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中国文化史》课程参考书籍资料:中国古代地域文明纵横谈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79,文件大小:8.08M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引 言 “文明”的现代意义是外来的,虽然在我国古书《周易》中 早已有“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的说法。现代意义上的“文明” 概念,主要是指人类文化的较高级阶段,“文明”区别于“原始 文化”的标志就在于城市和国家的出现。在日常用语中,“文 明”更偏重于道德修养和价值判断。然而,无论是在专门的学 者之间还是在日常话语里,“文明”和“文化”的使用并没有严 格区分。本书虽以“文明”为题,所谈论的对象可能会常常涉 及“文化”的方面。 世界范围内曾存在过许多不同类型的文明,英国著名历 史学家汤因比所列举的文明清单计有28种之多。不同的文 明之所以能产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理环境的差异。 人类面对不同的自然环境,适应、改造的结果便出现了不同的 文明样式和类型。然而在中国,很早的时候起,就形成了一个 统一的“文明”一华夏文明,生活在“华夏文明圈”内的人们 有着共同的心理特狂和共同的生活方式。但是,这并不排除 华夏文明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区域文明特征的存在,这种 区域的文明特征一方面表现为文明中心在空间上的转移,另 一方面表现为文明的“中心”与“边缘”的共存。《汉书·地理 志》称:“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 风气,故谓之风

谈到华夏文明的区域特征,黄河和长江是不可或缺的两 大重点,无论是从华夏文明的起源,还是对华夏文明所作贡献 的重要性而言,黄河与长江都是双峰并峙,难分轩轾的。黄河 以北长城内外的金戈铁马,长江以南表里南岭的凭海临风,加 上西南天地间的神秘与多情,共同组成了中华文明华丽多彩 的优美画卷。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华夏文明从发源到辉煌 的全过程,流光溢彩,生生不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 明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东海之滨到天山之巅的整体面 貌,丰富多彩,浑然天成;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帝王的素 奢,市民的情调,城市的宏伟壮观,乡村的原始野趣… 就让我们踏上区域文明之旅吧。 ·2

目 泉 一一、黄河可之水天上来… 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1 2.文明发祥地 5 3.三代更替之一:臣服与反杭 11 4.三代更替之二:中心与边缘 17 5.周文明的延续与变异(一):鲁与齐 20 6、周文明的延续与变异(二):晋与秦… 26 7.统一的梦想 32 8.汉唐帝都的风采· 36 9.市民生活… 43 10.山西票商 51 二、滚滚长江东逝水 60 1.文明的曙光… 60 2.神秘的巴蜀文明 66 3.亦夷亦夏楚文明 71 4.外刚内柔吴越文明 76

5.文化重心南移(一)北人南来… 8L 6.文化重心南移(二):自西狙东… 86 7.文化重心南移(三):统一与分裂 2 8、钱塘自古繁华 98 9.江南市镇风情 103 10.绍兴师爷… 10 1】.徽州商人… 115 12.湖湘文化. 122 13.海派文化… 128 二、长城内外是故乡 134 1.长城的兴衰 134 2.冲突与融合(一):五胡 139 3,冲突与融合(二):辽、金与蒙元 144 4.冲突与融合(三):满与汉 151 5.丝绸路上古文明 156 6.歌舞下天山 161 7,风吹草低见牛羊 166 8.雄关内外话满人 172 9.八百年来一帝都 178 四、遥望西南天地间 187 1 1.沧海桑田的高原 187 2.贤者喜宴 190 3.吐蕃王朝文化 194 4.藏传佛教中的世界与人生 198 ·2·

5.从盘古开天到夜郎自大 203 6,南诏与大理 208 7.改土归流前后 212 8.西南民族风情(上) 216 9.西南民族风情(下) . 220 五、阳光灿烂的世界… 227 1.“化外之邦”… 227 2.移民与岭南文化 232 3.敢为天下先 235 4.岭南画派与广东音乐 241 5.岭南风俗谈片 244 6.闽文化源流 249 7.福建土楼 254 8.船户与登民 258 9、惠安女、妈祖信仰及其他 262 10.隔海相望那一边 266 主要参考书目… 272 ·34

黄河之水天上来 中国古代地域文明纵横谈 黄河是一条伟大的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古老文 明的象征。几千年来它哺育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孕育 了灿烂的文化。黄河流域长期以来曾是中国的政治、经 济、文化的中心。现有人口近1亿人,约卢全国总人口 9%。耕地1300多万公顷,林地500多万公顷,草地近 2400i公顷。黄河流域有着丰富的利矿产资源,是我国著 名的煤炭基地,有着雄厚的工农业基础。 黄河文明与黄河和黄土息息相关。雄浑的黄河和黄 土高原塑造了黄河文明独具理性的特点。《诗经》和孔子 可视为黄河文明的杰出代表。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黄 河流域大致以太行山为界分为“山西”和“东”两大文化 区,黄河犹如一条彩带,从高原走来,直奔大海。 1·黄河流域生越环境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多泥沙河流。 黄河之水天上来 流域位于北纬32°至42,东经96°至119°之间,西起巴颜 ·1·

喀拉山,东临渤海,南抵秦岭,北靠阴山。流经青海、四 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省 中国古 (区),最后在山东省垦利县境内注入渤海,流域面积 75.24万平方千米,全长5464千米。 黄河流城地势自西向东逐渐下降,横跨我国地形上 域 的三个阶梯。传统上,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以上为上游, 明 从河口镇到洛阳北面的孟津为中游,孟津至河口段为下 横谈 游。但从文化地理的角度观察,则可以太行山为界,将黄 河流域划分为太行山以西地区和太行山以东地区。在我 国古代,则分别称之为“山西”和“山东”或“关西”和“关 东”。所谓“山西出将,山东出相”,一语道破二者在人文 地理背景方面的差异。 “山西”地区,有两个大的地理单元:黄土高原和关中 平原。中国的黄土高原,酷似盛在一个口朝西北方向摆 着的巨大簸箕里的一撮土,东面为太行山,南阻秦岭,西 面则是青藏高原,唯独向西北方散开。地质历史时期,西 北面广阔的戈壁沙漠寸草不生,在年长日久的气候冷热 剧变下,大的岩石受冷张热缩的作用,先是由大块崩解成 小块,再由小块变成粉末,然后在强劲干燥的西北风吹刮 下,纷纷扬扬,吹落堆积成今日的黄土高原。时至今日, 生活在华北地区的人们,每当春末夏初,天暖解冻之时, 时常会骤然遭遇到尘士遮天、纷纷扬场从天而降的“雨 土”。1980年4月18日,权北京一地1小时降尘土可达1 吨,一天降尘厚度为0.01毫米,一万年可沉积】厘米厚 黄河之水天上来 的黄土。而黄士高原的黄土层,从西到东逐渐变稀变薄, 最厚处可达300~400米,最薄处亦可达儿十米,平均厚 度则为100一200米。由此可见黄土高原形成时间之长, 自然力量之伟大。 ·2…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加上风力的吹扬分选,黄土沉积 层的土壤颗粒较均匀,既不呈抄性,也不粘重,含水性能 好,适台植物根系向下生长。古代黄土高原,人口并不密 中国古 集,生态环境未受到较大的破坏,植被保存完好,非常适 宜于农业生产。在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一一《禹贡》中, 把雍州(相当于今陕西省的关中平原、陕北及甘肃东部) 域 的土壤评为上上等,是九等中最高的等级,反映出当时人 明 们对黄土高原的正确认识。 黄土高原的南面是著名的关中平原,因其位于函谷 谈 关(东),散关(西)、武关(南)和萧关(北)这四关之内而得 名。'关中平原为不规则的长条形,东西长,南北窄;西起 宝鸡,至黄河,长约360多千米。因关中平原古代为素 国的中心区,所以又被称为“秦”,“八百里秦川”宽广而 又富庶, 渭河及其支流从远古时代就滋润着这片肥沃的士 地。由于高大的素岭夏立在南面,阻隔着关中与成都平 原的交通,西北地区乃至西蜮的文化,常在关中地区江聚 集中,然后向东传播,渭河流域便起到中西文化交流的桥 梁作用.,唐代诗人王维在《渭城曲》中写道:“渭城朝雨浥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诗人描写了渭河流域和它西面的阳关、玉门关在自 然环境方面的巨大差异,从而更衬托出渭河流域自然环 境的优美和在中西文化交流上的重要地位。 黄河出孟津后,河床骤然开阔,使黄河又呈现出另一 番壮观景象。站在郑州北面的邙山上放眼望去,西面黄 蓦 河高悬,蜿蜒曲折:东面是一望无际开阔平坦的华北大平 原,宽的黄河展布在大平原上,令人心旷神怡。诗人李 白放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 天上来 ·3·

出了黄海可的气势。 然而,这一段黄河,历史上却并不平静。由于黄河下 游地势低平,水流变缓,黄河自上游挟带大量泥沙沿途淤 中国古代地域文明纵横谈 积下来。据计算,黄河泥沙每年约有3~4亿吨沉积在下 游河道内,使河床每年以8~10厘米的速度抬升,成为 “地上河”。当洪水到来时,黄河冲决沿岸堤防,奔腾肆 虐,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害河。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 前602年至1938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年份有543年,自 然决口和人为决口达3590次,决堤口门.1807处,较大的 改道26次,其中重大的改道就有7次之多(图1)。 …禹河故道 ⊙北京 一一公元前602-后11 公 元11一1048 天津 *…1048- 1194 +1194 1494 6二 1494 1855→1937 现在河道 黄 海 南京 黄河之水天上来 图1黄河河道历代变迁图 黄河改道最北入海河,经大沽口人渤海,最南经淮河 4

入长江,几乎遍及东部平原,形成下游河道“善淤、善决、 善迁”的特点。1841年,黄河在河南开封张家湾决口,河 中 南、安微两省近32县被淹:1933年8月,在河南温县自然 决堤200多于米,决口72处,淹没12000平方千米,河北、 古 山东和河南67个县一片汪洋,受灾364万人。由此可见 黄河害之大。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40多年的治理,黄河决口现象 不再发生。然而,现今黄河在山东境内却经常断流,1997 纵 年,黄河累计断流226天,断流683千米,黄河阿有变成季 谈 节性河流的危险,华北地区缺水现象骤然加重。黄河,这 条塑造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我该怎样描述你的未来 呃?! 2.文明发样地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舞台,自然环境的变化 刺激了人类文明的延生。在距今1万年以前,地球上气 候逐渐变暖,原来覆盖面积广:大的冰川渐新消退。在距 今8000年到3000年漫长时间里,黄河流域的气候要比 现在温暖湿润得多,到处都是茂盛森林,到处都是鸟语花 香。黄河流域河湖纵横,水量丰沛,平均气温高出现代 23℃,类似于今日长江流域的气候特征,人类文化也进 入到一个繁盛时期。 人类文明的延生是-~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在黄 河流域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前 黄河之 期。I918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Anderson,Johan Gun- n)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于 天上来 ·5·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79页,可试读4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