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科教学案 2.文章第二段人称由第一段的“他”改为“你”,为什么要变换人称? 主备人:谭斗星总第5——6课时 3、第三段描写了海棠花的漂亮和海棠果实的味美,引发了作者对伴侣怎样的怀念?其 备课时间:2009-7-30姓名 中“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有什么表达作用? 3、《西花厅的海業花又开了》 教学目标 4、第五段抒情属于哪一种方式?与第四段有什么区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2.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 1.重点: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真挚的爱情 5、文章的结尾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 2.难点: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 教学过程 四、语言品析 1.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 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来了。(句中加点的“又”字用得好在哪里?) (1)把课文中的生字及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写下来。 2.在你参加日内瓦 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 开着的美好的花朵 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 (2)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并解释,选其中一个造句 (朗读这句话,体会 饱含着的深情。) 3.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 2、理清课文线索和层次结构 你仍在我们中间。(朗读这句话,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深情。) 为线索,84岁高龄的邓颖超深情回忆了她 与周恩来 度过的数十年革命峥嵘岁月 全文共个自然段,可分为 邓颖超在该文中称自己的这篇文章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而是“一篇纪念战友 伴侣的偶作和随想”,84岁的邓大姐在文章中深情回忆了她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和相 伴度过的数十年革命岁月 查阅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向同学讲一讲 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九年级上册语文科教学案 主备人:谭斗星 总第 5——6 课时 备课时间:2009-7-30 姓名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教学目标 : 1. 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2. 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 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真挚的爱情。 2. 难点: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二、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1、字词 (1)把课文中的生字及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写下来。 (2)找出本文中的成语并解释,选其中一个造句。 2、 理清课文线索和层次结构 本文以 为线索,84 岁高龄的邓颖超深情回忆了她 与周恩来 度过的数十年革命峥嵘岁月。 全文共 个自然段,可分为 个部分: 三、 探究课文 1.作者深情地回忆和周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2.文章第二段人称由第一段的“他”改为“你”,为什么要变换人称? 3、第三段描写了海棠花的漂亮和海棠果实的味美,引发了作者对伴侣怎样的怀念?其 中“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有什么表达作用? 4、第五段抒情属于哪一种方式?与第四段有什么区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文章的结尾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 四、语言品析 1.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 来了。(句中加点的“又”字用得好在哪里?) 2.在你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 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 (朗读这句话,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深情。) 3.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 你仍在我们中间。(朗读这句话,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深情。) 四、 小结 邓颖超在该文中称自己的这篇文章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而是“一篇纪念战友、 伴侣的偶作和随想”,84 岁的邓大姐在文章中深情回忆了她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和相 伴度过的数十年革命岁月。 五、 作业 查阅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向同学讲一讲
三、探究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写作思路,学习本文运用巧妙的联想的写作方法 1、文章以草莓为题,但第一自然段却根本未提草莓,那么,这一自然段是不是题外话? 体味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深刻哲理,珍惜过往,正视未来 能不能把它删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探讨文章的写作思路,感受文章构思之精妙: 学习本文运用联想的写作方法 2、难点:体味生命中的“变”,感受文章所蕴涵的人生况味 2、第1段中“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一句话在文段中起什么作用? 救学过程: 3、“天空像蓝宝石一样品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这 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扫清字词障碍 (1)字音字形。 枝柯()生意盎()然酣()然沁()人心脾 4、第1、3段,同样是写九月的景物,同样描写了天气、树、天空、农村等景物,这样 华荒诞() 惴惴()不安 写是否重复?试作简要 (2)词语解释 沁人心脾 5、如何理解“还有一会几,还有一天,也许两天……这句话? 如花似锦 惝惴不安: 2、了解作者 6、“六月的气息”是指什么?为什么“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 3、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优美语句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并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四、小结 全文以“变”为线索,从自然界的“变”,写到人生的“变”,层层生发,脉络 清晰。作者以草莓为触媒,展开联想,并写出了“变化”的内容 4、理清课文线索和结构层次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 五、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青春、生命和人生的名言警句,在此基础上写写你的人生格言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6)
4、草莓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写作思路,学习本文运用巧妙的联想的写作方法。 2、体味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深刻哲理,珍惜过往,正视未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借助圈划、品读等方法,探讨文章的写作思路,感受文章构思之精妙; 学习本文运用联想的写作方法。 2、难点:体味生命中的“变”,感受文章所蕴涵的人生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 (1)字音字形。 枝柯.( ) 生意盎.( )然 酣.( )然 沁.( )人心脾 韶.( )华 荒诞.( ) 槲.( )树 惴惴..( )不安 (2)词语解释。 生意盎然: 沁人心脾: 如花似锦: 惴惴不安: 2、了解作者。 3、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优美语句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并选一句作简要赏析。 4、理清课文线索和结构层次。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 之情。 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6) 三、探究课文内容。 1、文章以草莓为题,但第一自然段却根本未提草莓,那么,这一自然段是不是题外话? 能不能把它删去? 2、第 1 段中“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一句话在文段中起什么作用? 3、“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这 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第 1、3 段,同样是写九月的景物,同样描写了天气、树、天空、农村等景物,这样 写是否重复?试作简要分析。 5、如何理解“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这句话? 6、“六月的气息”是指什么?为什么“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 四、小结 全文以“变”为线索,从自然界的“变”,写到人生的“变”, 层层生发,脉络 清晰。作者以草莓为触媒,展开联想,并写出了“变化”的内容。 五、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青春、生命和人生的名言警句,在此基础上写写你的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