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等文言知识,并能翻译重要的句子。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大泽之陂(bei) (2)高祖常繇咸阳(yao) (3)乃以秦王属吏(zhu) (4)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XIang) (5)日夜跋而望归(qi) (6)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gai) (7)高祖奉玉卮(zhi) 2、解释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 昌邑未拔 (攻下) 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乃以秦王属吏 (交付、委托) 非有功伐 (功劳) 还军霸上 (驻扎) 去辄烧绝栈道 (断)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 起为太上皇寿 (献酒献物,祝人长寿) 父兄不能给 (供给,使足) 可四千余人 (大约)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 乃绐为谒曰“贺钱万”(欺骗) 有功者害之(嫉妒) 示鲁父老项羽头(给……看) 萧何为主吏(主管、主持) 3.指出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 (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 (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意,秦军解“卤”通“掳”“意”通“喜”“解”通“懈 (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距”通“拒” (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 (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
《高祖本纪》复习学案 一、. 复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等文言知识,并能翻译重要的句子。 二、《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大泽之陂( bei ) (2)高祖常繇咸阳( yao ) (3)乃以秦王属吏(zhu ) (4)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xiang ) (5)日夜跂而望归(qi ) (6)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gai ) (7)高祖奉玉卮( zhi ) 2、解释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大腿)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轻视) 昌邑未拔. (攻下) 摄.衣谢.之,延.上坐 (提/道歉/请)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示众) 乃以秦王属.吏 (交付、委托) 非有功伐. (功劳) 还军.霸上 (驻扎) 去辄烧绝.栈道 (断 )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 (约定日期)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水的北面) 起为太上皇寿. (献酒献物,祝人长寿) 父兄不能给. (供给,使足) 可.四千余人 (大约)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与……交好) 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欺骗) 有功者害.之 (嫉妒) 示.鲁父老项羽头 (给……看) 萧何为主.吏 (主管、主持) 3. 指出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责”通“债” (2)遂坐上坐,无所诎 “诎”通“屈” (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 “憙”通“喜” “解”通“懈” (4)无内诸侯军……距之 “内”通“纳” “距”通“拒” (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详”通“佯” (6)不如决策东乡 “乡”通“向
4.解释古今异义词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家庭成员” 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 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 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一词多义解释 (1)相 吕公者,好相人 (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 (名词,面相) 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一起) 苟富贵,无相忘(互相)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辅助、帮助)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坚持) (3)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 沛公引兵西 (率领) (4)辙 去辄烧绝栈道 (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 (5)解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 (解散诸侯军队) (6)因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于是、就) 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 因张良遂略韩地轩辕(经由、通过) 蒙故业,因遗策(因袭、沿袭) 6、指出词类活用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动用法使.与众不同)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降章邯 (使动用法使投降) 及见怪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怪现象) 沛公从百余骑 (使动用法使.跟从) 都彭城 (名词活用为动词定都)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意动用法以.为苦)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名词活用为动词安家)
4. 解释古今异义词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家庭成员” 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 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 (2)诽谤..者族 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 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句中古义:规约,规章 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句中古义:没有出息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5. 一词多义解释 (1)相 吕公者,好相.人 (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 (名词,面相) 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 (共同、一起) 苟富贵,无相.忘 (互相)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辅助、帮助) (2)固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坚持) (3)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 沛公引.兵西 (率领) (4)辙 去辄.烧绝栈道 (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总是) (5)解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 (解散诸侯军队) ⑹因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于是、就) 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因.张良遂略韩地轩辕 (经由、通过) 蒙故业,因.遗策 (因袭、沿袭) 6、指出词类活用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动用法 使……与众不同)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意动用法 认为……奇怪) 降.章邯 (使动用法 使……投降) 及见怪.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怪现象) 沛公从.百余骑 (使动用法 使……跟从) 都.彭城 (名词活用为动词 定都)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意动用法 以……为苦)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名词活用为动词 安家)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名词活用为动词驾着白马白车) 沛公然其计 (意动用法认为确) 夜往见良 (名词作状语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名词作状语在途中)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动用法使活命) 吕媪怒吕公曰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赶在诸侯之前)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名词作状语向北)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 大王起微细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平民,卑微的身份) 7、指出特殊句式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定语后置句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状语后置句 诸将过此者多定语后置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被动句 遇彭越(于)昌邑状语后置句 此三者,皆人杰也判断句 系颈以组 状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定语后置句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判断句 8、虚词积累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 (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 (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輾辕 (凭借) (3).以 乃以秦王属吏 (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 啖以利 (用) 可以有大功 (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动词,认为) 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转折,“但是”) 不然,籍何以生此 (这样) 喟然太息曰 (…的样子 9、翻译下列句子。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译文: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 (名词活用为动词 驾着白马白车) 沛公然.其计 (意动用法 认为……正确) 夜.往见良 (名词作状语 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名词作状语 在途中) 会项伯欲活.张良 (使动用法 使……活命) 吕媪怒.吕公曰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赶在诸侯之前)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名词作状语 向北)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与……交好) 大王起微细..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平民,卑微的身份) 7、指出特殊句式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判断句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定语后置句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状语后置句 诸将过此者多 定语后置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被动句 遇彭越(于)昌邑 状语后置句 此三者,皆人杰也 判断句 系颈以组 状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定语后置句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判断句 8、虚词积累 (1). 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如果) (2). 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 (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 (于是)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凭借) (3). 以 乃以秦王属吏 (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而,表承接)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因为) 啖以利 (用) 可以有大功 (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动词,认为) (4). 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 (表转折,“但是”) 不然,籍何以生此 (这样) 喟然太息曰 (……的样子) 9、翻译下列句子。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译文: 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
(2)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译文:如果您一定要诛灭没有德政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 (3)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译文: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客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 这么做不吉利。 (4)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 译文: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 、人物形象 刘邦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特点是:其一,有远见卓识。突出表现在他入关后的 所作所为。率先入关却“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按楚怀王之约“先入关者王之”, 刘邦应为关中王。他一度也“意欲留居之”’“樊哙、张良谏”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因而消 除秦地百姓的后顾之忧,也在各路诸侯中树立了威望,可以说他是从未来统一全国的角度处 理眼前的问题。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实行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赢得了秦地人民的热烈 拥护。宋代刘辰翁说:“高祖始终得关中之力,关中人心所以不忘者,秋毫无犯,约法三章 之力也。”(《班马异同》)“秦人大喜”、“人又益喜”,足见人心所向。得到人民的拥护是他 日后节节取胜的根本原因。所以,尽管后来项羽“兵四十万”,刘邦只有“兵十万”,但有了“民 心”的基础,鸿门宴上才得以解脱,而项羽也不可能在关中立足。其二,智谋超人。他性格 上所表现出来的宽厚、大度、狡诈甚至无赖,都可以说明他有谋有略,非同一般。如在军事 策略方面采用顺应时代、笼络人心、分化敌人、团结内部等措施,如与秦军大战蓝田前后, 采用游说秦将、以利诱敌、设疑兵旗等,计谋总高人一筹。他脑瓜灵活,随机应变的能力达 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其三,善于使用和驾驭人。刘邦称帝后,置酒洛阳南宫,总结他统 全国的成功经验,谈到张良、萧何、韩信时说:“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 取天下也。”的确,在刘邦所重用的将领中,不少原是项羽的部下,如韩信、陈平,他们投 奔刘邦后,一个被举为大将,一个被提为护军中尉,可见刘邦的气魄非同寻常。刘邦还善于 听取意见,立刻认错。如樊哙、张良劝他“止舍咸阳宫”一事,一个最高统帅如此善于听取意 见,无疑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刘邦善于驾驭人的手段也是极为成功的,韩信评价说:“陛 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就是这个意思。“垓下之战”是刘邦善于用人的典型例子。韩信智 勇双全,当年就是他以少胜多,设下埋伏打败项羽,才扭转汉军败局,使楚汉进入相持阶段 所以,决战垓下,既显示韩信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才干,也说明刘邦知人善任,能驾驭大将, 使得将领们愿意为他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作者的笔下,刘邦确实有超过项羽的眼光和才干,但作者没有盲目歌功颂德,也没有把 汉代开国之主描绘成“圣君”。在作者的“实录”下,写了刘邦的流氓无赖行径,记述了他不持 一钱而诈称“贺钱万”的举动,描绘了他问太上皇“所就孰与仲多”的洋洋自得的神情。也写了 他性格上的缺点,如好酒及色、言行粗鲁、奸诈圆滑等,还之以凡夫俗人的本相
(2)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译文: 如果您一定要诛灭没有德政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 (3)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译文: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客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 这么做不吉利。 (4)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 译文: 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 三.、人物形象 刘邦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特点是:其一,有远见卓识。突出表现在他入关后的 所作所为。率先入关却“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按楚怀王之约“先入关者王之”, 刘邦应为关中王。他一度也“意欲留居之”,“樊哙、张良谏”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因而消 除秦地百姓的后顾之忧,也在各路诸侯中树立了威望,可以说他是从未来统一全国的角度处 理眼前的问题。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实行一系列宽政爱民的措施,赢得了秦地人民的热烈 拥护。宋代刘辰翁说:“高祖始终得关中之力,关中人心所以不忘者,秋毫无犯,约法三章 之力也。”(《班马异同》) “秦人大喜”、“人又益喜”,足见人心所向。得到人民的拥护是他 日后节节取胜的根本原因。所以,尽管后来项羽“兵四十万”,刘邦只有“兵十万”,但有了“民 心”的基础,鸿门宴上才得以解脱,而项羽也不可能在关中立足。其二,智谋超人。他性格 上所表现出来的宽厚、大度、狡诈甚至无赖,都可以说明他有谋有略,非同一般。如在军事 策略方面采用顺应时代、笼络人心、分化敌人、团结内部等措施,如与秦军大战蓝田前后, 采用游说秦将、以利诱敌、设疑兵旗等,计谋总高人一筹。他脑瓜灵活,随机应变的能力达 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其三,善于使用和驾驭人。刘邦称帝后,置酒洛阳南宫,总结他统一 全国的成功经验,谈到张良、萧何、韩信时说:“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 取天下也。”的确,在刘邦所重用的将领中,不少原是项羽的部下,如韩信、陈平,他们投 奔刘邦后,一个被举为大将,一个被提为护军中尉,可见刘邦的气魄非同寻常。刘邦还善于 听取意见,立刻认错。如樊哙、张良劝他“止舍咸阳宫”一事,一个最高统帅如此善于听取意 见,无疑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刘邦善于驾驭人的手段也是极为成功的,韩信评价说:“陛 下不善将兵,而善将将。”就是这个意思。“垓下之战”是刘邦善于用人的典型例子。韩信智 勇双全,当年就是他以少胜多,设下埋伏打败项羽,才扭转汉军败局,使楚汉进入相持阶段。 所以,决战垓下,既显示韩信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才干,也说明刘邦知人善任,能驾驭大将, 使得将领们愿意为他冲锋陷阵,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作者的笔下,刘邦确实有超过项羽的眼光和才干,但作者没有盲目歌功颂德,也没有把 汉代开国之主描绘成“圣君”。在作者的“实录”下,写了刘邦的流氓无赖行径,记述了他不持 一钱而诈称“贺钱万”的举动,描绘了他问太上皇“所就孰与仲多”的洋洋自得的神情。也写了 他性格上的缺点,如好酒及色、言行粗鲁、奸诈圆滑等,还之以凡夫俗人的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