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金色花》学案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散文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这首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知识链接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 曾留学英国。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 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 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 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 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 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 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 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1913年 诺贝尔文学奖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匿笑()沐浴()祷告() 2解释词语 匿笑 沐浴 祷告 3.朗读这两首诗。 4.把你阅读课文时不理解之处写在下面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 检查预习 见预习1、2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指名朗读,评价 三、探究质疑 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2.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3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4.为什么妈妈见了他说:“你这坏孩子?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 24《散文诗两首》导学案 《金色花》导学案 【呈现目标 明确任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散文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这首散文诗的写作特色。 【知识链接】 泰戈尔(1861 一 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 曾留学英国。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 等。1903 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 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 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 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 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 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 1950 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 1913 年 诺贝尔文学奖。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匿笑( ) 沐浴( ) 祷告( ) 2.解释词语: 匿笑: 沐浴: 祷告: 3.朗读这两首诗。 4.把你阅读课文时不理解之处写在下面。 【合作预习 问题导向】 一、检查预习。 见预习 1、2.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指名朗读,评价。 3.齐读。 三、探究质疑: 1.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2.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3.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4.为什么妈妈见了他说:“你这坏孩子?” 5.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生问师答定向释疑】 提问提示 1疑难句子的含义 2.本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1这首诗作者通过()次嬉戏,作者把孩子想象成一朵( 的思想感情 2以“我为妈妈做件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要求 有新意,有文采,有丰富的想像力。 【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祷告(dao)膝盖(X)匿笑(n)泰戈尔(g) B.沐浴(mu)花瓣(ban)庭院(ting)载着(zai) C.落枕(luo)妄弃(wang)倘若(tang)倾诉(qn) D.繁衍(yan)嗅到(xu)成了(le)落下(la) 2.选出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倘若(假如)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B.无端(的确,果然)观摩(研究切磋 C.匿笑(偷偷地)妄想(荒诞,不合理 D.至爱(最)沐浴(淋雨) 3.填空。《金色花》的作者是诗人。比较有名的诗集有《 》他所作歌曲《》1950年被定为 国歌。他曾获1913 年的 奖 4体会下面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小组评价师生反思】 《荷叶母亲》导学案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 2、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学习本文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 验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知识链接】 冰心简介: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 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 1919年9月以“冰心”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她又 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等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 问题的“问题小说"。1921年发表的《笑》,委婉地抒写了洋溢在心中的对 于生活的爱,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初期篇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1922年 发表《往事》。这组散文叙写了童年时代留下的一些深刻而清晰的印象。从1919
2 【生问师答 定向释疑】 提问提示: 1.疑难句子的含义 2.本文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盘点收获 拓展提升】 1.这首诗作者通过( )次嬉戏,作者把孩子想象成一朵( ), 表达了( ) 的思想感情 2.以“我为妈妈做件事”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要求: 有新意,有文采,有丰富的想像力。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祷告(dăo)膝盖(xī)匿笑(nì)泰戈尔(gē) B.沐浴(mŭ)花瓣(bàn)庭院(tíng)载着(zài) C.落枕(luò)妄弃(wàng)倘若(tăng)倾诉(qīn) D.繁衍(yăn)嗅到(xìu)成了(le)落下(là) 2.选出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倘若(假如)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B.无端(的确,果然)观摩(研究切磋) C.匿笑(偷偷地)妄想(荒诞,不合理) D.至爱(最)沐浴(淋雨) 3.填空。《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比较有名的诗集有《_________》、 《________》他所作歌曲《_____》,1950 年被定为___________国歌。他曾获 1913 年的___________奖。 4.体会下面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小组评价 师生反思】 《荷叶 母亲》导学案 【呈现目标 明确任务】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学习本文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 4.体验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知识链接】 冰心简介: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 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1900 年 10 月 5 日生于福州。 1919 年 9 月以“冰心”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此后,她又 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等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 问题的“问题小说”。 1921 年发表的《笑》,委婉地抒写了洋溢在心中的对 于生活的爱,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初期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1922 年, 发表《往事》。这组散文叙写了童年时代留下的一些深刻而清晰的印象。从 1919
年冬天起,她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将自己“零碎的思想″不时用三言 两语记录下来。后来在《晨报》的“新文艺”栏发表,并结集为《繁星》和《春 水》于1923年先后出版。这300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 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 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 和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并蒂()瑞()菡萏()()徘徊()皱斜()荫蔽() 2解释下列词语 菡萏 岐斜 并蒂 徘徊: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这是一首散文诗,它既具有散文言辞优美,情感丰富的特点,同时又有诗的 音韵、节奏美,所以美文就应当美美地朗读,下面听老师朗读遍,注意听老 师朗读的语速、节奏、感情的变化 2.请同学们美读课文 注意用舒缓、柔和的感情基调,带着浓浓的情感美美的读课文。 3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送莲(1 ()莲(2、3)—看莲(47)——()莲(8、9) 合作探究 1.这首散文诗中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 何变化的呢? (环境红莲心情 看红莲 红莲 二看红莲 环境 心情 红莲 环境:三看红莲 红莲 心情 3作者受到了什么感动?请读出文中的句子,作者想要借此抒发什么样的感
3 年冬天起,她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将自己“零碎的思想”不时用三言 两语记录下来。后来在《晨报》的“新文艺”栏发表,并结集为《繁星》和《春 水》于 1923 年先后出版。这 300 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 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 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 和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并蒂( ) 瑞( ) 菡萏( )( ) 徘徊( )攲斜( )荫蔽( ) 2.解释下列词语 菡萏: 攲斜: 并蒂: 徘徊: 亭亭: 【合作预习 问题导向】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这是一首散文诗,它既具有散文言辞优美,情感丰富的特点,同时又有诗的 音韵、节奏美,所以美文就应当美美地朗读,下面听老师朗读一遍,注意听老 师朗读的语速、节奏、感情的变化。 2.请同学们美读课文 注意用舒缓、柔和的感情基调,带着浓浓的情感美美的读课文。 3.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送莲(1)——( )莲(2、3)——看莲(4—7)——( )莲(8、9) 合作探究 1. 这首散文诗中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 何变化的呢? (环境 红莲 心情 ) 一看红莲 心情: 环境: 红莲: 二看红莲 环境: 心情: 红莲: 三看红莲 环境: 红莲: 心情: 3.作者受到了什么感动?请读出文中的句子,作者想要借此抒发什么样的感
荷叶就是 荷花就是 4全文的文眼是 5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6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 )。作者是借助哪种具体形象来 歌颂母爱的 【生问师答定向释疑】 问提示 1作者由雨打红莲,荷叶护莲,触景生情,联想到母亲呵护子女。这是() 的写法。 2.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 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把题目改成红莲 好不好? 3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及作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 空下的荫蔽?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 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 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2冰心(1900-1999)原名 (身份), 代表作有《_ 》、《 【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亲情 王国江 童年看父亲 父亲是一座山 而我是一只林中鸟 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 童年时看母亲 母亲是一片蓝色的湖 而我则是一尾鱼 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 山给我坚强的品格 湖给我水的欢笑 山进化我飞翔的羽毛 湖蜕尽我游弋的鳞屑 成年时再看父亲 父亲变成山中一片林
4 情? 荷叶就是___,荷花就是___。 4.全文的文眼是__________。 5.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6.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 )。作者是借助哪种具体形象来 歌颂母爱的? 。 【生问师答 定向释疑】 提问提示: 1.作者由雨打红莲,荷叶护莲,触景生情,联想到母亲呵护子女。这是( ) 的写法。 2.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 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把题目改成红莲 好不好? 3.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及作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 空下的荫蔽? 【盘点收获 拓展提升】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 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 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2.冰心(1900—1999)原名_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身份), 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亲情 王国江 童年看父亲 父亲是一座山 而我是一只林中鸟 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 童年时看母亲 母亲是一片蓝色的湖 而我则是一尾鱼 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 山给我坚强的品格 湖给我水的欢笑 山进化我飞翔的羽毛 湖蜕尽我游弋的鳞屑 成年时再看父亲 父亲变成山中一片林
而我却挺拔成一座山 山永远报答不完林的恩情 成年时再看母亲 母亲则变成湖中的一片水草 而我却坦荡成一片湖 水草永远是护湖的波涛 1)理解“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和“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两句的 含义 (2)山进化我的羽毛,湖蜕尽我的鳞屑的寓意是什么 (3)山与林,湖与草的关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全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 【小组评价师生反思】
5 而我却挺拔成一座山 山永远报答不完林的恩情 成年时再看母亲 母亲则变成湖中的一片水草 而我却坦荡成一片湖 水草永远是护湖的波涛 (1)理解“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和“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两句的 含义。 (2)山进化我的羽毛,湖蜕尽我的鳞屑的寓意是什么? (3)山与林,湖与草的关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 全诗运用了 _______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 ,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评价 师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