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自信,学习反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驳论文的基本特点,学习反驳的方法和驳论文 的写法。 2.能力目标:培养有理、有据、有力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自信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灵活运用反驳技巧进行辩驳和写作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和点拨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辫论赛视频导入: 多媒体播放“东莞市第二届中学生辩论赛半决赛”视频片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分享了一段精彩的辩论赛,正反双方慷慨辩驳, 妙语连珠,展现出双方出众的论辩水平和应变能力。 提问:刚才那段辩论的辩题是什么?是辩论赛中的哪个环节? 明确:(1)正方辩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反方辩题:宁为 瓦全,不为玉碎;(2)攻辩和自由辩论环节的片段。 提问:从论证方式看,议论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那么,大 家欣赏到的那个辩论片段可以看成是立论,还是驳论?
《确立自信,学习反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驳论文的基本特点,学习反驳的方法和驳论文 的写法。 2.能力目标:培养有理、有据、有力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自信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灵活运用反驳技巧进行辩驳和写作。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和点拨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辩论赛视频导入: 多媒体播放“东莞市第二届中学生辩论赛半决赛”视频片段。 同学们,刚才我们分享了一段精彩的辩论赛,正反双方慷慨辩驳, 妙语连珠,展现出双方出众的论辩水平和应变能力。 提问:刚才那段辩论的辩题是什么?是辩论赛中的哪个环节? 明确:(1)正方辩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反方辩题:宁为 瓦全,不为玉碎;(2)攻辩和自由辩论环节的片段。 提问:从论证方式看,议论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那么,大 家欣赏到的那个辩论片段可以看成是立论,还是驳论?
明确:驳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达与交流:确立自信,学习反 驳。(板书) 温故知新 1.提问: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其三要素各有什么要求? 明确: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据,其要求是: (1)论点要正确、鲜明。正确就是论点本身要符合符合客观实 际,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鲜明就是说作者必须旗帜鲜明地表示肯定 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决不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2)论据要真实、充分。就是说,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公认 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3)论证必须合乎逻辑。写立论性的文章,要言之成理, 合乎逻辑。论点统帅论据,论据证明论点 其实这些主要是就立论文的而言的,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 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那么什么是驳论,怎样进行反驳,反驳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大家 起看到“确立自信学习反驳”中的“写法借鉴”。 自主学习,了解反驳 1.自由阅读“写法借鉴”,回答下面问题。 (1)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反驳了什么 观点?如何进行反驳的? 明确:①鲁迅先生反驳的观点: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明确:驳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达与交流:确立自信,学习反 驳。(板书) 二、温故知新 1.提问: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 其三要素各有什么要求? 明确: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据,其要求是: (1)论点要正确、鲜明。正确就是论点本身要符合符合客观实 际,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鲜明就是说作者必须旗帜鲜明地表示肯定 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决不可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2)论据要真实、充分。就是说,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公认 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3)论证必须合乎逻辑。写立论性的文章,要言之成理, 合乎逻辑。论点统帅论据,论据证明论点。 其实这些主要是就立论文的而言的,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 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那么什么是驳论,怎样进行反驳,反驳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大家 一起看到“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中的“写法借鉴”。 三、自主学习,了解反驳 1.自由阅读“写法借鉴”,回答下面问题。 (1)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反驳了什么 观点?如何进行反驳的? 明确:①鲁迅先生反驳的观点: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②反驳论证。先假定对方的论据——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相信国联,求神拜佛是真实的,然后指出这些要么是“他信力”,要 么是“自欺力”,但从“不曾有过自信力”,当然就没有“失掉了” 之说法。这就是说,对方的论据证明不了对方的论点。接着,树立正 确的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通过确凿的论据证 明这一论点,进而有力的批驳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一错误的论 点 2.小组讨论:你从中能得出几种反驳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反驳 方法? 明确:(1)直接反驳:反驳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 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 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 (2)间接反驳:一是反驳论据,通过揭露对方论据的虚假来反 驳论点;二是反驳论证,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从而达到反 驳论点的目的;三是对立正确的论点,通过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来驳 斥错误的论点。 3.学生讨论,并概括什么是驳论。 明确: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 荒谬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教师补充:议论虽有立论、驳论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 的。破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
②反驳论证。先假定对方的论据——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相信国联,求神拜佛是真实的,然后指出这些要么是“他信力”,要 么是“自欺力”,但从“不曾有过自信力”,当然就没有“失掉了” 之说法。这就是说,对方的论据证明不了对方的论点。接着,树立正 确的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通过确凿的论据证 明这一论点,进而有力的批驳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这一错误的论 点。 2. 小组讨论:你从中能得出几种反驳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反驳 方法? 明确:(1)直接反驳:反驳论点,先举出对方的荒谬论点,然 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揭示出谎言同事实、谬 论与真理之间的矛盾。 (2)间接反驳:一是反驳论据,通过揭露对方论据的虚假来反 驳论点;二是反驳论证,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从而达到反 驳论点的目的;三是对立正确的论点,通过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来驳 斥错误的论点。 3.学生讨论,并概括什么是驳论。 明确: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 荒谬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教师补充:议论虽有立论、驳论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 的。破和立是辨证的统一。在立论性的文章中,有时也要批驳错误论
点;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 的观点。因此,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 四、法眼辨析,巩固提高 阅读下面三段话,分组讨论:这三段话分别采用了哪种反驳方 法?如何进行反驳的? 1.古人云:“知足常乐”。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满足,他就会 永远快乐。如果把这话理解为今天的青年在生活上知足,不作不切实 际的追求倒也不错。但是要从对事业的追求上来理解,这话却是不对 的 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例如英国莎士 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 的不这样,就都消灭了。” 现在既然知道了这一层,却更不解它们既已消灭,现在的教授 何从看见,却居然断定它们所写的都不是永久不变的人性了。” 3.一个日本女记者问朱镕基总理:“昨天我家中被贼偷了,有人 说是中国人干的,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总理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 枳’。我记得战国时晏子出使楚国,曾经说一个人在齐国可以安居乐 业,而到楚国却成为盜贼,原因仅在于民风问题。因此我建议贵国的 政府应该致力于民众道德礼仪的培养,只有环境好了,才可以杜绝偷 盗 学生讨论,再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点;在驳论性的文章中,一般也要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 的观点。因此,立论和驳论在议论文中常常是结合起来使用的。 四、法眼辨析,巩固提高 阅读下面三段话,分组讨论:这三段话分别采用了哪种反驳方 法?如何进行反驳的? 1.古人云:“知足常乐”。意思是说,一个人知道满足,他就会 永远快乐。如果把这话理解为今天的青年在生活上知足,不作不切实 际的追求倒也不错。但是要从对事业的追求上来理解,这话却是不对 的。 2.“文学当描写永远不变的人性,否则便不久长。例如英国莎士 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 的不这样,就都消灭了。” “现在既然知道了这一层,却更不解它们既已消灭,现在的教授 何从看见,却居然断定它们所写的都不是永久不变的人性了。” 3.一个日本女记者问朱镕基总理:“昨天我家中被贼偷了,有人 说是中国人干的,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总理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 枳’。我记得战国时晏子出使楚国,曾经说一个人在齐国可以安居乐 业,而到楚国却成为盗贼,原因仅在于民风问题。因此我建议贵国的 政府应该致力于民众道德礼仪的培养,只有环境好了,才可以杜绝偷 盗。” 学生讨论,再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明确:(1)驳论点,直接驳斥“知足常乐”这一观点。 (2)驳论据,针对“英国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 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不这样,就都消灭了”这一错 误论据进行批驳。 (3)驳论证。日本女记者荒谬的逻辑推理是,她家丢了东西, 有人说是中国人干的,暗中指“中国人的品德败坏”。总理用“桔生 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和晏子使楚的故事有力的回击了对方 这一荒唐的推断。 五、辨一瓣,驳一驳 请你就下面这则材料,运用反驳的方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驳论 片段,并进行课堂辩驳。 材料:今天的人们有着越来越强的自我意识。有人认为,“干 行,爱一行”已经落伍了,应该是“爱一行,干一行”,他们认为, 应该有意识也有准备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哪里需 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只有爱一行干一行的精神,才能使我们和我 们的社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生存。那么你认为呢? 教师点拨思路:首先,树靶子,摆出对方论点;接着,打靶子, 反驳对方的论点、论据或论证;最后,立观点,确立并证明自己的论 1.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根据汇报情况,把各小组代表分成正方双方,进行小辩论。 正方辩题:千一行,爱一行;
明确:(1)驳论点,直接驳斥“知足常乐”这一观点。 (2)驳论据,针对“英国莎士比亚和别的一两个人所写的是永 久不变的人性,所以至今流传,其余的不这样,就都消灭了”这一错 误论据进行批驳。 (3)驳论证。日本女记者荒谬的逻辑推理是,她家丢了东西, 有人说是中国人干的,暗中指“中国人的品德败坏”。总理用“桔生 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和晏子使楚的故事有力的回击了对方 这一荒唐的推断。 五、辩一辩,驳一驳 请你就下面这则材料,运用反驳的方法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驳论 片段,并进行课堂辩驳。 材料:今天的人们有着越来越强的自我意识。有人认为,“干一 行,爱一行”已经落伍了,应该是“爱一行,干一行”,他们认为, 应该有意识也有准备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而不是被动地“哪里需 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只有爱一行干一行的精神,才能使我们和我 们的社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生存。那么你认为呢? 教师点拨思路:首先,树靶子,摆出对方论点;接着,打靶子, 反驳对方的论点、论据或论证;最后,立观点,确立并证明自己的论 点。 1.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根据汇报情况,把各小组代表分成正方双方,进行小辩论。 正方辩题:干一行,爱一行;
反方辩题:爱一行,干一行 六、作业布置 将课堂上讨论、辩驳的“干一行,爱一行”或“爱一行,干一行 整理成一篇700字以上的驳论文。要做到有理,有据,有力 附(一):板书设计 概念: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荒谬的 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反驳方法 思路结构:树靶子 打靶子 立观点
反方辩题:爱一行,干一行。 六、作业布置 将课堂上讨论、辩驳的“干一行,爱一行”或“爱一行,干一行”, 整理成一篇 700 字以上的驳论文。要做到有理,有据,有力。 附(一):板书设计 概念: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荒谬的 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反驳方法 思路结构:树靶子 打靶子 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