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一)(Organic Chemistry 1) 课程编码:Z117001 总学时/总学分:48/3 理论学时理论 学分:48/3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材料化学开课单位:化学 化工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材料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 2.课程目的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相互 转化规律的学科,是化学、化工、环境工程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 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有机化学的 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基本理论,熟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及相互转 变的方法,了解有机化学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胜任化学 技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培养 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一节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概述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第三节有机化学中的酸和碱 第四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现在的研究热点领域,理解 有机化学的结构理论,尤其是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有机化学中的酸碱理 论。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异构(2学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二节同分异构 教学要求:
有机化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一)(Organic Chemistry 1) 课程编码: Z117001 总学时/总学分:48/3 理论学时/理论 学分:48/3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材料化学 开课单位:化学 化工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材料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 课 2.课程目的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合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相互 转化规律的学科,是化学、化工、环境工程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 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和掌握有机化学的 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基本理论,熟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及相互转 变的方法,了解有机化学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胜任化学 技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培养 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第一节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概述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第三节 有机化学中的酸和碱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和现在的研究热点领域,理解 有机化学的结构理论,尤其是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有机化学中的酸碱理 论。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异构 (2学时)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二节 同分异构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有机化合物 的同分异构现象,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法。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饱和烃(5学时) 第一节烷烃 第二节环烷烃 第三节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来源和用途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来源和用途,理解烷烃和环烷 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不饱和烃(6学时) 第一节烯烃 第二节炔烃 第三节二烯烃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不饱和烃的主要来源和用途,理解不饱和烃的分类 及其物理性质,掌握共轭效应,并能利用电子效应解释有机反应的问题。掌握不饱和 烃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旋光异构(5学时) 第一节旋光异构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手性和对称性 第三节手性碳原子的构型表示式与标记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旋光异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手性与对称 性的关系,掌握光学异构体的构型判断。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4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紫外光谱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立体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有机化合物 的同分异构现象,掌握各类化合物的命名法。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 饱和烃 (5学时) 第一节 烷烃 第二节 环烷烃 第三节 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来源和用途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烷烃和环烷烃的主要来源和用途,理解烷烃和环烷 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烷烃和环烷烃的构象。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 不饱和烃 (6学时) 第一节 烯烃 第二节 炔烃 第三节 二烯烃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不饱和烃的主要来源和用途,理解不饱和烃的分类 及其物理性质,掌握共轭效应,并能利用电子效应解释有机反应的问题。掌握不饱和 烃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 旋光异构 (5学时) 第一节 旋光异构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手性和对称性 第三节 手性碳原子的构型表示式与标记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旋光异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手性与对称 性的关系,掌握光学异构体的构型判断。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4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紫外光谱
第三节红外光谱 第四节核磁共振谱 第五节质谱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紫外光谱以及质谱的基本 原理,并能认识简单化合物的典型图谱。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章芳香烃(6学时 第一节单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命名 第二节苯分子的结构 第三节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第五节稠环芳烃第六节休克尔规则及非苯芳烃 第七节芳烃的来源、制法与应用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制法与应用,理解苯环的芳香性及 休克尔判据,掌握芳烃的化学性质及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八章卤代烃(5学时) 第一节卤代烷的制备 第二节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第五节消除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第六节不饱和卤代烃和卤代芳烃 第七节重要的卤代烃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卤代烃分类、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卤代烃的化学 性质,掌握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章醇、酚、醚(5学时) 第一节醇
第三节 红外光谱 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 第五节 质谱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紫外光谱以及质谱的基本 原理,并能认识简单化合物的典型图谱。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章 芳香烃 (6学时) 第一节 单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命名 第二节 苯分子的结构 第三节 芳香烃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 第五节 稠环芳烃 第六节 休克尔规则及非苯芳烃 第七节 芳烃的来源、制法与应用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芳香烃的来源、制法与应用,理解苯环的芳香性及 休克尔判据,掌握芳烃的化学性质及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八章 卤代烃 (5学时) 第一节 卤代烷的制备 第二节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第五节 消除反应历程及影响因素 第六节 不饱和卤代烃和卤代芳烃 第七节 重要的卤代烃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卤代烃分类、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卤代烃的化学 性质,掌握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反应历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章 醇、酚、醚 (5学时) 第一节 醇
第二节酚 第三节醚 第四节环醚 第五节冠醚 第六节硫醇 第七节硫酬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醇、酚、醚的分类、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醇、 酚、醚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其相应的反应历程。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十章醛、酮、醌(8学时 第一节醛酮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醛酮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醛酮的制备 第四节二羰基化合物 第五节α、不饱和醛、酮及取代醛、酮 第六节酚醛及酚酮 第七节醌类化合物简介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醛、酮、醌的分类、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醛、 酮、醌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掌握醛、酮、醌的化学性质及其相应的反应历程。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参考教材 李东风,李炳奇.主编.有机化学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裴伟伟.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9 袁履冰.主编有机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姜文凤,陈宏博.编.有机化学学习指导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四、学习要求 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应认真预习教材,自学相关教学内容,查阅相关教学参考 书,观看相应的网络课程及相应的国家精品课程,对教学疑难点做相应标记,然后在
第二节 酚 第三节 醚 第四节 环醚 第五节 冠醚 第六节 硫醇 第七节 硫醚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醇、酚、醚的分类、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醇、 酚、醚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掌握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其相应的反应历程。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十章 醛、酮、醌 (8学时) 第一节 醛酮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醛酮的制备 第四节 二羰基化合物 第五节 α、β不饱和醛、酮及取代醛、酮 第六节 酚醛及酚酮 第七节 醌类化合物简介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醛、酮、醌的分类、物理性质和用途,理解醛、 酮、醌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掌握醛、酮、醌的化学性质及其相应的反应历程。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模 型等辅助教学;课下布置相关作业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参考教材 李东风,李炳奇. 主编. 有机化学.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 曾昭琼. 主编. 有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邢其毅,徐瑞秋,周政,裴伟伟. 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9 袁履冰. 主编.有机化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姜文凤,陈宏博. 编.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四、学习要求 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应认真预习教材,自学相关教学内容,查阅相关教学参考 书,观看相应的网络课程及相应的国家精品课程,对教学疑难点做相应标记,然后在
课堂教学中得以解决,做好教学笔记,要做适应的课后习题以便知识巩固,鼓励同学 之间以及和老师进行教学内容讨论。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考勤、平时作业、课堂练习、在线测试等)40%,期末 60%。 大纲制定者:顾承志 大纲审定者:有机化学课程组 制定时间:2010.9
课堂教学中得以解决,做好教学笔记,要做适应的课后习题以便知识巩固,鼓励同学 之间以及和老师进行教学内容讨论。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考勤、平时作业、课堂练习、在线测试等)40% , 期末 60%。 大纲制定者:顾承志 大纲审定者:有机化学课程组 制定时间: 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