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 No 9 课程名称儿科护理技术专业护理教学时数30分钟 教师王雁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程内容 项目六住院患儿的护理 任务一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一、儿科门诊的文字,配合观看印t,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患儿 及家长正确地到儿科门诊就诊,明确儿科门诊的设置及护理管理,完成随堂小测,正确 率为90%。 2.学生通过学习二、儿科急诊的文字,配合观看pt,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患儿 及家长正确地到儿科急诊就诊,明确儿科急诊的设置及护理管理,完成随堂小测,正确 率为90%。 3.学生通过学习三、儿科病房的文字,配合观看p印t,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患儿 及家长正确地到儿科病房就诊,明确儿科病房的设置及护理管理,完成随堂小测,正确 率为90%。 教学重点儿科门诊、儿科急诊、儿科病房的护理管理 教学难点 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 教学方法 案例、启发讨论、仿真操作、模拟训练 教学手段 板书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 案 No 9 课程名称 儿科护理技术 专业 护理 教学时数 30 分钟 教师 王雁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课程内容 项目六 住院患儿的护理 任务一 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学习一、儿科门诊的文字,配合观看 ppt,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患儿 及家长正确地到儿科门诊就诊,明确儿科门诊的设置及护理管理,完成随堂小测,正确 率为 90%。 2. 学生通过学习二、儿科急诊的文字,配合观看 ppt,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患儿 及家长正确地到儿科急诊就诊,明确儿科急诊的设置及护理管理,完成随堂小测,正确 率为 90%。 3. 学生通过学习三、儿科病房的文字,配合观看 ppt,会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患儿 及家长正确地到儿科病房就诊,明确儿科病房的设置及护理管理,完成随堂小测,正确 率为 90%。 教学重点 儿科门诊、儿科急诊、儿科病房的护理管理 教学难点 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 教学方法 案例、启发讨论、仿真操作、模拟训练 教学手段 板书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 备注 项目六住院患儿的护理 任务一儿科医疗机构及护理管理 儿科医疗机构在我国有三种形式: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及综合医 30min 院中的儿科。其中以儿童医院设置最合理、全面,包括内、外及五官科 等各科。 一、儿科门诊 (一)设置 讲授 1.预诊室是儿童医疗机构特有的部门。早期筛查传染病,避免 交叉感染和协助患儿家长选择就诊科别,并根据患儿病情的急、重、缓、 轻给予适当安排。同时争取危重患儿的抢救机会。预诊处应设在儿童医 院内距大门最近处或综合医院儿科门诊的入口处。应设有两个出口, 个通向门诊候诊室内,另一个通向传染病隔离室。隔离室内备有消毒 隔离设备,如紫外线灯、洗手设备、隔离衣等。 预诊室主要以简单扼要的问诊、望诊及体检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 根据主要的病史、症状,迅速作出判断,当遇有急需抢救的危重患儿时, 预诊护士要立即护送至急诊室抢救。 2.门诊部设挂号处、体温测量处、候诊室、诊查室、注射室、 治疗室、饮水处、盥洗室。各室的布置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如室内放 置玩具、张贴图画,营造使患儿欢乐的气氛,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3.传染病隔离室室内除应有的检查床、桌、椅及必要的检查用 具外,必须备有隔离衣及针对不同传染病的消毒设施和洗手设备。隔离 室最好分为互不相通的几间,分别诊治不同的传染病。若仅设一间则在 同一时间内只可诊治同种传染病患儿。当患儿离去后,室内必须经消毒 处理后方可诊治另一传染病种患儿。 发热儿童在就诊前需到体温测量处测试体温。如体温高达39℃以上 者,应酌情给予退热处理,并优先安排就诊,以防发生高热惊厥。由于 儿童就诊多由家长陪伴,候诊室设置应宽散明亮、空气流通,有足够的
教 学 内 容 备注 项目六 住院患儿的护理 任务一 儿科医疗机构及护理管理 儿科医疗机构在我国有三种形式: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及综合医 院中的儿科。其中以儿童医院设置最合理、全面,包括内、外及五官科 等各科。 一、儿科门诊 (一)设置 1. 预诊室 是儿童医疗机构特有的部门。早期筛查传染病,避免 交叉感染和协助患儿家长选择就诊科别,并根据患儿病情的急、重、缓、 轻给予适当安排。同时争取危重患儿的抢救机会。预诊处应设在儿童医 院内距大门最近处或综合医院儿科门诊的入口处。应设有两个出口,一 个通向门诊候诊室内,另一个通向传染病隔离室。隔离室内备有消毒、 隔离设备,如紫外线灯、洗手设备、隔离衣等。 预诊室主要以简单扼要的问诊、望诊及体检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 根据主要的病史、症状,迅速作出判断,当遇有急需抢救的危重患儿时, 预诊护士要立即护送至急诊室抢救。 2.门诊部 设挂号处、体温测量处、候诊室、诊查室、注射室、 治疗室、饮水处、盥洗室。各室的布置应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如室内放 置玩具、张贴图画,营造使患儿欢乐的气氛,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3.传染病隔离室 室内除应有的检查床、桌、椅及必要的检查用 具外,必须备有隔离衣及针对不同传染病的消毒设施和洗手设备。隔离 室最好分为互不相通的几间,分别诊治不同的传染病。若仅设一间则在 同一时间内只可诊治同种传染病患儿。当患儿离去后,室内必须经消毒 处理后方可诊治另一传染病种患儿。 发热儿童在就诊前需到体温测量处测试体温。如体温高达 39℃以上 者,应酌情给予退热处理,并优先安排就诊,以防发生高热惊厥。由于 儿童就诊多由家长陪伴,候诊室设置应宽敞明亮、空气流通,有足够的 30min 讲授
候诊椅,并设有病床供包裹患儿使用。应设多个诊查室,室内设有诊查 桌、椅、诊查床及洗手设备。化验室应设在诊查室附近,便于患儿化验 检查。 (二)儿科门诊护理管理 重点讲 儿科门诊的特点之一是陪伴就诊的人数较多,故门诊人员的流动性 较大。根据这一特点,门诊在护理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保证就诊秩序有条不紊护理人员要做好就诊前的准备、诊查 中的协助及诊后的解释工作。合理安排,组织管理,提高就诊质量。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儿童病情变化快,门诊各岗位护理人员在 预诊及门诊整个诊治过程中应经常巡视就诊患儿面色、呼吸、神态等变 化,发现病情突变者,应及时处理。 3.预防交叉感染发生制定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无菌 技术操作规程。及时发现传染病的可疑征象,并予以处理,消除可能使 患儿感染的各种机会。 4.杜绝差错事故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在给药、注射、测量等名 项工作中一丝不苟,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杜绝在工作中出现事故差 错。随时注意小儿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5.提供健康教育为就诊儿童和家长提供健康教育指导是门诊护 士的基本职责。根据季节、疾病流行情况进行卫生宣教。同时为家长提 供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合理喂养及儿科常见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的知 识。 二、儿科急诊 重点讲 (一)设置 儿科急诊是抢救患儿生命,对各科危重患儿进行初步诊治的重要场 所,待病人病情稳定后才能转入病房。因此儿科急诊中应设有诊查室 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隔离观察室。 1.抢救室内设病床2~3张,配有人工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气 管插管用具、供氧设备、吸引装置、雾化吸入器等必要的设备。治疗用 具包括各种穿刺包、切开包、导尿包等。室内放置抢救车一台,备有常
候诊椅,并设有病床供包裹患儿使用。应设多个诊查室,室内设有诊查 桌、椅、诊查床及洗手设备。化验室应设在诊查室附近,便于患儿化验 检查。 (二)儿科门诊护理管理 儿科门诊的特点之一是陪伴就诊的人数较多,故门诊人员的流动性 较大。根据这一特点,门诊在护理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保证就诊秩序有条不紊 护理人员要做好就诊前的准备、诊查 中的协助及诊后的解释工作。合理安排,组织管理,提高就诊质量。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儿童病情变化快,门诊各岗位护理人员在 预诊及门诊整个诊治过程中应经常巡视就诊患儿面色、呼吸、神态等变 化,发现病情突变者,应及时处理。 3.预防交叉感染发生 制定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无菌 技术操作规程。及时发现传染病的可疑征象,并予以处理,消除可能使 患儿感染的各种机会。 4.杜绝差错事故 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在给药、注射、测量等各 项工作中一丝不苟,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杜绝在工作中出现事故差 错。随时注意小儿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5.提供健康教育 为就诊儿童和家长提供健康教育指导是门诊护 士的基本职责。根据季节、疾病流行情况进行卫生宣教。同时为家长提 供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合理喂养及儿科常见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的知 识。 二、儿科急诊 (一)设置 儿科急诊是抢救患儿生命,对各科危重患儿进行初步诊治的重要场 所,待病人病情稳定后才能转入病房。因此儿科急诊中应设有诊查室、 抢救室、治疗室、观察室、隔离观察室。 1.抢救室 内设病床 2~3 张,配有人工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气 管插管用具、供氧设备、吸引装置、雾化吸入器等必要的设备。治疗用 具包括各种穿刺包、切开包、导尿包等。室内放置抢救车一台,备有常 重点讲 授 重点讲 授
用急救药品、物品、记录本及笔,以抢救危重症时需要。 2.观察室设有病床及一般抢救设备,可备有供氧和吸引装置、 婴儿暖箱等。还可备有医嘱本、护理记录单及病历记录。如有条件可装 备监护仪器。 3.治疗室应设有治疗床、药品柜、注射用具、各种治疗、穿刺 用物及各种导管等。 4.小手术室除一般手术室的基本设备外,应准备清创缝合小手 术、大面积烧伤的初步处理、骨折固定、紧急胸或腹部手术等器械用具 及抢救药品。 (二)儿科急诊护理管理 1.急诊抢救的五要素人、医疗技术、药品、仪器设备及时间是 急诊抢救的五要素,其中人起主要作用。急诊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 熟练掌握小儿各种急诊抢救的理论与技术,做到专业技术精湛。 2.严格执行急诊岗位责任制度坚守岗位,随时做好抢数患儿的 准备。经常巡视,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并处理。对抢救设备的使用、 保管、补充、维护等应有明确的分工及交接班制度。 3.建立并执行抢救护理常规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掌握各科常见 疾病的抢救程序、护理要点,在熟练掌握护理常规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抢救效率。 4.规范急诊文件管理急诊应有完整的病历材料,记录患儿就诊 时间、一般情况、诊治过程等。紧急抢救中遇有口头医嘱,须当面复述 确保无误后执行,并及时补记于病历上。 三、儿科病房 点讲 授 (一)设置 1.护士站与医生值班室设在病房中间,靠近重症监护室,以便 观察和抢救危重患儿。 2.病室小儿病房最适宜的床位数是30~40张。设有大、小两种 病室。每间大病室内放置4~6张床:小病室放1~2张病床,作为观察 隔离之用。床与床之间距离为1m,床与窗台的距离为1m,一个床单位
用急救药品、物品、记录本及笔,以抢救危重症时需要。 2.观察室 设有病床及一般抢救设备,可备有供氧和吸引装置、 婴儿暖箱等。还可备有医嘱本、护理记录单及病历记录。如有条件可装 备监护仪器。 3.治疗室 应设有治疗床、药品柜、注射用具、各种治疗、穿刺 用物及各种导管等。 4.小手术室 除一般手术室的基本设备外,应准备清创缝合小手 术、大面积烧伤的初步处理、骨折固定、紧急胸或腹部手术等器械用具 及抢救药品。 (二)儿科急诊护理管理 1.急诊抢救的五要素 人、医疗技术、药品、仪器设备及时间是 急诊抢救的五要素,其中人起主要作用。急诊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 熟练掌握小儿各种急诊抢救的理论与技术,做到专业技术精湛。 2.严格执行急诊岗位责任制度 坚守岗位,随时做好抢救患儿的 准备。经常巡视,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并处理。对抢救设备的使用、 保管、补充、维护等应有明确的分工及交接班制度。 3.建立并执行抢救护理常规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掌握各科常见 疾病的抢救程序、护理要点,在熟练掌握护理常规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抢救效率。 4.规范急诊文件管理 急诊应有完整的病历材料,记录患儿就诊 时间、一般情况、诊治过程等。紧急抢救中遇有口头医嘱,须当面复述 确保无误后执行,并及时补记于病历上。 三、儿科病房 (一)设置 1.护士站与医生值班室 设在病房中间,靠近重症监护室,以便 观察和抢救危重患儿。 2.病室 小儿病房最适宜的床位数是 30~40 张。设有大、小两种 病室。每间大病室内放置 4~6 张床;小病室放 1~2 张病床,作为观察、 隔离之用。床与床之间距离为 1m,床与窗台的距离为 1m,一个床单位 重点讲 授
占地2m,床边设床栏,窗外设有护栏;各病房之间以玻璃隔开,以便 医护人员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患儿也能相互观望,减轻孤独感。每间病 室设有洗手设备及照明装置。 3.重症监护室收治病情危重、需要观察和抢救者。室内放有各 种抢救设备,待患儿病情平稳后可转入一般病房。 4.治疗室室内设治疗桌、治疗车、药柜、器械柜、冰箱等。分 为内、外两小间,各种注射和输液的准备工作在外间进行,将穿刺、取 血、换药等安排在内间操作。既严格无菌操作又减少了对其他患儿造成 的恐惧。 5.配膳(奶)室为方便营养部门将准备好的患儿食品送入病房, 配膳(奶)室最好设在入口处。室内配备消毒锅、冰箱、配膳桌、碗柜 及分发膳食用的餐车。如为营养部门集中配奶,应另配加热奶的用具。 6。游戏室供住院患儿游戏、活动时使用。摆设与患儿高度适应 的桌椅、易清洁的玩具和图书,有条件的医院可放置电视机。室内光线 充足,地面采用防滑易清洁消毒的材料 7.盥洗室、厕所、浴室厕所的便池或坐便器及浴池的设施均应 适应患儿的需要,注意安全。浴室要宽敞,浴池宜浅而宽,便于小儿出 入及护士协助患儿沐浴。厕所应有门,但勿加锁,以防发生意外。 8.杂物间室内有便盆、便壶、污水池、污衣袋、大水池(浸泡 各种需消毒用品),分类垃圾桶或垃圾通道等。 此外,病房需设有库房、值班室、仪器室等:规模较大的医院病房 还应设家属接待室、新病人入院观察室、危重监护室、早产儿培养室 隔离室和1~2间备用病房(供临时隔离或空气消毒时轮换使用)。 (二)儿科病房护理管理 1.环境管理病房环境要适应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可张贴患儿 熟悉的卡通画,以动物形象作为病房标记。病房窗帘及儿童被服采用颜 色鲜艳、图案活泼可爱、舒适的布料制作。新生儿与未成熟儿病室一定 要有照明,以便观察;患儿病室夜间灯光应较暗,以免影响睡眠。室内 温、湿度依据患儿年龄大小而定(表6-1)
占地 2m2,床边设床栏,窗外设有护栏;各病房之间以玻璃隔开,以便 医护人员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患儿也能相互观望,减轻孤独感。每间病 室设有洗手设备及照明装置。 3.重症监护室 收治病情危重、需要观察和抢救者。室内放有各 种抢救设备,待患儿病情平稳后可转入一般病房。 4.治疗室 室内设治疗桌、治疗车、药柜、器械柜、冰箱等。分 为内、外两小间,各种注射和输液的准备工作在外间进行,将穿刺、取 血、换药等安排在内间操作。既严格无菌操作又减少了对其他患儿造成 的恐惧。 5.配膳(奶)室 为方便营养部门将准备好的患儿食品送入病房, 配膳(奶)室最好设在入口处。室内配备消毒锅、冰箱、配膳桌、碗柜 及分发膳食用的餐车。如为营养部门集中配奶,应另配加热奶的用具。 6.游戏室 供住院患儿游戏、活动时使用。摆设与患儿高度适应 的桌椅、易清洁的玩具和图书,有条件的医院可放置电视机。室内光线 充足,地面采用防滑易清洁消毒的材料。 7.盥洗室、厕所、浴室 厕所的便池或坐便器及浴池的设施均应 适应患儿的需要,注意安全。浴室要宽敞,浴池宜浅而宽,便于小儿出 入及护士协助患儿沐浴。厕所应有门,但勿加锁,以防发生意外。 8.杂物间 室内有便盆、便壶、污水池、污衣袋、大水池(浸泡 各种需消毒用品),分类垃圾桶或垃圾通道等。 此外,病房需设有库房、值班室、仪器室等;规模较大的医院病房 还应设家属接待室、新病人入院观察室、危重监护室、早产儿培养室、 隔离室和 1~2 间备用病房(供临时隔离或空气消毒时轮换使用)。 (二)儿科病房护理管理 1.环境管理 病房环境要适应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可张贴患儿 熟悉的卡通画,以动物形象作为病房标记。病房窗帘及儿童被服采用颜 色鲜艳、图案活泼可爱、舒适的布料制作。新生儿与未成熟儿病室一定 要有照明,以便观察;患儿病室夜间灯光应较暗,以免影响睡眠。室内 温、湿度依据患儿年龄大小而定(表 6-1)
表6-1不同年龄小儿适宜的温、湿度 年龄 室温 相对湿度 新生儿 22-24℃ 55%~65% 婴幼儿 20-22℃ 55%65% 年长儿 18-20℃ 50%一60% 2.生活管理患儿的饮食不仅要符合疾病治疗的需要,也要满足 其生长发育的要求。食具由医院供给,做到每次餐后进行消毒。医院提 供式样简单、布料舒适柔软的患儿衣裤,经常换洗,保持清洁。根据忠 儿不同的年龄、疾病与病情决定其活动与休息的时间。建立有规律的生 活制度,帮助患儿消除或减轻因住院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3.安全管理室内一切设施均应考虑患儿的安全。好动、好奇心 强且无防范意识是小儿的共同特点。因此病房安全管理的内容广泛,无 论是设施还是日常护理的操作,都要全面考虑患儿的安全问题,防止出 现意外,如防止跌伤、烫伤、误饮误服。药柜要上锁。禁止患儿去杂物 室、配膳室,以免沾染污物和烫伤。测量体重、身长时要将患儿扶好, 患儿在检查床上时,要始终有人守护。病房中的消防、照明器材,应有 固定位置,非常出口要保持通畅。 4.预防感染小儿在患病期间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感 染,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预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时进行空 气和地面的消毒,做好陪伴家属及探视的管理工作
表 6-1 不同年龄小儿适宜的温、湿度 年龄 室温 相对湿度 新生儿 22~24℃ 55%~65% 婴幼儿 20~22℃ 55%~65% 年长儿 18~20℃ 50%~60% 2.生活管理 患儿的饮食不仅要符合疾病治疗的需要,也要满足 其生长发育的要求。食具由医院供给,做到每次餐后进行消毒。医院提 供式样简单、布料舒适柔软的患儿衣裤,经常换洗,保持清洁。根据患 儿不同的年龄、疾病与病情决定其活动与休息的时间。建立有规律的生 活制度,帮助患儿消除或减轻因住院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3.安全管理 室内一切设施均应考虑患儿的安全。好动、好奇心 强且无防范意识是小儿的共同特点。因此病房安全管理的内容广泛,无 论是设施还是日常护理的操作,都要全面考虑患儿的安全问题,防止出 现意外,如防止跌伤、烫伤、误饮误服。药柜要上锁。禁止患儿去杂物 室、配膳室,以免沾染污物和烫伤。测量体重、身长时要将患儿扶好, 患儿在检查床上时,要始终有人守护。病房中的消防、照明器材,应有 固定位置,非常出口要保持通畅。 4.预防感染 小儿在患病期间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易发生各种感 染,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预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时进行空 气和地面的消毒,做好陪伴家属及探视的管理工作
教案底页 复习思考题和拓展作业 1.儿科医疗机构包括哪些? 2.怎样作好儿科门诊的护理管理? 3.影响儿科急诊抢救质量的三要素是什么? 4.怎样作好儿科急诊的护理管理? 5.怎样作好儿科病房的护理管理? 预习提示 查阅教材、参考书和网络,讨论病例,解答以下问题: 1.儿科健康评估的特点。 2.收集资料 3.护理诊断 4.护理计划 5.实施计划 6.护理评价 填表日期: 日
教 案 底 页 复习思考题和拓展作业 1. 儿科医疗机构包括哪些? 2. 怎样作好儿科门诊的护理管理? 3. 影响儿科急诊抢救质量的三要素是什么? 4. 怎样作好儿科急诊的护理管理? 5. 怎样作好儿科病房的护理管理? 预习提示 查阅教材、参考书和网络,讨论病例,解答以下问题: 1. 儿科健康评估的特点。 2. 收集资料 3. 护理诊断 4. 护理计划 5. 实施计划 6. 护理评价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