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教案 编号:C1701 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其它口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17平面圆及图的若备 §17.1平面图的基本概色 §17.2欧拉公式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热悉、了解三个层次): 1。掌握平面图的定义 2 掌握平面图的Euler公式 3. 基本掌握平面图的一些常见性质:了解树的基本定义及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平面图的基本概念,Euler公式 2)难点:平面图的基本概念,Euler公式 教学方法 利用黑板,CAI课件等教学 教学用具: 黑板,CA课件及其辅助设备。 教学内容(注明:幸重点 #难点 ?疑点) 一、平面图的基本概念 1,定义设一个无向图G=。若能把它画在平面上,且除V中的顶点之外,任意两条边均不相 交,则称该图为平面图。画出的没有边相交的图叫G的平面嵌入(平图)。 [例]平面图的例子。 B C 0 有些图表面上看上去有边交叉,但经过改画后,就可使边不交叉,则这样的图实际上是平面图。但 有些图,无论怎样改画都避免不了边的交叉,这样的图就是非平面图。 [例]两个典型的非平面图:K,K3(库拉图斯基图)。 判别平面图的一种直观方法 ()若一个图无基本回路,则它是一个平面图:否则从有基本回路的图找出一个长度尽可能大且边不 1701
1701 离 散 数 学 教 案 编号:C1701 课时安排: 2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Ch17 平面图及图的着色 §17.1 平面图的基本概念 §17.2 欧拉公式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掌握平面图的定义 2. 掌握平面图的 Euler 公式 3. 基本掌握平面图的一些常见性质;了解树的基本定义及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平面图的基本概念,Euler 公式 2) 难点:平面图的基本概念,Euler 公式 教学方法: 利用黑板,CAI 课件等教学. 教学用具: 黑板,CAI 课件及其辅助设备.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 *一、平面图的基本概念 1.定义 设一个无向图 G=。若能把它画在平面上,且除 V 中的顶点之外,任意两条边均不相 交,则称该图为平面图。画出的没有边相交的图叫 G 的平面嵌入(平图)。 [例]平面图的例子。 A B C D E 有些图表面上看上去有边交叉,但经过改画后,就可使边不交叉,则这样的图实际上是平面图。但 有些图,无论怎样改画都避免不了边的交叉,这样的图就是非平面图。 [例]两个典型的非平面图: 5 33 K , K (库拉图斯基图)。 判别平面图的一种直观方法: (1)若一个图无基本回路,则它是一个平面图; 否则从有基本回路的图找出一个长度尽可能大且边不
相交的基本回路 (2)将图中那些交叉的边,适当放置在己选定的基本回路内侧或外侧。若最后能避免边的交叉,则该 图是平面图,否则它是非平面图 2.定义设G是一个(连通)平面图,若由G的若干条边组成的回路所界定的区域内不含G的任何边和 顶点,则称这样的区域为G的一个(有限)面。面积无限的面叫无限面。包围这个面的各条边所构成 的回路,称为该面的边界,它的长度称为面f的次数,记为dg()。用F表示G中所有面的集合。 [例]求下列平面图的面、面的次数。 e 二、相关定理 1.定理若G=w,D是平面图,则合dcg(0-2。 2.定理设G=是连通平面图,则nm+f2 3.定理设G=是连通平面图,Vm,Em,每个面的次数至少为1023,则m≤1-2(-2) 4.定理设G=是连通的简单平面图,n,Em,且n≥3,则m≤3n-6。 5.定理设G=是连通的简单平面图,Vm,Fm,则G中至少有一个顶点的度数不超过5 三、Euler公式 1.定理(Euler公式)设G为连通平图,则v-g+中=2。 推论对平图G的任二平面嵌入H及R都有H=MR)。 推论当v23时,若G为简单平面图,则≤3v-6。 推论设G为简单平面图,则8≤5。 四、课常小结(约5分钟)
1702 相交的基本回路; (2)将图中那些交叉的边,适当放置在已选定的基本回路内侧或外侧。若最后能避免边的交叉,则该 图是平面图,否则它是非平面图。 2.定义 设 G 是一个(连通)平面图,若由 G 的若干条边组成的回路所界定的区域内不含 G 的任何边和 顶点,则称这样的区域为 G 的一个(有限)面。面积无限的面叫无限面。包围这个面 f 的各条边所构成 的回路,称为该面的边界,它的长度称为面 f 的次数,记为 deg(f)。用 F 表示 G 中所有面的集合。 [例]求下列平面图的面、面的次数。 a b c d e f 二、相关定理 1.定理 若 G=是平面图,则 f F deg (f)=2|E|。 2.定理 设 G=是连通平面图,则 n-m+f=2。 3.定理 设 G=是连通平面图,|V|=n,|E|=m,每个面的次数至少为 l(l 3),则 m l − 2 l (n-2)。 4.定理 设 G=是连通的简单平面图,|V|=n,|E|=m,且 n 3,则 m 3n-6。 5.定理 设 G=是连通的简单平面图,|V|=n,|E|=m,则 G 中至少有一个顶点的度数不超过 5。 三、Euler 公式 1.定理 (Euler 公式) 设 G 为连通平图,则 - + = 2 。 推论 对平图 G 的任二平面嵌入 H 及 R 都有(H) = (R) 。 推论 当 3 时,若 G 为简单平面图,则 3 - 6 。 推论 设 G 为简单平面图,则 5 。 推论 K5 为非平面图。 推论 K3,3 为非平面图。 四、课堂小结(约 5 分钟)
离散 数学教案 编号:C1702 课时安排: 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其它口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Ch17平面图及图的若色 §17.3平面图的判 §17.4平面图的对偶图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热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平面图的判定定理(Kuratowski定理)片 2. 了解平面图的对偶图及简单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图的判断 2)难点:平面图的判断 教学方法: 利用黑板,CA课件等教学 教学用具: 黑板,CAI课件及其辅助设备。 教学内容(注明:幸重点#难点?疑点): 一、平面图的判断(约45分钟) 1.定义若图G1与G2同构或图G2可由图G1中的一些边上适当插入度为2的结点或涂抹掉2度的结 点合并相邻边后得到,则称G1与G2同胚。 2.定义若图G中相邻顶点山v的初等收缩为 (1)刷除边u,v,(2)用W代替(uv).(3)W关联uv关联的一切边(除(uv) 3.定理(库拉图斯基定理)一个图G是平面图一G中不含同胚于K3,3或K5的子图。 4. 定理(库拉图斯基定理)一个图G是平面图一G中没有收缩到K3,3或K5的子图 ,平面图的对偶图(约40分钟) 1.定义平图G的对偶图(dual graph)G*是这样的一个图:它们之间有如下的一一对应关系 G的面fG*的顶点:G的边eG*的边e*。 且G*的顶点I*与2*被边e*连接台G的面1与2被边e分隔 列如, 左面所示平图G的对偶图G*=(V,E)为 V*=1* ,f5*}, E*={c1*=f门*5*,c2*=6*5*,c3*=2*5*,.,c8*=2*3*}。 1703
1703 离 散 数 学 教 案 编号:C1702 课时安排: 2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Ch17 平面图及图的着色 §17.3 平面图的判断 §17.4 平面图的对偶图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了解平面图的判定定理(Kuratowski 定理); 2. 了解平面图的对偶图及简单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平面图的判断 2) 难点:平面图的判断 教学方法: 利用黑板,CAI 课件等教学. 教学用具: 黑板,CAI 课件及其辅助设备.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 *一、平面图的判断(约 45 分钟) 1.定义 若图 G1 与 G2 同构或图 G2 可由图 G1 中的一些边上适当插入度为 2 的结点或涂抹掉 2 度的结 点合并相邻边后得到,则称 G1 与 G2 同胚。 2.定义若图 G 中相邻顶点 u,v 的初等收缩为 (1)删除边(u,v),(2)用 W 代替(u,v),(3)W 关联 u,v 关联的一切边(除(u,v)). 3.定理 (库拉图斯基定理)一个图 G 是平面图G 中不含同胚于 K3,3 或 K5 的子图。 4.定理 (库拉图斯基定理)一个图 G 是平面图G 中没有收缩到 K3,3 或 K5 的子图。 二、平面图的对偶图(约 40 分钟) 1.定义 平图 G 的对偶图(dual graph)G*是这样的一个图:它们之间有如下的一一对应关系 G 的面 f G*的顶点 f* ; G 的边 e G*的边 e* 。 且 G*的顶点 f1* 与 f2* 被边 e* 连接 G 的面 f1 与 f2 被边 e 分隔。 例如,左面所示平图 G 的对偶图 G* = (V* , E*) 为 V* = {f1*,.,f5*} , E* = {e1* = f1*f5* , e2* =f5*f5* ,e3* = f2*f5* ,.,e8* = f2*f3*}
易见,平图G的对偶图G*是一平面图,事实上存在G*的一个平面嵌入(称为几何对偶)如下:在 G的每个面f中放置顶点,对应于G的每一边,画一条边*使它穿过c恰好一次(且不穿过G的其 它边)。例如,上例平图G的对偶图G*如右图所示。 2.定理G°一定是连通平面图。且有 e是G的环当且仅当e*是G*的制边。 e是G的制边当且仅当e*是G*的环。 有时,为方便计,把平图G的几何对偶G*当作G的对偶图。这时,若G连通,则有 G*来=(G*)*三G。 (当G不连通时,上式不一定成立)。 注意“平图G三H→G*三H”不一定成立 例如,右边二平图是同构的,但它们的对偶图并不同构。因此,对偶图的概念只对平图有意义,不能指 广到平面图上。 三、课堂小结(约5分钟) 174
1704 e1 e2 e3 e4 e5 e6 e7 f1 e8 f5 f2 f3 f4 易见,平图 G 的对偶图 G*是一平面图,事实上存在 G* 的一个平面嵌入(称为几何对偶)如下:在 G 的每个面 f 中放置顶点 f*,对应于 G 的每一边 e,画一条边 e* 使它穿过 e 恰好一次(且不穿过 G 的其 它边)。例如,上例平图 G 的对偶图 G* 如右图所示。 2.定理 G* 一定是连通平面图。且有 e 是 G 的环 当且仅当 e* 是 G* 的割边。 e 是 G 的割边当且仅当 e* 是 G* 的环。 有时,为方便计,把平图 G 的几何对偶 G* 当作 G 的对偶图。这时,若 G 连通,则有 G** = (G* )* G。 (当 G 不连通时,上式不一定成立)。 注意 “平图 G H G* H* ”不一定成立。 例如,右边二平图是同构的,但它们的对偶图并不同构。因此,对偶图的概念只对平图有意义,不能推 广到平面图上。 三、课堂小结(约 5 分钟)
离散数学教案 编号:C1703 课时安排: 2学时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实践课口其它口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Ch17平面图及图的若色 §175图顶点的若色 §17.6地图着色与平面图的点着色 S17.7边若色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图的项点和边若色的概念,以及相关的色数概念 2. 了解四色问题的提法和现状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图的顶点和边者色的概念 2)难点:图的顶点和边着色的概念 教学方法: 利用黑板,CAI课件等教学 教学用具 黑板,CAI课件及其辅助设备 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点): *一、图项点的者色(约30分钟) l.定义顶点着色(k.(Vertex)colouring) 一k种色在V(G)上的一种分配,且任二相邻(的不同)顶点不同色。 V的一个k划分(V1, ,k)使每个M(可为②)都是G的一个 独立集。 k(顶点)可着色(k.(vertex)colourable)台G有一k着色。 显然,G为k可若色→G的基础简单图为k可若色。 2.定理G为1-可着色的当且仅当G为一空图。 3。定理G为k.可着色的当且仅当G为k.部图。 4. 定理G为k可着色的则G为小可着色的(k≤j)。 5.定理对任一图G都有x≤A+1 二、地图的者色(约20分钟) 图的者色起源于四色问题:在画任何地图时,能否用4种颜色涂图中的不同区域,使得不会有两个 相邻的区域有相同的颜色。这个问题最早见于1852年10月25日德摩根致哈密尔顿的一封信中。1976 年两个美国数学家使用当时的高速计算机,共花费了1200个机时,才算解决。 1705
1705 离 散 数 学 教 案 编号:C1703 课时安排: 2 学时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Ch17 平面图及图的着色 §17.5 图顶点的着色 §17.6 地图着色与平面图的点着色 §17.7 边着色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 了解图的顶点和边着色的概念,以及相关的色数概念; 2. 了解四色问题的提法和现状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图的顶点和边着色的概念 2) 难点:图的顶点和边着色的概念 教学方法: 利用黑板,CAI 课件等教学. 教学用具: 黑板,CAI 课件及其辅助设备.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 # 难点 ?疑点): *一、图顶点的着色(约 30 分钟) 1.定义 顶点着色(k-(Vertex)colouring) k 种色在 V(G)上的一种分配,且任二相邻(的不同)顶点不同色。 V 的一个 k-划分(V1,.,Vk)使每个 Vi(可为)都是 G 的一个 独立集。 k-(顶点)可着色(k-(vertex) colourable) G 有一 k-着色。 显然, G 为 k-可着色 G 的基础简单图为 k-可着色。 2.定理 G 为 1-可着色的当且仅当 G 为一空图。 3. 定理 G 为 k-可着色的当且仅当 G 为 k-部图。 4. 定理 G 为 k-可着色的则 G 为 j-可着色的(k j)。 5. 定理 对任一图 G 都有 + 1 二、地图的着色(约 20 分钟) 图的着色起源于四色问题:在画任何地图时,能否用 4 种颜色涂图中的不同区域,使得不会有两个 相邻的区域有相同的颜色。这个问题最早见于 1852 年 10 月 25 日德摩根致哈密尔顿的一封信中。1976 年两个美国数学家使用当时的高速计算机,共花费了 1200 个机时,才算解决
三、边着色(约35分钟) l.定义边者色(k-edge colouring) k种色在图G的边集上的一种分配。C是E(G)的一个k划分,即C=(E1,Ek) 边若色C是正常的当日仅当每个E都是G的 个匹配。 G为k-边可若色的(k-edge colurable):若能用k种色给G的边者色 2.定义G的边色数(edge chromatic number) 3.定理设连通图G不是奇圈,则G有一2边着色,使该二色表现于G的每个度≥2的顶点。 4.定理设C=(E1,Ek)为G的一个最优k边着色。若G中有一顶点u及色i与j,使i不表 现于u,而j在u上至少表现2次。则GEUj]中含u的分支是一奇圈。 5.定理设G为偶图,则x=△。 四、课堂小结(约5分钟
1706 三、边着色(约 35 分钟) 1.定义 边着色(k-edge colouring) k 种色在图 G 的边集上的一种分配。C 是 E(G)的一个 k-划分,即 C =(E1 ,。,Ek) 边着色 C 是正常的当且仅当每个 Ei 都是 G 的一个匹配。 G 为 k-边可着色的(k-edge colurable):若能用 k 种色给 G 的边着色 2.定义 G 的边色数(edge chromatic number) 3.定理 设连通图 G 不是奇圈,则 G 有一 2-边着色,使该二色表现于 G 的每个度 2 的顶点。 4.定理 设 C =(E1 ,。,Ek)为 G 的一个最优 k-边着色。若 G 中有一顶点 u 及色 i 与 j,使 i 不表 现于 u,而 j 在 u 上至少表现 2 次。则 G[Ei Ej ]中含 u 的分支是一奇圈。 5.定理 设 G 为偶图,则 = 。 四、课堂小结(约 5 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