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重点提示 理清散文的思路,借助结构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理解段落、线索等在文中结构和内容等方面的作用。 方法指导 分析作品结构的题目属于考试说明中分析综合C级能力。答对应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 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及其作用 命题类型 (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 (2)要求明确“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开头的作用)” 3)局部段落、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与作品结构相关的一些术语 1.文首:①开篇点题;②渲染气氛:③埋下伏笔;④为下文作铺垫;⑤总领下文:⑥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2.文中:①承上启下:②总领下文:③总结上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②深化主题:;③照应开头;④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 ⑤总结全文,照应开头;⑥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分析散文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 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具体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它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 2.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 3.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分析散文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析段内的表达方式。有的语段,语言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对这种语段,可根据不同表达方式划分层次。 2.根据句意归纳。一个语段有多个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几个句 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根据聚集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 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 (1)分析文段的中心句。根据文段的中心句来明确文段的意思,根据对中心句的关联判 断来把握文章的思路。文段的中心句往往在开头,作段首概括,或在文段的结尾,作段末总 (2)分析标志性的语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可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既 现代文阅使读第一游款文的结构、思路及其用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 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1 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重点提示 理清散文的思路,借助结构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理解段落、线索等在文中结构和内容等方面的作用。 方法指导 分析作品结构的题目属于考试说明中分析综合 C 级能力。答对应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 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及其作用。 命题类型: (1)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 (2)要求明确“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开头的作用)”; (3)局部段落、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与作品结构相关的一些术语: 1.文首:①开篇点题;②渲染气氛;③埋下伏笔;④为下文作铺垫;⑤总领下文;⑥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 2.文中:①承上启下;②总领下文;③总结上文。 3.文末:①点明中心;②深化主题;③照应开头;④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 ⑤总结全文,照应开头;⑥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分析散文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 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具体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它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 2.能够分析全篇的结构层次; 3.能够在把握结构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要求进行归纳整理。 分析散文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析段内的表达方式。有的语段,语言表达方式较单一,有的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对这种语段,可根据不同表达方式划分层次。 2.根据句意归纳。一个语段有多个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几个句 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根据聚集联结的紧密程度,从意义疏松处断开。 3.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 (1)分析文段的中心句。根据文段的中心句来明确文段的意思,根据对中心句的关联判 断来把握文章的思路。文段的中心句往往在开头,作段首概括,或在文段的结尾,作段末总 结。 (2)分析标志性的语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可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如:“既”、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
又”、“并且”、“第 “一方面”、“原因之一”、“进一步说”、“总之”、“因 此”、“所以”等。这些语言标志对分析句群,把握段意,从而明确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很有 帮助 (3)分析承上启下的句子。承上启下的句子承上是对上文的总结,启下的内容是对下文 的概括。分析承上启下的句子,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4)分析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线索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事物线索、感情线索等。如 莫泊桑的《项链》以事物“项链”为线索,以“借项链一一丢项链—一赔项链一一谈项链” 来组成情节结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线索的分析,有助于把握文学作品的脉络 典型题目 告别三峡 赵本夫 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 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亿万年,第-次被人类 强行改变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坝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长江,将变成一个狭长而巨大 的水库,三峡将不再是昔日的三峡,长江也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了。它将失去许多原始的形态 和野性,变得温顺、驯服。建造三峡大坝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们不怀疑它将在防洪、发电、 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特殊的功用。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 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 去年十月底,我终于去了三峡。正是深秋时节,长江两岸的山峦有些冷峻之气,“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的确感受到了大江的气势。但老实说,三峡并没有我想 象中那么美丽奇伟,山不够绿,水也不够清,浑黄的江水泥汤一样翻滚流淌。江面上往来船 只很多,有客轮,那上头满载着告别三峡的游人;也有货船,装满各种各样的物资,船体吃 水很深,看了让人揪心。江面繁忙而嘈杂,即使面对美景,也少了从容欣赏的情趣,只感到 种紧迫和忙乱。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届时将要断航,该运的急用的 货物要赶快运岀,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款文的结、思路及作用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 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2 “又”、“并且”、“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进一步说”、“总之”、“因 此”、“所以”等。这些语言标志对分析句群,把握段意,从而明确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很有 帮助。 (3)分析承上启下的句子。承上启下的句子承上是对上文的总结,启下的内容是对下文 的概括。分析承上启下的句子,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4)分析文章的线索。文章的线索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事物线索、感情线索等。如 莫泊桑的《项链》以事物“项链”为线索,以“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谈项链” 来组成情节结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线索的分析,有助于把握文学作品的脉络。 典型题目 告别三峡 赵本夫 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 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亿万年,第一次被人类 强行改变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坝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长江,将变成一个狭长而巨大 的水库,三峡将不再是昔日的三峡,长江也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了。它将失去许多原始的形态 和野性,变得温顺、驯服。建造三峡大坝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们不怀疑它将在防洪、发电、 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特殊的功用。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 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 去年十月底,我终于去了三峡。正是深秋时节,长江两岸的山峦有些冷峻之气,“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的确感受到了大江的气势。但老实说,三峡并没有我想 象中那么美丽奇伟,山不够绿,水也不够清,浑黄的江水泥汤一样翻滚流淌。江面上往来船 只很多,有客轮,那上头满载着告别三峡的游人;也有货船,装满各种各样的物资,船体吃 水很深,看了让人揪心。江面繁忙而嘈杂,即使面对美景,也少了从容欣赏的情趣,只感到 一种紧迫和忙乱。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届时将要断航,该运的急用的 货物要赶快运出,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
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实地目睹了涪陵、万州、云阳、巫山等地 移民拆迁的许多现场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 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 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 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 的土地远窝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 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 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 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告别不—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 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 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 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时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 乡。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 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 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 拓精神的一个群体 2003.2.14 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4分) 现代文阅使读第一游款文的结构、思路及其用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 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3 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实地目睹了涪陵、万州、云阳、巫山等地 移民拆迁的许多现场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 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 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 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 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 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 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 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 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 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 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时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 乡。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 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 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 拓精神的一个群体。 2003.2.14 1.梳理文章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4 分)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2.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6分) 烟花三月下扬州 熊召政 ①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 纽,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 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 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在 扬州留下的诗句“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 境了。我们一车人都想当然的认为扬州在江南,知道到了扬州才知道不需过长江,回来后查 的资料,才知以上 ②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 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 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的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 合适的。 ③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 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载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 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 ④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啟文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 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4 (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4 分) 2.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6 分) 烟花三月下扬州 熊召政 ①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 纽,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 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 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在 扬州留下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 境了。我们一车人都想当然的认为扬州在江南,知道到了扬州才知道不需过长江,回来后查 的资料,才知以上。 ②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 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 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的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 合适的。 ③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 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载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 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 ④ 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
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 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 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 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 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 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 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 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 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的诗化了。 ⑤如是,话题就回到“烟花三月下扬州”上头,知道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 节到扬州最好。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 的意义就不大。杜牧说“秋尽江南草未凋”,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莺 歌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 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 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荡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 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 如同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 ⑦为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2007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 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岀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散文的结构、思路及作用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 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5 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 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 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 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 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 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 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 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 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的诗化了。 ⑤如是,话题就回到“烟花三月下 .....扬州..”上头,知道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 节到扬州最好。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 的意义就不大。杜牧说“秋尽江南草未 ......凋.”,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莺 歌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 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 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荡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 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 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 如同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 ⑦为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2007 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 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
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 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末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 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 ⑧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蒙蒙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 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 速路上去了。 3.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俊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排直 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 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而且看上去好像经过了 去冬的那场大雪,依然完好无损。那么猜想他们去年果然是为之下了工夫的,从设计到施工, 从材料到工艺,细致周到不遗余力。因此你不论是饶有兴味驻足端详,还是换个角度短暂一 瞥,就一只鸟巢而言,及其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那只去年的鸟巢进行确 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 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我猜它们一定是要检查它们 一冬没有人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更是要把卧室重新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款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 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6 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 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 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 ⑧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蒙蒙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 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 速路上去了。 3.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俊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 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 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而且看上去好像经过了 去冬的那场大雪,依然完好无损。那么猜想他们去年果然是为之下了工夫的,从设计到施工, 从材料到工艺,细致周到不遗余力。因此你不论是饶有兴味驻足端详,还是换个角度短暂一 瞥,就一只鸟巢而言,及其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那只去年的鸟巢进行确 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 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我猜它们一定是要检查它们 一冬没有人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更是要把卧室重新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
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地震、飓风、雷电和大 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和修 筑—个新的巢。循着我目光从左到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是在第三棵水杉,那么,它 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乌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乌的儿女吧。 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 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屑子孙,好吃懒做,在父 辈的财富中坐亨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 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发现 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 感觉到那只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像到那卧室小居里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 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个家族的图腾和 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的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 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么。那么, 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 生命的繁衍和承续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 气和生活。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 现代文阅使读第一游款的结构、思路及其用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 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7 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地震、飓风、雷电和大 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和修 筑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目光从左到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是在第三棵水杉,那么,它 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 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 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屑子孙,好吃懒做,在父 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 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发现, 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 感觉到那只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像到那卧室小居里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 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 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的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 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么。那么, 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 生命的繁衍和承续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 气和生活。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
身的反省,包括我们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 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 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最明白无误的拒绝、 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 人类的巨大痛苦 4.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间,大河家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 理老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 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 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 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 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 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岀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现代文阅使读第一游款的结构、思路及其用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 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8 身的反省,包括我们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 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 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最明白无误的拒绝、 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 人类的巨大痛苦。 4.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 分) 大河家 张承志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间,大河家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种地 理老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 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 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 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 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 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 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 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 葱白莱,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 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 把黄河的干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 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 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凊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濛濛的罩着浓雾,听得水响, 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 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杨林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 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 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应是八十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 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岀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 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队伍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啟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 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9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 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 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 葱白莱,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 一支舵往返两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 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 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 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濛濛的罩着浓雾,听得水响, 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 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山,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杨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 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经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 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应是八十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 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气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南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 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队伍
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世界上著书 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浯。他从来不提当年 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为我只有凭自己猜想了。 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 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个渡口搭上个筏子, 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 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 那么胸有成竹。 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省, 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199211北京 5.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 6.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综 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6分) 课后作业 一幅烟雨牛鹭图 汤世杰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 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件静 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 高黎贡山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阵雨初停自不必说 现代文阅速第一讲啟文的结、思路及作用
现代文阅读第一讲 散文的结构、思路及其作用 10 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世界上著书 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的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浯。他从来不提当年, 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为我只有凭自己猜想了。 返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 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说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 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确的地理;任世 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 那么胸有成竹。 壮游无止,这是中国的古风。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先去大河家住一阵。去看甘青两省, 去看黄土高原和积石山脉的分界,去看那造雾的滔滔大河,和真的经过险境的人一块。 1992.11 北京 5.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 分) 6.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综 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6 分) 课后作业 一幅烟雨牛鹭图 汤世杰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 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 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 高黎贡山·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阵雨初停自不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