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复习——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上册 1《郑人买履》 7《论语八则 2《刻舟求剑》 5《以虫治虫》 《狼》 3《幼时记趣》 6《梵天寺木塔 七年级下册6 9《赵普》 l1《于园 13《爱莲说》 10《黄鹤楼》 12《黔之驴》 14《两小儿辩日》 八年级上册5 15《晏子使楚》 17《小石潭记》 19《治水必躬亲》 16《人琴俱亡》 18《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下册7 20《马说》 23《核舟记》 21《陋室铭》 24《口技》 22《活板》 25《送东阳马生序》 九年级上册7 27《陈涉世家》 30《捕蛇者说》 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8《桃花源记》 31《岳阳楼记》 29《与朱元思书》 32《醉翁亭记》 九年级下册8 34《曹刿论战》 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5《邹忌讽齐王纳谏》 38《愚公移山》 41《田忌赛马》 36《鱼我所欲也》 39《出师表》 七年级上册课文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 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 码。”就返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 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文言文专题复习——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上册 8 1《郑人买履》 2《刻舟求剑》 3《幼时记趣》 4《三峡》 5《以虫治虫》 6《梵天寺木塔》 7《论语八则》 8《狼》 七年级下册 6 9《赵普》 10《黄鹤楼》 11《于园》 12《黔之驴》 13《爱莲说》 14《两小儿辩日》 八年级上册 5 15《晏子使楚》 16《人琴俱亡》 17《小石潭记》 18《记承天寺夜游》 19《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 7 20《马说》 21《陋室铭》 22《活板》 23《核舟记》 24《口技》 25《送东阳马生序》 九年级上册 7 27《陈涉世家》 28《桃花源记》 29《与朱元思书》 30《捕蛇者说》 31《岳阳楼记》 32《醉翁亭记》 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九年级下册 8 34《曹刿论战》 35《邹忌讽齐王纳谏》 36《鱼我所欲也》 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8《愚公移山》 39《出师表》 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1《田忌赛马》 七年级上册课文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 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 码。”就返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 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 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 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冋,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 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恰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 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 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 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 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他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 僵硬了。(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 当作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跟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 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个很大的东西,像 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 里。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岀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 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4《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漖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 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 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 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 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 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 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 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 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 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他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 僵硬了。(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 当作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跟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 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个很大的东西,像 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 里。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 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4《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 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疊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 住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 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晩就到了江陵,这 中间有—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 波碧绿的深潭映岀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 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毎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 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 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 就沾湿了衣裳 5《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 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 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 虫搏斗,孑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 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6《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 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 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 幕相联如肤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译文: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 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 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冋喻 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 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3 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 住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 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 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 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 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 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 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当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我的眼泪 就沾湿了衣裳。 5《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 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 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 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 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6《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 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 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 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译文: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 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 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 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 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 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7《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公冶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问题), 不也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有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精神疲倦。” 4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就是)真知啊。 5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凭什么赐给他“文”呢?”孔子说:“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 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 6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学习所得的东西,学习了而不知道满足,教导人不知疲倦,对我来说 哪一样做到了呢?” 7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在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自己 也有的就改正 8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 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8《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
4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7《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 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 也。”(《公冶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问题), 不也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有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精神疲倦。” 4.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就是)真知啊。” 5.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凭什么赐给他“文”呢?”孔子说:“聪敏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 的人请教为羞耻,因此称他“文”。” 6.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学习所得的东西,学习了而不知道满足,教导人不知疲倦,对我来说 哪一样做到了呢?” 7.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在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自己 也有的就改正。” 8.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 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8《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 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
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 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 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他)看到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在 打麦场里堆积了柴草,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狼不 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 凊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杀死了狼。(屠夫) 正要走,转身看见堆积的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 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狼。(屠夫)才明 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 七年级下册课文 9、《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 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 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 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到了第二天
5 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 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 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 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他)看到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在 打麦场里堆积了柴草,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狼不 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 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杀死了狼。(屠夫) 正要走,转身看见堆积的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 子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狼。(屠夫)才明 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 了。 七年级下册课文 9、《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 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 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 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 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到了第二天
办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里面,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 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 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 (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生气了,撕 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带回了家。过了些日子赵 普修补连接原来的(撕碎的)奏章,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这人 10《黄鹤楼》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 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鶴楼。《图经》上说:“三国时的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 返回在这里休息,于是用‘黄鹤′命名这座楼。”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保存在《述异 记》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像鸟 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 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11《于园》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 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 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 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乌啾唧,如深山茂 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译文: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造的园子。不是有地位的人 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 带我前往,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在石块堆成的假山。堂屋前面是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 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没有空隙、满满
6 办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里面,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对人多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 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 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 (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生气了,撕 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带回了家。过了些日子赵 普修补连接原来的(撕碎的)奏章,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这人。 10《黄鹤楼》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 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的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 返回在这里休息,于是用‘黄鹤’命名这座楼。”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保存在《述异 记》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像鸟 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 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11《于园》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 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 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 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乌啾唧,如深山茂 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译文: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地名叫五里铺,是名叫于五的富人所建造的园子。不是有地位的人 投下名帖,(这座园子)门上的钥匙是不会拿出来(打开门锁)开门迎客的。葆生的叔父在瓜洲任同知, 带我前往,于园主人处处殷勤地招待我们。 这座园子里没有其他奇特的地方,奇在石块堆成的假山。堂屋前面是用石块垒成的斜坡,斜坡高两 丈,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够到上面去,(这里)因没有空隙、满满
当当而奇特。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 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杄外面,有-条 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 小船,横跨在小河上,阁孑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 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 山而有名声,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在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12《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 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 踉大嘱,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黔地没有驴子,有一位爱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而到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 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目中)把它当成神物。(老虎)藏在树林 中愉偷地看它,渐渐地走岀接近它,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 惧。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没有什么特别本领似的。(老虎)渐渐地听惯了驴 的叫声,又靠近它,在它前前后后走动,但始终不敢扑击(驴子λ(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态度 更为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 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子的本领,心想:“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 下跳跃过去,大声怒吼,咬断驴的喉管,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走了。 13《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代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 的人都很喜爱牡丹。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岀来却不被沽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
7 当当而奇特。后面的厅堂临近大池塘,池塘里有奇特的山峰和极陡峭的沟壑,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 塘的底部,抬头仰望池塘中的莲花反而好像在天上,(这里)因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 山沟盘旋而下,好像螺蛳回旋形贝壳,这里因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向后,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 小船,横跨在小河上,阁子的四周,矮小的灌木覆盖丛生,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 (人们)坐在阁子里,(这里的境界)给人舒坦、碧绿、幽深之感。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 山而有名声,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在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12《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 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 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文:黔地没有驴子,有一位爱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而到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 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目中)把它当成神物。(老虎)藏在树林 中偷偷地看它,渐渐地走出接近它,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 惧。可是(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没有什么特别本领似的。(老虎)渐渐地听惯了驴 的叫声,又靠近它,在它前前后后走动,但始终不敢扑击(驴子)。(老虎)渐渐又靠近(驴子),态度 更为随便,并带有戏弄的意味,碰一碰它,靠一靠它,撞一撞它,冒犯它一下,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 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子的本领,心想:“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 一下跳跃过去,大声怒吼,咬断驴的喉管,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开走了。 13《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代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 的人都很喜爱牡丹。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
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洁净 地挺立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的人,在 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人听到了。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14《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辩的原因。 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正午时却像盛饭菜盘子、钵盂(那 么大),这不是(距离)远的(看起来)小,(距离)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清凉寒冷,到了正午时(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 这不是(距离)近的(感觉)热,(距离)远的(感觉)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八年级上册课文 15《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 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 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 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身边的侍臣)说:“晏 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侍臣
8 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洁净 地挺立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的人,在 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人听到了。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14《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伞盖,到了正午时却像盛饭菜盘子、钵盂(那 么大),这不是(距离)远的(看起来)小,(距离)近的(看起来)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清凉寒冷,到了正午时(感到它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 这不是(距离)近的(感觉)热,(距离)远的(感觉)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八年级上册课文 15《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 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 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 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身边的侍臣)说:“晏 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侍臣
们)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 么的人?’我们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 (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设宴招待晏子),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 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 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窝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 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孑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 的味道却不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 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东西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 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6《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 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 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 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 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17《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译文: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 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潭
9 们)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上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 么的人?’我们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 ‘(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设宴招待晏子),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 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 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 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很相像,它们果实 的味道却不同。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 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东西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 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16《人琴俱亡》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 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 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 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 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17《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译文: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 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潭)
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岀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 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 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 的人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 出来,有的地方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 水的源头 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 幽深极了。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的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 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18《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 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 便-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 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 样的“闲人”罢了 19《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 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 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10 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 嵁、岩各种不同的 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 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 的人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 出来,有的地方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 水的源头。 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 幽深极了。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的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 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18《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 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 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 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 样的“闲人”罢了。 19《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 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 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 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