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阅读 《桃花源记》(全文见教材) (一)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渔人甚异之②阡陌交通③不足为外人道也④便扶向路⑤寻病终⑥后遂无问津者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我的研读: 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我的联想: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我的鉴赏: ②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 (二)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③便扶向路( )④寻病终 ⑤鸡犬相闻()⑥咸来问讯( )⑦皆叹惋( )⑧悉如外人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 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5.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发现桃花源一()一(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文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译文: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7.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8.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绘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 写出作者的意图。答: 9.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答)和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D遂与外人间隔又何间焉 10.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B.(武陵人)停数日。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 11、“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答: 12.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 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答: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D.①设酒杀鸡作食②一箪食 14.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5、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所写的农民生活的特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答: 16、文章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但从中也可以看出 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三)阅读《桃花源记》和《岳阳楼记》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桃花源记》第二段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 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
1 文言阅读 《桃花源记》(全文见教材) (一)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渔人甚异.之 ②阡陌交通..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便扶.向路 ⑤寻.病终 ⑥后遂无问津..者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我的研读: 4.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我的联想: 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我的鉴赏: ②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我的探究: (二)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⑤鸡犬相闻( ) ⑥咸来问讯 ( ) ⑦皆叹惋 ( ) ⑧悉如外人( ) 3 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 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5..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 )—(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译文: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 (5)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7.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8.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可是作者描绘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 写出作者的意图。答: 9.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答〕 和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道之人弗受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D.遂与外人间隔 又何间焉 10.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 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 (武陵人)停数日。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 11、“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 12.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 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答: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 ②由是感激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 14.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5、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所写的农民生活的特点吗?你相信两文段所写生活的真实性吗?为什么?答: 16、文章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 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但从中也可以看出 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 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 ”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三)阅读《桃花源记》和《岳阳楼记》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桃花源记》第二段。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 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
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矣。嗟夫!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2.各用一句话说说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甲段的主要内容是 (2)乙段的主要内容是 3.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甲文表达的是 。②乙文表达的是 4.乙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微斯人,吾谁与归? 6.请从(乙)段带线的句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 《爱莲说》(全文见教材) (一)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不蔓不枝 ④陶后鲜有闻 2.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D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我的理解: 4.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喜爱的原因。 我最喜爱的花是 我喜爱的原因是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在古诗中有不少咏莲的名句。结合课内外的积累,试写出两句来,多答加分。 ②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 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我的观点 二)(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全文(见前面)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简要回答问题。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4.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答: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6.文段(乙)中,作者将莲与牡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 品行的追求,对 世风的厌恶 (三)[甲]《爱莲说》全文(见前面)[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 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 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 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 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裏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 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 注: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 han dan):未开的荷花。④异馥(f):异香 1.甲文作者是 (朝代)哲学家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②陶后鲜有闻()③能事不已()④宜乎众矣()⑤濯清涟而不妖() ⑥不蔓不枝()⑦香远益清()⑧亭亭净植 )⑨出淤泥而不染() 2
2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矣。 嗟夫!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 2.各用一句话说说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1)甲段的主要内容是 (2)乙段的主要内容是 。 3.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甲文表达的是 。②乙文表达的是 。 4.乙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5.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 6.请从(乙)段带线的句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 《爱莲说》(全文见教材) (一)1. 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③不蔓不枝 ④陶后鲜有闻 2. 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之花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花之隐逸者也 D 花之君子者也 3. 周敦颐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从他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我的理解: 4. 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喜爱的原因。 我最喜爱的花是: 我喜爱的原因是: 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在古诗中有不少咏莲的名句。结合课内外的积累,试写出两句来,多答加分。 ②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 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我的观点: (二)(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全文(见前面)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大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简要回答问题。 (1) 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 4.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答: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6.文段(乙)中,作者将莲与牡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 品行的追求,对 世风的厌恶。 (三)[甲] 《爱莲说》全文(见前面) [乙] 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 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 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 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 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 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 注: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hàn dàn):未开的荷花。④异馥(fù):异香。 1.甲文作者是 (朝代)哲学家 。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②陶后鲜有闻( )③能事不已( )④宜乎众矣( )⑤濯清涟而不妖( ) ⑥不蔓不枝( ) ⑦香远益清( ) ⑧亭亭净植( )⑨出淤泥而不染( )
3、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4、翻译文言语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 ,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 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6、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 近墨则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7、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 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8、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査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 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9.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 语言分析。 10.甲文作者借选文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联系你的志趣与追求,依托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花,以“出水芙蓉冰清玉 洁”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出水芙蓉冰清玉洁下句:如: 《三峡》(全文见教材 (一)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 ②不见曦月③沿溯阻绝④或王命急宣⑤飞漱其间 ⑥夏水襄陵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读了第②段的内容,你联想起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哪一句诗?我的联想 4!.我能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①第(3)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 ”色彩互异,“ 静相杂,相映成趣,令人无限遐想。 ②“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以“峻”状,以“荣”状 以“茂”字状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古人常用“三”字形容“多”或者“少”,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请你也举出两个含“三”字,其含义也是 表示“多”或者“少”的成语、俗语、典故等。 我的积累 ②本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都是写水流之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写法不同,你能说说它们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 我的赏析 (二)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溯()湍()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良多趣味 (2)林寒润肃 (3)属引凄异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Δ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乘奔御风(奔驰)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 4.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 B或王命急宣或异二者之为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D哀转久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填空: ①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运用了的艺术手法,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
3 3、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4、翻译文言语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理解填空。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 ,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 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 6、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 近墨则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7、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 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 8、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 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9.甲乙两个文段,都是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 语言分析。 10.甲文作者借选文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志趣,联系你的志趣与追求,依托自己最喜爱的一种花,以“出水芙蓉冰清玉 洁”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出水芙蓉冰清玉洁 下句:如: 《三峡》(全文见教材) (一)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 ②不见曦月 ③沿溯阻绝 ④或王命急宣 ⑤飞漱其间 ⑥夏水襄陵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读了第②段的内容,你联想起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哪一句诗?我的联想: 4. 我能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①第⑶段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 ”“ ”色彩互异,“ ”“ ”动 静相杂,相映成趣,令人无限遐想。 ②“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 ,以“峻”状 ,以“荣”状 ,以“茂”字状 。 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古人常用“三”字形容“多”或者“少”,如文中“猿鸣三声泪沾裳”。请你也举出两个含“三”字,其含义也是 表示“多”或者“少”的成语、俗语、典故等。 我的积累: ②本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都是写水流之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写法不同,你能说说它们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 我的赏析: (二)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溯( ) 湍(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良多趣味 (2) 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4)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B 乘奔御风(奔驰) C 夏水襄陵(河岸) D 属引凄异(连续) 4.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B 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 哀转久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③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填空: ①第 3 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运用了 的艺术手法,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
②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③文中交代秋季的句子是 。④文中划线句子使人立即联想到李白的两句诗: 7.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8.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按照景物是先写 ,后写 按照季节分,作者先写 再写 最后 写 总体来看,作者是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 态景物 态化。 (2)“清荣峻茂”四字状要物,如果说“清”字状水,“荣”字状柏树,那么“峻”和“茂”字又分别状和 9.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10、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1)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三峡的水”的特点。 1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 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 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 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见教材) (一)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欣然:( )(2)念:( )(3)寝: )(4) 2、翻译下列句子: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从文中找出写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 4、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5、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7、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填空: ①作者在“中庭”欣赏到的美景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②全文以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现了作者 心境。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闲人”指什么人?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5.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6.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8.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
4 ②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③文中交代秋季的句子是 。④文中划线句子使人立即联想到李白的两句诗: 。 7.从全文看,第 4 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8.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按照景物是先写 ,后写 ;按照季节分,作者先写 ,再写 ,最后 写 ;总体来看,作者是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 态景物 态化。 (2)“清荣峻茂”四字状要物,如果说“清”字状水,“荣”字状柏树,那么“峻”和“茂”字又分别状 和 。 9.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 ) A 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 B 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 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 D 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 10、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 (1)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三峡的水”的特点。 12.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 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 【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 5 月 20 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 2006 年 5 月 20 日 14 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 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 建成。 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 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 导游词: 《记承天寺夜游》(全文见教材) (一)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欣然:( )⑵念:( )⑶寝:( )⑷但:( )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从文中找出写中庭月色美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7、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 怀民亦未寝(睡觉)D. 相与步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填空: ①作者在“中庭”欣赏到的美景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 4 个字概括为: ②全文以 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 ,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现了作者 的 心境。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闲人”指什么人?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5.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6.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7.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8.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
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有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9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 《送东阳马生序》(全文见教材 (一)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弗之怠②门人弟子填其室③援疑质理④卒获有所闻⑤同舍生皆被绮绣⑥腰白玉之环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我的概括: 4.文章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作者求学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我的感受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任意写出一句与“磨难”有关的古诗文或名言警句,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我的积累: ②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 式?我的观念: (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弗之怠 (2)走送之 (3)寓逆旅主人 (4)皆被绮绣 (5)未尝稍降辞色 (6)俟其欣悦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8)腰白玉之环 (9)俯身倾耳以请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从致书以观 专心致志 B.益慕圣贤之道 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义正辞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战于长勺 B.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足肤皲裂而不知 气可以养而致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B、弗之怠(指代抄书)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D、益慕圣贤之道(的) 5、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两处停顿。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答 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9、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答: 10、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11、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答 12、选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 13、与本文作者的求学之苦不同类的一项是() A.勾践卧薪尝胆B匡衡凿壁偷光C孙敬系发悬梁D苏秦引锥刺股 14、对第一段文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段文字叙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之艰和用心之苦的经历,意在勉励后生勤苦学习 B.本段文字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文辞流畅,写得事信、情真、理足。 C.本段文字细节描写生动感人。如写从先达执经叩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D.作者的求学经历较好地体现了孔子的读书“三境界”思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宋濂从师是生活上的艰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 16.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 17.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答: 28.孔子赞扬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宋濂也说:“以中 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根据文段及孔子的话,说说你对“乐”字的理解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诵《诗》《书》,无 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
5 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有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答: 9.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 《送东阳马生序》(全文见教材) (一)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弗之怠 ②门人弟子填其室 ③援疑质理 ④卒获有所闻 ⑤同舍生皆被绮绣 ⑥腰白玉之环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我的概括: 4. 文章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作者求学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我的感受: 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任意写出一句与“磨难”有关的古诗文或名言警句,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我的积累: ②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 式? 我的观念: (二)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弗之怠 (2)走送之 (3)寓逆旅主人 (4)皆被绮绣 (5)未尝稍降辞色 (6)俟其欣悦 (7)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8) 腰白玉之环 (9)俯身倾耳以请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专心致志 B.益慕圣贤之道 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D.未尝稍降辞色 义正辞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战于长勺 B.当余之从师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足肤皲裂而不知 气可以养而致 D.以衾拥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B、弗之怠(指代抄书)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D、益慕圣贤之道(的) 5、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两处停顿。 以 是 人 多 以 书 假 余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答: 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9、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答: 10、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11、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三个方面?答: 12、选文主要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 13、与本文作者的求学之苦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勾践 卧薪尝胆 B.匡衡 凿壁偷光 C.孙敬 系发悬梁 D.苏秦 引锥刺股 14、对第一段文字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段文字叙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之艰和用心之苦的经历,意在勉励后生勤苦学习。 B. 本段文字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文辞流畅,写得事信、情真、理足。 C. 本段文字细节描写生动感人。如写从先达执经叩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D. 作者的求学经历较好地体现了孔子的读书“三境界”思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宋濂从师是生活上的艰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6.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 17.对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答: 28.孔子赞扬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宋濂也说:“以中 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根据文段及孔子的话,说说你对“乐”字的理解。 (三)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诵《诗》《书》,无 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
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 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B.非天质之卑(低下)C.生以乡人子谒余(接见)D.言和而色夷(平和)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今诸生学于太学其一犬坐于前B无冻馁之患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C流辈甚称其贤其如土石何D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4.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请联系自身的学习实 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醉翁亭记》(全文见教材) (一)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林壑尤美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③醉翁之意④晦明变化者⑤伛偻提携⑥颓然乎其间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理解填空。 ①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 ②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 4.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将对偶句补充完整。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欧阳修 5.第③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其中主要画面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我的理解 6.醉翁亭现已成为安微省著名古迹之一,结合课文的阅读,假如让你当一名解说员,你该如何解说。(写要点即可) 我的解说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饮少辄醉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宴酣之乐 ④射者中,弈者胜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行者休于树”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句。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乐亦无穷”在选文第2段中指何而言 5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 和 6选文第二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写冬景的句子是: 7.第三段写了哪些人?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的心情。答: 8.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三)末两段。 1.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B.已而夕阳在山游人去而禽鸟乐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颓然乎其间者在乎山水之间也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负者歌于途负: ②杂然前陈者陈 ③觥筹交错觥: ④山肴野蔌蔌: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一)《醉翁亭记》末段;(二)《岳阳楼记》末段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阴翳 谓 然则 2、翻译划线句子。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其他几位是谁吗?请写出两位及其作品名称。如 4、“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二者”指。“为”的意思是 文中具体指 (用原文回答) 6
6 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 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 B.非天质之卑(低下) C.生以乡人子谒余(接见) D.言和而色夷(平和) 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今诸生学于太学 其一犬坐于前 B.无冻馁之患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C 流辈甚称其贤 其如土石何 D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4.作者认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请联系自身的学习实 际,从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醉翁亭记》(全文见教材) (一)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林壑尤美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醉翁之意 ④晦明变化者 ⑤伛偻提携 ⑥颓然乎其间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 理解填空。 ①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 ②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将对偶句补充完整。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______欧阳修_____ 5.第③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其中主要画面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我的理解: 6. 醉翁亭现已成为安微省著名古迹之一,结合课文的阅读,假如让你当一名解说员,你该如何解说。(写要点即可) 我的解说: (二)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饮少辄醉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宴酣之乐 ④射者中,弈者胜 2.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于”与例句“行者休于树”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告之于帝 B.苛政猛于虎 C.躬耕于南阳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句。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乐亦无穷”在选文第 2 段中指何而言? 5.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 和 6.选文第二段写了山间的朝暮四时之景,其中写冬景的句子是: 7.第三段写了哪些人?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的心情。答: 8.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三)末两段。 1.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已而夕阳在山 游人去而禽鸟乐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颓然乎其间者 在乎山水之间也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负者歌于途 负: ②杂然前陈者 陈: ③觥筹交错 觥: ④山肴野蔌 蔌: 3.翻译下列句子。 ①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 (一)《醉翁亭记》末段;(二)《岳阳楼记》末段。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 阴翳: 谓: 尝: 然则: 2、翻译划线句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你知道其他几位是谁吗?请写出两位及其作品名称。 如: 4、“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二者”指 。“为”的意思是 ,文中具体指 。(用原文回答)
5、联系所学课文,写出下联。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 6、乙文中提到的“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达胸襟也含有高尚的政治抱负。以下几篇课文中提出了怎样的 的“古仁人之心”?请把课文中的有关句子默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孟子→鱼我所欲也》 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周敦颐《爱莲说》: 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答:【】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此臣所以报先帝 允之任也。 (一)1.把文中空缺的句子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C.①引喻失义②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D.①必能裨补阙漏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临崩寄臣以大事B.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②顾野有麦场 C.①此悉忠良死节之臣②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D.①苟全性命于乱世②不为苟得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躬: 闻: ③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弩钝: 攘除: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④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阅读理解。 ①诸葛亮在第一段中分析当前形势时指出了 的不利客观条件和 的有利的主观条件。 ②诸葛亮从形势出发,向后主刘禅提出了 三条建议,其中重点是 理由是 。提出这些建议是为了实现 的政治愿望。 ③诸葛亮在文中插入对往事的追忆,是为了阐明的观点,表达自己 的真挚感情和 的决心 7.自选话题,用下列成语或名句造句或写话。 ①妄自菲薄: ②三顾茅庐: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二)《出师表》六、七段: 1.用斜线标划下面语句的停顿处。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给语段中的四个文言实词注音并解释。①猥②夙③驽④攘 3.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臣本布衣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遂许先产以驱驰④深入不毛 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⑥夙夜忧虑 4对下面四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咨臣以当世之事③遂许先帝以驱驰④此臣所以报先帝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C.①④相同,②③不同D.①②③④不同。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7
7 5、联系所学课文,写出下联。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 。 6、乙文中提到的“古仁人之心”,既包括为人处世的旷达胸襟也含有高尚的政治抱负。以下几篇课文中提出了怎样的 的“古仁人之心”?请把课文中的有关句子默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孟子•鱼我所欲也》: ②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周敦颐《爱莲说》: 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答:【 】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此臣所以报先帝,……允之任也。 (一)1. 把文中空缺的句子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 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以光先帝遗德 ②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 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C. ①引喻失义 ②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D. ①必能裨补阙漏 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 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②临崩寄臣以大事 B.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②顾野有麦场 C. ①此悉忠良死节之臣 ②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D.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②不为苟得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妄自菲薄:_________ 引喻失义:________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躬:_____ 闻:____ ③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弩钝:______ 攘除:_______ 5.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④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 阅读理解。 ①诸葛亮 在第一 段中分 析当前 形势时指 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不利 客观 条件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利的主观条件。 ②诸葛亮从形势出发,向后主刘禅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条建议,其中重点是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这些建议是为了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政治愿望。 ③诸葛亮在文中插入对往事的追忆,是为了阐明____________的观点,表达自己__________的真挚感情和____________ 的决心。 7. 自选话题,用下列成语或名句造句或写话。 ①妄自菲薄: ②三顾茅庐: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二)《出师表》六、七段: 1.用斜线标划下面语句的停顿处。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给语段中的四个文言实词注音并解释。①猥 ②夙 ③驽 ④攘 3.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臣本布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遂许先产以驱驰 ④深入不毛 ⑤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⑥夙夜忧虑 4.对下面四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咨臣以当世之事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 ④此臣所以报先帝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 ①③相同,②④不同。C. ①④相同,②③不同 D. ①②③④不同。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第2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 8.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C、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感人之深 9①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 战例 ②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 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③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 再说出诸 葛亮斩马谡是因为 10从文段找出一组对偶句写在下面 11.《三国演义》中第90回中的一句诗“羽扇纶巾拥碧嶂,七擒妙策制蛮王。”所指的事情与文段中哪两句话所指的 事情是同一件事情?并说说叙述这件事情是为了说明什么? 12.上段作者自叙身世的目的与下段中“当”字以下六句的内容是什么关系? 13、文段回顾了刘备 表达了作者 之情 1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1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 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三)《出师表》一、六段: 1、《出师表》是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出师前写给后主 的一份奏章,陆游曾称赞它道:“ 种文体。 2.写出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后值倾覆: 4.第①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应该 ,不应该 (用原文回答,) 5.第②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 和诸葛亮 两件事。 6理解性填空: (1)文中“益州”指 先帝”指 陛下”指 臣”指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作者认为,该“刑(受罚)”的是的人,该“赏 (受赏)”的是的人。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一致。“使 内外异法”中的“内”指的是 外指的是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6)表明作者志趣(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的不利的客观条件(所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三分指 说明有利的主观条件的句子是: (12)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3)指出出师战略目标(诸葛亮的政治愿望)的句子是 (14)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 (15)陈述作者临危受命(写尽作者一生)的千古名句是: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
8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 第 2 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 8.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C、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感人之深。 9.①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 战例。 ②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 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③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 ;再说出诸 葛亮斩马谡是因为 。 10.从文段找出一组对偶句写在下面: 11.《三国演义》中第 90 回中的一句诗“羽扇纶巾拥碧嶂,七擒妙策制蛮王。”所指的事情与文段中哪两句话所指的 事情是同一件事情?并说说叙述这件事情是为了说明什么? 12.上段作者自叙身世的目的与下段中“当”字以下六句的内容是什么关系? 13、文段回顾了刘备 和 ,表达了作者 之情 1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1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 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三)《出师表》一、六段: 1、《出师表》是 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出师前写给后主 的一份奏章,陆游曾称赞它道:“ ”,“表”是 一种文体。 2.写出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秋: 光: 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后值倾覆: 4.第①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应该 ,不应该 、 、 。(用原文回答,) 5.第②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 和诸葛亮 两件事。 6.理解性填空: (1)文中“益州”指 ,“先帝”指 ,“陛下”指 ,“臣”指 。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作者认为,该“刑(受罚)”的是 的人,该“赏 (受赏)”的是 的人。 (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一致。“使 内外异法”中的“内”指的是 ,“外指的是 。 (5)《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 (6)表明作者志趣(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 (8)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 ;② ;③ 。 (9)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 (10)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 ”。 (1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的不利的客观条件(所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三分指 , 说明有利的主观条件的句子是: 。 (12)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请用 6 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3)指出出师战略目标(诸葛亮的政治愿望)的句子是: (14)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 (15)陈述作者临危受命(写尽作者一生)的千古名句是: (1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 。 (1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言白帝城托孤之事,交代此次出师的历史根源及思想基础的语句是: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 (19)、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 自叙“三顾茅庐” 用意在于 (20)、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7、对于“不宜妄自菲薄”一句,你是怎么看待的?联系实际谈一谈 8、对第一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9、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四)(甲)《出师表》五、六段。 (乙)高祖(刘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 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 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给馈饷,不绝粮道(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 ①当世之事②决胜于千里之外③未知其二④可计日而待也 百万之军 不求闻达于诸侯 以彰其咎 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4、写出源于选文中的两个成语 5、理解文段(甲)的内容,然后填空: ①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今天我们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 ”这一成语:文中13次提到“先帝” 极力地表达了诸葛亮 之情 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就是一个贞 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 ③文中的“计日而待”,与今天的 这个成语意义相近,字数相等 6、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答: 《鱼我所欲也》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贤者能勿丧耳。 (一)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舍鱼而取熊掌 ②死亦我所恶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本文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我的提炼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用原文回答)我的理解: 5.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读完本文,你想到了哪句与本文观点一致的诗句?并写出诗的题目与作者。 ②读完本文,你想到了我国历史上哪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并用简洁的话改进其事迹 我选第题,我的联想 (二)语段同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苟 (2)辟 (3)丧: (4)屑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人皆有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舍身而取义环而攻之而不胜 C.故不为苟得也己克,公问其故 贤者能勿丧耳陈胜者,阳城人也
9 (18)严明赏罚的句子是 。 (19)、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 。“三顾茅庐”的意思是 。自叙“三顾茅庐”, 用意在于 。 (20)、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7、对于“不宜妄自菲薄”一句,你是怎么看待的?联系实际谈一谈。 8、对第一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9、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四)(甲)《出师表》五、六段。 (乙)高祖(刘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 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 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给馈饷,不绝粮道 ( )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 ) ① 当世之事 ② 决胜于千里之外 ③ 未知其二 ④ 可计日而待也。 百万之军 不求闻达于诸侯 以彰其咎 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 ①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②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4、写出源于选文中的两个成语: 5、理解文段(甲)的内容,然后填空: ①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今天我们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 ”这一成语;文中 13 次提到“先帝” 极力地表达了诸葛亮 和 之情 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就是一个贞 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 ③文中的“计日而待”,与今天的 这个成语意义相近,字数相等。 6、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答: 《鱼我所欲也》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贤者能勿丧耳。 (一)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舍鱼而取熊掌 ②死亦我所恶 ③所欲有甚于生者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本文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我的提炼: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用原文回答)我的理解: 5.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读完本文,你想到了哪句与本文观点一致的诗句?并写出诗的题目与作者。 ②读完本文,你想到了我国历史上哪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并用简洁的话改进其事迹。 我选第 题,我的联想: (二)语段同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苟: (2)辟: (3)丧: (4)屑: (5)于: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人皆有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B.舍身而取义 环而攻之而不胜 C.故不为苟得也 己克,公问其故 D.贤者能勿丧耳 陈胜者,阳城人也
4.简答:(1)孟子在文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答: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答: 5.依照画线句结构,用现代汉语在A、B句间再插一个结构相同的句子 (三)[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 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文 3.甲段中的“本心”是指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 或 乙两段都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仲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 例 《曹刿论战》(文章见教材 (一)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又何间焉 ②肉食者鄙 ③小惠未徧 ④小大之狱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理解填空。 ①“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4.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我的理解: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 吗? 我的积累: ②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获胜原因 我的感受: (二)1、本文选自 相传是 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 ③神弗福也 ④公将鼓之 ⑤公将驰之 ⑥遂逐齐师 ⑦战于长勺 ⑧小大之狱 3、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 B.公将鼓之 C.公将驰之 D.登轼而望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有哪两个)? 6、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文: 7、选段主要使用了 的表达方式,通过描写和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8、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 ,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在 。曹刿论述有利于反攻的时机 是 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 证明曹刿指挥作战正确的句子是 9、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①长勺之战前,曹刿请见鲁庄公的主要原因是 ②文中“忠之属也” 具体指的是 ③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10、《曹刿论战》一文生动刻画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其乡人劝阻曹刿请见鲁庄公的话从侧面衬托了曹刿的 ,而鲁庄公关于“何以战”的回答又反衬托出曹刿的 11、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答:
10 4.简答:(1)孟子在文中阐明了怎样的观点? 答: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答: 5. 依照画线句结构,用现代汉语在 A、B 句间再插一个结构相同的句子 (三)[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 归?(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译文: 3.甲段中的“本心”是指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 ”或“ ”;甲 乙两段都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4.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仲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 例。 《曹刿论战》(文章见教材) (一)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又何间焉 ②肉食者鄙 ③小惠未徧 ④小大之狱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理解填空。 ①“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 4.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我的理解: 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 吗? 我的积累: ②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获胜原因: 我的感受: (二)1、本文选自 ,相传是 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牺牲玉帛 ③神弗福也 ④公将鼓之 ⑤公将驰之 ⑥遂逐齐师 ⑦战于长勺 ⑧小大之狱 3、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 A. 公与之乘 B. 公将鼓之 C. 公将驰之 D. 登轼而望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长勺之战取胜的原因有哪两个)? ① ② 6、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公 与 之 乘。战 于 长 勺。译文: 7、选段主要使用了 的表达方式,通过 描写和 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8、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 ,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在 。曹刿论述有利于反攻的时机 是: ;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 ;证明曹刿指挥作战正确的句子是 。 9、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①长勺之战前,曹刿请见鲁庄公的主要原因是 。 ②文中“忠之属也” 具体指的是 。③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 10、《曹刿论战》一文生动刻画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其乡人劝阻曹刿请见鲁庄公的话从侧面衬托了曹刿的 ,而鲁庄公关于“何以战”的回答又反衬托出曹刿的 。 11、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