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学理工学院教案 课程:工程力学() 适用对象:」 级土木工程专业 开课时间: 学年第学期 学时:84学时 学分:5学分 任课教师:
海南大学理工学院教案 课 程: 工程力学 (I) 适用对象: 级 土木工程 专业 开课时间: 学年第 学期 学 时: 84 学时 学 分: 5 学分 任课教师:
工程力学(①教案 第1周第1进 1.工程力学绪论 课题 2.静力学公理 3.约束与约束力 学时 2学时 瞬 1. 理解和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静力学公理 2.掌握常见的约束类型及其约束力的表示方法。 1.工程力学绪论: 琴 2. 静力学公理: 3.约束与约束力。 终 1.刚体的概念和静力学公理的适用范围 2. 常见约束的约束力的表示方法。 势注 以讲授为主。 课后作 思考题:1-1、1-2、1-3: 业练习 预习:理论力学(1)第一章第三节
工程力学 (I) 教案 第 1 周 第 1 讲 课题 1.工程力学绪论 2.静力学公理 3.约束与约束力 学时 2 学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1. 理解和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静力学公理; 2. 掌握常见的约束类型及其约束力的表示方法。 主要 内容 1. 工程力学绪论; 2. 静力学公理; 3. 约束与约束力。 重点 难点 1. 刚体的概念和静力学公理的适用范围; 2. 常见约束的约束力的表示方法。 教学 方法 以讲授为主。 课后作 业练习 思考题:1-1、1-2、1-3; 预 习:理论力学(I)第一章第三节
工程力学(①教案 第1周第2进 课题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学时 2学时 教学 目的 熟练掌握物体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的方法。 要求 要 容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3. 画受力图时选取研究对象(即取分离体): 4.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时,主动力和约束力、内力和外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识别 和表示方法。 教学 方法 以讲授为主。 思考题:1-4.1-5; 课后作 业练习 习题:1-1:(a(c、(h)(j),1-2:(a(、(f): 预习:理论力学(1)第二章。 工程力学(①教案
工程力学 (I) 教案 第 1 周 第 2 讲 课题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学时 2 学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熟练掌握物体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的方法。 主要 内容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重点 难点 3. 画受力图时选取研究对象(即取分离体); 4. 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时,主动力和约束力、内力和外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识别 和表示方法。 教学 方法 以讲授为主。 课后作 业练习 思考题:1-4、1-5; 习 题:1-1:(a)、(c)、(h)、(j),1-2:(a)、(c)、(f); 预 习:理论力学(I)第二章。 工程力学 (I) 教案
第2周第1讲 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课题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学时 2学时 教学 1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目的 要求 2.熟练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主 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容 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力多边形法则: 终 2.力的投影; 3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学 方 以讲授为主。 思考题:2-1~2-6: 习题:2-1,2-3,2-7: 预习:理论力学(1)第二章第三、四节。 工程力学(①教案
第 2 周 第 1 讲 课题 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学时 2 学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1.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 熟练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主要 内容 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重点 难点 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力多边形法则; 2. 力的投影; 3.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教学 方法 以讲授为主。 课后作 业练习 思考题:2-1 ~ 2-6; 习 题:2-1,2-3,2-7; 预 习:理论力学(I)第二章第三、四节。 工程力学 (I) 教案
第2周第2进 3.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 课题 4.平面力偶 学时 2学时 教学 3.掌握平面力对点之矩和平面力偶的概念: 目的 要求 4.熟练掌握平面力偶系合成和平衡问题。 主要 1.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 内容 2.平面力偶。 重点 4.力矩与力偶矩的区别: 难点 5.平面力偶系合成和平衡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 方法 以讲授为主。 思考题:2-7~2-11 课后作 习题:2-12,2-16: 业练习 预习:理论力学(1)第三章第一节。 工程力学(①教案 第2周第3讲
第 2 周 第 2 讲 课题 3. 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 4. 平面力偶 学时 2 学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3. 掌握平面力对点之矩和平面力偶的概念; 4. 熟练掌握平面力偶系合成和平衡问题。 主要 内容 1. 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 2. 平面力偶。 重点 难点 4. 力矩与力偶矩的区别; 5. 平面力偶系合成和平衡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 方法 以讲授为主。 课后作 业练习 思考题:2-7 ~ 2-11; 习 题:2-12,2-16; 预 习:理论力学(I)第三章第一节。 工程力学 (I) 教案 第 2 周 第 3 讲
课题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学时 2学时 教学 5. 正确计算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目的 要求 6.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1. 力的平移定理 主婴 内容 2.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主矢和主矩: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 6。计算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7.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方法 以讲授为主。 思考题:3-1~3-6; 习题:3-1 预习:理论力学(1)第三章第二、三节. 工程力学(①教案 第3周第1进 课题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课题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学时 2 学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5. 正确计算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6. 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主要 内容 1. 力的平移定理; 2.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主矢和主矩; 3.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分析。 重点 难点 6. 计算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7. 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 教学 方法 以讲授为主。 课后作 业练习 思考题:3-1 ~ 3-6; 习 题:3-1; 预 习:理论力学(I)第三章第二、三节。 工程力学 (I) 教案 第 3 周 第 1 讲 课题 1.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2.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超静定问题 学时 2学时 应用各种类型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学 目的 8。能判断系统是否静定,恰当选取分离体,正确画出受力图,有针对性地求解物体系 要求 的平衡问题。 4.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5。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超静定问题。 8.列写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9.判断系统是否静定。 教学 法 以讲授为主。 思考题:3-7~3-10: 课后作 业练习 习题:3-10,3-13 预习:理论力学(1)第三章第四节。 工程力学()教案 第3周第2讲 课题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2. 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超静定问题 学时 2 学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7. 应用各种类型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8. 能判断系统是否静定,恰当选取分离体,正确画出受力图,有针对性地求解物体系 的平衡问题。 主要 内容 4.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5. 物体系的平衡•静定和超静定问题。 重点 难点 8. 列写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和简单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9. 判断系统是否静定。 教学 方法 以讲授为主。 课后作 业练习 思考题:3-7 ~ 3-10; 习 题:3-10,3-13; 预 习:理论力学(I)第三章第四节。 工程力学 (I) 教案 第 3 周 第 2 讲 课题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
学时2学时 教学 应用节点法和截面法求解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 器 6.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的节点法: 7.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的截面法。 合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的节点法和截面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 方法 以讲授为主。 思考题:3-11; 课后作 业练习 习题:3-34; 预习:理论力学(1)第四章第六节 工程力学(①教案 第4周第1进 课题重心 学时 2学时
学时 2 学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应用节点法和截面法求解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 主要 内容 6.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的节点法; 7.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的截面法。 重点 难点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的节点法和截面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 方法 以讲授为主。 课后作 业练习 思考题:3-11; 习 题:3-34; 预 习:理论力学(I)第四章第六节。 工程力学 (I) 教案 第 4 周 第 1 讲 课题 重心 学时 2 学时
酚 理解重心的概念; 要求 2.了解计算物体重心的各种方法。 主 8.重心的概念和坐标公式: 内容 9. 确定物体重心的各种方法。 计算物体重心的各种方法。 教学 以讲授为主。 方法 思考题:4-12: 课后作 业练习 习题:4-22,4-23 预习:理论力学(1)第五章第一、二节。 工程力学(①教案 第4周第2进 课题 阶段测验 学时 2学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1. 理解重心的概念; 2. 了解计算物体重心的各种方法。 主要 内容 8. 重心的概念和坐标公式; 9. 确定物体重心的各种方法。 重点 难点 计算物体重心的各种方法。 教学 方法 以讲授为主。 课后作 业练习 思考题:4-12; 习 题:4-22,4-23; 预 习:理论力学(I)第五章第一、二节。 工程力学 (I) 教案 第 4 周 第 2 讲 课题 阶段测验 学时 2 学时
雷的 测试理论力学0第一章、第二章及第三章的内容。 要求 10.10分钟突击复习: 大要 容 11.80分钟测验; 12.10分钟分组交流。 1. 合理利用时间: 重点 难点 2. 克服功利思想和紧张情绪; 3. 对比他人发现自我优缺点。 教学 方法 无计分验。 课后作 业练习 总结测验试卷。 工程力学(①教案 第4周第3进 课题 阶段测验分析总结 学时 2学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测试理论力学(I)第一章、第二章及第三章的内容。 主要 内容 10. 10 分钟突击复习; 11. 80 分钟测验; 12. 10 分钟分组交流。 重点 难点 1. 合理利用时间; 2. 克服功利思想和紧张情绪; 3. 对比他人发现自我优缺点。 教学 方法 无计分测验。 课后作 业练习 总结测验试卷。 工程力学 (I) 教案 第 4 周 第 3 讲 课题 阶段测验分析总结 学时 2 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