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心理与教学统计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教育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心理与教育统计是是教育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是 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与教育问题的一门科学,是数理统 计与心理学、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 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基 本原理,培养其描述统计分析能力和推断统计能力,并能用来解决教 育教学以及管理研究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从数量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现象的思 维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在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 理论、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能初步运用教育科研方法了解 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以及指导教育实践。 三、先修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据 的整理方法,并且能熟练的应用于常见的研究类型中。 教学难,点: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教学难点其一在于使学生领会统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心理与教学统计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教育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 学分 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心理与教育统计是是教育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是 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心理与教育问题的一门科学,是数理统 计与心理学、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 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基 本原理,培养其描述统计分析能力和推断统计能力,并能用来解决教 育教学以及管理研究方面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要求 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从数量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现象的思 维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学生在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 理论、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能初步运用教育科研方法了解 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以及指导教育实践。 三、先修课程 教育学 心理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据 的整理方法,并且能熟练的应用于常见的研究类型中。 教学难点: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教学难点其一在于使学生领会统
计的基本原理与统计推断的思想:其二能够将研究问题转化为统计问 题并加以处理。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及课后练习 教学手段:计算机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概念、内容和用途 (2)随机变量与数据 (3)总体、样本与个体 (4)统计量与参数 2.重、难点提示 统计学在研究中的用途 第二章教育统计资料的整理(4学时) 1.教学内容 (1)数据的类型及特点 (2)统计表 (3)统计图 (4)分组次数分布表与累加次数分布表 (5)直方图与累加直方图 2.重、难点提示 (1)分组次数分布表与累加次数分布表 (2)直方图与累加直方图 第三章集中量数(4学时) 1.教学内容 (1)算术平均数
计的基本原理与统计推断的思想;其二能够将研究问题转化为统计问 题并加以处理。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堂及课后练习 教学手段:计算机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2 学时) 1.教学内容 (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概念、内容和用途 (2)随机变量与数据 (3)总体、样本与个体 (4)统计量与参数 2.重、难点提示 统计学在研究中的用途 第二章 教育统计资料的整理(4 学时) 1.教学内容 (1)数据的类型及特点 (2)统计表 (3)统计图 (4)分组次数分布表与累加次数分布表 (5)直方图与累加直方图 2.重、难点提示 (1)分组次数分布表与累加次数分布表 (2)直方图与累加直方图 第三章 集中量数(4 学时) 1.教学内容 (1)算术平均数
(2)中数与众数 (3)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 2.重、难点提示 根据分组次数表求平均数、中数与众数 第四章差异量数(4学时) 1.教学内容 (1)方差与标准差 (2)绝对差异量数 (3)相对差异量数 (4)相对位置量数(标准分数) 2.重、难点提示 方差与标准差的性质:标准分数的应用。 第五章相关(4学时) 1.教学内容 (1)相关分析的概念与意义 (2)积差相关 (3)等级相关 2.重、难点提示 (1)积差相关的计算与应用。 (2)等级相关的计算与应用。 第六章概率分布与抽样理论(8学时) 1.教学内容 (1)概率 (2)概率的定理 (3)概率分布 (4)正态分布与二项分布 (5)抽样分布及其用途 2.重、难点提示 (1)对抽样分布的理解
(2)中数与众数 (3)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 2.重、难点提示 根据分组次数表求平均数、中数与众数 第四章 差异量数(4 学时) 1.教学内容 (1)方差与标准差 (2)绝对差异量数 (3)相对差异量数 (4)相对位置量数(标准分数) 2.重、难点提示 方差与标准差的性质;标准分数的应用。 第五章 相关(4 学时) 1.教学内容 (1)相关分析的概念与意义 (2)积差相关 (3)等级相关 2.重、难点提示 (1)积差相关的计算与应用。 (2)等级相关的计算与应用。 第六章 概率分布与抽样理论(8 学时) 1.教学内容 (1)概率 (2)概率的定理 (3)概率分布 (4)正态分布与二项分布 (5)抽样分布及其用途 2.重、难点提示 (1)对抽样分布的理解
(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以及抽样分布 第七章参数估计(6学时) 1.教学内容 (1)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2)常见统计特征值的区间估计 2.重、难点提示 区间估计的原理 第八章假设检验(6学时) 1.教学内容 (1)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方法 (2)假设检验的原理 (3)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4)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5)方差齐性检验。 2.重、难点提示 (1)假设检验的原理 (2)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第九章方差分析(6学时) 1.教学内容 (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 (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 2.重、难点提示 (1)方差分析的原理 2)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 第十章卡方检验(4学时) 1.教学内容 (1)卡方的含义与用途
(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以及抽样分布 第七章 参数估计(6 学时) 1.教学内容 (1)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2)常见统计特征值的区间估计 2.重、难点提示 区间估计的原理 第八章 假设检验(6 学时) 1.教学内容 (1)假设检验的原理与方法 (2)假设检验的原理 (3)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4)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5)方差齐性检验。 2.重、难点提示 (1)假设检验的原理 (2)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第九章 方差分析(6 学时) 1.教学内容 (1)方差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 (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 2.重、难点提示 (1)方差分析的原理 2)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 第十章 卡方检验(4 学时) 1.教学内容 (1)卡方的含义与用途
(2)拟合度检验 (3)独立性检验 2.重、难点提示 分类变量的数据格式及其统计检验方法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绪论 2学时 二 统计资料的整理 4学时 三 集中量数 4学时 四 差异量数 4学时 五 相关分析 4学时 六 概率与概率分布 8学时 七 参数估计 6学时 八 假设检验 6学时 九 方差分析 6课时 十 卡方检验 4课时 总计 48课时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成绩构成 期末总成绩=试卷成绩+平时成绩。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张敏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3]《应用数理统计基础》,庄楚强等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 [4]《心理统计》,理查德·鲁尼恩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 [5]《心理统计学》,B.H.Cohen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拟合度检验 (3)独立性检验 2.重、难点提示 分类变量的数据格式及其统计检验方法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绪论 2 学时 二 统计资料的整理 4 学时 三 集中量数 4 学时 四 差异量数 4 学时 五 相关分析 4 学时 六 概率与概率分布 8 学时 七 参数估计 6 学时 八 假设检验 6 学时 九 方差分析 6 课时 十 卡方检验 4 课时 总计 48 课时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成绩构成 期末总成绩=试卷成绩+平时成绩。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等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张敏强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 [3]《应用数理统计基础》,庄楚强等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年; [4]《心理统计》,理查德·鲁尼恩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年; [5]《心理统计学》,B.H.Cohen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