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资源(批评史论)陈子展先生等早期复旦学人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3,文件大小:384.2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陈子展先生等早期复旦学人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 发布时间:20080518浏览次数:307 陈子展先生等早期复旦学人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进入大学讲堂,成为20世纪中国大学文科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于传统文论的传承和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1906年,章太炎到东京后,开设国学讲习会,曾讲授过《文心雕龙》1。1914年至1919年,黄侃在北京大学开设 《文心雕龙》课,这一课程的讲稿《文心雕龙札记》不久出版,成为《文心雕龙》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一般 认为,这是现代意义上对中国文学批评史进行研究的开端。{2]1923年,范文澜在南开大学开设《文心雕龙》课 讲稿《文心雕龙注》修订后岀版。此书成为《文心雕龙》硏究的里程碑。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武汉大学等校中文 系在建国前都曾开设过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东南大学有历代文评课程,其它一些高校有的也开设相关课程。那 么,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奠基阶段,复旦大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据1935年春编的《复旦大学同学录》3中的教授名录介绍,陈子展先生于1934年秋来到复旦大学任教,其所教授 课程中有《中国文学批评》一课。就现有材料看,陈子展先生可能是复旦大学最早开设中国文学批评这门课程的教 师,若假定他一来到复旦大学就开设这门课程,那么复旦大学开设中国文学批评这门课程最早应始于1934年秋。 幸运的是,陈子屐先生当年为开设这门课程所编写的讲义至今还完好保存在复旦大学图书馆,书名为《复旦大学中 国文学批评讲义》,这部讲义所署时间为1935年春 陈子展先生(1898-1990),原名炳堃,字子展,笔名楚狂、楚狂老人等。湖南长沙人。辛亥革命后,入高小一 年级,后进长沙县立师范学校读书。五年毕业后,任小学教员。五四运动后,入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系进修两年,因 病辍学。一年后,相继在湖南修业农业学校、楚怡中学、湖南省立第-师范学校及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27 年,“马日事变"后,与徐特立、谢觉哉、李维汉等人同案,被反动派悬赏通缉,避难上海,初在南国艺术学院担任 教授,同时加入南国社。1930年,旅居日本一年。回国后,曾一度接任半月刊《读书生活》主编。以后数年,以 卖文为生。写下了大量诗歌、小品文、杂文、文艺评论等多种体裁的作品。1934年任复旦大学教授,同时任中国 公学、沪江大学教授。并于1937年至1950年间长期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 学社第三届中央委员 陈子展专长中国先秦史学,毕生致力于《诗经》、《楚辞》的硏究和教学。所著《国风选译》、《雅颂选译》 《诗经直解》、《楚辞直解》,总结旧学、融会新知,是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的新成果。还著有《唐宋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中国近三十年文学史》、《孔子与戏剧》等。其中《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与《中国 近三十年文学史》两书,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奠基性作品。 《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讲义》,陈子展编讲,署年为“廿四年春季”(1935年春),油印本。今观此讲义,内容非 常简略,只提纲挈领地辑录了一些单篇文论资料,具体内容则待课堂讲解和发挥。全讲义从上古有诗之始讲起,至 隋代《李谔上隋文帝革文华书》止,共分二十节,节目如下 有诗之始 二、诗经之来源 三、诗人自述作诗本意 四、孔孟诗说 五、司马迁之创作动机论 六、扬雄之文学批评 七、班固之文学批评 八、伟大之批评家王充 九、曹丕论文 陆机文赋 皇甫谧与左思之赋论 挚虞诗赋 一三、葛洪之文论 四、沈约陆厥之论声律 裴子野雕虫论 萧统萧纲萧绎之文学观 七、钟嵘诗品 八、刘勰文心雕龙

陈子展先生等早期复旦学人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 发布时间: 2008-05-18 浏览次数: 307 陈子展先生等早期复旦学人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进入大学讲堂,成为20世纪中国大学文科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于传统文论的传承和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1906年,章太炎到东京后,开设国学讲习会,曾讲授过《文心雕龙》[1]。1914年至1919年,黄侃在北京大学开设 《文心雕龙》课,这一课程的讲稿《文心雕龙札记》不久出版,成为《文心雕龙》研究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一般 认为,这是现代意义上对中国文学批评史进行研究的开端。.[2]1923年,范文澜在南开大学开设《文心雕龙》课, 讲稿《文心雕龙注》修订后出版。此书成为《文心雕龙》研究的里程碑。清华大学,燕京大学,武汉大学等校中文 系在建国前都曾开设过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东南大学有历代文评课程,其它一些高校有的也开设相关课程。那 么,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奠基阶段,复旦大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据1935年春编的《复旦大学同学录》[3]中的教授名录介绍,陈子展先生于1934年秋来到复旦大学任教,其所教授 课程中有《中国文学批评》一课。就现有材料看,陈子展先生可能是复旦大学最早开设中国文学批评这门课程的教 师,若假定他一来到复旦大学就开设这门课程,那么复旦大学开设中国文学批评这门课程最早应始于1934年秋。 幸运的是,陈子展先生当年为开设这门课程所编写的讲义至今还完好保存在复旦大学图书馆,书名为《复旦大学中 国文学批评讲义》,这部讲义所署时间为1935年春。 陈子展先生(1898-1990),原名炳堃,字子展,笔名楚狂、楚狂老人等。湖南长沙人。辛亥革命后,入高小一 年级,后进长沙县立师范学校读书。五年毕业后,任小学教员。五四运动后,入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系进修两年,因 病辍学。一年后,相继在湖南修业农业学校、楚怡中学、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及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27 年,“马日事变”后,与徐特立、谢觉哉、李维汉等人同案,被反动派悬赏通缉,避难上海,初在南国艺术学院担任 教授,同时加入南国社。1930年,旅居日本一年。回国后,曾一度接任半月刊《读书生活》主编。以后数年,以 卖文为生。写下了大量诗歌、小品文、杂文、文艺评论等多种体裁的作品。1934年任复旦大学教授,同时任中国 公学、沪江大学教授。并于1937年至1950年间长期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 学社第三届中央委员。 陈子展专长中国先秦史学,毕生致力于《诗经》、《楚辞》的研究和教学。所著《国风选译》、《雅颂选译》、 《诗经直解》、《楚辞直解》,总结旧学、融会新知,是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的新成果。还著有《唐宋文学史》、 《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中国近三十年文学史》、《孔子与戏剧》等。其中《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与《中国 近三十年文学史》两书,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奠基性作品。 《复旦大学中国文学批评讲义》,陈子展编讲,署年为“廿四年春季”(1935年春),油印本。今观此讲义,内容非 常简略,只提纲挈领地辑录了一些单篇文论资料,具体内容则待课堂讲解和发挥。全讲义从上古有诗之始讲起,至 隋代《李谔上隋文帝革文华书》止,共分二十节,节目如下: 一、有诗之始 二、诗经之来源 三、诗人自述作诗本意 四、孔孟诗说 五、司马迁之创作动机论 六、扬雄之文学批评 七、班固之文学批评 八、伟大之批评家王充 九、曹丕论文 一、陆机文赋 一一、皇甫谧与左思之赋论 一二、挚虞诗赋 一三、葛洪之文论 一四、沈约陆厥之论声律 一五、裴子野雕虫论 一六、萧统萧纲萧绎之文学观 一七、钟嵘诗品 一八、刘勰文心雕龙

九、颜之推文章论 ○、李谔上隋文帝革文华书 这部讲义,依据这些条目汇编文论资料,同时简明扼要地概括文学批评家的文论要旨,其中采录了王充《论衡》三 篇,资料最详。至于不录刘勰、钟嵘文论,大约是因为有《文心雕龙》和《诗品》专书在,学生易于查阅,不须赘 录的缘故。可惜,这部讲义只到隋代即止,我们只能看到该课程涉及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历史时段是从上古至隋 代,但这很难说陈子屐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教学与硏究涉及范围仅止于隋代,因为我们不能断定这部手写油印本讲 义究竟是这门课程的全部讲义,还是仅供一学期使用的部分讲义。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子展先生对于这一阶段 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理解与当时刚刚发轫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新学科的义界还是基本一致的4]。 除了冠名中国文学批评史专门课程外,我们从一些历史档案中还能看出当时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主要课程《中国文 学史》的教学也比较重视文学批评” 复旦大学档案馆存有1939年秋季《复旦大学文学院学程说明》,其中有赵景深先生亲笔填写的《中国文学史学程 表》,介绍他所担任授课教师的这门课程开设的学时、内容、使用教材等基本情况。可以看出当时这门课程开设跨 四个学期,第一学期讲诗,第二学期讲小说,第三学期"讲词、散曲、散文、文学批评",第四学期"讲戏剧。所 使用的教材有三种:一为赵景深先生的《中国文学史新编》,二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三为卢冀野先生 的《中国戏剧概论》。可以看出赵景深先生当时已经将“文学批评"当作与诗文、小说、戏剧等文体并立的文学史内 容,来进行研究和教学。 赵景深先生(1902-1985),字旭初。生于浙江丽水,原籍为四川宜宾。中国古代文学专家。1922年毕业于天津 棉业专门学校后,入天津《新民意报》编文字副刊,并组织绿波社,提倡新文学。1923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提倡 为人生的艺术,写有《俄国文学与放奴运动》。1930年起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会会 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名誉主席,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主席等。在元杂剧和宋元南戏的辑佚方面作了开创性 工作,对昆剧等剧种的历史和声腔源流及上演剧目、表演艺术均有硏究。著有《古典戏曲理论》、《曲论初探》 《中国戏曲史考》、《中国小说丛考》、《元明南戏考略》等十多部专著。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赵景深先生较早在复旦大学开设戏曲理论课,并撰著了最早的戏曲理论史著作。虽然是60年 代的事情,我们也一并放在这里叙述。据赵景深先生《曲论初探序》记述,他于1961年二月间,曾讲过《中国古 代戏曲研究》课程,分为四个专题,其中两个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和《明代的民间戏曲》。赵先生的课,在当 时受到学生的好评,《人民日报》还予以报道。《中国古典戏曲理论》讲稿,最初为九节,1962年扩充为十四 节,"后来逐渐修改增补,一直补到1964年。赵景深先生1964年的《古典戏曲理论》手稿,还保存在复旦大学图 书馆"复旦人著作陈列室”,笔者有幸读过。1980年,《古典戏曲理论》和《明代的民间戏曲》加上其它一些单篇文 章,结集成为《曲论初探》,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最早公开出版的戏曲理论史专著。此外,赵景深先生的 读曲随笔》等著作中也零星涉及到戏曲理论问题 赵景深先生的《古典戏曲理论》,叙述了从宋元以至晩清的戏曲理论发展。评析了王灼《碧鸡漫志》、周德清《中 原音韵》、钟嗣成《录鬼簿》、朱权《太和正音谱》、徐渭《南词叙录》、王世贞《曲藻》、何良俊的《曲论》 李贽的戏曲批评、临川派与吴江派戏曲理论的斗争、王骥德的《曲律》、吕天成《曲品》、徐复祚的《曲论》、凌 濛初的《谭曲杂劃》、祁彪佳的《曲品》和《剧品》、李渔的《闲情偶记》、丁耀亢《啸台偶著词例》、焦循的 《花部农谭》,以及晩清的戏曲理论。这些戏论专著,大多数此前已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论晩清戏曲 理论时提到的多种戏曲专篇论文,则都逸岀此前岀版的《中国近代文论选》之外,有的甚至是赵先生第一次提及 这部《古典戏曲理论》凝练地概括各部戏曲专著的理论主张,评论其得失,有时甚至用统计的方法,如论凌濛初 《南音三籁》之品评南传奇,论吕天成《曲品》之品评术语,都极具匠心;有时还联系戏曲论家整个文艺思想来论 述,如论李贽的戏曲批评时就深入阐述李贽"童心°说的内容和意义,论徐渭《南词叙录》时也联系他的诗歌理论来 作阐述。就赵景深先生的戏曲理论阐述来看,他既注重从思想意义上立论,也著力于对艺术规律的探索和总结。当 然,这部著作成于60年代,时代印迹还非常明显。如手稿本在论徐渭《南词叙录》时,在称赞南戏是人民自己的 艺术"之后,有一段话论北曲 后期北曲则缺乏现实内容,且不快南人之耳。南北之争,不是门户之争,而是两种文化、两种立场的斗争(人民与 反人民的艺术之争)。统治阶级耀维护自己的利益,必然要反对表达人民思想观点和感情的艺术作品。列宁关于阶 级社会两种文化的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分析方法,在文艺领域中的运用。由肯定南戏,徐渭进一步对统治阶级专门 欣赏北曲的偏好,也加以抨击,这种精神是值得钦佩的。因此他的论著《南词叙录》也是很有价值的。 把戏曲的南北之争,视为两种文化、两种立场、人民与反人民的斗争,正是六十年代的思维模式,今天看来难以认 同。好在1980年版的《曲论初探》已删去这段论述 周兴陆《章太炎讲演考辨》,《复旦学报》2003年第6期 2]参见罗宗强、邓国光《近百年中国古代文论之研究》,《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

一九、颜之推文章论 二〇、李谔上隋文帝革文华书 这部讲义,依据这些条目汇编文论资料,同时简明扼要地概括文学批评家的文论要旨,其中采录了王充《论衡》三 篇,资料最详。至于不录刘勰、钟嵘文论,大约是因为有《文心雕龙》和《诗品》专书在,学生易于查阅,不须赘 录的缘故。可惜,这部讲义只到隋代即止,我们只能看到该课程涉及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历史时段是从上古至隋 代,但这很难说陈子展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教学与研究涉及范围仅止于隋代,因为我们不能断定这部手写油印本讲 义究竟是这门课程的全部讲义,还是仅供一学期使用的部分讲义。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子展先生对于这一阶段 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理解与当时刚刚发轫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新学科的义界还是基本一致的[4]。 除了冠名“中国文学批评史”专门课程外,我们从一些历史档案中还能看出当时复旦大学中文系的主要课程《中国文 学史》的教学也比较重视“文学批评”一门。 复旦大学档案馆存有1939年秋季《复旦大学文学院学程说明》,其中有赵景深先生亲笔填写的《中国文学史学程 表》,介绍他所担任授课教师的这门课程开设的学时、内容、使用教材等基本情况。可以看出当时这门课程开设跨 四个学期,第一学期“讲诗”,第二学期“讲小说”,第三学期“讲词、散曲、散文、文学批评”,第四学期“讲戏剧”。所 使用的教材有三种:一为赵景深先生的《中国文学史新编》,二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三为卢冀野先生 的《中国戏剧概论》。可以看出赵景深先生当时已经将“文学批评”当作与诗文、小说、戏剧等文体并立的文学史内 容,来进行研究和教学。 赵景深先生(1902—1985),字旭初。生于浙江丽水,原籍为四川宜宾。中国古代文学专家。1922年毕业于天津 棉业专门学校后,入天津《新民意报》编文字副刊,并组织绿波社,提倡新文学。1923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提倡 为人生的艺术,写有《俄国文学与放奴运动》。1930年起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会会 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名誉主席,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上海分会主席等。在元杂剧和宋元南戏的辑佚方面作了开创性 工作,对昆剧等剧种的历史和声腔源流及上演剧目、表演艺术均有研究。著有《古典戏曲理论》、《曲论初探》、 《中国戏曲史考》、《中国小说丛考》、《元明南戏考略》等十多部专著。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赵景深先生较早在复旦大学开设戏曲理论课,并撰著了最早的戏曲理论史著作。虽然是60年 代的事情,我们也一并放在这里叙述。据赵景深先生《曲论初探序》记述,他于1961年二月间,曾讲过《中国古 代戏曲研究》课程,分为四个专题,其中两个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和《明代的民间戏曲》。赵先生的课,在当 时受到学生的好评,《人民日报》还予以报道。《中国古典戏曲理论》讲稿,最初为九节,1962年扩充为十四 节,“后来逐渐修改增补,一直补到1964年”。赵景深先生1964年的《古典戏曲理论》手稿,还保存在复旦大学图 书馆“复旦人著作陈列室”,笔者有幸读过。1980年,《古典戏曲理论》和《明代的民间戏曲》加上其它一些单篇文 章,结集成为《曲论初探》,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最早公开出版的戏曲理论史专著。此外,赵景深先生的 《读曲随笔》等著作中也零星涉及到戏曲理论问题。 赵景深先生的《古典戏曲理论》,叙述了从宋元以至晚清的戏曲理论发展。评析了王灼《碧鸡漫志》、周德清《中 原音韵》、钟嗣成《录鬼簿》、朱权《太和正音谱》、徐渭《南词叙录》、王世贞《曲藻》、何良俊的《曲论》、 李贽的戏曲批评、临川派与吴江派戏曲理论的斗争、王骥德的《曲律》、吕天成《曲品》、徐复祚的《曲论》、凌 濛初的《谭曲杂剳》、祁彪佳的《曲品》和《剧品》、李渔的《闲情偶记》、丁耀亢《啸台偶著词例》、焦循的 《花部农谭》,以及晚清的戏曲理论。这些戏论专著,大多数此前已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论晚清戏曲 理论时提到的多种戏曲专篇论文,则都逸出此前出版的《中国近代文论选》之外,有的甚至是赵先生第一次提及。 这部《古典戏曲理论》凝练地概括各部戏曲专著的理论主张,评论其得失,有时甚至用统计的方法,如论凌濛初 《南音三籁》之品评南传奇,论吕天成《曲品》之品评术语,都极具匠心;有时还联系戏曲论家整个文艺思想来论 述,如论李贽的戏曲批评时就深入阐述李贽“童心”说的内容和意义,论徐渭《南词叙录》时也联系他的诗歌理论来 作阐述。就赵景深先生的戏曲理论阐述来看,他既注重从思想意义上立论,也著力于对艺术规律的探索和总结。当 然,这部著作成于60年代,时代印迹还非常明显。如手稿本在论徐渭《南词叙录》时,在称赞南戏“是人民自己的 艺术”之后,有一段话论北曲: 后期北曲则缺乏现实内容,且不快南人之耳。南北之争,不是门户之争,而是两种文化、两种立场的斗争(人民与 反人民的艺术之争)。统治阶级耀维护自己的利益,必然要反对表达人民思想观点和感情的艺术作品。列宁关于阶 级社会两种文化的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分析方法,在文艺领域中的运用。由肯定南戏,徐渭进一步对统治阶级专门 欣赏北曲的偏好,也加以抨击,这种精神是值得钦佩的。因此他的论著《南词叙录》也是很有价值的。 把戏曲的南北之争,视为两种文化、两种立场、人民与反人民的斗争,正是六十年代的思维模式,今天看来难以认 同。好在1980年版的《曲论初探》已删去这段论述。 [1] 周兴陆《章太炎讲演考辨》,《复旦学报》2003年第6期。 [2] 参见罗宗强、邓国光《近百年中国古代文论之研究》,《文学评论》1997年第2期)

3]《复旦大学同学录》,1935年春,复旦大学历史档案 徐志啸《陈子展先生及其治学》曾首次介绍该油印稿,见张世林主编《学术往事》,朝华出版社200年 关闭窗口

[3]《复旦大学同学录》,1935年春,复旦大学历史档案。 [4] 徐志啸《陈子展先生及其治学》曾首次介绍该油印稿,见张世林主编《学术往事》,朝华出版社2003年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