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 曙光医院消化科 ■ 张正利
痢 疾 § 曙光医院消化科 § 张正利
概 述 ■定义: 《内经》—“肠游” 《难经》—“大瘕泻” 《伤寒》将其与泄泻统归于“下利” 宋《济生方》以后 一痢疾
概 述 § 定义: § 《内经》————“肠澼” 《难经》—— “大瘕泻” 《伤寒》将其与泄泻统归于“下利” 宋《济生方》以后———— 痢疾
历尖沿革 《内经》指出感受外邪和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是导致本 病的重要因素。 > 《伤寒论》对痢疾作了初步的分类,指出了本病的病机 是有“热”,所创'“葛粮芩莲汤”“白头翁汤”“黄芩 汤”沿用至今。 > 《诸病源候论》 将痢疾细分为赤白痢、脓血痢、冷痢、 休 息痢、蛊注痢等二十一种证候。 > 元时注意到有传染性,有“时疫痢”之名。朱丹溪在 治则上强调通因通用。 > 刘河间善用辛苦寒药治痢,其“行血”、“调气”等治 则已称为日后治痢的重要原则 AA 明清后注重补脾肾。 《痢疾论》又名《痢疾大全》,清代孔毓礼,成书于 1751年,编纂,总结历代所述
历史沿革 Ø 《内经》指出感受外邪和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是导致本 病的重要因素。 Ø 《伤寒论》对痢疾作了初步的分类,指出了本病的病机 是有“热” ,所创“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黄芩 汤”沿用至今。 Ø 《诸病源候论》将痢疾细分为赤白痢、脓血痢、冷痢、 休息痢、蛊注痢等二十一种证候。 Ø 金元时注意到有传染性,有“时疫痢”之名。朱丹溪在 治则上强调通因通用。 Ø 刘河间善用辛苦寒药治痢,其“行血” 、 “调气”等治 则已称为日后治痢的重要原则。 Ø 明清后注重补脾肾。 Ø 《痢疾论》又名《痢疾大全》,清代孔毓礼,成书于 1751年,编纂,总结历代所述
病因 夏秋之季,热郁湿蒸,湿热之邪 内侵人体,蕴于结肠而发病 感受外邪 气候乖戾,感受疫毒之邪 病因 过食肥甘厚味,或生冷瓜果,滋 生寒湿、湿热,食积 饮食不节 食用不洁之物,痢邪从口而 入
病 因 感受外邪 病因 饮食不节 夏秋之季,热郁湿蒸,湿热之邪 内侵人体,蕴于结肠而发病 气候乖戾,感受疫毒之邪 过食肥甘厚味,或生冷瓜果,滋 生寒湿、湿热,食积 食用不洁之物,痢邪从口而 入
病机 感受湿毒,博结气血 湿热内蕴 湿热内蕴 积于肠道,与气血博结, 传化失常,气血瘀滞, 脂络受损 感受疫毒 疫毒熏灼 灼伤肠道,耗伤气血 一 毒盛于里,助热伤津 毒邪上攻请窍 肥甘生冷 寒湿内阻 毒邪内扰心营 疫毒内盛内陷 饮食不洁
病 机 n 感受湿毒,博结气血 湿热内蕴 积于肠道,与气血博结, 传化失常,气血瘀滞, 脂络受损 感受疫毒 肥甘生冷 饮食不洁 湿热内蕴 寒湿内阻 疫毒熏灼 灼伤肠道,耗伤气血 - 毒盛于里,助热伤津 - 毒邪上攻请窍 - 毒邪内扰心营 - 疫毒内盛内陷 -
病机 ■体虚久痢,正亏邪恋 ■下痢收涩过早,邪敛日久,损伤脾胃 ·余邪不尽,正虚邪敛 ■脾胃损伤,痢疾易感 ■久痢不愈,可见脾肾亏虚、隐血亏虚诸证
病 机 n 体虚久痢,正亏邪恋 n 下痢收涩过早,邪敛日久,损伤脾胃 n 余邪不尽,正虚邪敛 n 脾胃损伤,痢疾易感 n 久痢不愈,可见脾肾亏虚、隐血亏虚诸证
病机 总结 ·病位在肠 病机主要是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道传化失司, 脂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为痢。 湿滞疫毒是主要的病理因素,并贯穿发病始终, 而人体体质阴阳气血的盛衰又是病机转化的关键。 ■ 注意点 ·本病与脾胃肾关系密切 ■临床中以湿热多见 气滞血瘀是常见的病理因素
病 机 n 总结 n 病位在肠 n 病机主要是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道传化失司, 脂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而为痢。 n 湿滞疫毒是主要的病理因素,并贯穿发病始终, 而人体体质阴阳气血的盛衰又是病机转化的关键。 n 注意点 n 本病与脾胃肾关系密切 n 临床中以湿热多见 n 气滞血瘀是常见的病理因素
类征鉴别 类证鉴别 痢疾与泄泻 相同点:(1)均多发夏 (2)病变皆在肠道 (3)病因有相同之处 不同点:()临床表现不同 (2)病机不同 “泻由水谷不分,出于中焦;痢以脂血伤败, 病在下焦
类证鉴别 n 类证鉴别 n 痢疾与泄泻 相同点:⑴均多发夏 ⑵病变皆在肠道 ⑶病因有相同之处 不同点:⑴临床表现不同 ⑵病机不同 “泻由水谷不分,出于中焦;痢以脂血伤败, 病在下焦。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虚实 ■ 辨寒热 ■ 辩证结合辅助检查
辨证论治 n 辨证要点: n 辨虚实 n 辨寒热 n 辩证结合辅助检查
辨证论治 治疗要点 痢之初起,通因通用 调气行血,勿泥苦下 ■ 正虚邪恋,兼用通补 ■ 痢久不愈,内外共治
辨 证 论 治 n 治疗要点 n 痢之初起,通因通用 n 调气行血,勿泥苦下 n 正虚邪恋,兼用通补 n 痢久不愈,内外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