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山西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教育学专业)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8,文件大小:22.49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教育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教育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0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中国教育史》是教育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 其演变规律的知识:二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发展观,形成批判 的思维品质,具备初步的教育史研究能力:三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 心,鼓舞学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献身教 育事业的精神。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注意本课程与教育学原理、中国历史等课程相关内容的链接, 注意学科的贯穿。 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 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 成就,新动向。 3.教学过程中注意处理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的关 系。 4.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能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去 独立探寻教育史的相关问题:能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集思广益,借 古明今,对我国当前教育提出反思性建议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国教育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 教育学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学分: 48 学时、3 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中国教育史》是教育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 其演变规律的知识;二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发展观,形成批判 的思维品质,具备初步的教育史研究能力;三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 心,鼓舞学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献身教 育事业的精神。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注意本课程与教育学原理、中国历史等课程相关内容的链接, 注意学科的贯穿。 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 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 成就,新动向。 3.教学过程中注意处理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的关 系。 4.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能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去 独立探寻教育史的相关问题;能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集思广益,借 古明今,对我国当前教育提出反思性建议

5.注意帮助学生确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使学生能正确评价不同 历史时期不同背景下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产生原因,理解其现实意 义;能正确看待和评价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深入了解后继的思想。 6.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7.在教学中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 系,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 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 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 本课程以中国历史、教育学等为先行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从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为起点到汉唐儒学核心地位的形成及宋元以后理学的发展做 系统的分析和梳理,思考中国文化、教育的特征:对民国时期教育变 革的动力及阻力进行思考,分析其历史和现代意义;对新中国成立后 教育的发展做客观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课程难点:难点是如何跳出教育史,将教育史的学习与教育学 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进行深化,实现史论结合、古为今用。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第一,讲授法。通过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评 价各个历史时期文教政策、教育制度和重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第二,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课上思考、讨论、辩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

5.注意帮助学生确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使学生能正确评价不同 历史时期不同背景下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产生原因,理解其现实意 义;能正确看待和评价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深入了解后继的思想。 6.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7.在教学中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 系,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 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 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 本课程以中国历史、教育学等为先行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课程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从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为起点到汉唐儒学核心地位的形成及宋元以后理学的发展做 系统的分析和梳理,思考中国文化、教育的特征;对民国时期教育变 革的动力及阻力进行思考,分析其历史和现代意义;对新中国成立后 教育的发展做客观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课程难点: 难点是如何跳出教育史,将教育史的学习与教育学 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进行深化,实现史论结合、古为今用。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第一,讲授法。通过讲授法系统讲解、分析、评 价各个历史时期文教政策、教育制度和重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第二,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课上思考、讨论、辩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

习惯及综合分析评价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第三,自学指导法。每堂课 后布置自学内容和思考题,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并要求其 做好读书笔记,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心得。第四,练习法。在每章结束 后布置复习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第五,研究法。要求学生在查 阅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主题研究,写出主题研究报告,以培养 学生的研究能力。 课程教学手段:第一,图书资料。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 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第二,网络资料。建议教师指导学生 逐步学会使用超星图书馆资料和CNK丨学术资料库等相关学术资源。 第三,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和电子图书资料等, 应用PPT和有关音像资料等进行辅助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2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育是起源及其特点 (2)西周的教育制度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西周教育制度 (2)教学难点:理解西周教育的垄断性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12学时) 1.教学内容 (1)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 (2)儒墨道法教育思想及其比较 (3)《礼记》中的教育思想 2.重、难点提示

习惯及综合分析评价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第三,自学指导法。每堂课 后布置自学内容和思考题,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学方法,并要求其 做好读书笔记,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心得。第四,练习法。在每章结束 后布置复习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第五,研究法。要求学生在查 阅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主题研究,写出主题研究报告,以培养 学生的研究能力。 课程教学手段:第一,图书资料。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任务和教学 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第二,网络资料。建议教师指导学生 逐步学会使用超星图书馆资料和 CNKI 学术资料库等相关学术资源。 第三,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和电子图书资料等, 应用 PPT 和有关音像资料等进行辅助教学。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2 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育是起源及其特点 (2)西周的教育制度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 西周教育制度 (2)教学难点: 理解西周教育的垄断性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12 学时) 1.教学内容 (1)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 (2)儒墨道法教育思想及其比较 (3)《礼记》中的教育思想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儒墨道法教育思想比较 (2)教学难点:经典文献研读 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教育 (3学时) 1.教学内容 (1)秦代教育 (2)汉代文教政策、教育制度、取士制度 (3)董仲舒、王充的教育思想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汉代教育 (2)教学难点:历史、客观地理解汉代“独尊儒术”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2学时) 1.教学内容 (1)文教政策:多元 (2)教育制度:特色 (2)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 (3)颜之推《颜氏家训》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学术文化的多元化 (2)教学难点:玄学 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教育 (4学时) 1.教学内容 (1)文教政策:儒,佛道,一体两翼 (2)教育制度:完备性 (3)科举制度:取士制度根本性变革 (4)韩愈和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唐代完备的教育制度 (2)教学难点:儒释道三教的关系

(1)教学重点: 儒墨道法教育思想比较 (2)教学难点: 经典文献研读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3 学时) 1.教学内容 (1)秦代教育 (2)汉代文教政策、教育制度、取士制度 (3)董仲舒、王充的教育思想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 汉代教育 (2)教学难点: 历史、客观地理解汉代“独尊儒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2 学时) 1.教学内容 (1)文教政策:多元 (2)教育制度:特色 (2)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 (3)颜之推《颜氏家训》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 学术文化的多元化 (2)教学难点: 玄学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4 学时) 1.教学内容 (1)文教政策:儒,佛道,一体两翼 (2)教育制度:完备性 (3)科举制度:取士制度根本性变革 (4)韩愈和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 唐代完备的教育制度 (2)教学难点: 儒释道三教的关系

第六章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 (12学时) 1.教学内容 (1)文教政策: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2)教育制度:唐代制度基础上的变化 (3)科举制度:逐渐完备并逐渐机械呆板 (4)书院制度:从特色制度向官学化的演变 (5)教育思想:朱熹、王守仁、王夫之、颜元等的教育思想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唐代完备的教育制度 (2)教学难点:儒释道三教的关系 第七章晚清时期教育改革(5学时) 1.教学内容 (1)晚清教育改革因素的孕育--封建教育没落,西方教育传入 (2)晚清教育改革的起步--一洋务教育 (3)晚清教育改革的深入--一维新教育 (4)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一癸卯学制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洋务教育、癸卯学制 (2)教学难点:中国文化受到的冲击, 癸卯学制的特点和利弊 第八章民国时期教育的发展(6学时) 1.教学内容 (1)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一壬子癸丑学制 (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3)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教育改革-一壬戌学制 (4)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5)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建设 (6)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王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第六章 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 (12 学时) 1.教学内容 (1)文教政策: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2)教育制度:唐代制度基础上的变化 (3)科举制度:逐渐完备并逐渐机械呆板 (4)书院制度:从特色制度向官学化的演变 (5)教育思想 :朱熹、王守仁、王夫之、颜元等的教育思想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 唐代完备的教育制度 (2)教学难点: 儒释道三教的关系 第七章 晚清时期教育改革(5 学时) 1.教学内容 (1)晚清教育改革因素的孕育----封建教育没落,西方教育传入 (2)晚清教育改革的起步----洋务教育 (3)晚清教育改革的深入----维新教育 (4)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癸卯学制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 洋务教育、癸卯学制 (2)教学难点: 中国文化受到的冲击, 癸卯学制的特点和利弊 第八章 民国时期教育的发展 (6 学时) 1.教学内容 (1)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壬子癸丑学制 (2)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3)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教育改革---壬戌学制 (4)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 (5)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建设 (6)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 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蔡元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教学难点: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历史性分析、现实性借鉴:中国教育近代化 的思考。 第九章共和国时期教育的发展(2学时) 1.教学内容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创建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社会主义特色教育体系 (2)教学难点:教育制度的现实性分析 八、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章目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 第一章 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2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12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3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2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4 第六章 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 12 第七章 晚清时期的教育 5 第八章 民国时期的教育 6 第九章 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2 总计 48 九、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2.成绩构成: 平时作业,期末考试 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教材: 《简明中国教育史》第五版,王炳照、郭齐家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年。 2.参考书目:

(2)教学难点: 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历史性分析、现实性借鉴;中国教育近代化 的思考。 第九章 共和国时期教育的发展 (2 学时) 1.教学内容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创建 2.重、难点提示 (1)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特色教育体系 (2)教学难点: 教育制度的现实性分析 八、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践教学学时 第一章 原始社会和夏商西周的教育 2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12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教育 3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2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4 第六章 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 12 第七章 晚清时期的教育 5 第八章 民国时期的教育 6 第九章 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2 总计 48 九、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闭卷笔试 2.成绩构成: 平时作业,期末考试 十、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教材: 2.参考书目:

[1)《中国古代教育文选》,孟宪承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2]《中国教育通史,毛礼锐、沈灌群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1989年; [3]《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王炳照、阁国华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4]《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李国均、王炳照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⑤]《中国教育思想史》,孙培青、李国钧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6]《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舒新诚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7]《中国近代教育史》,陈景磐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 [8]《中国现代教育文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9]《中国教育史》第二版,孙培青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0]何东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海南出版社,2007年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