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探究采桑子·重阳 教学目标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步骤; 2、理解诗中表达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精神: 3、能联系已学过的秋景诗,体会毛泽东词的高远境界,并背诵。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意象把握诗歌境界 2、联系其他秋景诗了解毛泽东的开阔胸襟和豪迈气概,把握毛泽东诗词的意境高远、 词风豪迈等特点,并做好诗词积累。 教学难点: 人生易老天难老”句的情感分析及对整首词词风的作用。 预习要求: 1、自学辛弃疾《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 2、查阅一些与重阳有关的古诗词,以增加必要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也有著名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赏菊的特点。1929年,由于左倾思想的错误领 导,毛泽东暂时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跌入了人生的低谷。这时的毛泽东,面对重阳 秋景又该是怎样的感慨呢? (二)熟读课文 学生自读,自己体会词中感情和节奏。(将自己放入文本,才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精 髓) 2、学生范读,互相点评,从语速与语调、轻重与缓急两方面来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容易在人生易老天难老句形成分歧。故意存疑,激发学生求知的欲 望。) 3、诵读指导:读出辽远的秋景,读出胜利的喜悦,读出战斗的豪情和自信 (三)研读诗文 抓住关键句,以点带面进行赏析。 1、分析上片 ①“人生易老天难老”、“天若有情天亦老”作者为什么有“人生易老”和 天难老”的感受? 【明确】作者在此仿用了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突出的“天难 老”,再用“天难老”与“人生易老”对比。正因为人生短暂,所以要用“有限 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革命事业”中去,所以感叹“人生易老
比较·探究 采桑子·重阳 教学目标: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步骤; 2、理解诗中表达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精神; 3、能联系已学过的秋景诗,体会毛泽东词的高远境界,并背诵。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意象把握诗歌境界; 2、联系其他秋景诗了解毛泽东的开阔胸襟和豪迈气概,把握毛泽东诗词的意境高远、 词风豪迈等特点,并做好诗词积累。 教学难点: “人生易老天难老”句的情感分析及对整首词词风的作用。 预习要求: 1、自学辛弃疾《采桑子 少年不识愁滋味》。 2、查阅一些与重阳有关的古诗词,以增加必要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孟浩然也有著名诗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赏菊的特点。1929 年,由于左倾思想的错误领 导,毛泽东暂时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跌入了人生的低谷。这时的毛泽东,面对重阳的 秋景又该是怎样的感慨呢? (二)熟读课文 1、学生自读,自己体会词中感情和节奏。(将自己放入文本,才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精 髓) 2、学生范读,互相点评,从语速与语调、轻重与缓急两方面来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容易在“人生易老天难老”句形成分歧。故意存疑,激发学生求知的欲 望。) 3、诵读指导:读出辽远的秋景,读出胜利的喜悦,读出战斗的豪情和自信。 (三)研读诗文 抓住关键句,以点带面进行赏析。 1、分析上片 ①“人生易老天难老”、“天若有情天亦老”作者为什么有“人生易老”和 “天难老”的感受? 【明确】作者在此仿用了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突出的“天难 老”,再用“天难老”与“人生易老”对比。正因为人生短暂,所以要用“有限 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革命事业”中去,所以感叹“人生易老
②为什么在毛泽东眼里觉得“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明确】“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 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逢重 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只有毛泽东此词,意趣横 生,戛然独造。假如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 横扫千古了。 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 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 2、分析下片 ①怎样理解“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这两句词 【明确】“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 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此情豪迈异于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 风光。 ②全文写重阳秋景,抓住“黄花”和“秋风”两个意象,但作者为什么说“胜 似春光”?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战争胜利,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对革命的将来充满着希望与 信心,即使是面对秋景,自然而然会有一种乐观向上的革命情怀。这也是作者积 极、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的体现 ③你能列举一些“胜似春光”的古诗词来印证这首词吗 明确】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因为春 风比秋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 黄庭坚《登快阁》:“木落千山天远大”,秋天叶落以后山明天远大 ④末句为什么用“万里霜”而不用“万里秋? 【明确】A、押韵;B、既响亮又含乂丰富,再现诗人炼字之精当。 郭老解释“霜”字,以为“这并不是普通的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词,是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但‘霜叶’不限于‘红’,还有黄叶。秋色也不限于 霜叶,还有各种果实以及天高气爽的寥廓景象。”这是很精到的。霜是白的,但 古典文学作品中却有丹霜、紫霜等字面,这就说明了古人用霜字有时不是指霜的 本身,而是指经霜变红、紫等颜色的草树之类。所以“万里霜”不是白茫茫的 片,而是五彩斑斓,各种色调都有。“万里霜”就是“万里秋”,作者选用了霜 字,不仅由于压韵的关系,也是由于霜字既响亮,又含义丰富。 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 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因此,“寥廓江天万里霜”,不仅写出了秋天开阔的景象。而且画出了一幅宏阔的江天万 里的秋景,表现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 ⑤小结: 毛泽东的这首词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它写了深秋的战地风光,写 的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 弘。它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而使人受到无限鼓舞。 (四)鉴赏意象 1、意象的概念,找出诗中意象:战地黄花、强劲秋风、寥廓江天
②为什么在毛泽东眼里觉得“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明确】“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 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逢重 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只有毛泽东此词,意趣横 生,戛然独造。假如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 横扫千古了。 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 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 2、分析下片 ①怎样理解“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这两句词? 【明确】 “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 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此情豪迈异于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 风光。 ②全文写重阳秋景,抓住“黄花”和“秋风”两个意象,但作者为什么说“胜 似春光”?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战争胜利,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对革命的将来充满着希望与 信心,即使是面对秋景,自然而然会有一种乐观向上的革命情怀。这也是作者积 极、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的体现。 ③你能列举一些“胜似春光”的古诗词来印证这首词吗? 【明确】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因为春 风比秋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 黄庭坚《登快阁》:“木落千山天远大”,秋天叶落以后山明天远大。 ④末句为什么用“万里霜”而不用“万里秋? 【明确】A、押韵;B、既响亮又含义丰富,再现诗人炼字之精当。 郭老解释“霜”字,以为“这并不是普通的霜雪之霜,而是秋色的代词,是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霜。但‘霜叶’不限于‘红’,还有黄叶。秋色也不限于 霜叶,还有各种果实以及天高气爽的寥廓景象。”这是很精到的。霜是白的,但 古典文学作品中却有丹霜、紫霜等字面,这就说明了古人用霜字有时不是指霜的 本身,而是指经霜变红、紫等颜色的草树之类。所以“万里霜”不是白茫茫的一 片,而是五彩斑斓,各种色调都有。“万里霜”就是“万里秋”,作者选用了霜 字,不仅由于压韵的关系,也是由于霜字既响亮,又含义丰富。 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这瑰丽 的景色难道不“胜似春光”么? 因此,“寥廓江天万里霜”,不仅写出了秋天开阔的景象。而且画出了一幅宏阔的江天万 里的秋景,表现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 ⑤小结: 毛泽东的这首词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它写了深秋的战地风光,写 的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 弘。它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而使人受到无限鼓舞。 (四)鉴赏意象 1、意象的概念,找出诗中意象:战地黄花、强劲秋风、寥廓江天
2、探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战地黄花一一革命的热情和豪情,分外娇艳 强劲秋风一一更似革命者坚韧不拔的战斗毅力和无坚不摧的战斗实力。毛泽东曾说:"与 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更无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革命的 热情和无畏 寥廓江天一—秋色无垠,革命家胸怀也无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祖国山河如此壮美,叫我如何不爱她?! 3、领悟意境(比较法:联系诗词中秋景的名句,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塞烟翠 比较意境的不同。) 灿烂金秋,借赞美壮阔山河抒发出诗人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之情,他置个人荣辱于不 顾,一心为国,充满革命乐观主义豪情。整首词词格高远,词风豪迈,有着领袖的豪气 五)难点探讨 1、“人生易老”句似乎有些悲叹年华老去,光阴难在之意,对此作何理解?(学生自 由讨论,允许发表不同意见。) 【明确】“易老”是客观事实,对此毛泽东有着清醒的认识,与苏轼“一樽 还酹将月”不同,毛泽东从“天难老中获得启发,意识到应在有限光阴中无限奋 斗,所以貌似消极,实则暗含了毛泽东不屈的斗志! 2、初稿时上下阙相反,为何要改成现在这样?请讨论作答。(学生可能会有多角度理 解,尽可能给予鼓励。但要引导其从上下阙的关系上来思考,否则,讨论将偏离轨道。) 【明确】上下阙都是写景抒情。上阙以人生感悟开篇,给全词定下了一个哲 思的基调。由短暂而生发出奋发之意,由丰硕战果感到由衷鼓舞;下阙以秋风喻 革命力量,累累战果使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祖国山河如此壮阔辽远,更让诗人无 比自豪,对革命充满信心。这样的构思,让思路更具逻辑性,并且,尾句将词的 意境扩大得极为壮阔,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精神表现的更加雄健豪迈。 (六)结语 人生的秋天,往往来得突兀。我们如果只看到飘零的枯叶,散落的黄花,只品味其悲凉 与萧索,那么这样的人生将布满灰色的暗云。只要我们换一种心情,换一种眼光,我们可以 让心灵在秋高气爽中荡涤污渍,可以让眼睛在霜染红林中点燃激情:我们以友爱之心迎接大 雁的南归,我们以欣喜之心丰收果实的累累。刘禹锡不是说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 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所以,让我们带着毛泽东的豪情,再一次 朗读《采桑子重阳》。(生朗读) 愿同学们都能以乐观豪迈的气概度过生命中每一个秋天! 【相关链接】 (一)写作背景
2、探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战地黄花——革命的热情和豪情,分外娇艳; 强劲秋风——更似革命者坚韧不拔的战斗毅力和无坚不摧的战斗实力。毛泽东曾说:“与 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更无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革命的 热情和无畏; 寥廓江天——秋色无垠,革命家胸怀也无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祖国山河如此壮美,叫我如何不爱她?! 3、领悟意境(比较法:联系诗词中秋景的名句,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比较意境的不同。) 灿烂金秋,借赞美壮阔山河抒发出诗人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之情,他置个人荣辱于不 顾,一心为国,充满革命乐观主义豪情。整首词词格高远,词风豪迈,有着领袖的豪气。 (五)难点探讨 1、“人生易老”句似乎有些悲叹年华老去,光阴难在之意,对此作何理解?(学生自 由讨论,允许发表不同意见。) 【明确】 “易老”是客观事实,对此毛泽东有着清醒的认识,与苏轼“一樽 还酹将月”不同,毛泽东从“天难老”中获得启发,意识到应在有限光阴中无限奋 斗,所以貌似消极,实则暗含了毛泽东不屈的斗志! 2、初稿时上下阙相反,为何要改成现在这样?请讨论作答。(学生可能会有多角度理 解,尽可能给予鼓励。但要引导其从上下阙的关系上来思考,否则,讨论将偏离轨道。) 【明确】上下阙都是写景抒情。上阙以人生感悟开篇,给全词定下了一个哲 思的基调。由短暂而生发出奋发之意,由丰硕战果感到由衷鼓舞;下阙以秋风喻 革命力量,累累战果使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祖国山河如此壮阔辽远,更让诗人无 比自豪,对革命充满信心。这样的构思,让思路更具逻辑性,并且,尾句将词的 意境扩大得极为壮阔,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精神表现的更加雄健豪迈。 (六)结语 人生的秋天,往往来得突兀。我们如果只看到飘零的枯叶,散落的黄花,只品味其悲凉 与萧索,那么这样的人生将布满灰色的暗云。只要我们换一种心情,换一种眼光,我们可以 让心灵在秋高气爽中荡涤污渍,可以让眼睛在霜染红林中点燃激情;我们以友爱之心迎接大 雁的南归,我们以欣喜之心丰收果实的累累。刘禹锡不是说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 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所以,让我们带着毛泽东的豪情,再一次 朗读《采桑子重阳》。(生朗读) 愿同学们都能以乐观豪迈的气概度过生命中每一个秋天! 【相关链接】 (一)写作背景:
教师结合课文后注释,补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 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 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 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 当时的心情 本词是一曲战地秋景的颂歌。历代的诗人、作家,一接触“秋”字,总是要发一通悲秋 的感叹:在他们笔下,“悲”和“秋”永远难于分开。主席的诗词一反悲秋的传统情调,把 秋写得无比可爱,读了以后给人以很大的鼓舞。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 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 快愉悦的心情 (二)补充注释: 【采桑子】44个字。双调。前阕,后阕各4句。平字押韵,阳、阳、香、光、光、霜。 韵到底。重阳和春光的重复,韵律匀整和谐,但这不是规则,而是作者的技巧 【重阳】9月9日的节日。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 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重阳节习俗 1、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 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一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 步高升;锻炼身体。“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为菊花节,要喝菊花酒。哪一个都有 驱邪的意思 2、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 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鱼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3、插茱萸辟邪 4赏菊:喝菊花酒。 【黄花】菊花。重阳节时少不了菊花,所以在李白的诗中有“九日龙山仗,黄花笑逐臣” (见子《九日龙山饮诗》)。李白的诗可能是漂在杯中的菊花瓣儿,但毛泽东的一定是盛开的 菊花,秋天花香浓郁。卢照邻的诗里有“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裙。”咏桂花的香 味在衣服周围绦绕的情景。 (三)与重阳登高、赏菊相关的诗词: 1、[唐]社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2、[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教师结合课文后注释,补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 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 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 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 当时的心情。 本词是一曲战地秋景的颂歌。历代的诗人、作家,一接触“秋”字,总是要发一通悲秋 的感叹;在他们笔下,“悲”和“秋”永远难于分开。主席的诗词一反悲秋的传统情调,把 秋写得无比可爱,读了以后给人以很大的鼓舞。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 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 快愉悦的心情。 (二)补充注释: 【采桑子】44 个字。双调。前阕,后阕各 4 句。平字押韵,阳、阳、香、光、光、霜。 一韵到底。重阳和春光的重复,韵律匀整和谐,但这不是规则,而是作者的技巧。 【重阳】9 月 9 日的节日。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 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重阳节习俗: 1、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 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 步高升;锻炼身体。“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为菊花节,要喝菊花酒。哪一个都有 驱邪的意思。 2、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 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3、插茱萸辟邪。 4 赏菊:喝菊花酒。 【黄花】菊花。重阳节时少不了菊花,所以在李白的诗中有“九日龙山仗,黄花笑逐臣” (见子《九日龙山饮诗》)。李白的诗可能是漂在杯中的菊花瓣儿,但毛泽东的一定是盛开的 菊花,秋天花香浓郁。卢照邻的诗里有“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裙。”咏桂花的香 味在衣服周围绦绕的情景。 (三)与重阳登高、赏菊相关的诗词: 1、[唐]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2、[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四)辛弃疾《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 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新凉好个秋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四)辛弃疾《采桑子 少年不识愁滋味》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 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新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