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安徽科技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七章 糖类代谢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3,文件大小:1.71MB,团购合买
1、糖的概述。 2、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 3、糖异生。 4、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4、血糖及其调节。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七章糖类代谢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糖酵解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 2、掌握糖有氧氧化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 3、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和意义。 4、掌握糖原合成和分解的过程和关键酶。 5、掌握糖异生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 6、了解血糖的来源、去路及其调节。 【教学内容】 1、糖的概述。 2、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 3、糖异生。 4、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4、血糖及其调节。 【重点与难点】 1、糖酵解。 2、糖的有氧氧化。 3、糖异生。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 【教学时数】 8学时

第七章 糖类代谢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糖酵解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 2、掌握糖有氧氧化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 3、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特点和意义。 4、掌握糖原合成和分解的过程和关键酶。 5、掌握糖异生的过程、部位、关键酶和意义。 6、了解血糖的来源、去路及其调节。 【教学内容】 1、糖的概述。 2、糖的分解代谢: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 3、糖异生。 4、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4、血糖及其调节。 【重点与难点】 1、糖酵解。 2、糖的有氧氧化。 3、糖异生。 【教学方法】 多媒体授课。 【教学时数】 8 学时

第一节重要糖类结构和双糖、多糖的降解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所有生物维持其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性,是生物体内有机物合成和分 解作用,包括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化。 合成代谢物质上一小分子一大分子 (同化作用)能量上积能过程 生物体新陈代谢 分解代谢物质上大分子小分子 (异化作用)能量上放能过程 新陈代谢就是在合成和分解过程中不断就得平衡。若合成大于分解,生命体旺盛: 反之,则衰老。 新陈代谢就是与糖类的分解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糖类的分解对生物体来讲,具重要 的意义。 二、糖的概念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聚 物。 三、糖的分类及其结构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单糖(monosacchride)、寡糖 (oligosacchride)以、多糖(polysacchride)、结合糖(glycoconjugate). 1、单糖 单糖(monosaccharide)是指最简单的糖,即在温和条件下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不能再 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果糖等。按碳原子的数目单糖又可分为三碳(丙)糖、四碳(丁) 糖、五碳(戊)糖、六碳(已)糖、七碳(庚)糖等。 >葡萄糖(glucose) 一己醛糖 >果糖(ructose))一已酮糖 >半乳糖(galactose)一己醛糖 >核糖(ribose)一戊醛糖 2、寡糖 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常见的几种重要 二糖有: >麦芽糖(maltose:葡萄糖一葡萄糖(a葡萄糖(1→4)葡萄糖苷) >蔗糖(sucrose:)葡萄糖一果糖(a-葡萄糖(1→2)B-果糖苷) >乳糖(lactose):葡萄糖一半乳糖(半乳糖-B-l,4-葡萄糖) 3、多糖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多糖有:

第一节 重要糖类结构和双糖、多糖的降解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是所有生物维持其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性,是生物体内有机物合成和分 解作用,包括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化。 合成代谢 物质上---小分子---大分子 (同化作用)能量上---积能过程 生物体新陈代谢 分解代谢 物质上---大分子---小分子 (异化作用)能量上---放能过程 新陈代谢就是在合成和分解过程中不断就得平衡。若合成大于分解,生命体旺盛; 反之,则衰老。 新陈代谢就是与糖类的分解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糖类的分解对生物体来讲,具重要 的意义。 二、糖的概念 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聚 物。 三、糖的分类及其结构 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单糖 (monosacchride)、寡糖 (oligosacchride)、多糖 (polysacchride)、结合糖 (glycoconjugate)。 1、单糖 单糖(monosaccharide)是指最简单的糖,即在温和条件下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不能再 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果糖等。按碳原子的数目单糖又可分为三碳(丙)糖、四碳(丁) 糖、五碳(戊)糖、六碳(已)糖、七碳(庚)糖等。 ➢葡萄糖(glucose) ——已醛糖 ➢果糖(fructose)——已酮糖 ➢半乳糖(galactose) ——己醛糖 ➢核糖(ribose) ——戊醛糖 2、寡糖 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常见的几种重要 二糖有: ➢麦芽糖 (maltose): 葡萄糖 — 葡萄糖(α-葡萄糖(1→4)葡萄糖苷) ➢蔗糖 (sucrose): 葡萄糖 — 果糖(α-葡萄糖(1→2)β-果糖苷) ➢乳糖 (lactose):葡萄糖 — 半乳糖(半乳糖--1, 4-葡萄糖) 3、多糖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多糖有:

>淀粉(starch)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直链:a-1,4-糖苷键分支点:a-1,6-糖苷键 >糖原(glycogen)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cellulose)作为植物的骨架(B-1,4糖苷键 4、结合糖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常见的结合糖有: >糖脂(glycolipid):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 >糖蛋白(glycoprotein):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 四、糖的生理功能 1.糖类作为能源物质 生物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包括物质的分解和合成都需要有足够的能量,其中AT平 是糖类降解时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而形成的最重要的能量载体物质。生物细胞只能利用 高能化合物(主要是ATP)水解时释放的化学能来做功,以满足生长发育等所需要的能 量消耗。 2.作为合成生物体内重要代谢物质的碳架和前体 葡萄糖、果糖等在降解过程中除了能提供大量能量外,其分解过程中还能形成许多 中间产物或前体,生物细胞通过这些前体产物再去合成一系列其它重要的物质,包括: ()乙酰辅酶A、氨基酸、核苷酸等,它们分别是合成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 物质的前体。 (2)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的次生代谢物、抗性物质,如生物碱、黄酮类等物质,它们对 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3.细胞中结构物质 细胞中的结构物质如植物细胞壁等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物质组成:甲 壳质或几丁质为N乙酰葡萄糖胺的同聚物,是组成虾、蟹、昆虫等外骨骼的结构物质。 这些物质都是由糖类转化物聚合而成。 4.参与分子和细胞特异性识别 由寡糖或多糖组成的糖链常存在于细胞表面,形成糖脂和糖蛋白,参与分子或细胞 间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如抗体和抗原、激素和受体、病原体和宿主细胞、蛋白质和抑 制剂等常通过糖链识别后再进行结合。 五、淀粉的降解 淀粉分解有两条途径:水解一产生葡萄糖;磷酸解→产生磷酸葡萄糖 1.淀粉的水解 参与淀粉水解的酶主要有三种:淀粉酶、脱支酶、麦芽糖酶 (1)淀粉酶:淀粉酶是指参与淀粉1,4-糖苷键水解的酶。有a淀粉酶和b-淀粉酶两 种。 a-淀粉酶:(a-1,4-葡聚糖水解酶) 可水解任何部位的a1,4糖苷键,所以又称为内切淀粉酶

➢淀粉 (starch) 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 直链:a-1,4-糖苷键 分支点:a-1,6-糖苷键 ➢糖原 (glycogen) 是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 ➢纤维素 (cellulose) 作为植物的骨架(β-1,4-糖苷键) 4、结合糖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常见的结合糖有: ➢糖脂 (glycolipid):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 ➢糖蛋白 (glycoprotein):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 四、 糖的生理功能 1. 糖类作为能源物质 生物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包括物质的分解和合成都需要有足够的能量,其中 ATP 是糖类降解时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而形成的最重要的能量载体物质。生物细胞只能利用 高能化合物(主要是 ATP)水解时释放的化学能来做功,以满足生长发育等所需要的能 量消耗。 2.作为合成生物体内重要代谢物质的碳架和前体 葡萄糖、果糖等在降解过程中除了能提供大量能量外,其分解过程中还能形成许多 中间产物或前体,生物细胞通过这些前体产物再去合成一系列其它重要的物质,包括: (1) 乙酰辅酶 A、氨基酸、核苷酸等,它们分别是合成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大分子 物质的前体。 (2) 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的次生代谢物、抗性物质,如生物碱、黄酮类等物质,它们对 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3. 细胞中结构物质 细胞中的结构物质如植物细胞壁等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等物质组成;甲 壳质或几丁质为 N-乙酰葡萄糖胺的同聚物,是组成虾、蟹、昆虫等外骨骼的结构物质。 这些物质都是由糖类转化物聚合而成。 4. 参与分子和细胞特异性识别 由寡糖或多糖组成的糖链常存在于细胞表面,形成糖脂和糖蛋白,参与分子或细胞 间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如抗体和抗原、激素和受体、病原体和宿主细胞、蛋白质和抑 制剂等常通过糖链识别后再进行结合。 五、淀粉的降解 淀粉分解有两条途径: 水解 → 产生葡萄糖 ;磷酸解 → 产生磷酸葡萄糖 1. 淀粉的水解 参与淀粉水解的酶主要有三种:淀粉酶、脱支酶、麦芽糖酶 (1)淀粉酶:淀粉酶是指参与淀粉 a-1,4-糖苷键水解的酶。有 a-淀粉酶和 b-淀粉酶两 种。 a-淀粉酶:(a-1,4-葡聚糖水解酶) 可水解任何部位的 a-1,4-糖苷键,所以又称为内切淀粉酶

该酶对非还原末端的5个葡萄糖基不发生作用。C+需要。 其产物为: 若直链淀粉→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低聚糖 若支链淀粉→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极限糊精 B淀粉酶:也水解-1,4糖苷键,但须从非还原末端开始切,每次切下两个葡萄糖 基。又称为外切淀粉酶。 其产物为: 若直链淀粉→麦芽糖 若支链淀粉→麦芽糖+极限糊精 (2)脱支酶R酶):(a-1,6-葡萄糖苷酶)水解a-1,6-糖苷键,但只能作用于外围的这 种键,而不能水解内部的分支。 (3)凌芽糖酶 植物体内的麦芽糖酶通常与淀粉酶同时存在,并配合使用,从而使淀粉彻底水解成葡萄 糖。 2.淀粉的磷酸解 其中,淀粉磷酸化酶又叫P酶。此反应为可逆反应,但在植物体内,由于 (1)P很高(如施肥) (2)[G-1-P]低(因不断被利用) 所以,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淀粉磷酸化酶从淀粉的非还原端开始,一个一个地磷酸解a1,4糖苷键,直到距分支 点4个萄萄糖基为止。 所以,如果是支链淀粉,还需要另外两个酶的参与,即转移酶和脱支酶。淀粉的磷 酸解与水解相比,其优越性有 1.耗能少 2.产物不易扩散到胞外,而水解产物葡萄糖会因扩散而流失。 七、蔗糖的降解 1.蔗糖的水解 由蔗糖酶催化: 由于底物和产物的旋光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蔗糖酶又称为转化酶。产物也因此就 做转化糖 2.形成糖核苷酸 由蔗糖合酶催化: 蔗糖+NDP→NDPG+果糖 NDP主要是ADP和UDP,其产物分别为ADPG(腺苷二磷酸葡萄糖)和UDPG(尿苷 二磷酸葡萄糖)。 UDPG和ADPG是葡萄糖的活化形式,在合成寡糖和多糖时作为葡萄糖基的供体。 这比将蔗糖水解要经济,因为从水解产物葡萄糖合成NDPG需要消耗能量

该酶对非还原末端的 5 个葡萄糖基不发生作用。Ca2+需要。 其产物为: 若直链淀粉 → 葡萄糖 + 麦芽糖 + 麦芽三糖 + 低聚糖 若支链淀粉 → 葡萄糖 + 麦芽糖 + 麦芽三糖 + 极限糊精 β-淀粉酶:也水解 a-1,4-糖苷键,但须从非还原末端开始切,每次切下两个葡萄糖 基。又称为外切淀粉酶。 其产物为: 若直链淀粉 → 麦芽糖 若支链淀粉 → 麦芽糖 + 极限糊精 (2)脱支酶(R-酶):(a-1,6-葡萄糖苷酶) 水解 a-1,6-糖苷键,但只能作用于外围的这 种键,而不能水解内部的分支。 (3)麦芽糖酶: 植物体内的麦芽糖酶通常与淀粉酶同时存在,并配合使用,从而使淀粉彻底水解成葡萄 糖。 2. 淀粉的磷酸解 其中,淀粉磷酸化酶又叫 P-酶。此反应为可逆反应,但在植物体内,由于 (1)[Pi]很高(如施肥) (2)[G-1-P]低(因不断被利用) 所以,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淀粉磷酸化酶从淀粉的非还原端开始,一个一个地磷酸解 a-1,4-糖苷键,直到距分支 点 4 个葡萄糖基为止。 所以,如果是支链淀粉,还需要另外两个酶的参与,即转移酶和脱支酶。淀粉的磷 酸解与水解相比,其优越性有: 1. 耗能少 2. 产物不易扩散到胞外,而水解产物葡萄糖会因扩散而流失。 七、蔗糖的降解 1. 蔗糖的水解 由蔗糖酶催化: 由于底物和产物的旋光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蔗糖酶又称为转化酶。产物也因此就 做转化糖。 2. 形成糖核苷酸 由蔗糖合酶催化: 蔗糖+NDP → NDPG +果糖 NDP 主要是 ADP 和 UDP,其产物分别为 ADPG(腺苷二磷酸葡萄糖)和 UDPG(尿苷 二磷酸葡萄糖)。 UDPG 和 ADPG 是葡萄糖的活化形式,在合成寡糖和多糖时作为葡萄糖基的供体。 这比将蔗糖水解要经济,因为从水解产物葡萄糖合成 NDPG 需要消耗能量

蔗糖的这种降解方式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 例如,在正在发育的谷类作物的籽粒能够将输入的蔗糖分解为ADPG,然后用以合 成淀粉。 八、糖代谢的概况 糖代谢包括: 「分解代谢: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合成代谢:糖异生、糖原合成、结构多糖合成以及光合作用 第二节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糖在体内要经过多步化学反应来完成氧化供能。其在体内分解有三种途径: 1.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糖酵解: 2.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分解,通过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 3.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进行代谢 一、葡萄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 (一)糖酵解(glycolysis)的定义 糖酵解途径是指细胞在胞浆中分解萄萄糖生成丙酮酸(Pyruvate)的过程,此过程中件 有少量ATP的生成。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lactate)称为糖酵解。有氧条件下 丙酮酸可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乙酰C0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CO2和O。糖酵解是动 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Gc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 (二)糖移解时程: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共10个反应,每个分子葡萄糖经第一阶段共5个反应,消耗2 个分子ATP为耗能过程,第二阶段5个反应生成4个分子ATP为释能过程。 (1)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己糖激酶、萄糖激酶(肝)) 0 HO-CH ATE

蔗糖的这种降解方式在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 例如,在正在发育的谷类作物的籽粒能够将输入的蔗糖分解为 ADPG,然后用以合 成淀粉。 八、糖代谢的概况 糖代谢包括: 分解代谢: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合成代谢:糖异生、糖原合成、结构多糖合成以及光合作用 第二节 葡萄糖的分解代谢 糖在体内要经过多步化学反应来完成氧化供能。其在体内分解有三种途径: 1.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糖酵解; 2. 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分解,通过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 3. 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进行代谢 一、葡萄糖的无氧分解(糖酵解) (一)糖酵解(glycolysis)的定义: 糖酵解途径是指细胞在胞浆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pyruvate)的过程,此过程中伴 有少量 ATP 的生成。在缺氧条件下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lactate)称为糖酵解。有氧条件下 丙酮酸可进一步氧化分解生成乙酰 CoA 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 CO2 和 H2O。糖酵解是动 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 Glc 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糖酵解的反应部位:胞浆 (二)糖酵解过程 : 糖酵解分为两个阶段共 10 个反应,每个分子葡萄糖经第一阶段共 5 个反应,消耗 2 个分子 ATP 为耗能过程,第二阶段 5 个反应生成 4 个分子 ATP 为释能过程。 (1)葡萄糖磷酸化为 6-磷酸葡萄糖(己糖激酶、萄糖激酶(肝))

(2)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磷酸己糖异构酶) 0 0-P-0-CH -0-CH0cH,0H OH H OH OH H OH OH H Glucose6-phosphate Fructose 6-phosphate (3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 0 0 0-P-0-0 70p0 20 0- M 01 0 H HO OH phosphofructokinase-1 OH H OH H Fructose 6-phosphate Fructose 1,6-bisphosphate (4)l,6一二磷酸果糖裂解(醛缩酶(aldolase) 0 0 0 0.H 0-P-0-CH2 CH2-0-P-0 0 CH2-0- -0 0 HH HO 0 HCOH O =0 aldolase CH,OH CH2-0-P-0 0 Fructose 1,6-bisphosphate Dihydroxyacetone Glyceraldehyde phosphate 3-phosphate (⑤)磷酸二羟丙酮的异构反应 0 0 H 0- -0 GH-0- 0 CH-0- 0 H HO HCOH O =0 aldolase CH.OH CH,-0- 0 16-bisphosphate 到此,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3-磷酸甘油醛,通过两次磷酸化作用消耗2分子ATP

(2)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 (磷酸己糖异构酶) (3)6-磷酸果糖转变为 1,6-双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 (4)1,6—二磷酸果糖裂解 (醛缩酶(aldolase)) (5)磷酸二羟丙酮的异构反应 到此,1 分子葡萄糖生成 2 分子 3-磷酸甘油醛,通过两次磷酸化作用消耗2 分子 ATP

(6)3-磷酸甘油醛氧化反应(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CHO 0-C-0-B NAD'NADH+H' CH-OH CH-OH CH-0® CH-0-① 3磷酸甘油盛 1,3二磷酸甘油酸 此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磷酸化反应,氧化反应的能量驱动磷酸化反应的进行此 反应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dehydrogenase)催化3-磷酸甘油 醛氧化脱氢并磷酸化生成含有1个高能磷酸键的1,3一二磷酸甘油酸。本反应脱下的氢和 电子转给脱氢酶的辅酶NAD+生成NADH+H,磷酸根来自无机磷酸。碘乙酸可与酶的-SH 结合,抑制此酶活性,砷酸能与磷酸底物竞争,使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解偶连(生成 3磷酸甘油酸) (7)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 C00 CH-OH ADP ATP CH--OH CH:-0P CH:-0-P 1,3二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在磷取日沺取淑(phosphaglycerate kinase,K)准化下,L,3一一磷酸甘油酸生成3 磷酸甘油酸,同时其C1上的高能磷酸根转移给ADP生成ATP,这种底物氧化过程中产 生的能量直接将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此激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 这是酵解过程中的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也是酵解过程中第一次产生ATP的 反应。一分子Gc产生二分子三碳糖,共产生2ATP。这样可抵消G1c在两次磷酸化时消 耗的2ATP。 (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000 C00 CH-OH H-0-D H-0- CH:-OH 3函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⑨)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化酶) 000 000 CH-0-D G0-D·40 CH-OH 2扇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6)3-磷酸甘油醛氧化反应(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此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磷酸化反应,氧化反应的能量驱动磷酸化反应的进行此 反应由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dehydrogenase)催化 3-磷酸甘油 醛氧化脱氢并磷酸化生成含有 1 个高能磷酸键的 1,3-二磷酸甘油酸。本反应脱下的氢和 电子转给脱氢酶的辅酶 NAD+生成 NADH+H+,磷酸根来自无机磷酸。碘乙酸可与酶的-SH 结合,抑制此酶活性,砷酸能与磷酸底物竞争,使氧化作用与磷酸化作用解偶连(生成 3-磷酸甘油酸) (7)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 3-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 在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aglycerate kinase,PGK)催化下,1,3-二磷酸甘油酸生成 3- 磷酸甘油酸,同时其 C1 上的高能磷酸根转移给 ADP 生成 ATP,这种底物氧化过程中产 生的能量直接将 ADP 磷酸化生成 ATP 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此激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 这是酵解过程中的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也是酵解过程中第一次产生 ATP 的 反应。一分子 Glc 产生二分子三碳糖,共产生 2ATP。这样可抵消 Glc 在两次磷酸化时消 耗的 2ATP。 (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9)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

由烯醇化酶(enolase)催化,2-磷酸甘油酸脱水的同时,能量重新分配,生成含高能磷 酸键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 PEP)。烯醇化酶需要Mg2+或Mn2+参与。 本反应也是可逆的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 000 C00 ADP AP -0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在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催化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上的高能磷酸根转移至 ADP生成ATP,这是又一次底物水平上的磷酸化过程。但此反应是不可逆的。 至此,经过糖酵解途径,一个分子葡萄糖可氧化分解产生2个分子丙酮酸。在此过 程中,经底物水平磷酸化可产生4个分子ATP,如与第一阶段葡萄糖磷酸化和磷酸果糖 的磷酸化消耗二分子ATP相互抵消,每分子葡萄糖降解至丙酮酸净产生2分子ATP。 (三)丙酮酸的去路 1、进入三羧酸循环 2、乳酸的生成 在厌氧酵解时(乳酸菌、剧烈运动的肌肉),丙酮酸接受了3一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生 成的NADH上的氢,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乳酸。 总反应: Glc+2ADP+2Pi→2乳酸+2ATP+2H20 肌肉收缩,糖酵解产生乳酸。乳酸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在肝脏中异生为G©,解除 乳酸积累引起的中毒。 3、乙醇的生成 酵母或其它微生物中,经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可以经丙酮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生 成乙醛,在醇脱氢酶催化下,乙醛被NADH还原成乙醇。 总反应:Glc+2pi+2ADP+2H+→2乙醇+2CO2+2ATP+2H20 在厌氧条件下能产生乙醇的微生物,如果有氧存在时,则会通过乙醛的氧化生成乙酸, 制醋。 4、丙酮酸进行糖异生 (四)特点: (1)反应部位:胞液 (2)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 酸激酶) (3)能量的净生成:葡萄糖:2ATP、糖原:3ATP

由烯醇化酶(enolase)催化,2-磷酸甘油酸脱水的同时,能量重新分配,生成含高能磷 酸键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 PEP)。烯醇化酶需要 Mg2+或 Mn2+参与。 本反应也是可逆的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 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 ATP 在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催化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上的高能磷酸根转移至 ADP 生成 ATP,这是又一次底物水平上的磷酸化过程。但此反应是不可逆的。 至此,经过糖酵解途径,一个分子葡萄糖可氧化分解产生 2 个分子丙酮酸。在此过 程中,经底物水平磷酸化可产生 4 个分子 ATP,如与第一阶段葡萄糖磷酸化和磷酸果糖 的磷酸化消耗二分子 ATP 相互抵消,每分子葡萄糖降解至丙酮酸净产生 2 分子 ATP。 (三)丙酮酸的去路 1、进入三羧酸循环 2、乳酸的生成 在厌氧酵解时(乳酸菌、剧烈运动的肌肉),丙酮酸接受了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生 成的 NADH 上的氢,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生成乳酸。 总反应: Glc + 2ADP + 2Pi → 2 乳酸 + 2ATP + 2H2O 肌肉收缩,糖酵解产生乳酸。乳酸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在肝脏中异生为 Glc,解除 乳酸积累引起的中毒。 3、乙醇的生成 酵母或其它微生物中,经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可以经丙酮酸脱羧酶催化,脱羧生 成乙醛,在醇脱氢酶催化下,乙醛被 NADH 还原成乙醇。 总反应:Glc+2pi+2ADP+2H+→2 乙醇+2CO2+2ATP+2H20 在厌氧条件下能产生乙醇的微生物,如果有氧存在时,则会通过乙醛的氧化生成乙酸, 制醋。 4、丙酮酸进行糖异生 (四)特点: (1)反应部位:胞液 (2)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 酸激酶) (3)能量的净生成:葡萄糖:2ATP、糖原:3 ATP

(五)糖酵解的调节 酶的名称 激活剂 抑制剂 己糖激酶 Pi G-6-P(反馈) 磷酸果糖激酶-1 (PFK-1) AMP.ADP,F-2,6-2P ATP,柠檬酸,NADH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TP、长链脂肪酸、柠 丙酮酸激酶 F-1,6-2P 檬酸 (六)糖酵解的意义: ·紧急供能:刷烈运动(缺氧)时。 ·生理供能:红细胞、视网膜、睾丸和骨髓 ·病理供能:严重贫血、呼吸功能障碍和循环功能障碍。 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 一、概念: 糖在有氧的条件下,彻底分解成H20和CO2,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G (Gn) 第一阶段:酵解追径 胞液 丙嗣酸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我 第三阶段:三骏酸循环 第回阶段:氧化磷酸化 TAC环 HO叉NADHH ATP ADP 二、反应过程: (一)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COA 丙酮酸脱氢酶系 CHsCOCOOH HS-COA CHCO SCoA NAD+ NADH+H+

(五)糖酵解的调节 酶 的 名 称 激活剂 抑制剂 已糖激酶 Pi G-6-P(反馈) 磷酸果糖激酶-1 (PFK-1) ,AMP,ADP, , F-2,6-2P ATP,柠檬酸,NADH 丙酮酸激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F-1,6-2P ATP、长链脂肪酸、柠 檬酸 (六)糖酵解的意义: • 紧急供能:剧烈运动(缺氧)时。 • 生理供能:红细胞、视网膜、睾丸和骨髓 • 病理供能:严重贫血、呼吸功能障碍和循环功能障碍。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一、概念: 糖在有氧的条件下,彻底分解成 H2O 和 CO2,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二、反应过程: (一)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为乙酰 CoA 第一阶段:酵解途径 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 G(Gn) 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 丙酮酸 乙酰CoA NADH+H CO2 + FADH2 H2O [O] ATP ADP TAC循环 胞液 CH3COCOOH + HS-CoA 丙酮酸脱氢酶系 CH3CO~SCoA NAD+ NADH+H+

丙酮酸脱氢酶系(三种酶,六个辅因子,两种调控方式:别构与共价修饰): >丙酮酸脱氢酶(E1)TPP 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硫辛酸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FAD、NAD 此外,还需要CoA、Mg2+作为辅因子 (二)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 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由于Krebs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学 说,故此循环又称为Kbs循环,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所有的反应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1、反应历程: 1)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0 CH H,O CoA-SH →HO- C00 S-CoA +0-C-C00 CHz-C0O- CH2-C0O Acetyl-CoA Oxaloacetate Citrate 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0A合成柠檬酸是三羧酸循环的重要调节点,柠檬酸合成酶是 个变构酶,ATP是柠檬酸合成酶的变构抑制剂,此外,a酮戊二酸、NADH能变构抑制 其活性,长链脂酰CoA也可抑制它的活性,AMP可对抗ATP的抑制而起激活作用。 2)异柠檬酸形成 柠檬酸的叔醇基不易氧化,转变成异柠檬酸而使叔醇变成仲醇,就易于氧化,此反 应由乌头酸酶催化,为一可逆反应(形成柠檬酸和异柠檬酸)。 c00 H0-000 C-C00 H 3)异柠檬酸被载化、脱羧生成α酮茂酸(第一个氧化脱爱版应) 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异柠檬酸的仲醇氧化成羰基,生成不稳定的草酰琥珀酸 (oxalosuccinate)中间产物,后者在同一酶表面,快速脱羧生成a-酮戊二酸(a ketoglutarate)、NADH和CO2,此反应为B-氧化脱羧,此酶分2种,一种以NAD+为辅 酶,需要Mn2+或Mm2+作为激活剂,存在于线粒体中:一种以NADP为辅酶,存在于线 粒体和细胞溶胶中。 -C00■ CH2 0-0-c00 dehydrogese -C00 +C02 a-Ketoglutarate

丙酮酸脱氢酶系(三种酶,六个辅因子,两种调控方式:别构与共价修饰): ➢ 丙酮酸脱氢酶(E1)TPP ➢ 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硫辛酸 ➢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FAD、NAD+ 此外,还需要 CoA、Mg2+作为辅因子 (二)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是因为循环反应中 的第一个中间产物是一个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由于 Krebs 正式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学 说,故此循环又称为 Krebs 循环,它由一连串反应组成。所有的反应均在线粒体中进行。 1、反应历程: 1) 乙酰 CoA 进入三羧酸循环 由草酰乙酸和乙酰 CoA 合成柠檬酸是三羧酸循环的重要调节点,柠檬酸合成酶是一 个变构酶,ATP 是柠檬酸合成酶的变构抑制剂,此外,α-酮戊二酸、NADH 能变构抑制 其活性,长链脂酰 CoA 也可抑制它的活性,AMP 可对抗 ATP 的抑制而起激活作用。 2) 异柠檬酸形成 柠檬酸的叔醇基不易氧化,转变成异柠檬酸而使叔醇变成仲醇,就易于氧化,此反 应由乌头酸酶催化,为一可逆反应(形成柠檬酸和异柠檬酸)。 3) 异柠檬酸被氧化、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第一个氧化脱羧反应) 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异柠檬酸的仲醇氧化成羰基,生成不稳定的草酰琥珀酸 (oxalosuccinate) 中间产物,后者 在同一酶表面,快速脱羧生成α - 酮 戊 二酸 ( α -ketoglutarate)、NADH 和 CO2,此反应为β-氧化脱羧,此酶分 2 种,一种以 NAD+为辅 酶,需要 Mn2+或 Mn2+作为激活剂,存在于线粒体中;一种以 NADP+为辅酶,存在于线 粒体和细胞溶胶中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