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 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举例:两手掂500克物体,重量感觉一样,一手 增加重量,直至产生两手重量不一样的感觉,增加的 重量就是原重量在500克时的差别阅限。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差 别阈限越少,差别感受性就越大;差别阈限越大,差 别感受性就越小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这种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 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举例:两手掂500克物体,重量感觉一样,一手 增加重量,直至产生两手重量不一样的感觉,增加的 重量就是原重量在500克时的差别阈限。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差 别阈限越少,差别感受性就越大;差别阈限越大,差 别感受性就越小
如何计算差别阈限呢?韦伯律 184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mbe)曾系 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 他发现差别阈限和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 数,用公式来表示:K=△L∠
如何计算差别阈限呢?韦伯律 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Weber)曾系 统研究了触觉的差别阈限。 他发现差别阈限和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 数,用公式来表示:K=ΔI/I
其中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1为 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K 为一个常数称为韦伯分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知道了韦伯分数,又知道原刺激量,就可以 算出原刺激量的差别阈限。 注意:韦伯定律它只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
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 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K 为一个常数称为韦伯分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知道了韦伯分数,又知道原刺激量,就可以 算出原刺激量的差别阈限。 注意:韦伯定律它只适用于刺激的中等强度
(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1.对数定律 1860年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提出。费希纳 在感觉大小和刺激强度之间,推导出一种数学。 关系式:P=Kog这里指刺激量,P指感觉量
(三)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1.对数定律 1860年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提出。费希纳 在感觉大小和刺激强度之间,推导出一种数学。 关系式:P=KlogI 这里I指刺激量,P指感觉量
按照这个公式,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 数函数,即当刺激强度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 觉强度只按算数级数增加。举例:已知某个光线 的物理强度1=10,常数K=1,由它引起的感觉强 度为1。若l20,此时的感觉强度为1.3可见 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 术级数上升。 图3-2(a)说明了刺激的物理量与由它引起的 感觉量的关系。当物理量迅速上升时,感觉量是 逐步变化的。如果刺激量取对数值,那么它和感 觉量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一条直线,如图3-2b)
按照这个公式,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 数函数,即当刺激强度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 觉强度只按算数级数增加。举例:已知某个光线 的物理强度 I=10,常数K=1,由它引起的感觉强 度为1。若I=20,此时的感觉强度为1.3。可见, 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 术级数上升。 图3-2(a)说明了刺激的物理量与由它引起的 感觉量的关系。当物理量迅速上升时,感觉量是 逐步变化的。如果刺激量取对数值,那么它和感 觉量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一条直线,如图3-2(b)
知觉大 100 90 知觉大小 90 80 任70 任70 60 意单 位50 位50 00 40 30 20 102030405060708090100 15102050100 刺激的物理量大小(任意单位) 刺激的物理量大小的对数(任意单位) (b 图3-2费希纳提出的刺激物的物理量大小和知觉大小的关系 (资料来源: Dember&warm,1979.)
意义:费希纳定律提供了度量感觉大小的 量表,对许多实践部门有重要意义。 不足:他假定所有最少可觉差在主观上相 等,已经为事实所否定。费希纳定律以韦伯定 律作基础,因此,费希纳定律也只有在中等强 度的刺激时才适用
意义:费希纳定律提供了度量感觉大小的 一个量表,对许多实践部门有重要意义。 不足:他假定所有最少可觉差在主观上相 等,已经为事实所否定。费希纳定律以韦伯定 律作基础,因此,费希纳定律也只有在中等强 度的刺激时才适用
2乘方定律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提出。 观点:它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 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或幂函 数)。即知觉到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 的。 公式P=KP P指知觉到的或感觉的大小,1指刺激的物,n 是乘方指数,K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 据此公式,乘方函数的指数低,感觉量随着刺激 量的增长而缓慢上升,乘方函数的指数较高,感 觉量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快速上升
2.乘方定律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提出。 观点:它认为,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 的上升而上升,而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或幂函 数)。即知觉到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 的。 公式P=KIn P指知觉到的或感觉的大小,I指刺激的物,n 是乘方指数,K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 据此公式,乘方函数的指数低,感觉量随着刺激 量的增长而缓慢上升,乘方函数的指数较高,感 觉量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快速上升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在理论上,它说明对刺激大小的主观尺度可以 根据刺激的物理强度的乘方来标定。在实践上, 它可以为某些工程计算提供依据。但是,用数量估 计法所得到的乘方定律,要受到背景效应和反应偏 向的影响。有人指出:①小范围的刺激比大范围的 刺激,产生较陡峭的乘方函数,即得到较大的指数; ②当使用的刺激接近于绝对阈限时,乘方函数的斜 率较大;③选定的标准刺激越大,乘方函数的斜度 愈陡峭。可见,在不同刺激条件下,某种感觉的乘 方函数的指数是变化着的
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在理论上,它说明对刺激大小的主观尺度可以 根据刺激的物理强度的乘方来标定。在实践上, 它可以为某些工程计算提供依据。但是,用数量估 计法所得到的乘方定律,要受到背景效应和反应偏 向的影响。有人指出:①小范围的刺激比大范围的 刺激,产生较陡峭的乘方函数,即得到较大的指数; ②当使用的刺激接近于绝对阈限时,乘方函数的斜 率较大;③选定的标准刺激越大,乘方函数的斜度 愈陡峭。可见,在不同刺激条件下,某种感觉的乘 方函数的指数是变化着的
小结:本节我们主要讲述了感觉的概念,感 觉的意义,远刺激和近刺激的概念,还讲述了感 觉的编码特点,以及刺激强度和感觉大小的关系。 所小问题:刺激强度的变化是否引起感觉强度 的等量变化
小结:本节我们主要讲述了感觉的概念,感 觉的意义,远刺激和近刺激的概念,还讲述了感 觉的编码特点,以及刺激强度和感觉大小的关系。 小问题:刺激强度的变化是否引起感觉强度 的等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