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10032学分25总学时50理论50实验/上机0 英文课程名 Land Economics 开课院(系)农学院开课系资源与环境系修订时间2005年3月1日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土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生产要素经济的应用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人 地关系中与土地利用直接相关的生产力组织问题与土地分配相关的生产关系调节问题。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土地经济学是面向农业资源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 基础课。本课程全面系统分析了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内涵,详细闸述了土地经济学基础理 论、土地利用经济、土地制度等内容,为学生从事土地管理方面的工作提供系统的理论 知识和科学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掌握土地经济学基础理论,包括土地供需、土地集约经营、土地规模经营、地租 理论、地价理论等。 2、掌握土地利用经济的有关理论。 3、掌握土地制度的有关理论,熟悉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市场制 度、土地金融制度和土地税收制度等内容。 4、运用土地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具体和现实的土地经济问题。 三、面向专业: 农业资源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 四、先修课程 经济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经济学。经济学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知 识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同时,本课程的学习也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 如土地法学、地籍管理等课程。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 土地经济学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310032 学分 2.5 总学时 50 理论 50 实验/上机 0 英文课程名 Land Economics 开课院(系) 农学院 开课系 资源与环境系 修订时间 2005 年 3 月 1 日 课 程 简 介 课程简介: 土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生产要素经济的应用经济学,主要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人 地关系中与土地利用直接相关的生产力组织问题与土地分配相关的生产关系调节问题。 课 程 大 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土地经济学是面向农业资源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二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 基础课。本课程全面系统分析了土地经济学的基本内涵,详细阐述了土地经济学基础理 论、土地利用经济、土地制度等内容,为学生从事土地管理方面的工作提供系统的理论 知识和科学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掌握土地经济学基础理论,包括土地供需、土地集约经营、土地规模经营、地租 理论、地价理论等。 2、掌握土地利用经济的有关理论。 3、掌握土地制度的有关理论,熟悉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土地市场制 度、土地金融制度和土地税收制度等内容。 4、运用土地经济学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具体和现实的土地经济问题。 三、面向专业: 农业资源环境(土地规划与管理) 四、先修课程: 经济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经济学。经济学是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知 识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同时,本课程的学习也有利于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 如土地法学、地籍管理等课程。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土地的综合概念、特性与功能 土地的综合概念(A)、特性(A)、功能(A)。 第二节:人地关系、土地问题的概念与内涵(B) 第三节: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与定义(C) 第四节:土地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C) 第二章:人地关系原理及士地的供给与需求(2学时) 第一节:人地关系与人口经济原理(C) 第二节: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土地自然供给(A)、土地经济供给(A)、土地需求的影响因素(A)、土地供求 关系(A)。 第三节:人口压力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C)、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A)。 第三章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与土地集约经营(4学时) 第一节: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形成与演变(C) 第二节:土地报酬变动的三阶段分析(A) 第三节:土地集约经营(B) 第四节:我国土地集约经营的对策(A) 第四章: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4学时) 第一节:规模经济和规模经营的概念与内涵(B) 第二节:农业土地规模经营 国外农业土地规模经营(C)、我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A) 第三节:城市土地规模经营 我国的城市规模和规模效益(B)、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和土地规模经营(B)。 第五章:地租理论(4学时) 第一节:地租概论 地租的概念与分类(A)、地租的产生与发展(C)、西方古典地租理论(C)、马 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创立与发展(C)。 第二节:资本主义地租分析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资本主义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 地租(B)。 第三节:社会主义地租分析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A)、社会主义城市地租(B)、社会 主义地租的经济意义。 第六章:地价理论(4学时) 第一节:土地价值与价格理论
第一章:绪论(2 学时) 第一节:土地的综合概念、特性与功能 土地的综合概念(A)、特性(A)、功能(A)。 第二节:人地关系、土地问题的概念与内涵(B) 第三节: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与定义(C) 第四节:土地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C) 第二章:人地关系原理及土地的供给与需求(2 学时) 第一节:人地关系与人口经济原理(C) 第二节: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土地自然供给(A)、土地经济供给(A)、土地需求的影响因素(A)、土地供求 关系(A)。 第三节:人口压力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C)、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A)。 第三章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与土地集约经营(4 学时) 第一节: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形成与演变(C) 第二节:土地报酬变动的三阶段分析(A) 第三节:土地集约经营(B) 第四节:我国土地集约经营的对策(A) 第四章:规模经济原理与土地规模经营(4 学时) 第一节:规模经济和规模经营的概念与内涵(B) 第二节:农业土地规模经营 国外农业土地规模经营(C)、我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A) 第三节:城市土地规模经营 我国的城市规模和规模效益(B)、我国的房地产开发和土地规模经营(B)。 第五章:地租理论(4 学时) 第一节:地租概论 地租的概念与分类(A)、地租的产生与发展(C)、西方古典地租理论(C)、马 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创立与发展(C)。 第二节:资本主义地租分析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A)、资本主义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 地租(B)。 第三节:社会主义地租分析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A)、社会主义城市地租(B)、社会 主义地租的经济意义。 第六章:地价理论(4 学时) 第一节:土地价值与价格理论
土地价格的概念和特点(A)、土地价值与土地价格的主要理论观点(B)。 第二节: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及土地价格变动的规律 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A)、土地价格变动的规律(A)。 第三节:土地估价方法 土地估价的目的与作用(C)、土地估价方法(C) 第四节:土地价格的管理 土地价格体系(A)、土地价格管理制度(A)、土地价格管理制度创新(B)。 第七章:土地利用分类与空间配置(2学时) 第一节:土地利用的分类 土地利用的概念与内涵(C)、土地利用分类的概念和目的(B)入、土地利用分类 的标志和方法(B)、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A)。 第二节:土地利用地域分工 土地利用地域分工的涵义(C)、土地利用地域分工的原则(C)。 第三节:土地利用区位选择 土地利用区位选择的经济意义(B入、屠能的农业区位论(A)、韦伯的工业区位 论(A)、城镇用地和娱乐用地的区位选择(B)。 第八章:土地可持续利用概论(4学时) 第一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与内涵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A)、土地可持续利用的 基本原则(A)。 第二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 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B、技术因素(B)、制度因素(B)。 第三节: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 评价标准(C)、评价指标体系(C)。 第四节:我国土地利用问题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A)、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A) 第九章:各类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2学时) 第一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耕地的供给与需求(B)、耕地利用的特性与原则(B)、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A)、 我国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A)、我国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A)、实现耕地保 护的保链机制(A)。 第二节:城镇用地的可特续利用与管理 城市化与城镇用地的扩大(C)、城镇用的特点与分类(B)、城镇用的利用原则 与管理措施(B)。 第三节:宜农荒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我国宜农荒地资源的分布及开发潜力(C)、我国宜农荒地资源开发的对策措施(B)
土地价格的概念和特点(A)、土地价值与土地价格的主要理论观点(B)。 第二节:影响土地价格的因素及土地价格变动的规律 土地价格的影响因素(A)、土地价格变动的规律(A)。 第三节:土地估价方法 土地估价的目的与作用(C)、土地估价方法(C)。 第四节:土地价格的管理 土地价格体系(A)、土地价格管理制度(A)、土地价格管理制度创新(B)。 第七章:土地利用分类与空间配置(2 学时) 第一节:土地利用的分类 土地利用的概念与内涵(C)、土地利用分类的概念和目的(B)、土地利用分类 的标志和方法(B)、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A)。 第二节:土地利用地域分工 土地利用地域分工的涵义(C)、土地利用地域分工的原则(C)。 第三节:土地利用区位选择 土地利用区位选择的经济意义(B)、屠能的农业区位论(A)、韦伯的工业区位 论(A)、城镇用地和娱乐用地的区位选择(B)。 第八章:土地可持续利用概论(4 学时) 第一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与内涵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概念(A)、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A)、土地可持续利用的 基本原则(A)。 第二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 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B)、技术因素(B)、制度因素(B)。 第三节: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 评价标准(C)、评价指标体系(C)。 第四节:我国土地利用问题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A)、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A)。 第九章:各类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2 学时) 第一节: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耕地的供给与需求(B)、耕地利用的特性与原则(B)、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A)、 我国耕地利用存在的问题(A)、我国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A)、实现耕地保 护的保障机制(A)。 第二节:城镇用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城市化与城镇用地的扩大(C)、城镇用的特点与分类(B)、城镇用的利用原则 与管理措施(B)。 第三节:宜农荒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我国宜农荒地资源的分布及开发潜力(C)、我国宜农荒地资源开发的对策措施(B)
第十章:土地制度概论(2学时) 第一节:土地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土地制度的概念(A)、土地制度的构成(A)、土地制度的功能(A)。 第二节:土地制度的产生与演变(C) 第三节:土地制度改革及其理论趋向 土地制度改革的涵义与目的(B)、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趋向(B)。 第十一章:土地产权制度(4学时) 第一节:土地产权制度概述 产权的概念(B)、土地产权的概念(B)、土地产权的基本属性(B)。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C)、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土地 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C)。 第三节: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现行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残缺(A)、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的创新(A)。 第四节:城市国有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城市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A)、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创 新(A)。 第十二章:土地使用制度(4学时》 第一节:城市土地使用制度 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特征(A)、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弊端(A)、现行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形成(C)、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内容()、现行城市 土地使用制度的特征(A)、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完善(A)。 第二节:农村土地使用制度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现状(C)、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A)。 第十三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4学时) 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的内涵(B) 第二节:典型国家或地区的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比较 加拿大的士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C)、美国的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C)、日 本的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C)、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使用管制制度(C)、典型国 家或地区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特点(C)。 第三节:我国实施土地用途分区管制概况 我国实施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的必要性(B)、我国实施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的可行 性(B)、我国土地用途分区的主要内容(B)、我国土地用途管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A)。 第十四章:土地市场与土地市场制度(4学时)
第十章:土地制度概论(2 学时) 第一节:土地制度的概念与构成 土地制度的概念(A)、土地制度的构成(A)、土地制度的功能(A)。 第二节:土地制度的产生与演变(C) 第三节:土地制度改革及其理论趋向 土地制度改革的涵义与目的(B)、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趋向(B)。 第十一章:土地产权制度(4 学时) 第一节:土地产权制度概述 产权的概念(B)、土地产权的概念(B)、土地产权的基本属性(B)。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C)、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土地 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C)。 第三节: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现行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产权残缺(A)、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 的创新(A)。 第四节:城市国有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城市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A)、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创 新(A)。 第十二章:土地使用制度(4 学时) 第一节:城市土地使用制度 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特征(A)、传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弊端(A)、现行 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形成(C)、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内容(A)、现行城市 土地使用制度的特征(A)、现行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完善(A)。 第二节:农村土地使用制度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现状(C)、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A)。 第十三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4 学时) 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的内涵(B) 第二节:典型国家或地区的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比较 加拿大的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C)、美国的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C)、日 本的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制度(C)、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使用管制制度(C)、典型国 家或地区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特点(C)。 第三节:我国实施土地用途分区管制概况 我国实施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的必要性(B)、我国实施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的可行 性(B)、我国土地用途分区的主要内容(B)、我国土地用途管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A)。 第十四章:土地市场与土地市场制度(4 学时)
第一节:土地市场概论 土地市场的概念(A)、土地市场的特征(A)、土地市场的功能(A)。 第二节:我国土地市场体系 我国土地市场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历程(C)、我国土地市场体系的特点(B)、我 国城市土地市场(A)、我国农村土地市场(A)。 第三节:我国土地市场管理 土地市场管理的原则(B)、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基本手段(A)。 第十五章:土地金融制度(2学时) 第一节:土地金融制度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土地金融的概念与分类(A)、土地金融的特征(A)、土地金融的功能(A)。 第二节:西方发达国家的土地金融制度 德国的土地金融制度(C)、美国的土地金融制度(C)。 第三节:我国土地金融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农地金融制度的建设(A)、城市土地金融制度的建设(A)。 第十六章:土地税收制度(2学时) 第一节:土地税收概论 土地税收的概念与特点(A)、土地税收的功能(A)。 第二节:国外典型国家(地区)土地税制比较 美国的土地税制(C)、英国的土地税制(C)、日本的土地税制(C)、香港的士 地税制(C)、台湾的土地税制(C) 第三节:我国土地税制的改革与建设 我国现行的土地税制(A)、我国现行土地税制的改革与完善(A)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实验类别 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刘书楷,曲福田.土地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第一节:土地市场概论 土地市场的概念(A)、土地市场的特征(A)、土地市场的功能(A)。 第二节:我国土地市场体系 我国土地市场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历程(C)、我国土地市场体系的特点(B)、我 国城市土地市场(A)、我国农村土地市场(A)。 第三节:我国土地市场管理 土地市场管理的原则(B)、政府管理土地市场的基本手段(A)。 第十五章:土地金融制度(2 学时) 第一节:土地金融制度的概念、特征与功能 土地金融的概念与分类(A)、土地金融的特征(A)、土地金融的功能(A)。 第二节:西方发达国家的土地金融制度 德国的土地金融制度(C)、美国的土地金融制度(C)。 第三节:我国土地金融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农地金融制度的建设(A)、城市土地金融制度的建设(A)。 第十六章:土地税收制度(2 学时) 第一节:土地税收概论 土地税收的概念与特点(A)、土地税收的功能(A)。 第二节:国外典型国家(地区)土地税制比较 美国的土地税制(C)、英国的土地税制(C)、日本的土地税制(C)、香港的土 地税制(C)、台湾的土地税制(C) 第三节:我国土地税制的改革与建设 我国现行的土地税制(A)、我国现行土地税制的改革与完善(A) 七、实验名称与类别: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实验类别 1 2 3 4 5 注:实验类别指:演示型、操作型、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研究创新型 八、实验目的、内容与要求 九、教材与参考书: 本课程选用教材: 刘书楷,曲福田.土地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本课程推荐参考书:
1、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毕宝德.土地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 笔试:占70%:平时:占30%,由出勒情况、课堂表现及课程论文组成。 实验课考试方式: 执笔: 审核: 批准人: 时间:
1、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毕宝德.土地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十、本课程理论课及实验课的考核方式: 理论课考核方式: 笔试:占 70%;平时:占 30%,由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及课程论文组成。 实验课考试方式: 执笔: 审核: 批准人: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