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上饶师范学院:《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合并版)第十章 电解质溶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10,文件大小:570.63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第十章:电解质溶液 101强电解质溶液 第十章: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度较一价 液电力下降,电 强电解质溶液 高子度1=bii 、活度与活度系数 (8) 高子强度越大,正负高子间作用力大。 作用越是者 离子电越大相作用越, 10.2电解质的电离 在一定度 cd。 女HB+OH B 为酸常数 A-NHTOHVINH 弱电解质的电离 弱电解质的电离 2、解离8 离程度的大 的速 8 HA 100 分于中有 HN0,4.6×10+337N0,2.17×10110 的 打c的平 76X10 A女F+A caca 03X10

1  第十章:电解质溶液 第十章:电解质溶液 酸碱理论 作业 本章要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10.1 强电解质溶液 •一、强电解质:理论上100%电离: •① 对于正负离子都是一价的电解质,如HNO3、 KCl等,其电离度接近100%; •② 正负离子为二价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度较一价的 小; •③ 电解质溶液越浓,电离度越小。 •1923年,Debye及Hückel提出离子氛(ionic  atmosphere)概念。 •观点:强电解质在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但是由于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每一个离子都受到相反电荷离 子的束缚,这种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使溶液中的离子 并不完全自由,其表现是:溶液导电能力下降,电 离度下降,依数性异常。 强电解质溶液 •活度:是指有效浓度,即单位体积电解质溶 液中表现出来的表观离子有效浓度,即扣除 了离子间相互作用的浓度 •1、活度与活度系数 •以a (activity)表示。 • aB =  rB × cB (8)  • rB :活度系数。 •稀溶液中,rB < 1;极稀溶液中,rB 接近1。 2、离子强度: I = ½ ∑bizi 2 (9) bi:溶液中第i种离子的浓度,zi:第i种离 子的电荷离子强度 I 表示了离子在溶液中产 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离子强度越大,正负离子间作用力越大。 ① 离子强度越大,离子间相互作用越显著, 活度系数越小;② 离子强度越小,活度系数 约为1。稀溶液接近理想溶液,活度近似等于 浓度;③ 离子电荷越大,相互作用越强,活 度系越小。 10.2 弱电解质的电离 一、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 1、电离常数 HAc+H 2ODH 3O + +Ac ­  or  HAcDH + +Ac­  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关系为: Ka=[H + ][Ac­ ]/[HAc] Ka称为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简称为酸常数。 H 2O+NH 3DNH 4+ +OH ­ Kb=[NH 4+ ][OH ­ ]/[NH 3] Ka和Kb是化学平衡常数的一种形式,利用电离常数 数值的大小,可以估计弱电解质电离的趋势。K值越 大,电离常数越大。 通常把Ka=10 ­2~10 ­7的酸称为弱酸,Ka<10 ­7的酸称 为极弱酸,弱碱亦可按Kb大小进行分类。 弱电解质的电离 按酸碱质子理论,其共轭酸碱对如: HBDB­ +H + Ka=[B ­ ][H + ]/[HB]  其共轭碱的电离为: B­ +H 2ODHB+OH ­ Kb=[HB][OH ­ ]/[B­ ] 两式相乘得:KaKb=Kw  即Ka和Kb成反比关系,所以,弱酸的酸性越强 (Kb越大),则其共轭碱的碱性越弱(Kb越小)。 Ka越大酸性越强 pKa定义为pKa=­lgKa 所以pKa值正值越大,对应的酸越弱。 对于多元弱酸如H 3PO 4→H 2PO 4 ­ →HPO 4 2­ 酸度 递减。 弱电解质的电离 2.03×10  4.69  CN ­  ­5 4.93×10  9.31  HCN  ­10 S  8.33  ­0.92  2­  1.2×10  14.92  HS­  ­15 1.77×10  4.751  NH  ­5 5 9.25  3 .64×10  NH  ­10 4+  3.39×10  6.47  ClO ­  ­7 2.95×10  7.53  HClO  ­8 5.68×10  9.26  Ac­  ­10 1.76×10  4.76  HAc  ­5 2.83×10  10.55  F­  ­11 3.53×10  3.45  HF ­4 2.17×10  10.66  NO  ­11 2 ­  4.6×10  3.37  HNO  ­4 2 1.33×10  11.88  H  ­12 2PO 4 ­  7.52×10  2.12  H  ­3 3PO 4 8.33×10  12.08  ­13 SO4 2­  1.20×10  1.92  HSO  ­2 4 ­  5.1×10  13.29  ­14 IO 3 ­  1.69×10  0.77  HIO  ­1 3 酸 Ka pKa 碱 Kb pKb 弱电解质的电离 2、解离度──电离程度的大小 a=(已电离的浓度/弱电解质的初始浓度)×100% 如:测得0.10mol·L­1HAc的α=1.33%则表明每 10000个HAc分子中有133个分子发生了电离。 既然0.10mol·L­1HAc的α=1.33%则求HAc的平衡 常数与a的关系。 HAc  D H +  +  Ac ­  初始浓度 c 0  0  平衡浓度 c ­ ca ca ca Ka=ca2 /(1­a) 当a <5%或c 酸/Ka ³400时 1­a ≈1  即Ka≈ca2 ∴ a = c K a

弱电解质的电离 从上黑中H浓度为135×10moL,可知水的 %时成 [H']=K..cm 则O于一酸者s%时镜w人≥m -路为1%。 [oH]=√K。c 弱电解质的电高 弱电解质的电高 步进行的 南OM来和小洛凉中心小间9 K-HTHS 7×1 E,-HHI学MHS ,可忽略二级电离 当一元酸处理来求止 与2H+ 光采 衡时壮H,三种浓度的 0. @华无提庆之司器学复电高当元稳号 ◆。d 弱电解质的电离 酸液的 例题:饱和HS,加使r1为024molL这时 5.7X10sX1.2X101sX0.100.242 兰宝黑干元酸中酸根的浓度近似于,与酸的原始浓度 ◆。0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一、同离子效应 HAe车f+A -Nat t Ae 强电解,而使平衡 离方动的作用将为子位

2  弱电解质的电离 例题:298K时HAc的Ka=1.76×10 ­5计算0.10mol·L­1 HAc溶液的[H + ]浓度和解离度。 解:设平衡时H + 离子浓度为x HAc  D H + +Ac ­  初始浓度 0.10              0      0  平衡浓度 0.10­x  x  x  Ka=x 2 /(0.10­x) 当α>K2>>K3时,求[H + ]时当做一元酸处 理; ②二元酸中酸根的浓度近似于K2,与酸的原始浓度 关系不大。 弱电解质的电离 由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改变多元弱酸溶液的pH  值,将使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K1K2=[H + ] 2[S 2­ ]/[H 2S] [S 2­ ]=K1K2[H 2S]/[H + ] 例题:饱和H 2S,加酸使[H + ]为0.24mol·L­1这时 溶液中[S 2­ ]=? 解:[S 2­ ]=K1K2[H 2S]/[H + ] =5.7×10 ­8×1.2×10 ­15×0.10/0.24 2 =1.2×10 ­22(mol·L­1) 答:[S 2­ ]=1.2×10 ­22mol·L­1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一、同离子效应 HAc  D H +  +    Ac ­  NaAc ──→Na +  +  Ac ­  HAc中加入少量NaAc,由于醋酸根的浓度增大,  使HAc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从而降低了HAc的解 离度。 在已经建立离子平衡的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 其含有相同离子的另一强电解质,而使平衡向降低弱 电解质电离度方向移动的作用称为同离子效应。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例题:在0.10mol·L­1HAc溶液中加入少量NaAc,使 其浓度为0.10mol·L­1求该溶液的H + 离子浓度和解离度。 解:①求[H + ] HAc  D H +  +   Ac­  初 0.1  0           0.1  平 0.1­x  x 0.1+x  由于同离子效应,0.1mol·L­1HAc的解离度更小 ∴ [HAc]=0.1­x≈0.1  [Ac­ ]=0.1+x≈0.1  ∴[H + ][Ac­ ]/[HAc]=Ka ∴x=[H + ]=1.76×10 ­5mol·L­1 ② a=[H + ]/c×100%=0.0176% 答:[H + ]为1.76×10 ­5mol·L­1,解离度a为0.0176%

同离子效应、冲浦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导出一元酸及其益的漫合溶 同高子效应、缓冲溶液 冲溶液 Ac)的浓度为 ,在一式管中放入10毫升0.1 指示 代入平铁系 黄分成四 第三份入等体职的 中的计公式 就外来少量 溶液的这种作用叫做 冲作用 080 000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3、2冲落液的nH值 前面已经讨论了酸及其盐的H值为 pii-pk,ig(c/eg) 熬为冲溶液公式 实钟9片 pH值决定于K和两个因素 利用缓冲溶液公式 ,可以计算领冲液的H值 液的变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同高子效应、缓冲溶液 w9 的o#,p文2, 因当时按 、与所湘等近的酸 的为左右的冲 液, 的 则什与Lac结合生成Hac PO. 慎为左右的缓冲 1.01m0 液 10左右的缓神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 大水的电 水的高于积常与温度的关系 车H,0+0H 1.00X10H4 12 之积 373 74X10 的电是反应当度升离时大。。 3

3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导出一元弱酸及其盐的混合溶 液中[H + ]的一般近似公式: 设酸[HAc]的浓度为c 酸 、盐(Ac­ )的浓度为c 盐 HAc  D H +  +    Ac­  初 c 酸 0 c 盐 平 c 酸­x  x  c 盐+x  ≈c 酸 ≈c 盐 代入平衡关系式xc 盐/c 酸=Ka x=Kac 酸/c 盐 即[H + ]=Kac 酸/c 盐 两边取负对数 pH=pKa­lg(c 酸/c 盐) 同理可推导出弱碱溶液中[OH ­ ]的计算公式 即[OH ­ ]=Kbc 碱/c 盐 两边取负对数 pOH=pKb ­lg(c 碱/c 盐)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二、缓冲溶液 1、缓冲溶液的定义 实验:在一试管中放入10毫升0.1mol·L­1HAc溶 液和10毫升0.1mol·L­1NaAc溶液,混合后,用甲基红 作指示剂(变色范围pH=4.4─6.2颜色红→黄)分成四 份,一份加1滴2mol·L­1HCl,另一份加1滴2mol·L­  1NaOH,第三份入等体积的水稀释,第四份做比较。 结果颜色均无变化。即溶液的pH值基本不变。 这种能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稀释的影响, 而能保持pH值基本不变的溶液叫做缓冲溶液。缓冲 溶液的这种作用叫做缓冲作用。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2、缓冲作用原理 在含有HAc的NaAc的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过程: HAc  D H +  +    Ac­  NaAc ──→ Na +  +    Ac ­  NaAc完全电离,由于同离子效应,降低了HAc的 电离度,这时[HAc]和[Ac­ ]都较大,而且存在着[HAc]  电离平衡。 当加入少量H + 时,H + 离子和溶液中的Ac ­ 结合生 成HAc,使电离平衡向左移动,达到新平衡时H + 离子 浓度不会显著增加; 如果在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碱,增加的OH ­ 与 溶液中的H + 离子结合为水,这时HAc的电离平衡向右 移动,以补充H + 离子的减少。 缓冲能力是有限的,只是少量酸碱。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3、缓冲溶液的pH值 前面已经讨论了弱酸及其盐的pH值为: pH=pKa­lg(c 酸/c 盐) 称为缓冲溶液公式 ∴pH值决定于Ka和(c 酸/c 盐)两个因素。 利用缓冲溶液公式,可以计算缓冲溶液的pH值 和外加酸碱后溶液pH的变化。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例题:乳酸HLac的Ka=1.4×10 ­4,1升含有1mol的 HLac和1molNaLac的缓冲溶液中加0.01mol·L­1的酸,溶 液的pH值为多少?加0.01mol·L­1的OH ­ ,pH值又是几? 解:①求缓冲溶液的pH: ∵c 酸=1mol·L­1;c=1mol·L­1 pKa=­lg1.4×10 ­4=3.85  pH=pKa­lg(c 酸/c 盐)=3.85  ②加酸使cH+=0.01mol·L­1则H + 与Lac ­ 结合生成HLac cHLac=1+0.01=1.01mol·L­1 , cLac­=1­0.01=0.99mol·L­1 pH=3.85­lg(1.01/0.99)=3.84  ③加碱使cOH­=0.01mol·L­1 pH=3.85­lg(0.99/1.01)=3.86  同离子效应、缓冲溶液 4、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配制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因当c 酸=c 盐 时按: pH=pKa­lg(c 酸/c 盐) pH=pKa,选择pKa与所需pH值相等或接近的弱酸 及其盐,这时对外加酸,碱有同等的缓冲能力。 如:HAc的pKa=4.75,欲配制pH值为5左右的缓冲 溶液,可选择HAc-NaAc缓冲对; H 2PO 4 ­ 的pKa=7.21,欲配制pH值为7左右的缓冲溶 液,可选择NaH 2PO 4-Na 2HPO 4缓冲对; HCO 3 ­ 的pKa=10.25,欲配制pH值为10左右的缓冲 溶液,可选择NaHCO 3-Na 2CO 3缓冲对。 再由pH=pKa­lg(c 酸/c 盐)适当调整(c 酸/c 盐)值。 注:所选缓冲溶液不能与反应物或生成物起反应。 水的离子积和溶液的酸碱性 一、水的电离 纯水有微弱的导电能力 H 2O  +  H 2O  D H 3O + +OH ­  or   H 2O  D H + +OH ­  实验测得295K时1升纯水仅有10 ­7mol水分子电 离,所以[H + ]=[OH­ ]=10 ­7mol/L  由平衡原理 Kw =[H + ][OH ­ ]=10 ­14 Kw 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w 的意义为:一定温度时,水溶液中[H + ]和[OH ­ ] 之积为一常数。 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当温度升高时Kw 增大。 溶液的酸碱性 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7.4×10 ­13 373  5.6×10 ­14 323  1.27×10 ­14 298  1.00×10 ­14 295  7.4×10 ­15 291  1.5×10 ­15 273 T Kw /K

溶液的酸碱性 10.3盐类水解 三、溶液的酸 作用电使子o子 度往往大浓 二的水,以 c为例 的成在 为方 H 效应和区分效应 Ac+ 平 。。d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mn-NaA藩液的p值和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强碱盐的水解常最, 平1 水解需数也是平衡常数的一种形式,与,成反 所以生成的酸弱,水解程度大。 由水解常数可以计算溶液的壁碱性和水解度力 水解皮即水解百分率,它是转化率的一种老式, 8x161%o 己水解了的浓度盐的打始坡度X1% 多。 盐类水解 盐举水 LN,CO,落液的pH值和水解度h 的 盐处理 o 8 mol-L.- 级水解常 -232X10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的水 SOPO、a,P 溶液显碱性,.1molL的NaHCO,水溶液的p 值为 如a 能,又它们电离和水 解度的相对大小 23X030×10 值为7 ,a1molL的Na,PO海液的ph

4  溶液的酸碱性 二、溶液的酸度 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称为溶液的酸度。 水溶液中H + 离子的浓度变化幅度往往很大,浓 的可大于10mol·L­1,在[H + ]>Kh2所以多元弱酸强碱盐一般只考虑 一级水解,二级水解可忽略不计。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例:计算0.1mol·L­1Na 2CO 3溶液的pH值和水解度h。 解:∵Kh1>>Kh2 ∴当一元弱酸强碱盐处理 ①求pH值 [OH ­ ] 2=K h1c 盐=(Kw /K2)c 盐 =(10 ­14 /5.61×10 ­11)×0.1  =1.78×10 ­5 [OH ­ ]=4.22×10 ­3mol·L­1 pOH=3­lg4.22=2.37  pH=14­2.37=11.63  ②求水解度h  h=[OH ­ ]/c 盐 ×100% =4.22×10 ­3/0.10×100% =4.22% 盐类水解 2、酸式盐的水解 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如Na 2HPO 4、NaH 2PO 4、 NaHS、NaHCO 3、NaHSO4等。 它们在水溶液中的水解情况比较复杂,它们首先 完全电离为金属阳离子和HCO 3 ­ 、HS­ 、H 2PO 4 ­ 等阴 离子,这些阴离子即能电离,又能水解。 这样的水溶液的酸性如何,主要看它们电离和水 解度的相对大小。 如:NaHCO 3 HCO 3 ­ DCO 3 2­ +H + K2=5.61×10 ­11 HCO 3 ­ +H 2ODH 2CO 3+OH ­ Kh2=Kw /K1 =1.0×10 ­14 /4.30×10 ­7 =2.33×10 ­8 盐类水解 ∵Kh2>K2 ∴溶液显碱性,0.1mol·L­1的NaHCO 3水溶液的pH  值为8.3。 如:NaH 2PO 4 H 2PO 4 ­ DH + +HPO 4 2­ K2=6.23×10 ­8 H 2PO 4 ­ +H 2ODH 3PO 4+OH ­ Kh2=Kw /K1 =1.0×10 ­14 /7.52×10 ­3 =1.33×10 ­12 ∵Kh2<K2 ∴溶液显酸性,0.1mol·L­1的NaH 2PO 4溶液的pH  值为4.7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二、强雕弱碱世 1、一元强酸同碱盐的水解 以NH,C为例:其水解反应为 高价金属阳高子水解一般是酸性,这是由于 NH,+H,O年NH+HC IFe(H.ON.O +0 [Fe(OHD),(H,O),+H,OFc(OI),+3H,O+H,O 强酸到碱盐的水解常数此是该到碱的共加酸的酸 常数K。 0。d 定计 只作单了好·。。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水解如:NA "8 酸、羽碱的电离平衡, 平衡的总结 -k.K./K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盐+★ 由:n70.5gk+0,5gK 可知: 时p春液中性 影大水条加水精中主复道的黄单用青子指 >水,时p水液性 有的种产在水中的及 <,时p小T液是性 P+3s+0一S+20,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3、带液的酸碱 五、水解平衡移动 人的浓度 的浓度道大,水解度越小:浓度港小,水解 越大 时,由于水解生成沉淀,不能得到所 即稀溶液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功 解反入物应的可以使平南在动。郑休 2、温度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水解反应是吸格反应 浓的 水解遍出H,S 升高温度将促使水解 NaOH

5  盐类水解 二、强酸弱碱盐 1、一元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以NH 4Cl为例:其水解反应为: NH 4+ +H 2ODNH 3+H 3O + Kh=Kw /Kb;[H + ] 2=Khc 盐 强酸弱碱盐的水解常数就是该弱碱的共轭酸的酸 常数Ka。 盐类水解 2、高价金属阳离子的水解 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是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一般具有确定的配位数,如:[Fe(H 2O)6] 3+ 等,也有特 殊的,如:[Pb(H 2O)x] 2+ 。 高价金属阳离子水解一般显酸性,这是由于 [Fe(H 2O)6] 3+ +H 2OD[Fe(OH)(H 2O)5] 2+ +H 3O +  [Fe(OH)(H 2O)5] 2+ +H 2OD[Fe(OH) 2(H 2O)4]+ +H 3O +  [Fe(OH)2(H 2O)4]+ +H 2ODFe(OH)3+3H 2O+H 3O +  高价金属离子的水解和多元弱酸强碱盐一样是分 步进行的由于不能进行定量计算所以只作简单了解。 三、弱酸弱碱盐 弱酸弱碱盐其阴、阳离子都能水解如:NH 4Ac NH 4+  +H 2O  D NH 3+H 3O +  Ac­ + H 2O  D HAc+OH ­  H 3O + +OH ­  D 2H 2O  ────────────── NH 4+  + Ac ­ D NH 3 +  HAc  由于溶液中同时存在水、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是这三个平衡的总结果。 NH 4+  +H 2O  DNH 3+H 3O +  1/Kb Ac­ + H 2O  DHAc+OH ­  1/Ka H 3O + +OH ­  D 2H  ─────── 2O ────── Kw  NH 4+ +Ac ­ DNH 3+HAc Kh Kh=Kw /(KaKb ) Ka、Kb均很小即Kh较大,弱酸弱碱盐更容易水解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例题:弱酸弱碱盐NH 4Ac水解时已知其浓度为c 盐 。 H 2O  +  NH 4+  +   Ac ­ DNH 3·H 2O+HAc 起 c 盐 c 盐 0          0  平衡 c 盐­x  c 盐­x  x          x  Kh=[NH 3·H 2O][HAc]/([Ac­ ][NH 4+ ]) =x 2 /(c 盐­x) 2=x 2 /c 2=Kw /KaKb 因x很小所以c 盐 ­ x≈c 盐 Kw /KaKb=(x/c 盐) 2 又因HAc的Ka=[H + ][Ac­ ]/[ HAc] ∴[H + ]=Ka[HAc]/[Ac­ ]=Ka(x/c 盐) ∴[H + ] 2=Ka 2(x/c 盐) 2=Ka 2(Kw /KaKb )=KaKw /Kb ∴pH=7­0.5lgKa+0.5lgKb 由: pH=7­0.5lgKa+0.5lgKb 可知: Ka=Kb 时 pH=7  溶液呈中性 Ka>Kb 时 pH7  溶液呈碱性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中和反应与水解反应中,中和反应占了主导地位。 水解趋势较大的Na 2CO 3,其0.10mol·L­1溶液中的水解 度才百分之四。 即虽可水解但水溶液中主要以盐的简单阴离子的 形式存在。 只有少数几种在非水溶剂中得到的盐,如:Al 2S 3及 Cr2S 3等,它们的阴、阳离子都水解且水解产物是易 挥发性的气体和沉淀,离开平衡体系,使水解反应进 行完全。 2Al 3+ +3S 2­ +H 2O===3H 2S↑+2Al(OH)3↓ 酸 中和 碱 盐 水解 +  +  水 四、酸碱中和 盐类水解 五、水解平衡移动 1、盐的浓度 盐的浓度越大,水解度越小;浓度越小,水解 度越大。 即稀释溶液,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 2、温度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升高温度将促使水解。 盐类水解 3、溶液的酸碱度 水解反应常使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因此,控 制溶液的酸碱度通常可以促进或抑制水解反应,在 配制Sn2+ 、Fe 3+ 、Bi 3+ 、Sb 3+ 和Hg 2+ 等盐类的水溶液 时,由于水解生成沉淀,不能得到所需溶液。 SbCl 3+H 2ODSbOCl↓+2HCl  加入相应的酸,可以使平衡向左移动,抑制水 解反应。 所以在配制这些溶液时,通常是将它们溶于较 浓的酸中,然后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配制Na 2S水溶液时为防止Na 2S水解逸出H 2S, 必须加入NaOH

10.4酸藏理论 酸碱理论 高理论(阿尼乌新电高理论》 子建 酸碱的定义 电离时产生的阳高子全部是H高子的化合物叫 凡能炭 NH' 它门依获得 共糯酸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 酸及其共矩碱 一般来说: 共能胶,它的共碱就越 共 共第 学式 水为最再的酸,它的共规碱是最强的碱, 硫 H: 的强皮用装受质子的胞力来量度, NH 度受质子的能力.如O、P0之 澳腹HBr Br· 。。绿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 从表中的共怎酸碱对可以看出: 共是艺质群将竖裤去无。是个 ①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②有的高子在某个共知酸碱对中是碱,但在习 个共躬酸碱对中却是晚如1S0, 愈质子论中没有盐的餐意 共装子后 9.0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不仅扩大了酸和碱的落围,还可 以把电离理论中的 作用 中和作用及水解作 之内,都是可以 +8留 由意先用, 受皮授于的房经受社格的 在水液中,酸电离时放出厨子给水,并产生 . 世留

6  一、酸碱的电离理论(阿累尼乌斯电离理论) 1、酸碱的定义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 + 离子的化合物叫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 离子的化合物 叫碱。 H + 离子是酸的特征,OH ­ 离子是碱的特征。中 和反应的实质是:H + +OH ­ ===H 2O。 电离理论只适用于水溶液,但在非水溶剂和无 水的情况下,电离理论又无法适应。如HCl的苯溶 液是酸还是碱。 10.4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 二、酸碱质子理论 1、酸碱的定义 酸: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 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酸和碱可以是分子或离子。如HCl、NH 4+ 、 HSO 4 ­ 是酸;Cl ­ 、NH 3、HSO 4 ­ 是碱。 如:HCl  D H +  +  Cl ­  酸 质子 + 碱 这样的一对酸碱,它们依赖获得或给出质子互相 依存这样的酸碱对叫做共轭酸碱对,这里Cl ­ 离子是 HCl的共轭碱,而HCl是Cl ­ 离子的共轭酸。即 HA  D H + + A­  共轭酸 共轭碱 酸碱理论 一般来说:共轭酸越强,它的共轭碱就越弱; 共轭碱越强,它的共轭酸就越弱。 如:H 2ODH + +OH ­  水为最弱的酸,它的共轭碱是最强的碱。 酸的强度:用给出质子的能力来量度。 强酸具有高度给出质子的能力。如HClO 4、 HCl、HNO 3、H 2SO4等。 碱的强度:用接受质子的能力来量度。 强碱具有高度接受质子的能力。如OH ­ 、PO 4 3­  离子等。 酸碱理论 氢溴酸 HBr  Br ­  溴离子 氨 NH 3 NH 2 ­  氨基离子 铵离子 NH 4+  NH 3 氨 水 H 2O  OH ­  氢氧根 水合氢离子 H 3O +  H 2O  水 硫酸氢根 HSO 4 ­  SO4 2­  硫酸根 硫酸 H 2SO4 HSO 4 ­  硫酸氢根 高氯酸 HClO 4 ClO 4 ­  高氯酸根 名称 化学式 化学式 名称 酸 共轭碱 酸及其共轭碱 酸碱理论 从表中的共轭酸碱对可以看出: ①酸和碱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②有的离子在某个共轭酸碱对中是碱,但在另 一个共轭酸碱对中却是酸,如HSO 4 ­ 等; ③质子论中没有盐的概念。 酸碱理论 2、酸碱反应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就是两个 共轭酸碱对之间质子传递的反应。例如: HCl  +  NH 3 ===   NH 4+  +Cl ­  酸1  碱2  酸2  碱1  NH 3和HCl的反应,无论在水溶液中或气相中, 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即HCl是酸,放出质子给NH 3,然后转变为它的 共轭碱Cl ­ ; NH 3是碱,接受质子后转变为它的共轭酸NH 4+ 。 强酸放出的质子,转化为较弱的共轭碱。 酸碱质子理论不仅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还可 以把电离理论中的电离作用、中和作用及水解作 用,统统包括在酸碱反应的范围之内,都是可以看 作是质子传递的酸碱中和反应。 (1)电离作用: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的观点,电离作用就是水与 分子酸碱的质子传递反应。 在水溶液中,酸电离时放出质子给水,并产生 共轭碱。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 强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很强,其共轭碱则较弱, 几乎不能结合质子,因此反应几乎完全进行(相当于 电离理论的全部电离)。 HCl  +  H 2O  D H 3O + +Cl ­  酸1  碱2  酸2  碱1  弱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很弱,其共轭碱则较强, 因此反应程度很小,为可逆反应(相当于电离理论的 部分电离)。 HAc  +  H 2O  D H 3O + +Ac ­  酸1  碱2  酸2  碱1

酸碱理论 酸碱理论 装 2水解反应 椰发西子论中没有盐的赢念,因此,也没有盐的水 隐.资贯学宋经应相当于质子地中水与有子 十在来 中0餐质子支 声图 器肉O0热外和紧就所子有 MHOI HAO NI 080 o00 酸碱理论 陵碱理论 电子 及性, 解决 此又是电子对受体,是电子对给于体 传 工 量标度 象电离 (电子对接受体(电子对给子体) H:OH 质子理论得到广泛应月 NH IF-BP :NH 酸碱理论 10.5沉淀溶解平衡 ,因此喷 所不子中性 C金氧化物Ca0及其 实为锁电装务辣我资秀视 OH刚 情结合而 的 前解度的单位 相互损 =a 和时的浓度。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的海解度为多的水,-20X10"在298K时MgOm 与Nge+20H 4 AC1的为知2×100

7  氨和水的反应,H 2O给出质子,由于H 2O是弱 酸所以反应程度也很小,是可逆反应(相当于NH 3在 水中的电离过程)。 H 2O  +  NH 3 D NH 4+  +OH ­  酸1  碱2  酸2  碱1  酸碱理论 可见在酸的电离过程中,H 2O接受质子,是一 个碱,而在NH 3的电离过程中,H 2O放出质子,又 是一个酸,所以水是两性物质。 H 2O  +  H 2O  D H 3O + +OH ­  由于H 3O + 与OH ­ 均为强酸和强碱,所以平衡强 烈向左移动。 酸碱理论 (2)水解反应 质子论中没有盐的概念,因此,也没有盐的水 解反应。 电离理论中水解反应相当于质子论中水与离子 酸、碱的质子传递反应。 H 3O + + Ac­ D HAc  +  H 2O  酸1  碱2  酸2  碱1  NH 4+ + OH ­ D H 2O  + NH 3 酸1  碱2  酸2  碱1  酸碱理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酸碱质子理论扩大了酸碱 的含义和酸碱反应的范围,摆脱了酸碱必须在水中发 生的局限性,解决了一些非水溶剂或气体间的酸碱反 应,并把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反应系统地归纳为质子 传递的酸碱反应。 这样,加深了人们对于酸碱和酸碱反应的认识。 关于酸碱的定量标度问题,酸碱质子理论亦能象电离 理论一样,应用平衡常数来定量地衡量在某溶剂中酸 或碱的强度,这就使酸碱质子理论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酸碱质子理论只限于质子的放出和接受, 所以必须含有氢,这就不能解释不含氢的一类的反应。 酸碱理论 三、酸碱电子理论 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为酸,凡是可以给出 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 因此,酸又是电子对接受体,碱是电子对给予体。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配位键(两原子间的共用电子 对是由一个原子单独提供的化学键称为配位键,通常 用→表示。的形成并生成酸碱配合物。 酸 碱 酸碱配合物。 (电子对接受体)  (电子对给予体) H +  +  :OH ­  H:OH  HCl  +  :NH 3 [H←NH 3] BF3 +  :F­  [F←BF3] Cu 2+ +  4 :NH 3 [Cu(←NH 3) 4] 酸碱理论 由于在化合物中配位键普遍存在,因此路易斯酸、 碱的范围极其广泛,酸碱配合物无所不包。凡金属离 子都是酸,与金属离子结合的不管是阴离子或中性分 子都是碱。 所以一切盐类(如MgCl 2)、金属氧化物(CaO)及其 它大多数无机化合物都是酸碱配合物。 有机化合物如乙醇CH 3CH 2OH可看作是(酸)和 OH ­ 碱以配位键结合而成的酸碱配合物C 2H 5←OH  酸碱电子理论对酸碱的定义,摆脱了体系必须具 有某种离子或元素也不受溶剂的限制,以电子的给出 和接受来说明酸碱的反应,故它更能体现物质的本质 属性,较前面几个酸碱理论更为全面和广泛。但是由 其对酸碱的认识过于笼统,因而不易掌握酸碱的特征。 10.5  沉淀溶解平衡 一、溶度积常数 1、溶度积 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的 系数次方之积为溶度积,溶度积为一常数,在数据表 中可查得。如: PbCl 2(s)DPb 2+ +2Cl ­ Ksp=[Pb 2+ ][Cl ­ ] 2 Ksp越大则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溶解趋势越大,反 之越小。【溶度积常数】 2、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溶解度s的单位g/L或mol/L,即饱和时的浓度。 A aBb (s)DaA b+ +bBa s              as bs Ksp=[A b+ ] a[Ba­ ]b=[as] a[bs]b=a ab bs a+b 例1:室温下,AgCl的溶解度是1.93×10 ­3g/L,求 AgCl的溶度积。已知AgCl的摩尔质量为143.3g/mol。 解: ①把AgCl溶解度单位(g/L)换算成mol·L­1 s=1.93×10 ­3g/L÷143.3g/mol  =1.35×10 ­5mol·L­1 ②求KspAgCl(s) D Ag +  +  Cl ­  饱和、平衡 1.35×10 ­5 1.35×10 ­5 Ksp (AgCl)=[Ag + ][Cl ­ ] =(1.35×10 ­5) 2 =1.82×10 ­10 答:AgCl的Ksp 为1.82×10 ­10 沉淀溶解平衡 例2:Mg(OH)2的Ksp=1.20×10 ­11在298K时,Mg(OH)2 的溶解度为多少?  解:Mg(OH)2(s) DMg 2+ +2OH ­  设溶解度为s 平衡时 s 2s K sp=[Mg 2+ ][OH ­ ] 2 =s(2s) 2 =4s 3 =1.2×10 ­11 ∴ s=1.44×10 ­4mol·L­1 答:氢氧化镁在298K时的溶解度为1.44×10 ­4mol·L­1。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落度积规则 根据清度积常数可以判断沉淀、溶解反应进行的方 x×134×1 高子表票痕中其高子浓度系次方之积 酸银在298K时的K9.62X10 任意情况下的离子积为: 神液无沉淀析出即平衡状态 ®当心>人惠过饱和液向生沉淀的方向移发 ●8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4、同高子效应 ② 创:298K时酸的解度为1.04×10molL4 的酸钠溶液中的解度是多少 s+.0 可Ba -Ba211S02 -104×10×1.04×10 =1.08X100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积。 0.09-0.009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2、氧化还原反应 -Mi'+ 3C uS+8HNO,- -3CuN0,2+3s+2N0t+4H,0 +2d+ 、生成配位化合物 )+2NH,---jAg(NH)I'+CH

8  沉淀溶解平衡 例3:Ag 2CrO 4在298K时溶解度s=1.34×10 ­4mol·L­1 求:Ksp  解: Ag 2CrO 4(s) D2Ag +  +        CrO 4 2­  平衡时 2×1.34×10 ­4 1.34×10 ­4 Ksp =[Ag + ] 2[CrO 4 2­ ] =(2×1.34×10 ­4) 2×1.34×10 ­4 =9.62×10 ­12 答:铬酸银在298K时的Ksp =9.62×10 ­12 由以上三个例题的结果可得到如下结论: ①同种类型的难溶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Ksp越 大则溶解度越大。 ②不同类型则不能用Ksp 的大小来比较溶解度的大 小,必须经过换算才能得出结论。 沉淀溶解平衡 3、溶度积规则 根据溶度积常数可以判断沉淀、溶解反应进行的方 向。 某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其离子浓度系数次方之积称 离子积。用Qi 表示。 如:Ag 2CrO 4 任意情况下的离子积为: Qi =c 2 (Ag + )×c(CrO 4 2­) ①当Qi =Ksp是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即平衡状态; ②当Qi Ksp是过饱和溶液,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沉淀溶解平衡 4、同离子效应 例4:298K时硫酸钡的溶解度为1.04×10 ­5mol·L­1, 如果在0.010mol·L­1的硫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是多少? 解:①先求Ksp  BaSO 4DBa 2+  +      SO 4 2­  1.04×10 ­5 1.04×10 ­5 Ksp =[Ba 2+ ][SO4 2­ ] =1.04×10 ­5×1.04×10 ­5 =1.08×10 ­10 沉淀溶解平衡 ②求s Na 2SO4→2Na +  +      SO 4 2­  BaSO4 D Ba 2+  +      SO 4 2­  初 0                0.01  平衡 s s+0.01≈0.01 Ksp=[Ba 2+ ][SO4 2­ ] =s×0.01 s=Ksp /0.01  =1.08×10 ­10 /0.01  =1.08×10 ­8mol·L­1 sKsp ∴有沉淀析出。 答:能析出Ag 2CrO 4沉淀。 沉淀溶解平衡 例6:1升含有0.001mol·L­1的SO 4 2­ 离子的溶液加 入0.01mol氯化钡(不考虑体积变化),能否使SO4 2­ 离子 沉淀完全?Ksp (BaSO4)=1.08×10 ­10 解:由题意可知Ba 2+ 离子过量,为简便,可令 SO4 2­ 离子完全反应。 BaSO4(s) D SO4 2­  +  Ba 2+  初1  0.001  0.01  初2  0  0.01­0.001  平衡 x 0.009­x≈0.009  ∴由Ksp=[Ba 2+ ][SO4 2­ ] =0.009×x=1.08×10 ­10 解得x=1.2×10 ­8<10 ­5 由x<<0.009,前面的近似是合理的 答:能使SO4 2­ 离子沉淀完全。 沉淀溶解平衡 三、沉淀的溶解 根据溶度积规则,要使沉淀溶解,必须减小该难 溶盐饱和溶液中某一离子的浓度,以使Qi <Ksp。减小 离子浓度的办法有: 1、生成弱电解质 Mg(OH)2 (s) Mg +  OH ­ H +  Cl ­ H 2O  HCl + 2 + 2 2 + 2 2 由于加入H + 使OH ­ 和H + 结合成弱电解质水,溶 液中的OH ­ 离子的浓度降低使平衡向着溶解方向移 动。从而使沉淀溶解。 沉淀溶解平衡 2、氧化还原反应 3CuS+8HNO 3===3Cu(NO 3) 2+3S↓+2NO↑+4H 2O  3、生成配位化合物 AgCl(s)+2NH 3===[Ag(NH 3) 2]+ +Cl ­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过整沉离和酸益和难清的宝 10 01 子开始沉淀和完 Kg-9x 1×10 要的DH值: 2.68. 是货:青于开始沉定的p雀为 可求海H2XT 淀的6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H']- 584x10网 P 的最浓建 情化物ZS解于1升盐酸后盐酸 沉淀溶解平衡 五、分步沉 当加入某种沉淡 沉 行 所需益酸的浓度的计算公式为, 升福合后滴加入1moL的 r=02+ 6.84×102 Ksp 结晨先生成黄色沉旋八而后才生成白色沉淀 益的浓 沉淀溶解平 沉淀溶解平衡 的天 六、沉淀的转化 如在AgC口的沉淀中加入上离子又生成了一种新 156 生成 沉淀, +K+ 此时 这种在有沉淀的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生象另 种更的物质,叫沉淀的转化 9

9  沉淀溶解平衡 四、酸度对沉淀和溶解的影响 通过控制pH值可使某些难溶的弱酸盐和难溶的氢 氧化物沉淀或溶解。 例7:计算欲使0.01mol·L­1Fe 3+ 离子开始沉淀和完 全沉淀的pH值。Ksp [Fe(OH) 3]=1.1×10 ­36 解:①Fe 3+ 离子开始沉淀所需要的pH值: Fe(OH)3(s) DFe 3+ +3OH ­  0.01 x  由Ksp=[Fe 3+ ][OH ­ ] 3 =0.01×x 3=1.1×10 ­36 解得: x=[OH­ ]=4.79×10 ­12mol·L­1 由Kw 可求得[H + ]=2.09×10 ­3mol·L­1 pH=2.68  沉淀溶解平衡 ②Fe 3+离子沉淀完全所需要的pH值 Fe(OH)3 (s) DFe 3+ +  3OH ­ 1×10 ­5  y 由Ksp =[Fe 3+][OH ­]3  =1×10 ­5 ×y3 =1.1×10 ­36  解得:y=[OH­]=4.79×10 ­11 mol·L­1  由Kw 可求得[H +]=2.09×10 ­4 mol·L­1  pH=3.68  答:欲使0.01mol·L­1 Fe 3+离子开始沉淀的pH值为 2.68,完全沉淀的pH值为3.68。 注:由此可见:①氢氧化物沉淀不一定在碱性环 境;②不同氢氧化物的Ksp 值不同沉淀的pH值也不 同,因此可通过控制pH值分离金属离子。 硫化物大部分为难溶物,硫化物的Ksp 相差很大, 其沉淀、溶解情况比较复杂。 在用酸溶解硫化物(或用H2 S使金属离子沉淀为硫 化物)时,体系中同时存在硫化物的沉淀溶解平衡及 H2 S的电离平衡。 MS(s) DM 2++S 2­ Ksp  S 2­+2H+DH2 S K=1/(Ka1Ka2 )  其中Ka1 =5.7×10 ­8 ;Ka2 =1.2×10 ­15  MS(s)+2H+DM 2++H2 S K=Ksp /(Ka1Ka2 )=[M 2+][H2 S]/[H +] 2  沉淀溶解平衡 Ksp  2  Ka1 Ka 2  2  [M  ][H S]  [H ] + + = 沉淀溶解平衡 注:上式[H + ]为平衡时的浓度。 下面两个问题是一个意思吗? 1、计算0.10mol硫化物ZnS溶解于1升盐酸中所需 盐酸的最低浓度。 2、计算0.10mol硫化物ZnS溶解于1升盐酸后盐酸 的最低浓度。 所以当[M 2+ ]=0.10mol·L­1,[H 2S]≈0.1mol·L­1时平 衡溶液中的[H + ]为: Ksp  Ksp  K  K  a a 25 2 1 2 2 [M  ][H  S]  6.84  10  [H ]  + - + ¥ = = MS(s)+2H+ D M 2+ +  H2 S 初 0.1 x 0 0 平衡 0 x ­ 0.2  0.1  0.1  [H+ ]=x­0.2  ∴所需盐酸的浓度的计算公式为: 沉淀溶解平衡 Ksp  x 25  6.84  10  0.2 - ¥ = + (上面的计算结果指的是哪一个盐酸的浓度?) 显然,欲使一定量硫化物溶解所需盐酸的浓度与 该硫化物溶度积的平方根的倒数成线性关系,而且 Ksp 越小者所需酸的浓度越大。 沉淀溶解平衡 五、分步沉淀 如果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离子,当加入某种沉淀 剂时,沉淀反应将依怎样的次序进行呢? 实验:取0.02mol·L­1氯化钠溶液20毫升,0.02  mol·L­1 ,碘化钠溶液20毫升混合后,逐滴加入1mol·L­1的 AgNO 3溶液观察现象? 结果先生成黄色沉淀AgI而后才生成白色沉淀 AgCl。 对于同一类型的难溶电解质AgCl、AgI沉淀析出 的顺序是溶度积小的AgI先沉淀,溶度积大的AgCl后 沉淀,这种先后沉淀的作用叫分步沉淀。 沉淀溶解平衡 我们通过溶度积计算来说明 已知:AgCl的Ksp =1.56×10 ­10 ,AgI的Ksp =1.56×10 ­16 所以生成AgCl沉淀所需Ag + 离子最低浓度为: [Ag + ]=1.56×10 ­10 /0.01=1.56×10 ­8(mol·L­1) 生成AgI沉淀所需Ag + 离子最低浓度为: [Ag + ]=1.5×10 ­16 /0.01=1.5×10 ­14(mol·L­1) 生成AgI沉淀所需Ag + 离子浓度少,所以先沉淀。 当AgCl开始沉淀时I ­ 离子是否沉淀完全? 当AgCl开始沉淀时溶液中[Ag + ]为1.56×10 ­8mol·L­1 此时[I ­ ]=1.5×10 ­16 /1.56×10 ­8=9.6×10 ­9(mol·L­1) <1×10 ­5(mol·L­1) I ­ 离子早已沉淀完全,所以利用此原理可以分离两 种离子且两种沉淀的溶度积相差越大,分离越完全。 沉淀溶解平衡 六、沉淀的转化 如在AgCl的沉淀中加入I ­ 离子又生成了一种新 的沉淀AgI。 AgCl(s) DAg + +  Cl ­  +  KI ─→I ­  +  K +  E AgI↓ 这种在有沉淀的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生成另 一种更难溶的物质,叫沉淀的转化

基本要求 作业 1,学会应用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原理,讨论 3、6、10、14、17、19 西电解质(包新水、野酸、野碱)在水溶液中的电 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及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 2,掌提离子平衡的有关计算, 溶度积常数 Fe(OH 2X101

10  基本要求 1.学会应用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原理,讨论 弱电解质(包括水、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电 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及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 衡。 2.掌握离子平衡的有关计算。 作 业 3、6、10、14、17、19 溶度积常数 1.2×10  Z ­23 8.5×10  nS CuS ­45 1.06×10  P ­8 bSO  1 4 .96×10  CaSO  ­4 4 1.2×10  Mg(OH ­11 ) 3.95×10  2 CaF —11 2 2.6×10  M ­5 gCO  8.7×10  3 C ­9 aCO 3 1.7×10  L ­3 i 2CO  1.08×10  3 B ­10 aSO4 4×10  Hg ­53 8.1×10  S  B ­9 aCO 3 1.1×10  F ­36 e(OH) 9.0×10  3 Ag  —12 2CO 4 1.64×10  F ­14 e(OH) 1.5×10  2 AgI ­16 1.02×10  CuCl  ­6 7.7×10  AgB ­13 r  2×10  Cu  ­47 1.56×10  2S  AgCl  ­10 K  化学式 K sp 化学式 sp  返回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