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运城学院:《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理论课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0,文件大小:256.3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运城学院 《分析化学》 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系 2021年编制

运城学院 《分析化学》 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系 2021 年编制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代码:08S1107B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 课程学时:总学时60(理论60学时实践0学时) 课程学分:总学分4(理论4实践0)》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选用教材: 《分析化学》上册(第6版)[M们.武汉大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参考书目: 1.《分析化学》上册(第4版)[M们.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1. 2.《分析化学习题解答》上册(第6版)[M们.曾百肇,赵发琼编.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8.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分类,明确滴定分析要求,掌握滴定分 析的主要方法和方式。了解分析过程和结果表示的方法,学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能根据化学计量比进行滴定分析计算,并把分析结果表示成相应的形式,建立起 严格的“量”的概念。掌握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 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的基本概念、原理、计算和操作方法。【毕业要求3学科 素养】 2.了解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来源、表示方法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学 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够认识到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严格操作、数

1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代码:08S1107B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 课程学时:总学时 60(理论 60 学时 实践 0 学时) 课程学分:总学分 4(理论 4 实践 0)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 选用教材: 《分析化学》上册(第 6 版)[M].武汉大学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参考书目: 1.《分析化学》上册(第 4 版)[M].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11. 2.《分析化学习题解答》上册(第 6 版)[M].曾百肇,赵发琼编.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8.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分类,明确滴定分析要求,掌握滴定分 析的主要方法和方式。了解分析过程和结果表示的方法,学会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能根据化学计量比进行滴定分析计算,并把分析结果表示成相应的形式,建立起 严格的“量”的概念。掌握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重 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的基本概念、原理、计算和操作方法。【毕业要求 3 学科 素养】 2.了解分析过程中的误差来源、表示方法及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学 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够认识到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严格操作、数

据记录及处理等过程应该遵循的原则和重要性,灵活掌握各种基本运算,给出正 确的分析结果。善于反思、发现问题,并从实验设计和操作中改进。【毕业要求 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 3.结合试样的处理方法,能独立完成采样和制样,能根据试样的特点提出主 要采取的措施、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理解分析全过程 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理解课堂内外自学、小组讨论式学习的作用,既能独立 思考,又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践 行爱国主义、环保教育、“原创性”科研、食品安全、平衡心态等理念。【毕业要 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3-1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3-2把握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 课程目标1 学科素养(H) 3-3能从综合及跨学科的视角认识化学学科与其他学 科、社会实践的相关性,具有整合和利用化学及相关 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化学教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1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学科素养(H) 课程目标2 7-2具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意识,具有积 学会反思(M) 极的教学反思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1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学科素养(H) 课程目标3 6-2能结合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传播正能量,对学生的 综合育人(M)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课程学习内容 (一)课程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 学时安排 第一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6 第二章 讲授法、自学法 课程目标1、2、3 4 第三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6 第四章 自学法、讨论法 课程目标1、2、3 2

2 据记录及处理等过程应该遵循的原则和重要性,灵活掌握各种基本运算,给出正 确的分析结果。善于反思、发现问题,并从实验设计和操作中改进。【毕业要求 3 学科素养】【毕业要求 7 学会反思】 3.结合试样的处理方法,能独立完成采样和制样,能根据试样的特点提出主 要采取的措施、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理解分析全过程 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理解课堂内外自学、小组讨论式学习的作用,既能独立 思考,又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结合课程思政教育,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中践 行爱国主义、环保教育、“原创性”科研、食品安全、平衡心态等理念。【毕业要 求 3 学科素养】【毕业要求 6 综合育人】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学科素养(H) 3-1 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3-2 把握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 3-3 能从综合及跨学科的视角认识化学学科与其他学 科、社会实践的相关性,具有整合和利用化学及相关 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化学教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 2 学科素养(H) 学会反思(M) 3-1 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7-2 具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意识,具有积 极的教学反思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课程目标 3 学科素养(H) 综合育人(M) 3-1 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6-2 能结合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传播正能量,对学生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课程学习内容 (一)课程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 学时安排 第一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6 第二章 讲授法、自学法 课程目标 1、2、3 4 第三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6 第四章 自学法、讨论法 课程目标 1、2、3 2

第五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10 第六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8 第七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8 第八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2 第九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6 第十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4 第十一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1、2、3 4 全部章节 混合式教学法 课程目标1、2、3 合计 60学时 (二)具体内容 第一章概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熟悉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和 作用;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掌握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 配制及标定、滴定分析的基本计算。 2.掌握基准物质定义、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滴定分析的基本计算。 3.明确爱国主义在分析化学学习中的意义,打好专业基础,培养严谨、求实 的作风。 【教学内容】 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2.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3.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4.分析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5.滴定分析法概述 6.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7.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重点】 1.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2.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3

3 第五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10 第六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8 第七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8 第八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2 第九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6 第十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4 第十一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程目标 1、2、3 4 全部章节 混合式教学法 课程目标 1、2、3 合计 60 学时 (二)具体内容 第一章 概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熟悉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和 作用;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掌握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 配制及标定、滴定分析的基本计算。 2.掌握基准物质定义、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滴定分析的基本计算。 3.明确爱国主义在分析化学学习中的意义,打好专业基础,培养严谨、求实 的作风。 【教学内容】 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2.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3.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4.分析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5.滴定分析法概述 6.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7.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重点】 1.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2.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3.滴定方法和滴定方式的区别 【难点】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教学方法】 1.通过相关案例介绍,阐述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主要任务和解决的问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与传统讲授相结合,介绍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阐述滴定 分析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复习思考】 1.溶液中的四大平衡理论分别是哪几种平衡? 2.溶液反应计算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组分含量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试样的采集原则,了解不同分析试样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2.熟悉分析试样的制备及溶解、熔融、消化、消解等分解方法,并能根据试 样的不同提出适合的分解方案,完成测定前的预处理。 3.树立科学采样、制备及分解试样的观念,不畏繁琐、严格执行采样要求与 样品处理过程。 【教学内容】 1.试样的采集 2.试样的制备 3.试样的分解 4.测定前的预处理 【重点】 常用的试样的制备方法 【难点】 试样的处理 【教学方法】

4 3.滴定方法和滴定方式的区别 【难点】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教学方法】 1.通过相关案例介绍,阐述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主要任务和解决的问题 2.通过多媒体课件与传统讲授相结合,介绍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阐述滴定 分析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复习思考】 1.溶液中的四大平衡理论分别是哪几种平衡? 2.溶液反应计算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组分含量常用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试样的采集原则,了解不同分析试样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2.熟悉分析试样的制备及溶解、熔融、消化、消解等分解方法,并能根据试 样的不同提出适合的分解方案,完成测定前的预处理。 3.树立科学采样、制备及分解试样的观念,不畏繁琐、严格执行采样要求与 样品处理过程。 【教学内容】 1.试样的采集 2.试样的制备 3.试样的分解 4.测定前的预处理 【重点】 常用的试样的制备方法 【难点】 试样的处理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与传统讲授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各种固、液、气态样品的 采集方法。 2.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试样不同分解方法的认识与比较。 3.采用自学、讨论等小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并形 成初步的团队协作精神。 【复习思考】 1.常用浓盐酸、浓硫酸和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 2.浓氨水浓度的计算方法? 3.溶解和熔融的区别是什么?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误差和偏差、误差的来源和分类、误差传递规律;了解准确度和精密 度的关系: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正态分布及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2.掌握误差的计算方法,有效数字修约及运算规则,熟练使用显著性检验、 异常值检验方法以及仪器分析常用的回归分析法。 3.能从主观上严格实验操作,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能根据滴定允许的误 差标准,预算实验中固体、液体的取用量,降低废液处理成本。 【教学内容】 1,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4.显著性检验 5.可疑值取舍 6.回归分析法 7.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重点】 1.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误差和偏差的计算 2.有效数字的修约及运算规则 3.可疑数据的取舍及显著性检验

5 1.通过多媒体课件与传统讲授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各种固、液、气态样品的 采集方法。 2.通过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试样不同分解方法的认识与比较。 3.采用自学、讨论等小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并形 成初步的团队协作精神。 【复习思考】 1.常用浓盐酸、浓硫酸和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 2.浓氨水浓度的计算方法? 3.溶解和熔融的区别是什么?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教学目标】 1.了解误差和偏差、误差的来源和分类、误差传递规律;了解准确度和精密 度的关系;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正态分布及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2.掌握误差的计算方法,有效数字修约及运算规则,熟练使用显著性检验、 异常值检验方法以及仪器分析常用的回归分析法。 3.能从主观上严格实验操作,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能根据滴定允许的误 差标准,预算实验中固体、液体的取用量,降低废液处理成本。 【教学内容】 1.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4.显著性检验 5.可疑值取舍 6.回归分析法 7.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重点】 1.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误差和偏差的计算 2.有效数字的修约及运算规则 3.可疑数据的取舍及显著性检验

4.置信区间 【难点】 有效数字的修约及运算规则 【教学方法】 1.通过传统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清晰阐释误差的分类、特点、产生原因、表 示方法及消除方法,引导学生全面认知误差,明确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2.通过多媒体课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熟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掌 握其在误差的计算、分析结果的表示中的正确使用,熟悉统计检验相关计算。 3.通过课堂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各种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明确提高分 析结果准确度的可行性方法。 【复习思考】 1.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那些和准确度、精密度相关的案例? 2.分析结果的计算中,保留的位数是不是越多越好? 第四章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完整性等含义。 2.熟悉分析化学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内容;掌握标准方法和标准物质。 3.理解标准、明确分析数据科学性对生产生活及实验的指导意义,树立科学 的标准理念。 【教学内容】 1.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概述 2.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3.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 4.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5.实验室认可及审查认可 【重点】 分析化学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内容 【难点】 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完整性等 6

6 4.置信区间 【难点】 有效数字的修约及运算规则 【教学方法】 1.通过传统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清晰阐释误差的分类、特点、产生原因、表 示方法及消除方法,引导学生全面认知误差,明确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2.通过多媒体课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熟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掌 握其在误差的计算、分析结果的表示中的正确使用,熟悉统计检验相关计算。 3.通过课堂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各种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明确提高分 析结果准确度的可行性方法。 【复习思考】 1.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那些和准确度、精密度相关的案例? 2.分析结果的计算中,保留的位数是不是越多越好? 第四章 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完整性等含义。 2.熟悉分析化学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内容;掌握标准方法和标准物质。 3.理解标准、明确分析数据科学性对生产生活及实验的指导意义,树立科学 的标准理念。 【教学内容】 1.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概述 2.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3.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 4.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5.实验室认可及审查认可 【重点】 分析化学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内容 【难点】 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完整性等

【教学方法】 1.通过翻转课堂学生自学的方式了解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全过程的质 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区分实验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及实验室间的质量 控制方法,理解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了解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及审 查认可。 2.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了解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引导学生认识不确定度 和溯源性问题。 【复习思考】 1.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析质量控制图的作用、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是什么? 第五章酸碱浦定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活度、活度系数、质子条件和共轭酸碱对:了解多元弱酸(碱)溶液 p州值的计算。了解缓冲溶液和缓冲范围;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作用原理:理解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2.掌握酸碱平衡常数、分布分数的计算;掌握一元弱酸(碱)溶液p州值的 计算、缓冲溶液p州值的计算。熟悉滴定曲线特点和突跃范围的影响因素,学会 选择合适的指示剂。熟悉终点误差的计算方法,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树立考虑问题要全面,解决问题要有重点的指导思想。通过了解指示剂的 化学史,树立“原创性”科研理念。能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用作图法、控 制变量法研究自然规律。 【教学内容】 1.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与平衡 2.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分数 3.酸碱溶液的H浓度的计算 4.对数图解法 5.缓冲溶液 6.酸碱指示剂 >

7 【教学方法】 1.通过翻转课堂学生自学的方式了解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全过程的质 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区分实验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及实验室间的质量 控制方法,理解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了解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及审 查认可。 2.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了解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引导学生认识不确定度 和溯源性问题。 【复习思考】 1.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分析质量控制图的作用、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是什么?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活度、活度系数、质子条件和共轭酸碱对;了解多元弱酸(碱)溶液 pH 值的计算。了解缓冲溶液和缓冲范围;了解酸碱指示剂及其作用原理;理解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2.掌握酸碱平衡常数、分布分数的计算;掌握一元弱酸(碱)溶液 pH 值的 计算、缓冲溶液 pH 值的计算。熟悉滴定曲线特点和突跃范围的影响因素,学会 选择合适的指示剂。熟悉终点误差的计算方法,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树立考虑问题要全面,解决问题要有重点的指导思想。通过了解指示剂的 化学史,树立“原创性”科研理念。能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用作图法、控 制变量法研究自然规律。 【教学内容】 1.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与平衡 2.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分数 3.酸碱溶液的 H +浓度的计算 4.对数图解法 5.缓冲溶液 6.酸碱指示剂

7.酸碱滴定原理 8.终点误差 9.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重点】 1.酸碱平衡常数、分布分数的计算 2.一元弱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3.缓冲溶液p州值的计算 4.酸碱指示剂及其作用原理、指示剂的选择 5.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6.滴定曲线和影响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 7.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难点】 1.各种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2.终点误差的计算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讲授相结合,阐述活度、活度系数、质子条件和共 轭酸碱对。 2.通过案例讲解酸碱平衡常数、分布分数的计算;多元弱酸(碱)溶液p州 值的计算、缓冲溶液和缓冲范围:酸碱指示剂及其作用原理: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引导学生掌握酸碱滴定过程中的相关计算及规律。 3.通过课堂讨论与分析,重点针对不同溶液p州的计算,让学生认识近似公 式的科学性及使用条件。通过误差分析,认识指示剂选择的正确方法。能根据不 同酸碱研究对象,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 【复习思考】 1.酸碱指示剂选择的主要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 2.一元酸碱和多元酸碱准确、分步滴定的前提是什么?如何判断多元酸碱滴 定的突跃个数? 3.如何配制缓冲溶液?

8 7.酸碱滴定原理 8.终点误差 9.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重点】 1.酸碱平衡常数、分布分数的计算 2.一元弱酸(碱)溶液 pH 值的计算 3.缓冲溶液 pH 值的计算 4.酸碱指示剂及其作用原理、指示剂的选择 5.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6.滴定曲线和影响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 7.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难点】 1.各种酸碱溶液 pH 值的计算 2.终点误差的计算 【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讲授相结合,阐述活度、活度系数、质子条件和共 轭酸碱对。 2.通过案例讲解酸碱平衡常数、分布分数的计算;多元弱酸(碱)溶液 pH 值的计算、缓冲溶液和缓冲范围;酸碱指示剂及其作用原理;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引导学生掌握酸碱滴定过程中的相关计算及规律。 3.通过课堂讨论与分析,重点针对不同溶液 pH 的计算,让学生认识近似公 式的科学性及使用条件。通过误差分析,认识指示剂选择的正确方法。能根据不 同酸碱研究对象,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 【复习思考】 1.酸碱指示剂选择的主要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 2.一元酸碱和多元酸碱准确、分步滴定的前提是什么?如何判断多元酸碱滴 定的突跃个数? 3.如何配制缓冲溶液?

第六章配位浦定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配位剂的分类、配合物的分布:理解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封闭和僵 化现象;了解终点误差;理解配位滴定中的酸度控制、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 径、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熟悉单一离子准确滴定和共存离子分步滴定的条件。 2.掌握EDTA的性质:学会配合物分布分数的计算;掌握分析化学中常用的 配合物、平衡常数、配合物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掌握酸效应系数、配位效应系 数、条件稳定常数;能够综合考虑溶液中的各种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滴定条件: 掌握单一离子准确滴定和共存离子分步滴定的条件,掌握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3.通过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学习,借助配位平衡体系的理念,可以 大学生个人的自我管理为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传递给学生,消除和 减小各种不利因素,校正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 1.配位滴定中的滴定剂 2.配位平衡常数 3.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 4.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判别式 6.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7.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8.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 【重点】 1.EDTA的性质、常用的配位滴定剂 2.平衡常数、配合物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 3.酸效应系数、配位效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 4.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准确定判别式和分别滴定判别式 6.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 【难点】

9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配位剂的分类、配合物的分布;理解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封闭和僵 化现象;了解终点误差;理解配位滴定中的酸度控制、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 径、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熟悉单一离子准确滴定和共存离子分步滴定的条件。 2.掌握 EDTA 的性质;学会配合物分布分数的计算;掌握分析化学中常用的 配合物、平衡常数、配合物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掌握酸效应系数、配位效应系 数、条件稳定常数;能够综合考虑溶液中的各种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滴定条件; 掌握单一离子准确滴定和共存离子分步滴定的条件,掌握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3.通过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学习,借助配位平衡体系的理念,可以 大学生个人的自我管理为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 字传递给学生,消除和 减小各种不利因素,校正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 1.配位滴定中的滴定剂 2.配位平衡常数 3.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 4.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判别式 6.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7.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8.配位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 【重点】 1.EDTA 的性质、常用的配位滴定剂 2.平衡常数、配合物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 3.酸效应系数、配位效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 4.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准确定判别式和分别滴定判别式 6.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 【难点】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0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