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教学大纲(汉) 英文名称:Structure Mechanics 课程编号:B136109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98 学分:55 适用对象:土建类汉族本科班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使用教材:《结构力学》(第四版上、下册),杨茀康,高教出版社,1998,全国优秀教材 参考书: 1)《结构力学》(第三版上、下册),李廉锟,高教出版社,1996,全国优秀教材 2)《结构力学》(上、下册),朱慈勉,高教出版社,2004,全国优秀教材 3)《结构力学》,胡兴国,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士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力学和材料 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 与计算等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几何组成分析 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及其应用。 2)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灵活运用隔离体平衡法,熟练掌握梁和刚架内力图的作法以及桁架内力的计算方法,掌握静定组合 结构和拱的内力的计算方法。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3)虚功原理与结构的位移计算 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熟练掌握静定结构位移的计算方法,了解互等定理。 4)影响线 理解影响线的概念,掌握作静定梁和桁架内力影响线的静力法,了解机动法。会用影响线求移动荷 载下结构的最大内力。 5)力法
结构力学教学大纲(汉) 英文名称:Structure Mechanics 课程编号:B136109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必修课 总 学 时:98 学 分:5.5 适用对象:土建类汉族本科班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使用教材:《结构力学》(第四版上、下册),杨茀康,高教出版社,1998,全国优秀教材 参考书: 1) 《结构力学》(第三版上、下册),李廉锟,高教出版社,1996,全国优秀教材 2) 《结构力学》(上、下册),朱慈勉,高教出版社,2004,全国优秀教材 3) 《结构力学》,胡兴国,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力学和材料 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析计算杆件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培养结构分析 与计算等方面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 教学基本要求 1)几何组成分析 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及其应用。 2)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灵活运用隔离体平衡法,熟练掌握梁和刚架内力图的作法以及桁架内力的计算方法,掌握静定组合 结构和拱的内力的计算方法。了解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3)虚功原理与结构的位移计算 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熟练掌握静定结构位移的计算方法,了解互等定理。 4)影响线 理解影响线的概念,掌握作静定梁和桁架内力影响线的静力法,了解机动法。会用影响线求移动荷 载下结构的最大内力。 5)力法
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和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支座移动、温变作用下的内力。会计算超静 定结构的位移。了解超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6)位移法 掌握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和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7)力矩分配法 掌握力矩分配法的概念,会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8)结构矩阵分析 掌握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原理和方法。 9)结构的动力计算 掌握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其在简诺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的 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几何组成分析 掌握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自由度和约束、必要约束和多余约束的概念,解变体系的概念。 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及其应用。 2)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掌握用隔离体平衡法求杆件未知内力的要点。直杆荷载与内力间的微分与增量关系及其在内力图上 的反映。分段叠加法作直杆的弯矩图。静定梁和刚架内力图的作法,静定桁架、组合结构和拱的内 力的计算方法。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以及各类结构的受力特点。 3)虚功原理与结构的位移计算 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及其在结构位移计算中的应用,掌握静定结构由于荷载、支座移动、温度政变 和制造误差而产生的位移的计算方法。理解广义力和广义位移的概念。掌握图乘法在位移计算中的 应用。了解线弹性体系的互等定理。 4)影响线 掌握影响线的概念。掌握用静力法作静定梁和桁架内力的影响线,用机动法作静定梁内力的影响线 用影响线求移动荷载下结构的最大内力。了解简支梁的内力包络图与绝对最大弯矩。 5)力法
掌握力法的基本原理和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支座移动、温变作用下的内力。会计算超静 定结构的位移。了解超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6)位移法 掌握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和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 7)力矩分配法 掌握力矩分配法的概念,会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8)结构矩阵分析 掌握用矩阵位移法计算杆件结构的原理和方法。 9)结构的动力计算 掌握结构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及其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的 计算方法。 三、 教学内容及要求 1)几何组成分析 掌握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自由度和约束、必要约束和多余约束的概念,瞬变体系的概念。 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及其应用。 2)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掌握用隔离体平衡法求杆件未知内力的要点。直杆荷载与内力间的微分与增量关系及其在内力图上 的反映。分段叠加法作直杆的弯矩图。静定梁和刚架内力图的作法,静定桁架、组合结构和拱的内 力的计算方法。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以及各类结构的受力特点。 3)虚功原理与结构的位移计算 理解变形体虚功原理及其在结构位移计算中的应用,掌握静定结构由于荷载、支座移动、温度改变 和制造误差而产生的位移的计算方法。理解广义力和广义位移的概念。掌握图乘法在位移计算中的 应用。了解线弹性体系的互等定理。 4)影响线 掌握影响线的概念。掌握用静力法作静定梁和桁架内力的影响线,用机动法作静定梁内力的影响线。 用影响线求移动荷载下结构的最大内力。了解简支梁的内力包络图与绝对最大弯矩。 5)力法
理解力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支座移动、温变作用下的内力。超静定 结构的位移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6)位移法 理解位移法的基本原理,等被面直杆的刚度方程。会用位移法计算刚架和连续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内 力。 7)力矩分配法 理解力矩分配法的概念,掌握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用挠曲线比拟法作连续梁内 力的影响线。 8)结构的矩阵分析 理解等截面直杆的单元刚度矩阵,坐标变换,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等效结点荷载。以及用矩阵位 移法的计算连续梁、平面刚架、桁架和组合结构的电算程序步骤矩阵位移法计算。 9)结构的动力计算 掌握动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分析,单自由度体系在简诰荷载作用下 的受迫振动的计算。*单自由度体系在一般动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几何组成分析:2)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3)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4)用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5)力矩分配法:6)动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难点:1)虚功原理: 2)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和等截面直杆转角位移方程: 3)结构的矩阵分析:4)结构的动力计算 五、实践环节 如条件许可,可进行平面杆件结构(连续梁、刚架、桁架和组合结构)矩阵位移法计算程序上机实习
理解力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支座移动、温变作用下的内力。超静定 结构的位移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 6)位移法 理解位移法的基本原理,等截面直杆的刚度方程。会用位移法计算刚架和连续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内 力。 7)力矩分配法 理解力矩分配法的概念,掌握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用挠曲线比拟法作连续梁内 力的影响线。 8)结构的矩阵分析 理解等截面直杆的单元刚度矩阵,坐标变换,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等效结点荷载。以及用矩阵位 移法的计算连续梁、平面刚架、桁架和组合结构的电算程序步骤矩阵位移法计算。 9)结构的动力计算 掌握动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单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分析,单自由度体系在简谐荷载作用下 的受迫振动的计算。*单自由度体系在一般动荷载作用下的受迫振动。阻尼对振动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几何组成分析;2)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3)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4)用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5)力矩分配法;6)动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难点: 1)虚功原理; 2)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和等截面直杆转角位移方程; 3)结构的矩阵分析; 4)结构的动力计算 五、实践环节 如条件许可,可进行平面杆件结构(连续梁、刚架、桁架和组合结构)矩阵位移法计算程序上机实习
六、学时分配 序 章节顺序及名称(杨韩康)》 授课学时 1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几何组成分析 3 第三章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4 第四章静定拱 5 第五章静定平面桁架 6 6 第六章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 8 第七章力法 12 8 第八章位移法 6 9第九章渐近法 6 10第十一章影响线及其应用 11第十二章矩阵位移法 10 12第十五章结构的动力计算 14习题课 14 15 16 17 18 合计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安排在学期末进行
六、学时分配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安排在学期末进行。 序 号 章节顺序及名称(杨茀康) 授课学时 1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几何组成分析 4 3 第三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8 4 第四章 静定拱 4 5 第五章 静定平面桁架 6 6 第六章 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 8 7 第七章 力法 12 8 第八章 位移法 8 9 第九章 渐近法 6 10 第十一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 8 11 第十二章 矩阵位移法 10 12 第十五章 结构的动力计算 8 14 习题课 14 15 16 17 18 合计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