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正确读写8个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介绍白杨 1.板书课题:白杨 边板书边指导书写:写“白”的时候,注意第一笔撇不要撇出去,撇出去 就错了;“杨”的第五笔是横折折折钩。 2.齐读课题。 3.“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能介绍一下吗? 4.师:白杨树随处可见,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树那样浓荫蔽 日,作者为什么偏偏要写它呢?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让学生介绍白杨树,给学生 创设了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再加上教师欲扬先抑的引言,更有利于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播放有关课文的录音。学生思考:你知道了些什么? 2.讨论明确: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 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杨展开议论的事情。 [设计意图]录音使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和意境之中,有效地促使学生 整体把握文本,为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出了示范 、朗读课文,识字读词
1 / 7 《白杨》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 6 个生字,正确读写 8 个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介绍白杨 1.板书课题:白杨 边板书边指导书写:写“白”的时候,注意第一笔撇不要撇出去,撇出去 就错了;“杨”的第五笔是横折折折钩。 2.齐读课题。 3.“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能介绍一下吗? 4.师:白杨树随处可见,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树那样浓荫蔽 日,作者为什么偏偏要写它呢?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让学生介绍白杨树,给学生 创设了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再加上教师欲扬先抑的引言,更有利于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播放有关课文的录音。学生思考:你知道了些什么? 2.讨论明确: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 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杨展开议论的事情。 [设计意图]录音使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和意境之中,有效地促使学生 整体把握文本,为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出了示范。 三、朗读课文,识字读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边读边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对照注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 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夸一夸、帮一帮:引导学生先谈优点,再谈不足,同桌互助, 读通读顺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自己读得好的段落,注意正音。 4.积累词语 (1)假如你是老师,你认为哪些词语值得同学们抄写或积累下来?每人选 择8个词语,写下来。 (2)组织交流:先出示,再朗读。对容易写错的词语进行指导,并让学生 说说为什么要积累这些词语,还可以考考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情况。对确有价值的 词语,应及时让全班学生积累下来。 预设一:积累“新疆、戈壁滩、茫茫、浑黄一体”。 ①强调字形。 ②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戈壁滩。 ③创设情境,理解“茫茫”“浑黄一体 课件展示戈壁滩的画面,教师配以解说词: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 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 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④资料汇展,介绍新疆和戈壁滩的开发情况。 预设二:积累“清晰、抚摸、介绍、陷入”。 ①字形辨析。“晰”的左边是“日”,不是“目”;“陷”要注意右下部, 注意“臼”的笔顺 ②生字扩词,丰富词汇 ③引导学生通过找近义词或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新词 ④通过词语搭配或创设语境的方式,引领学生运用新词。 [设计意图]生字新词的教学是学生准确朗读和感悟的基础,即使是到了五年 级也必须扎实到位。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真正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2 / 7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1)边读边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对照注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 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夸一夸、帮一帮:引导学生先谈优点,再谈不足,同桌互助, 读通读顺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自己读得好的段落,注意正音。 4.积累词语。 (1)假如你是老师,你认为哪些词语值得同学们抄写或积累下来?每人选 择 8 个词语,写下来。 (2)组织交流:先出示,再朗读。对容易写错的词语进行指导,并让学生 说说为什么要积累这些词语,还可以考考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情况。对确有价值的 词语,应及时让全班学生积累下来。 预设一:积累“新疆、戈壁滩、茫茫、浑黄一体”。 ①强调字形。 ②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戈壁滩。 ③创设情境,理解“茫茫”“浑黄一体”。 课件展示戈壁滩的画面,教师配以解说词: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 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 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④资料汇展,介绍新疆和戈壁滩的开发情况。 预设二:积累“清晰、抚摸、介绍、陷入”。 ①字形辨析。“晰”的左边是“日”,不是“目”;“陷”要注意右下部, 注意“臼”的笔顺。 ②生字扩词,丰富词汇。 ③引导学生通过找近义词或联系课文内容的方法理解新词。 ④通过词语搭配或创设语境的方式,引领学生运用新词。 [设计意图]生字新词的教学是学生准确朗读和感悟的基础,即使是到了五年 级也必须扎实到位。这一环节的设计,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真正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四、探究质疑,引发思考 1.听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你明白了些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 预设: (1)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2)我们平时描写 参天树木,常用“高大挺立”“高大挺直”“高大挺拔”,作者描写戈壁滩上 的白杨为什么用“高大挺秀 师生探究 (1)课文怎样描写戈壁滩?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2)多么荒凉的景象呀!就在这时,出现了一行高大的白杨(图),看着 这浑黄世界中的新绿,你们有什么感受? (3)谁能说说“秀”是什么意思?这里用“挺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4)师小结:在满目荒凉而单调的大戈壁能看到这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怎 能不令人惊叹不已。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大戈壁带 来了生机和希望,也给过往的旅客増添了快慰和喜悦。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 意呢? 3.轻声朗读全文,看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思考。 预设 (1)白杨树为什么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沙漠生长? (2)爸爸要表白的是怎样的一颗心? (3)听着孩子的对话,为什么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4)爸爸两次沉思,他想的内容一样吗? (5)爸爸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 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为什么嘴角会浮出一丝微笑? [设计意图]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让学生在课的结束时质疑,旨在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并适时交给学生质疑的 方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驿站”,而不是学习的“终点” 3/
3 / 7 四、探究质疑,引发思考 1.听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你明白了些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 预设: (1)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2)我们平时描写 参天树木,常用“高大挺立”“高大挺直”“高大挺拔”,作者描写戈壁滩上 的白杨为什么用“高大挺秀”? 师生探究: (1)课文怎样描写戈壁滩?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2)多么荒凉的景象呀!就在这时,出现了一行高大的白杨(图),看着 这浑黄世界中的新绿,你们有什么感受? (3)谁能说说“秀”是什么意思?这里用“挺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4)师小结:在满目荒凉而单调的大戈壁能看到这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怎 能不令人惊叹不已。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大戈壁带 来了生机和希望,也给过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悦。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 意呢? 3.轻声朗读全文,看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思考。 预设: (1)白杨树为什么能在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沙漠生长? (2)爸爸要表白的是怎样的一颗心? (3)听着孩子的对话,为什么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4)爸爸两次沉思,他想的内容一样吗? (5)爸爸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 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为什么嘴角会浮出一丝微笑? …… [设计意图]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让学生在课的结束时质疑,旨在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并适时交给学生质疑的 方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驿站”,而不是学习的“终点
五、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白杨》”,一起来闯关吧!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探究问题 2.抄写积累的词语。 3.收集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事迹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小白杨》。(学生会唱的可一起唱) 2.师激情导入:同学们,你觉得歌曲中的小白杨怎么样? 今天我们随着这动人的歌声,继续与课文中的父子三人“坐上”通往新疆的 直达列车,去那里亲自感受一下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设计意图]欣赏歌曲《小白杨》,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身心的愉悦,更重 要的是为学生了解白杨的品格、学习边疆建设者的精神打下了情感的基础。 二、品词析句,理解白杨的品质特点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髙声朗读,可以默读,也 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 思考:白杨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用自己喜欢的符 号圈画出相关语句,用心品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学生意 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创造的活力才有可能在他们身上进发,正 如巴士卡里雅所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 2.师生交流 预设 (1)只许读不许说,用你的朗读展现你的感悟 (2)课件展示: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 挺秀的身影
4 / 7 五、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白杨》”,一起来闯关吧!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探究问题。 2.抄写积累的词语。 3.收集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事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小白杨》。(学生会唱的可一起唱) 2.师激情导入:同学们,你觉得歌曲中的小白杨怎么样? 今天我们随着这动人的歌声,继续与课文中的父子三人“坐上”通往新疆的 直达列车,去那里亲自感受一下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设计意图]欣赏歌曲《小白杨》,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身心的愉悦,更重 要的是为学生了解白杨的品格、学习边疆建设者的精神打下了情感的基础。 二、品词析句,理解白杨的品质特点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也 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 思考:白杨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用自己喜欢的符 号圈画出相关语句,用心品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学生意 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创造的活力才有可能在他们身上进发,正 如巴士卡里雅所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 2.师生交流。 预设一: (1)只许读不许说,用你的朗读展现你的感悟。 (2)课件展示: 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个高大 挺秀的身影
②“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③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2)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抓住“多高”“大伞”“多直”“这么大”“这么 直”等词语,体会白杨的高大挺秀。 (3)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争辩。 预设二: (1)课件展示:“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 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 摇 (2)自读自悟。 3)把你的感悟通过你的朗读传达出来。 (4)从爸爸的话语中,你听明白些什么?(师适时板书:服从需要、扎根 边疆、坚强不屈) (5)逐句导悟,领会白杨的品格。 ①“从来”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悟出了什么? 创设情境引读:堤岸需要它护堤时,它就在 荒山需要它绿化时,它就在 戈壁需要它挡沙时,它就在一 ③激情导读: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 芽。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无闻地舒展风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它就心甘 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儿生根了。 它上擎青天,下踩戈壁,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这是何等高 洁的品格! (学生朗读爸爸的话) 5/
5 / 7 ②“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③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2)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抓住“多高”“大伞”“多直”“这么大”“这么 直”等词语,体会白杨的高大挺秀。 (3)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4)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争辩。 预设二: (1)课件展示:“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 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 摇。’” (2)自读自悟。 (3)把你的感悟通过你的朗读传达出来。 (4)从爸爸的话语中,你听明白些什么?(师适时板书:服从需要、扎根 边疆、坚强不屈) (5)逐句导悟,领会白杨的品格。 ①“从来”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悟出了什么? 创设情境引读:堤岸需要它护堤时,它就在—— 荒山需要它绿化时,它就在—— 戈壁需要它挡沙时,它就在—— ③激情导读: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 芽。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无闻地舒展风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它就心甘 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儿生根了。 它上擎青天,下踩戈壁,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这是何等高 洁的品格! (学生朗读爸爸的话)
(6)面对种种艰难挫折,白杨如此坚强不屈,此刻,在“爸爸”和我们的 心中,白杨还只是戈壁滩上的树吗?(“卫士”) 读了爸爸的话,你不想对白杨树说几句话吗? [设计意图]把学生完全浸润在课文语言之中,虚心涵泳,以读见悟,使白 杨树的高尚品格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三、激发想象,领会建设者的崇高精神 1.难道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 心。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的第十四至十六自然段。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一:研读课文第十四、十五自然段。 (1)过渡:爸爸是在表白自己的心,可两个孩子还不能理解爸爸的心,他 们只知道些什么呢? (2)联系课文想象:他们不知道什么?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 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 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 他们不知道像戈壁需要白杨一样,边疆需要更多的建设者。 (3)同学们知道爸爸的心愿吗?(师适时板书:无私奉献) (4)教师引读课文。 [设计意图]由“只知道”,推想出“不知道”,这样,由表层到深层,使 学生逐步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鸣,使文、道得以统一,收 到一举数得之效 预设二:研读课文第十六自然段(质疑解疑) (1)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2)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丝微笑? (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作者 仅仅就是写小白杨吗? (4)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内心
6 / 7 (6)面对种种艰难挫折,白杨如此坚强不屈,此刻,在“爸爸”和我们的 心中,白杨还只是戈壁滩上的树吗?(“卫士”) 读了爸爸的话,你不想对白杨树说几句话吗? [设计意图]把学生完全浸润在课文语言之中,虚心涵泳,以读见悟,使白 杨树的高尚品格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三、激发想象,领会建设者的崇高精神 1.难道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 心。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的第十四至十六自然段。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一:研读课文第十四、十五自然段。 (1)过渡:爸爸是在表白自己的心,可两个孩子还不能理解爸爸的心,他 们只知道些什么呢? (2)联系课文想象:他们不知道什么?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 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 他们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 他们不知道像戈壁需要白杨一样,边疆需要更多的建设者。 (3)同学们知道爸爸的心愿吗?(师适时板书:无私奉献) (4)教师引读课文。 [设计意图]由“只知道”,推想出“不知道”,这样,由表层到深层,使 学生逐步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鸣,使文、道得以统一,收 到一举数得之效。 预设二:研读课文第十六自然段(质疑解疑)。 (1)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2)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丝微笑? (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作者 仅仅就是写小白杨吗? (4)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爸爸的内心
4小结:文章写白杨,赞白杨,实则是为了赞颂边疆建设者,同时寄托了 自己扎根边疆的决心、恒心和赤诚之心。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使人回味无穷,大 家在写作时可以借鉴。(师板书:以物喻人) 5.师: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 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疆有许多像爸爸这样的“白杨树”,祖国各地也有 许多像爸爸这样的“白杨树”,你们还知道哪些人? 6.课件展示诗歌《帐篷》 (1)简介时代背景。 (2)自由朗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对照爸爸说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4)写几句话,赞美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 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设计意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由读到悟到写,为学生搭建的是 一个历练语言、宣泄情感的平台。 四、拓展延伸,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四十多年过去了,新疆一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出示:今日的新疆新貌 如今仍有一些祖国的好儿女,源源不断地奔赴新疆,相信东西部的差距 定会越来越小,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读了《白杨》这篇课文,目睹了西部建设的辉煌成就,你想对自己说点 么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心田里植根下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坚强不屈、无私奉 献的种苗,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统-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白杨》”,一起来闯关吧! 六、布置作业(学生针对个人情况任意选择) 1.读完课文,你肯定有很多感受,请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来。 2.续写兄妹二人在新疆的生活和为新疆作出的贡献 3.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描绘一下西部开发的美好前景
7 / 7 4.小结:文章写白杨,赞白杨,实则是为了赞颂边疆建设者,同时寄托了 自己扎根边疆的决心、恒心和赤诚之心。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使人回味无穷,大 家在写作时可以借鉴。(师板书:以物喻人) 5.师: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 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疆有许多像爸爸这样的“白杨树”,祖国各地也有 许多像爸爸这样的“白杨树”,你们还知道哪些人? 6.课件展示诗歌《帐篷》。 (1)简介时代背景。 (2)自由朗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对照爸爸说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4)写几句话,赞美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 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设计意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由读到悟到写,为学生搭建的是 一个历练语言、宣泄情感的平台。 四、拓展延伸,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四十多年过去了,新疆一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出示:今日的新疆新貌 如今仍有一些祖国的好儿女,源源不断地奔赴新疆,相信东西部的差距一 定会越来越小,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2.读了《白杨》这篇课文,目睹了西部建设的辉煌成就,你想对自己说点 什么?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心田里植根下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坚强不屈、无私奉 献的种苗,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完美统一。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白杨》”,一起来闯关吧! 六、布置作业(学生针对个人情况任意选择) 1.读完课文,你肯定有很多感受,请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来。 2.续写兄妹二人在新疆的生活和为新疆作出的贡献。 3.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描绘一下西部开发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