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脑筋哦 法网》 es 请问张三和李四谁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包公断案 • 公安人员审查了一起重大盗窃珠宝案,已获得以下线索: • 1)张三或者李四盗窃了珠宝; • 2)若李四的证词正确,则珠宝店午夜时灯管未灭; • 3)若张三盗窃了珠宝,则作案时间不可能发生在午夜前; • 4)若李四的证词不正确,则作案时间发生在午夜前; • 5)午夜时珠宝店的灯光灭了。 新课 导入 请推断: 请问张三和李四谁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推理定义及形式 ·1.1推理定义是从前提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在命题逻辑中,前提是已知的命题公式,结论是从前提出发应用推 理规则推出的命题公式。 ·1.2推理的形式 形式A1NA2NNAk→B ● 或者前提:A1NA2入.入Ak 结论:B
• 1.1 推理定义 是从前提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 在命题逻辑中,前提是已知的命题公式,结论是从前提出发应用推 理规则推出的命题公式。 • 1.2 推理的形式 • 形式 A1 A2… Ak→B • 或者 前提:A1 A2… Ak • 结论: B 一 推理定义及形式
几点说明: 1)若(A1ΛA2人…ΛAn)→B是重言式,则称从前提A1, A2,,An推出结论B的推理正确。 或称B是A1,A2,,Am的有效结论或逻辑结论。 记作(A1个A2个.ΛAn)→B(或A1,A2,,An→B) 2)若(A1个A2个…ΛAn)→B不是重言式,否则称推理不正确。 或称B不是前提A1,A2,·,An的有效结论。 注意:“A1,A2,,An推出B”的推理正确当且仅当 (A1ΛA2∧..∧An)→B为重言式
几点说明: 1)若(A1∧A2∧…∧An)→B是重言式,则称从前提A1, A2, …, An推出结论B 的推理正确。 或称 B是A1, A2, …, An的有效结论或逻辑结论。 记作(A1∧A2∧…∧An)⇒ B (或A1 , A2 , …, An⇒ B) 2)若(A1∧A2∧…∧An)→B不是重言式,否则称推理不正确。 或称B不是前提A1, A2, …,An的有效结论。 注意:“A1, A2, …, An推出B”的推理正确当且仅当 (A1∧A2∧…∧An)→B为重言式
推理定义及形式(续) 思考: ·1.3证明定义 描述推理正确的过程。 与中学数学中 证明的异同 ·说明: ·1)在中学数学中定理的证明均是由前提(已知条件, 全是真命题)推出结论(亦全是真命题),这样的结论 均为有效结论。 ·2)数理逻辑有所不同,它着重研究的是推理的过程, 这种过程称为演绿或形式证明。而作为前提和结论的命 题可以是假命题
• 1.3 证明定义 描述推理正确的过程。 • 说明: • 1)在中学数学中定理的证明均是由前提(已知条件, 全是真命题)推出结论(亦全是真命题),这样的结论 均为有效结论。 • 2)数理逻辑有所不同,它着重研究的是推理的过程, 这种过程称为演绎或形式证明。而作为前提和结论的命 题可以是假命题。 一 推理定义及形式(续) 思考: 与中学数学中 证明的异同
四例题讲解 例1:判断下列各推理是否正确? (1)若能被4葚除,则a能被2葚除,☑能被4葚除,所以能被2茫除。 (2)若能被4茫除, 则能被2整除,能被2整除,所以能被4整除。 解题思路分析 分离原子命题 命题符号化 判断蕴含式的真值 1)真值表法 如何判断蕴含式的值? 目前有哪些方法可以用? 2) 等值演算法 3)主析取范式法
例1:判断下列各推理是否正确? (1)若a能被4整除,则a能被2整除, a能被4整除,所以a能被2整除。 (2)若a能被4整除,则a能被2整除, a能被2整除,所以a能被4整除。 • 解题思路分析 例题讲解 分离原子命题 命题符号化 判断蕴含式的真值 如何判断蕴含式的值? 目前有哪些方法可以用? 1)真值表法 2)等值演算法 3)主析取范式法
二推理定律与推理规则 2.1推理定律 (I)A→(AVB) 附加 划重点 (2)(AΛB)→A 化简 (3)((A→B)ΛA)→B A+B=C 假言推理 (4)((A→B)Λ一B)→A 拒取式 (⑤)((AVB)个一B)→A 析取三段论 (6)((A→B)∧(BC))→(A→C) 假言三段论 ()(AB)Λ(BC)→(A→C) 等价三段论 (8)((A→B)∧(CD)∧(AVC))→(BVD): 构造性二难 注意:上述定律可与集合性质类比记忆,红色标注的公式课后自行证明
注意:上述定律可与集合性质类比记忆,红色标注的公式课后自行证明 (1) A ⇒ (A∨B) 附加 (2) (A∧B) ⇒ A 化简 (3) ((A→B)∧A) ⇒ B 假言推理 (4) ((A→B)∧﹁ B) ⇒ ﹁ A 拒取式 (5) ((A∨B)∧﹁ B) ⇒ A 析取三段论 (6) ((A→B)∧(B→C)) ⇒ (A→C) 假言三段论 (7) (A↔ B)∧(B↔ C)⇒ (A↔ C) 等价三段论 (8) ((A→B)∧(C→D)∧(A∨C)) ⇒ (B∨D) 构造性二难 二 推理定律与推理规则 2.1 推理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