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其中实验/实战学时: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支撑:有机化学、食品化学 授课时间:周五下午5-6节 授课地点:6B304 授课对象:202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宋金刚/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每次上课课前、课间和课后,采用一对一的问答方式:2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如QQ徽信等,进行远程答疑,3课外在 12L302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物理化学》上、下册,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6版) 教学参考资料:《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傅献彩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是探求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在实验方法上主 要采用物理学中的方法,公式推导过程中运用高等数学的知识。本学期将重点学习物理化学中热力学的应用部分及化学动力学:热力学的应用包括化学 平衡、相平衡、电化学、界面平衡及胶体化学,化学动力学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速率。物理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有:(1)逻辑性很强,内容前后联系 密切:(2)公式的应用条件严格,而具体变化过程较多,解题比较灵活:(3)理论性很强,但极具实践性,一方面需配合做大量的习题,加强对理论 的应用及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和发展理论,且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为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排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
1 《物理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支撑:有机化学、食品化学 授课时间:周五下午 5-6 节 授课地点:6B304 授课对象:2021 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1 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宋金刚/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每次上课课前、课间和课后,采用一对一的问答方式;2.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如 QQ/微信等,进行远程答疑;3.课外在 12L302 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 使用教材:《物理化学》上、下册,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年(第 6 版) 教学参考资料:《物理化学》上、下册 (第五版)南京大学 物理化学教研室 傅献彩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从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是探求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在实验方法上主 要采用物理学中的方法,公式推导过程中运用高等数学的知识。本学期将重点学习物理化学中热力学的应用部分及化学动力学:热力学的应用包括化学 平衡、相平衡、电化学、界面平衡及胶体化学,化学动力学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速率。物理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有:(1)逻辑性很强,内容前后联系 密切;(2)公式的应用条件严格,而具体变化过程较多,解题比较灵活;(3)理论性很强,但极具实践性,一方面需配合做大量的习题,加强对理论 的应用及提高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和发展理论,且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为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1: 1,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不同理论间逻辑 12能够针对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的 关系。 理化反应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和工 2.掌握热力学三大定律内容及多组分系统热力学:掌握热 14能够将食品工程专业知识和数学模 程基础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食品 力学三大定律在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平衡,界面现 型方法用于比较与综合食品理化反应、 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象等领域的应用及平衡计算。 品质变化、加工单元操作优化等过程中 3.掌握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反应速率计算方法,及反应 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 速率的调控和判断。 目标2: 1.运用热力学三大定律解决化学化工复杂问题,并掌握化 学反应及各平衡现象的基本规律,解决化学反应物料平衡 22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 2能够将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所需的数学、自然科 的计算及反应方向的判断。 方法正确表达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所 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用于识别、表达、分析 2.运用反应动力学基本原理及反应速率计算方法,认识化 涉及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技术、品质 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食品科学与工 学反应机理,计算反应进行的速率。 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 程领域的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学习,进一步掌握从实验结果出发 进行归纳和演绎的一般方法,熟悉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 论的方法。 目标3: 4-1能够基于自然科学原理、食品工程 1.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化学问题,进行创新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食品工 的基本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 思考、独立分析、计算的能力。 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 法,调研和分析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 2.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的集体精神及分工协作的团 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队精神。 2
2 目标 1: 1. 理解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不同理论间逻辑 关系。 2.掌握热力学三大定律内容及多组分系统热力学;掌握热 力学三大定律在相平衡,化学平衡,电化学平衡,界面现 象等领域的应用及平衡计算。 3. 掌握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反应速率计算方法,及反应 速率的调控和判断。 1-2 能够针对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的 理化反应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1-4 能够将食品工程专业知识和数学模 型方法用于比较与综合食品理化反应、 品质变化、加工单元操作优化等过程中 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 1 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和工 程基础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食品 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 2: 1. 运用热力学三大定律解决化学化工复杂问题,并掌握化 学反应及各平衡现象的基本规律,解决化学反应物料平衡 的计算及反应方向的判断。 2. 运用反应动力学基本原理及反应速率计算方法,认识化 学反应机理,计算反应进行的速率。 3. 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学习,进一步掌握从实验结果出发 进行归纳和演绎的一般方法,熟悉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 论的方法。 2-2 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 方法正确表达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所 涉及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技术、品质 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 2 能够将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所需的数学、自然科 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用于识别、表达、分析 复杂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食品科学与工 程领域的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目标 3: 1. 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化学问题,进行创新 思考、独立分析、计算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的集体精神及分工协作的团 队精神。 4-1 能够基于自然科学原理、食品工程 的基本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 法,调研和分析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 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食品工 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 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认真细致、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理论散学进程表 授课数 学时 敏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 教学模式 周次 教学主题 支排课 师 数 点)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线上/线下) 程目标 重点:介绍物理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 及物理化学中物理量的具体表示方法: 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理想气体混合物。 阅读两篇与化学创 难点:真实气体的临界性质及状态方程。 新发展有关的文章 绪论,理想气体状 宋金刚 思政内容:介绍物理化学课程的演变过 线上 课堂讲授 或书籍。 目标一 态方程 程及热力学领域历代伟人的巨大贡献。 课后作业: 通过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发现历史以及中 气体PVT的计算 国著名化学家的故事,培养学习学习化 学兴趣,增强学生爱国熟情和投身化学 科学创新事业的理想。 重点: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环境、 讨论:总结和梳理 状态、过程、内能、热、功、焓、热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知 2,3 热力学第一定律 宋金刚 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线下 课堂讲授 识点的逻辑关系。 目标一 难点:热力学过程(恒温、恒压、绝热), 课后作业:课后习 可逆过程焓变 题
3 3.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认真细致、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度和职业道德。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主题 授课教 师 学时 数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 点) 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支撑课 程目标 1 绪论,理想气体状 态方程 宋金刚 2 重点:介绍物理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 及物理化学中物理量的具体表示方法; 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理想气体混合物。 难点:真实气体的临界性质及状态方程。 思政内容:介绍物理化学课程的演变过 程及热力学领域历代伟人的巨大贡献。 通过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发现历史以及中 国著名化学家的故事,培养学习学习化 学兴趣,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和投身化学 科学创新事业的理想。 线上 课堂讲授 阅读两篇与化学创 新发展有关的文章 或书籍。 课后作业: 气体 PVT 的计算 目标一 2,3 热力学第一定律 宋金刚 4 重点: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环境、 状态、过程、内能、热、功、焓、热容) 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难点:热力学过程(恒温、恒压、绝热), 可逆过程焓变 线下 课堂讲授 讨论:总结和梳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知 识点的逻辑关系。 课后作业:课后习 题 目标一
利用优学院平台(选择题、填空题)及 随堂测验及答疑 宋金刚 线下试卷(计算题)形式对已讲授内容 线下 课堂讲授 进行测验:并对出错率高的试题进行线 下讲解。 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循环与卡 诺定理,热力学函数,熵S、亥煽兹自由 焓A、吉布斯函数G,热力学基本关系, 体系自发过程的判断,热力学第三定律。 讨论:总结和梳理 难点:化学反应过程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热力学第二定律知 课程思政融入点:通过深入理解嫡增原 4,5 热力学第二定律 宋金刚 4 线下 课堂讲授 识点的逻辑关系: 目标一 理,引导学生对抗自身的情性,消除体 课后作业:课后习 系不确定性,引入信息流,发挥“正能 题 量”,降低意识的混乱度,从而强大心智, 增强自律和毅力,真正发挥知行合一的 优势,利用思维的力量推动前进的步伐, 实现自身的奋斗目标。 利用优学院平台(选择题、填空题)及 随堂测验及答疑 宋金刚 线下试卷(计算题)形式对已讲授内容 线下 课堂讲授 进行测验:并对出错率高的试题进行线 下讲解。 重点: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方法,理想 6,7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宋金刚 3 线下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课后习 目标一 溶液,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偏摩尔量, 题
4 随堂测验及答疑 宋金刚 利用优学院平台(选择题、填空题)及 线下试卷(计算题)形式对已讲授内容 进行测验;并对出错率高的试题进行线 下讲解。 线下 课堂讲授 4,5 热力学第二定律 宋金刚 4 重点:热力学第二定律,卡诺循环与卡 诺定理,热力学函数,熵 S、亥姆兹自由 焓 A、吉布斯函数 G,热力学基本关系, 体系自发过程的判断,热力学第三定律。 难点:化学反应过程热力学函数的计算。 课程思政融入点:通过深入理解熵增原 理,引导学生对抗自身的惰性,消除体 系不确定性,引入信息流,发挥“正能 量”,降低意识的混乱度,从而强大心智, 增强自律和毅力,真正发挥知行合一的 优势,利用思维的力量推动前进的步伐, 实现自身的奋斗目标。 线下 课堂讲授 讨论:总结和梳理 热力学第二定律知 识点的逻辑关系; 课后作业:课后习 题 目标一 随堂测验及答疑 宋金刚 利用优学院平台(选择题、填空题)及 线下试卷(计算题)形式对已讲授内容 进行测验;并对出错率高的试题进行线 下讲解。 线下 课堂讲授 6,7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宋金刚 3 重点:溶液浓度的各种表示方法,理想 溶液,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偏摩尔量, 线下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课后习 题 目标一
化学势,稀溶液的依数性。 难点: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结合应 用。 重点:掌握理想气体的等温方程,理解 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会判断压力、惰 性组分及反应物量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难点:掌握范特霍夫方程,标准平衡常 化学反应的方向及 数随温度变化规律,标准平衡常数的计 平衡条件,等温方 算。 课后作业: 7,8程,标准平衡常数 宋金刚 线下 课堂讲授 目标二 课程思政融入点:区分并探讨宏观化学 课后习题 及计算,影响标准 平衡和微观化学平衡,培育学生的独立 平衡常数的因素 思考能力、协作精神、沟通和交流的能 力,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提专业 本领,拓展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成长成 才。 重点:相平衡的基本概念,相律介绍及 课堂练习:根据不 其应用:单组分相图中各部分表示含义, 同体系的温度组成 相律、单组分相图、 压力组成图,杠杆规则,温度组成图: 图指出每部分表示 9,10 二组分气·液平衡 宋金刚 二组分完全互溶的真实液态混合物体系 线下 课堂讲授 的状态及相律的计 目标二 相图 压力组成图及温度组成图。 算。 难点: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系统气-液 课后作业:课后习 平衡相图各个部分含义。 题
5 化学势,稀溶液的依数性。 难点: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结合应 用。 7,8 化学反应的方向及 平衡条件,等温方 程,标准平衡常数 及计算,影响标准 平衡常数的因素 宋金刚 3 重点:掌握理想气体的等温方程,理解 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会判断压力、惰 性组分及反应物量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难点:掌握范特霍夫方程,标准平衡常 数随温度变化规律,标准平衡常数的计 算。 课程思政融入点:区分并探讨宏观化学 平衡和微观化学平衡,培育学生的独立 思考能力、协作精神、沟通和交流的能 力,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 本领,拓展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成长成 才。 线下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 课后习题 目标二 9,10 相律、单组分相图、 二组分气-液平衡 相图 宋金刚 3 重点:相平衡的基本概念,相律介绍及 其应用;单组分相图中各部分表示含义, 压力-组成图,杠杆规则,温度-组成图; 二组分完全互溶的真实液态混合物体系 压力-组成图及温度-组成图。 难点: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系统气-液 平衡相图各个部分含义。 线下 课堂讲授 课堂练习:根据不 同体系的温度-组成 图指出每部分表示 的状态及相律的计 算。 课后作业:课后习 题 目标二
重点:介绍可逆电池及电动势的定义, 电动势的测量方法,原电池的热力学计 电化学基本概念、 算:能斯特方程,电极电势定义,电动 原电池、电动势能 课后作业:课后习 10,11 宋金刚 势计算,液体接界电势的产生及消除。 线下 课堂讲授 目标二 斯特方程及电极电 题: 难点:介绍电极过程、电解质溶液及电 势、电极的种类 导、电导率、摩尔电导概念:利用能斯 特方程计算电动势。 课堂讨论:界面现 重点:介绍液体的表面张力,界面张力 象知识要点自我总 界面张力,弯曲液 及其影响因素: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与 结、寻找身边的界 面的附加压力及固 12 宋金刚 化学吸附,溶液表面吸附现象,表面活 线下 课堂讲授 面现象并采用相关 目标三 体表面,固液界 知识进行揭示。 面,溶液表面 性剂介绍: 难点:拉普拉斯方程,开尔文公式。 课后作业:课后习 题 化学反应速率及速 重点:反应速率的定义,基元反应,非 讨论:动力学知识 率方程:速率方程 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反应速率方 点总结及逻辑关系 的积分形式:速率 宋金刚 程的一般形式,反应级数:零级反应, 13,14 线下 课堂讲授 梳理。 目标二 方程的确定:温度 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及n级反应的积分 课后作业:课后习 对反应速率的影 形式。 题 响,活化能 难点:活化能概念,阿伦尼乌斯方程。 胶体分类及特性: 重点:掌握分散体系分类,定义,溶胶 15 宋金刚 2 线下 课后作业:课后习 课堂讲授 目标三 溶胶电性能及其他 的性质。 题 6
6 10 ,11 电化学基本概念 、 原电池、电动势能 斯特方程及电极电 势、电极的种类 宋金刚 3 重点:介绍可逆电池及电动势的定义, 电动势的测量方法,原电池的热力学计 算:能斯特方程,电极电势定义,电动 势计算,液体接界电势的产生及消除。 难点:介绍电极过程、电解质溶液及电 导、电导率、摩尔电导概念;利用能斯 特方程计算电动势 。 线下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课后习 题; 目标 二 12 界面张力,弯曲液 面的附加压力及固 体表面,固 - 液界 面,溶液表面 宋金刚 2 重点:介绍液体的表面张力,界面张力 及其影响因素;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与 化学吸附,溶液表面吸附现象,表面活 性剂介绍; 难点:拉普拉斯方程,开尔文公式 。 线下 课堂讲授 课堂讨论:界面现 象知识要点自我总 结、寻找身边的界 面现象并采用相关 知识进行揭示 。 课后作业:课后习 题 目标 三 13 ,14 化学反应速率及速 率方程;速率方程 的积分形式;速率 方程的确定;温度 对反应速率的影 响,活化能 宋金刚 4 重点:反应速率的定义,基元反应,非 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反应速率方 程的一般形式,反应级数;零级反应, 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及 n 级反应的积分 形式 。 难点:活化能概念,阿伦尼乌斯方程 。 线下 课堂讲授 讨论:动力学知识 点总结及逻辑关系 梳理。 课后作业:课后习 题 目标 二 1 5 胶体分类及特性; 溶胶电性能及其他 宋金刚 2 重点:掌握分散体系分类,定义,溶胶 的性质 。 线下 课堂讲授 课后作业:课后习 题 目标 三
分散系统介绍 难点:溶胶的胶团结构,溶胶的稳定与 聚沉。 16 课程总结 宋金刚 提出重点,全面复习,答疑。 线下 课堂讲授 合计 32 注:1)课程进度以实际授课为准,任课散师根据需要可能会适当调整:课后作业及随堂测验根据每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任课老师可能会适当调整, 课堂讨论形式以自由(分组)讨论或课堂练习的形式进行。 2)线上教学平台网址为:https://courseweb.ulearning.cn/ulearning/index.html#/course/announcement?courseld-91763 课程考核 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平时作业 平时成绩 期末考试 目标一 1-2、1.4 5 5 30 40 目标二 2-2 5 5 35 45 目标三 4-1 0 5 10 15 总计 10 15 75 100 备注:1)根据《东莞理工学院考试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旷课3次(或6课时)学生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终考核。2)各项考核标准见附件所示。 大纲编写时间:2022年8月24日
7 分散系统介绍 难点:溶胶的胶团结构,溶胶的稳定与 聚沉。 16 课程总结 宋金刚 2 提出重点,全面复习,答疑。 线下 课堂讲授 合计 32 注:1)课程进度以实际授课为准,任课教师根据需要可能会适当调整;课后作业及随堂测验根据每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任课老师可能会适当调整, 课堂讨论形式以自由(分组)讨论或课堂练习的形式进行。 2)线上教学平台网址为:https://courseweb.ulearning.cn/ulearning/index.html#/course/announcement?courseId=91763 课程考核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 平时作业 平时成绩 期末考试 目标一 1-2、1-4 5 5 30 40 目标二 2-2 5 5 35 45 目标三 4-1 0 5 10 15 总计 10 15 75 100 备注:1)根据《东莞理工学院考试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旷课 3 次(或 6 课时)学生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终考核。2)各项考核标准见附件所示。 大纲编写时间:2022 年 8 月 24 日
系(部)审查意见: 我系课程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系(部)主任签名: 孝起 日期:2022年8月30日 备注:
8 系(部)审查意见: 我系课程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系(部)主任签名: 日期:2022 年 8 月 30 日 备注:
作业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观测点 90-100 80-89 60-79 0-59 基本概念掌握程度 概念比较清楚,作业比较认真, 概念基本清楚,答题基本正 概念不太清楚,答题错误 概念清楚,答题正确。 (权重0.3) 答题比较正确。 确。 较多。 计算思路及结果正确性 概念比较清楚,作业比较认真, 概念基本清楚,答题基本正 概念不太清楚,答题错误 解题思路清晰,计算正确 (权重0.4) 答题比较正确。 确。 较多。 作业完成态度 按时完成,书写较为一般, 未交作业或后期补交,不 按时完成,书写工整、清晰, 按时完成,书写清晰,主要符号、 部分符号、单位按照规范执 能辨识,符号、单位等不 (权重0.3) 符号、单位等按规范要求执行 单位按照规范执行 行 按照规范执行 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平时成绩包含出勤、课堂讨论及随堂测验) 评分标准 观测点 90-100 80-89 60-79 0-59 出勒 累积缺勤一次(扣10分/次), 累积缺勤2次(扣10分/次), 累积缺勒3次(扣10分/ 全勤且无迟到早退现象 请假一次(扣5分/次),迟到或 请假2次(扣5分/次),迟 次),请假3次(扣5分/ (权重0.2) 早退一次(扣3分次) 到或早退2次(扣3分/次) 次),迟到或早退3次(扣 9
9 作业评分标准 观测点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60-79 0-59 基本概念掌握程度 (权重 0.3) 概念清楚,答题正确。 概念比较清楚,作业比较认真, 答题比较正确。 概念基本清楚,答题基本正 确。 概念不太清楚,答题错误 较多。 计算思路及结果正确性 (权重 0.4) 解题思路清晰,计算正确 概念比较清楚,作业比较认真, 答题比较正确。 概念基本清楚,答题基本正 确。 概念不太清楚,答题错误 较多。 作业完成态度 (权重 0.3) 按时完成,书写工整、清晰, 符号、单位等按规范要求执行 按时完成,书写清晰,主要符号、 单位按照规范执行 按时完成,书写较为一般, 部分符号、单位按照规范执 行 未交作业或后期补交,不 能辨识,符号、单位等不 按照规范执行 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平时成绩包含出勤、课堂讨论及随堂测验) 观测点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60-79 0-59 出勤 (权重 0.2) 全勤且无迟到早退现象 累积缺勤一次(扣 10 分/次), 请假一次(扣 5 分/次),迟到或 早退一次(扣 3 分/次) 累积缺勤2次(扣10分/次), 请假 2 次(扣 5 分/次),迟 到或早退 2 次(扣 3 分/次) 累积缺勤 3 次(扣 10 分/ 次),请假 3 次(扣 5 分/ 次),迟到或早退 3 次(扣
3分/次) 概念不太清楚,总结不太 概念比较清楚,总结比较认真, 概念基本清楚,逻辑基本清 课堂讨论 概念清楚,总结认真,回答正 认真,逻辑不太清晰,讲 逻辑比较清晰讲解比较流畅。回 晰,讲解基本流畅,回答基 确,逻辑清晰,讲解流畅:例 解不太流畅。回答错误较 (权重0.4) 答正确比较正确。例题选择比较 本正确。例题选择比较有代 题选择具有代表性 多。未选择例题或例题讲 有代表性 表性 解有误 随堂测验 回答概念比较清楚、正确,计算 回答概念基本清楚,计算思 回答概念不太清楚或错误 回答概念清楚、正确,计算思 思路比较清晰,过程及结果部分 路基本清晰,计算过程及结 较多,计算过程不清晰及 (权重0.4) 路清晰,过程及结果正确。 正确。 果部分正确。 结果错误。 考试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观测点 90-100 80-89 60-79 0-59 基本概念掌握程度 概念基本清楚,答题基本正 概念不太清楚,答题错误 概念清楚,答题正确。 概念比较清楚,答题比较正确。 (权重0.3) 确。 较多。 计算思路及结果正确性 解题思路比较清晰,公式运用比 解题思路基本清晰,公式运 解题思路不太清晰,公式 解题思路清晰,公式运用正确, 较正确,计算过程比较清晰、计 用基本正确,计算过程基本 运用错误,计算过程不太 (权重0.5) 计算过程清晰、计算结果正确 算结果比较正确 清晰、计算结果基本正确 清晰、计算结果错误较多 物理化学符号、单位等规范 书写工整、清晰,物理化学符 书写比较工整、比较清晰,主要 书写较为一般,部分物理化 不能辨识,物理化学符号、 10
10 3 分/次) 课堂讨论 (权重 0.4) 概念清楚,总结认真,回答正 确,逻辑清晰,讲解流畅;例 题选择具有代表性 概念比较清楚,总结比较认真, 逻辑比较清晰讲解比较流畅。回 答正确比较正确。例题选择比较 有代表性 概念基本清楚,逻辑基本清 晰,讲解基本流畅,回答基 本正确。例题选择比较有代 表性 概念不太清楚,总结不太 认真,逻辑不太清晰,讲 解不太流畅。回答错误较 多。未选择例题或例题讲 解有误 随堂测验 (权重 0.4) 回答概念清楚、正确,计算思 路清晰,过程及结果正确。 回答概念比较清楚、正确,计算 思路比较清晰,过程及结果部分 正确。 回答概念基本清楚,计算思 路基本清晰,计算过程及结 果部分正确。 回答概念不太清楚或错误 较多,计算过程不清晰及 结果错误。 考试评分标准 观测点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60-79 0-59 基本概念掌握程度 (权重 0.3) 概念清楚,答题正确。 概念比较清楚,答题比较正确。 概念基本清楚,答题基本正 确。 概念不太清楚,答题错误 较多。 计算思路及结果正确性 (权重 0.5) 解题思路清晰,公式运用正确, 计算过程清晰、计算结果正确 解题思路比较清晰,公式运用比 较正确,计算过程比较清晰、计 算结果比较正确 解题思路基本清晰,公式运 用基本正确,计算过程基本 清晰、计算结果基本正确 解题思路不太清晰,公式 运用错误,计算过程不太 清晰、计算结果错误较多 物理化学符号、单位等规范 书写工整、清晰,物理化学符 书写比较工整、比较清晰,主要 书写较为一般,部分物理化 不能辨识,物理化学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