活动负责,也没有进行任何经营活 动的权力

总裁 管理 财务 生产 销售 内部 会计 副总裁 主管 副总裁副总裁 审计长 主管 人事 信用 生产 促销 预算 控制 纳税 客户 效益 出纳 采购 服务 筹划 会计 销售 经营 保险 装运 订单 收货 计时 办公室 开单 储存 收发室 应收 账款 生产 应付 账款 存货 成本 控制 会计 薪酬 费用 总分 类账 图1-3组织结构图 第四节信息技术与会计工作

图 1—3 组织结构图 第四节 信息技术与会计工作 总裁 管理 副总裁 财务 主管 生产 副总裁 销售 副总裁 内部 审计长 会计 主管 人事 效益 经营 办公室 收发室 信用 出纳 保险 生产 控制 采购 装运 储存 收货 存货 控制 成品 生产 销售 订单 客户 服务 促销 预算 会计 经理 纳税 筹划 应收 账款 开单 计时 薪酬 成本 会计 应付 账款 费用 分类账 总分 类账

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包括使用信息技术来给用户提供信息。计算机被应用于所有类型的 信息系统中。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但它还包括其他的用于处理信息的技术。机器可读条形 码和扫描设备等技术和 ANSI X.12等通信协议和标准,对办公自动化和快速响应系统都是 必要的。 信息系统职能 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交易数据的每个组费中都有信息系统职能。信息系统职能负责数据处 理(DP)。数据处理是每个组费中基本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组费的信息系统职能已经从只 有几个人的简单组费结构发展到拥有许多有经验专家的复杂结构 (一)组费定位 图1-4显示信息系统职能的主管称为首席信息官(CIO),顾问组称为指导委员会。这 些职能每个都代表了对一些问题的响应,这些问题与有信息系统职能的组费安排有关。随着 计算机应用在组费的各个部门中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重要,组费中信息系统职能的定位变存 日益重要。因为计算机应用具有交叉职能,且计算机系统的预算越来越大,提升组费中的信 息系统职能成为一种趋势。在许多公司里,信息主管向公司的副总经理级别汇报,或者本身 就处于副总经理级别的职位上。尽管如此,许多信息系统部门仍然会向会计主任之类的高级 财务领导汇报。这在小公司和一些比较新的用户中确实存在 首席信息官 指导委员会 系统分析经 编程经理 技术支持经 用户支持经 理 理4 程月 序维护员 系统程序员 应用分析员← 应用程序员 通信分析师 文档管理员← 数据录入员 计算机操作 数据库管理 风 员 图1-4信息系统部门的功能组费结构 不管信息系统职能的组费定位如何,指导委员会或者其他的顾问组是由其他领域的管理 者组成,会影响信息服务的政策、预算和计划。指导委员会除了包括信息系统职能的领导及 其若干下属外,还包括生产、销售等职能的高层成员。指导委员会定期碰面,制定和检査有 关信息系统的重要政策、预算和项目决策。由于成员包括信息系统的产品的消费者,指导委

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包括使用信息技术来给用户提供信息。计算机被应用于所有类型的 信息系统中。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但它还包括其他的用于处理信息的技术。机器可读条形 码和扫描设备等技术和 ANSI X .12 等通信协议和标准,对办公自动化和快速响应系统都是 必要的。 一、信息系统职能 使用计算机来处理交易数据的每个组织中都有信息系统职能。信息系统职能负责数据处 理(DP)。数据处理是每个组织中基本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组织的信息系统职能已经从只 有几个人的简单组织结构发展到拥有许多有经验专家的复杂结构。 (一)组织定位 图 1—4 显示信息系统职能的主管称为首席信息官(CIO),顾问组称为指导委员会。这 些职能每个都代表了对一些问题的响应,这些问题与有信息系统职能的组织安排有关。随着 计算机应用在组织的各个部门中越来越普遍,越来越重要,组织中信息系统职能的定位变得 日益重要。因为计算机应用具有交叉职能,且计算机系统的预算越来越大,提升组织中的信 息系统职能成为一种趋势。在许多公司里,信息主管向公司的副总经理级别汇报,或者本身 就处于副总经理级别的职位上。尽管如此,许多信息系统部门仍然会向会计主任之类的高级 财务领导汇报。这在小公司和一些比较新的用户中确实存在。 图 1—4 信息系统部门的功能组织结构 不管信息系统职能的组织定位如何,指导委员会或者其他的顾问组是由其他领域的管理 者组成,会影响信息服务的政策、预算和计划。指导委员会除了包括信息系统职能的领导及 其若干下属外,还包括生产、销售等职能的高层成员。指导委员会定期碰面,制定和检查有 关信息系统的重要政策、预算和项目决策。由于成员包括信息系统的产品的消费者,指导委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36页,可试读12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