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列加粗的字,并仔细研究,总结规律 u)今有人日操其邻之鸡者。《孟子,鸡》每天 (2)我将东徙。《枭逢鸠》向东 (3)火烧令坚。《活板》用火 (4)布囊其口。《童区寄传》用布 (5)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向北、向南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箕畚 (7)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一天天地 (8)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 名词作状语规律:名词处在动词前,如果此名 不作主语,即作状语用
一、解释下列加粗的字,并仔细研究,总结规律 (1)今有人日攮其邻之鸡者。 《孟子•攮鸡 》 (2)我将东徙。 《枭逢鸠》 (3)火烧令坚。 《活板》 (4)布囊其口。 《童区寄传》 (5)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7)乡邻之生日蹙。 《捕蛇者说》 (8)石青糁之。 《核舟记》 名词作状语规律:名词处在动词前,如果此名 词不作主语,即作状语用 每天 向东 用火 用布 向北、向南 用箕畚 一天天地 用石青
名词作状语规律:名词处在动词前,如果此名 词非作主语,即作状语用 运用总结的规律,巩固练习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席子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通“影”)徼云一样、像影子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像兄弟一样 4、其一犬坐于前。《狼》像狗一样 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大龙湫》 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用船亲眼、亲耳 7、相如廷叱之。《蔺相如》在朝廷上 8、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孙膑》像客人一样
运用总结的规律,巩固练习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通“影”)从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4、其一犬坐于前。《狼》 5、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大龙湫》 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 7、相如廷叱之。 《蔺相如》 8、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孙膑》 名词作状语规律:名词处在动词前,如果此名 词非作主语,即作状语用 像席子 像云一样、像影子 像兄弟一样 像狗一样 亲眼、亲耳 用船 在朝廷上 像客人一样
解释下列加粗名词,并寻找规律 1、昨日入城市做买卖范增数目项王示意、注视 杨布衣素衣穿 2、名之者谁?取名因长跪履之给……穿上 衣之情内伤穿见白书,乃钻火烛之照亮 3、不衣逆母怀穿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彼不恩我施与恩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不蔓不枝分枝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 4、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向西进军 夫子式(通“轼”)而听轼而立
二、解释下列加粗名词,并寻找规律 1、昨日入城市 范增数目项王 杨布衣素衣 2、名之者谁? 因长跪履之 衣之情内伤 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3、不衣逆母怀 沛公欲王关中 彼不恩我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不蔓不枝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夫子式(通“轼”)而听之 做买卖 示意、注视 穿 取名 给······穿上 鞋 穿 照亮 穿 称王 施与恩惠 游泳 分枝 赐福 向西进军 扶轼而立
名词活用作动词规律: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构成主谓关系 则后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如果构成动宾关 系,则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2)名词在代词(如“之”“其”)前 构成动宾关系,则此名词活用作动词。 (3)在否定副词(如“不”“弗”等)或 能愿动词后是名词的,此名词活用作动词。 (4)名词在动词前后,中间有“而”连接, 此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规律: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构成主谓关系, 则后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如果构成动宾关 系,则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2)名词在代词(如“之”“其”)前, 构成动宾关系,则此名词活用作动词。 (3)在否定副词(如“不”“弗”等)或 能愿动词后是名词的,此名词活用作动词。 (4)名词在动词前后,中间有“而”连接, 此名词活用为动词
运用规律,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2、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使…露白写 3、吾业是有年矣。以…为业 4、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驾驭 5、(良)随目之。注视 6、名之者谁。给…取名 7、灵公好妇人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穿 8、弦而鼓之。装上弦弹奏
运用规律,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3、吾业是有年矣。 4、策之不以其道。 5、(良)随目之。 6、名之者谁。 7、灵公好妇人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 8、弦而鼓之。 说出 使······露白 写 以······为业 鞭打、驾驭 注视 给······取名 穿 装上弦 弹奏
解释下列加粗的形容词,并寻找规律 1、欲穷其林。走尽何苦而不平(“何苦”是提宾鍫 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远离 2、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认为……美丽/以……为 良因异之以…为异感到惊异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规律:1、名词(代词)前面 的形容词如果是非修饰作用,而与此名词构 成动宾关系,那此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2、形容词在代词(如“之”“其”等)前, 那此形容词往往作动词,更多作使动或意 动用法
三、解释下列加粗的形容词,并寻找规律 1、欲穷其林。 何苦而不平(“何苦”是提宾) 亲贤臣,远小人 尔安敢轻吾射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2、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良因异之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规律:1、名词(代词)前面 的形容词如果是非修饰作用,而与此名词构 成动宾关系,那此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走尽 愁 亲近、疏远 轻视 远离 认为······美丽/以······为 美 以······为异/对······感到惊异 2、形容词在代词(如“之”“其”等)前, 那此形容词往往作动词,更多作使动或意 动用法
四、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表述的是客观上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情 况,一般翻译为“使(让)·怎么样”;意动用 法表述的是主观的看法,一般翻译为“认为怎 么样”。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让…称王 2、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史记》让…俯首称臣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认为……漂亮 4、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对…感到惊奇 5、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认为…小 6、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让……活下去
四、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用法表述的是客观上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情 况,一般翻译为“使(让)••••••怎么样”;意动用 法表述的是主观的看法,一般翻译为“认为•••••• 怎 么样” 。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 2、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史记》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5、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 。《孟子•梁惠王下》 6、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让······称王 让······俯首称臣 认为······漂亮 对······感到惊奇 认为······小 让······活下去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练习 1、养豕,食肉,衣其皮。《史记夏本纪》穿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注视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把…晾干 4春风又绿江南岸。吹绿 5.非学无以广识。增广 6尉果笞之《陈涉世家》鞭打 7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认为…惊奇 8贼易之。轻视 用宾客的礼节 9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器重 对待 10、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在国内向南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练习 1、 养豕,食肉,衣其皮。 《史记•夏本纪》 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史记》 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4.春风又绿江南岸。 5. 非学无以广识。 6.尉果笞之 《陈涉世家》 7.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王安石《伤仲永》 8.贼易之。 9.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 10、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穿 注视 把······晾干 吹绿 增广 鞭打 认为······惊奇 用宾客的礼节 对待 轻视 器重 在国内 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