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三峡 郦道元 备课者:郑时仁 目的要求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5.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6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 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 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 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 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 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 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 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 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U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26、三峡 郦道元 备课者:郑时仁 目的要求: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5.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6.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 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 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 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 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 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 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 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郦道元的《三峡》抓住了三峡这一自然景观的特点,描绘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 语言精美,描写生动。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2.拓展阅读法。选择与三峡有关的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具准备:U 盘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 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 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的 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 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 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 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一睹她在 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 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 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作者及作品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 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 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 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 意;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选择关键词语,增设词语提纲,理清背诵思路,指导 学生背诵。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 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 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 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 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 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 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 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来吧。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做过州刺史、御史中尉等官职,治政严整,执法峻刻,为权豪所 惮。他生性好学,历览群书,撰《水经注》40 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 《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 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 它叙述了两岸各地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 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 阙(que) 叠嶂( zhang) 曦(x1月 裹( xiang陵沿溯(s) 素湍(tuan) 绝雾(yan 飞漱(shd) 长啸(xiao) 属(zh)引 哀转( zhuan) 辨明词义 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缺) 哀转久绝(通“啭”,声音转折) 古今异义:(主要了解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古义) 至于夏水裹陵,沿溯阻绝(冲上)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真,实在) 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享午夜分(如果 重点词语 重岩叠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测:逆流而上) 乘奔御风(奔:奔马,衬托夏水顺流行舟之快。) 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急流溅起的雪白浪花。素湍、绿潭,一动一静) 回清倒影(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瀆波。倒影:动宾短语,倒映着影子) 清荣峻茂(四字并列,清,指水;荣,指树;峻,指山;茂,指草。) 哀转久绝(转,婉转;绝,消失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1段 自厂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段 至于厦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戈王命急宣,有时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影 绝/多生怪柏 清爃峻茂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 理解文句。 ①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 1 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 2 段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 3 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第 4 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 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 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1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 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2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 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ˆ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 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髙, 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3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 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 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4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两岸连山隐天蔽日 三峡 夏——夏水裹陵乘奔御风 水春冬一索湍绿潭悬泉澡布清荣峻茂 秋——林寒润肃高猿长啸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4)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朗读提示,努力读出最佳效果。 四、理清背诵思路 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 学生分组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 1 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 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 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山 两岸连山 隐天蔽日 学生齐读第 1 段,想像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三峡美景。 2.学生明确:第 2、3、4 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 2 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 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水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学生齐读第 2 段,想像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画面,感受其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 3 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 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 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 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 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 素湍绿潭 悬泉瀑布 清荣峻茂 学生齐读第 3 段,想像三峡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悠美。 4.学生明确:第 4 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 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 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秋 林寒涧肃 高猿长啸 学生齐读第 4 段,感受秋峡萧瑟凄凉的氛围。 五、学生齐读课文,根据板书所显示的词语提纲,尝试背诵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泳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 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 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 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 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 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 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 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荡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 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 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 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墓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 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三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涵泳品味文章的语言;拓展阅读,加深对作 品的理解,培养学生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1.个体抽查。 2.集体齐背。 二、根据课文内容,想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课文对照,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奇景,其余同学点评。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扣住山水,扣住季节,扣住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 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等。 2.提问: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从字里行间 我们可以体会得到,请结合文章试作分析。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析。 明确:作者描绘三峡奇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如写群山连绵,高耸入云,体现了作者欣赏赞叹的 情感。他惊叹自然的神奇,盛赞夏日三峡的奔放美,春冬之时的清幽美,秋日三峡的凄婉美,“良多趣味” 作者直抒其怀,体现其独特的审美观。特别是秋日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读来使人不觉潸然泪下, 那悲凉的渔歌,使人觉得作者是在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总之,步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似乎也走出 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揣摩语言,品味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涵咏品味写景的妙处。只要学生能说出一点,教师即应给予褒扬。 明确: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 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 映成趣。“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 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既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 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学生齐读这三句话,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四、拓展阅读 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 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 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课堂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 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 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 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山——两岸连山隐天蔽日 高峻美 夏—夏水裹陵乘奔御风奔放美 水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丿凄婉美 二、课文赏析 《三峡》美 《三峡》节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是一篇描写三峡水势及两岸风光的精美散文。细细品读之 中,不时会有闪亮的美点进入我们的眼帘 《三峡》,美在那宏观勾勒的一笔。全文仅150余字,可谓精致小巧,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 内,用高超的笔法,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颇有“咫尺应须论万里”的意味。文章第一段只有 33个字,却是全景式的宏观勾勒,可谓笔力雄健,内容雄奇。就那么一笔,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 700里的三峡的雄险,描写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丽。就那么一笔,视点变化多姿,“三峡 七百里”写三峡之长,似乎只有俯视才可能尽收眼底:“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群山的高峻,是横向的极目 远望:“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峰高险,是纵向的仰视。就那么一笔,表达手法也令人称奇,除了大笔 勾勒,进行正面描写之外,还巧妙地进行了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抬头看天,只有“亨午 夜分”才可见到世上最美的事物——太阳、月亮,这山的高峻、峡谷的幽深自不待言。 《三峡》,美在那层层铺展的手法。写夏季的江水,作者运用了“层层铺展”的手法。第一层,用“沿溯 阻绝”写水涨路绝的壮观景象:然而这还不够,又写第二层,用一个“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特例来极写水 速之巨大:然而这还不够,再来一笔,假设“乘奔御风来与飞快的流速进行比较,从侧面再次进行有力的 衬托,它让我们想像三峡江流的汹涌向前、奔腾咆哮,它让我们感受到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 里、荡魂摄魄的快感 《三峡》,美在那错落有致的点染。第三段写的是春冬江景,此时时令不同,水退潭清,山水秀美 与夏日相比又是一番景象。这一段好比是用取景框选取的极为美丽的一角,然后用神工妙笔生动地描画, 精心地点染。低有深潭,写深潭还嫌单调,还要写潭中的倒影:高有绝献,然而写绝献还觉单一,还要写 献上的怪柏:再添几道“悬泉瀑布”,让它们“飞漱其间”,又是壮美的一景。这美丽来自于色调润泽、动静 有致。你看“素湍绿潭”,雪白的是急流,碧绿的是深潭:你看“回清倒影”,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动的 是模糊的物影:你看“悬泉瀑布”,让我们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我们脸颊上细微的飞 沫。在这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地方,在这生机盎然的山水之间,谁说不是“良多趣味”呢?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读诗,思考,明确:《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为游记散文。 文章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 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五、课堂小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 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郦道元用文笔装点三峡,科学家用智慧改 造三峡,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近三峡,用自己的独特歌喉赞美三峡,将来,我相信,三峡古老 的历史画卷上会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的!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二、课文赏析 《三峡》美 《三峡》节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是一篇描写三峡水势及两岸风光的精美散文。细细品读之 中,不时会有闪亮的美点进入我们的眼帘。 《三峡》,美在那宏观勾勒的一笔。全文仅 150 余字,可谓精致小巧,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 内,用高超的笔法,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颇有“咫尺应须论万里”的意味。文章第一段只有 33 个字,却是全景式的宏观勾勒,可谓笔力雄健,内容雄奇。就那么一笔,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 700 里的三峡的雄险,描写了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丽。就那么一笔,视点变化多姿,“三峡 七百里”写三峡之长,似乎只有俯视才可能尽收眼底;“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群山的高峻,是横向的极目 远望;“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峰高险,是纵向的仰视。就那么一笔,表达手法也令人称奇,除了大笔 勾勒,进行正面描写之外,还巧妙地进行了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抬头看天,只有“亭午 夜分”才可见到世上最美的事物——太阳、月亮,这山的高峻、峡谷的幽深自不待言。 《三峡》,美在那层层铺展的手法。写夏季的江水,作者运用了“层层铺展”的手法。第一层,用“沿溯 阻绝”写水涨路绝的壮观景象;然而这还不够,又写第二层,用一个“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特例来极写水 速之巨大;然而这还不够,再来一笔,假设“乘奔御风”来与飞快的流速进行比较,从侧面再次进行有力的 衬托,它让我们想像三峡江流的汹涌向前、奔腾咆哮,它让我们感受到坐在小小木船上飞流直下、一泻千 里、荡魂摄魄的快感。 《三峡》,美在那错落有致的点染。第三段写的是春冬江景,此时时令不同,水退潭清,山水秀美, 与夏日相比又是一番景象。这一段好比是用取景框选取的极为美丽的一角,然后用神工妙笔生动地描画, 精心地点染。低有深潭,写深潭还嫌单调,还要写潭中的倒影;高有绝献,然而写绝献还觉单一,还要写 献上的怪柏;再添几道“悬泉瀑布”,让它们“飞漱其间”,又是壮美的一景。这美丽来自于色调润泽、动静 有致。你看“素湍绿潭”,雪白的是急流,碧绿的是深潭;你看“回清倒影”,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动的 是模糊的物影;你看“悬泉瀑布”,让我们听到了那哗哗的水声,感觉到了随风飘洒到我们脸颊上细微的飞 沫。在这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地方,在这生机盎然的山水之间,谁说不是“良多趣味”呢?
《三峡》,美在那一声悠长的渔歌。第四段写的是秋景的凄凉。本来啉林寒润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容 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啼声的“哀转久绝”已经能够让闻者倍感寒意了。然而一句“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ˆ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岀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 出秋景的凄凉。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 《三峡》,美在那独特优美的表达。这一个美点,应该是《水经注》最重要的美点之一,《三峡》虽 然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片断,但整本《水经注》的美的基因却依然贯注在这里。就“水经注”三字而言,“注 就是“注释”,“注释”就是一般的解说性的文字。然而郦道元是用文学的语言、用大量的资料及自己游历各 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别人的书作注释,将注释写成游记般美的文字,而且对后代游记文学产生了很大影 响,这就是在文体写作上极具匠心的创造,这就是独特优美的视角。在对“三峡”的描述上,作者的视角同 样是优美独特的。一千五百年前的三峡,是狂暴的不能驯服的怪兽,是人们心中的恐惧,人们“书记及口传 悉以临惧相戒”,但郦道元笔下流淌岀来的,都是对三峡的探幽揽胜,是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是让人留连 忘返的山水之美。再从文字表达来看,《三峡》精当凝练优美的语言同样令人赞叹。《水经注·江水》中还 有引自《宜都记》的文字,如“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峡口百余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 不见日月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将它们分别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 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相比,在 炼字选词、音调节奏、句法运用、情景韵味方面,郦道元的表达要好得多。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 中有这样的评价: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 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三峡》,美在那一声悠长的渔歌。第四段写的是秋景的凄凉。本来“林寒涧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容 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啼声的“哀转久绝”已经能够让闻者倍感寒意了。然而一句“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 出秋景的凄凉。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 在。 《三峡》,美在那独特优美的表达。这一个美点,应该是《水经注》最重要的美点之一,《三峡》虽 然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片断,但整本《水经注》的美的基因却依然贯注在这里。就“水经注”三字而言,“注” 就是“注释”,“注释”就是一般的解说性的文字。然而郦道元是用文学的语言、用大量的资料及自己游历各 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别人的书作注释,将注释写成游记般美的文字,而且对后代游记文学产生了很大影 响,这就是在文体写作上极具匠心的创造,这就是独特优美的视角。在对“三峡”的描述上,作者的视角同 样是优美独特的。一千五百年前的三峡,是狂暴的不能驯服的怪兽,是人们心中的恐惧,人们“书记及口传 悉以临惧相戒”,但郦道元笔下流淌出来的,都是对三峡的探幽揽胜,是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是让人留连 忘返的山水之美。再从文字表达来看,《三峡》精当凝练优美的语言同样令人赞叹。《水经注·江水》中还 有引自《宜都记》的文字,如“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峡口百余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 不见日月”“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将它们分别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 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相比,在 炼字选词、音调节奏、句法运用、情景韵味方面,郦道元的表达要好得多。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 中有这样的评价: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 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