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群体中的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 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已经成为除教师、学生、教材等传统教学过程基本要素 之外的第四要素。随着现代教育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技术 的理解和认识在不断地深入,它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还在不断地完善中。 1.1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1.1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的AECT'9定义 关于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是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目前国内一般将上述定义译为: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 实践。 上述定义明确地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 研究领域(设计、开发、运用、管理与评价) 二、教育技术的内涵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学习过程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图1-1给出了教育技术AECT94定义中的研究形态、内容与对象以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定义中没有具体描述作为物化形态的媒体,这表明教育技术关注的 重点已经从“硬件”向“软件”进化,即愈来愈重视技术方法和方法论 而不是设施本身
第 1 章 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群体中的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 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已经成为除教师、学生、教材等传统教学过程基本要素 之外的第四要素 。随着现代教育科学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技术 的理解和认识在不断地深入,它的理论,概念和方法还在不断地完善中。 1.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1.1 教育技术的定义 一、教育技术的 AECT '94 定义 关于教育技术的 AECT‘94 定义是: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目前国内一般将上述定义译为: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 实践。 上述定义明确地指出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和五个 研究领域(设计、开发、运用、管理与评价)。 二、教育技术的内涵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 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 学习过程是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 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图 1 - 1 给出了教育技术 AECT'94 定义中的研究形态、内容与对象以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定义中没有具体描述作为物化形态的媒体,这表明教育技术关注的 重点已经从 “ 硬件 ” 向 “ 软件 ” 进化,即愈来愈重视技术方法和方法论 而不是设施本身
理论 (开发) 资源 实践 程 研究形态 研宄容 研究对象 图1-1教育技术AECT94定义的基本结构 教育技术的其它描述 对于什么是教育技术,尽管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或描述,但是分析各种 定义,可以得出教育技术的以下共同特征: (1)教育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最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育技术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 (3)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技能。 因此,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理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 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以实现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四、教育技术、教学技术与电化教育 从概念的本质上来看,“教育技术”、“教学技术”与“电化教育” 都是相同的,都具有应用科学的属性,目的都是要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 育最优化。但是从概念的涵盖面来看,教育技术的范围要比教学技术、电化教育 广泛得多。因此,1993年我国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 育技术学”专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高校已将电化教育中心相继 改为教育技术中心,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也于2002年11月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 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按照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 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其具体的内容 ?设计: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四个主要方面: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 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
图 1-1 教育技术 AECT'94 定义的基本结构 三、教育技术的其它描述 对于什么是教育技术,尽管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或描述,但是分析各种 定义 , 可以得出教育技术的以下共同特征: (1) 教育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最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 教育技术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 (3) 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技能。 因此,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理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 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以实现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四、教育技术、教学技术与电化教育 从概念的本质上来看,“ 教育技术 ” 、“ 教学技术 ” 与 “ 电化教育 ” 都是相同的,都具有应用科学的属性,目的都是要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 育最优化。但是从概念的涵盖面来看,教育技术的范围要比教学技术、电化教育 广泛得多。因此, 1993 年我国正式确定将 “ 电化教育 ” 专业更名为 “ 教 育技术学 ” 专业,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许多高校已将电化教育中心相继 改为教育技术中心,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也于 2002 年 11 月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 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1.1.2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按照教育技术的 AECT'94 定义,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 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其具体的内容: ? 设计: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四个主要方面: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 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
?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需要使用印刷技术、视听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整合技术等 ?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等。 ?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 ?评价: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从我国教育技术界的研究与应用实际来看,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可以归纳成以下 七个方面: ?教育技术的学科基础理论:包括教育技术学科的性质、任务、基本概念、研究 方法、教育技术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常规视听媒体的教育功能、常规媒体教材的设计、 制作、使用与评价技术,各种常规媒体的组合应用,利用常规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计算杋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 机管理教学等 ?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系 统方法论的应用研究,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代科学 测量评价技术与方法的应用研究。 ?远程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建设与教学应用、远程教育的形式、 特点、组织、实施与管理等。 ?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包括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的管理方法 教育技术的专业设置、组织机构以及相关的方针、政策等的研究 ?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网络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研究、开发与运用。 综合国、内外专家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在系 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 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良好发展。 1.1.3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以中、美两国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 技术的要求为例进行说明
? 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需要使用印刷技术、视听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整合技术等。 ? 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等。 ? 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 ? 评价: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从我国教育技术界的研究与应用实际来看,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可以归纳成以下 七个方面 : ? 教育技术的学科基础理论:包括教育技术学科的性质、任务、基本概念、研究 方法、教育技术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 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常规视听媒体的教育功能、常规媒体教材的设计、 制作、使用与评价技术,各种常规媒体的组合应用,利用常规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 机管理教学等。 ? 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系 统方法论的应用研究,以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现代科学 测量评价技术与方法的应用研究。 ? 远程教育的理论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建设与教学应用、远程教育的形式、 特点、组织、实施与管理等。 ? 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包括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的管理方法、 教育技术的专业设置、组织机构以及相关的方针、政策等的研究。 ? 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包括网络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研究、开发与运用。 综合国、内外专家对于教育技术的理解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在系 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 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良好发展。 1.1.3 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以中、美两国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 技术的要求为例进行说明
一、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作为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 能和素养,具备哪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在课堂教 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早在1993年,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简称ISTE)就制定了美国国家教师 教育技术标准(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 for Teachers 简称NETS),具体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运用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所必 须具备的技能和知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 The National Counc i1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简称 NCATE)将这个标准作为审 核教师认证、培训相关项目的依据。 2000年,美国教育部还颁布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标准》,它与ISTE 制定的国家教师技术标准相一致,明确规定各年级的中小学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 习中,除了达到学科课程标准外,还必须学会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进行学科 学习,达到“教育技术标准”的要求。如果学生只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未 达到“教育技术标准”,仍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二、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为了加强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 中的有效应用,中国教育部于2003年4月开始《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规 范(标准)》的制订工作,该标准的内容涉及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相 关的评估细则,以及达到各技能等级的培训课程所需的基本内容。 作为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质的基本要求,中、美两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内容与 我国教育界目前所关注的人才“信息素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事实上,信 息素养包含有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 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 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到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 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信息社会 合格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1.2.1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教育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教育技术在不同的国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 阶段。一般说来,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是在视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传播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我国则是在电化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名词演变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一、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作为一个信息时代的合格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有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技 能和素养,具备哪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有效地在课堂教 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早在 1993 年,国际教育技术联合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简称 ISTE )就制定了美国国家教师 教育技术标准(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 for Teachers , 简称 NETS ) ,具体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有效运用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所必 须具备的技能和知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委员会( 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简称 NCATE )将这个标准作为审 核教师认证、培训相关项目的依据。 2000 年,美国教育部还颁布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标准》,它与 ISTE 制定的国家教师技术标准相一致,明确规定各年级的中小学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学 习中,除了达到学科课程标准外,还必须学会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进行学科 学习,达到 “ 教育技术标准 ” 的要求。如果学生只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未 达到 “ 教育技术标准 ” ,仍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毕业生。 二、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为了加强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 中的有效应用,中国教育部于 2003 年 4 月开始《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规 范(标准)》的制订工作,该标准的内容涉及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结构要求和相 关的评估细则,以及达到各技能等级的培训课程所需的基本内容。 作为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质的基本要求,中、美两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内容与 我国教育界目前所关注的人才 “ 信息素养 ”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事实上,信 息素养包含有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 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 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人们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到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 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信息社会 合格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1.2.1 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教育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教育技术在不同的国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 阶段。一般说来,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是在视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传播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我国则是在电化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名词演变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19世纪末,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域,对教育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相继应用于教学,向学生提 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教学获得了不同以往的良好效果。1906年美国宾夕法 尼亚州一家公司出版了《视觉教育》一书,介绍照片拍摄、制作与使用幻灯片 这是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随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对新媒 体应用的研究。1913年,托马斯爱迪生( Thomas edison)宣布:“不久 将在学校中废弃书本……有可能利用电影来教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未 来的10年里,我们的学校将会得到彻底的改造”。10年过去了,爱迪生预 期的变化没有出现。然而,视觉教育活动却有了长足的发展。1923年,美国教 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学分会( Department of Visual Instruction),视觉教 育工作者开始发展他们自己的学说,并把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论作为视觉教育的 理论基础,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视觉教育的教科书《学校中的视觉教育》, 并断言“视觉经验对学习的影响比其它各种经验都强的多”。 1924年,在美国心理学会的会议上,S.L.普莱西宣布他设计出了第一台可以 教学、测验和记分的教学机器。它不仅能呈现视觉材料,还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 况提供反馈信息,这是教学机器与音像媒体的重要区别。该教学机器用于个别化 教学活动,于是产生了早期的个别化教学。 2.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20世纪30年代后期,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学中获得应用 人们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分会正 式改名为视听教育分会 1931年7月,美国辛克斯公司在华盛顿做了一个电影教学的实验:在儿童看电 影的前后,分别用5种测验表格考查他们的学习成绩,看电影后比看电影前成 绩平均增加88分,学生增加知识量35%。美国哈佛大学在麻省3个城市中学 所进行的实验也证明,用电影教学的学生比不用电影教学的学生成绩提高 20.5%。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生产工业培训电影457部,为军队购买 了5.5万部电影放映机,花费在影片上的投资达10亿美元,将教学电影用于 作战人员和军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也提高了人们对战后学校教 学使用视听媒体的兴趣和热情。 20世纪50年代电视的出现为视听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手段,与电影相比, 电视具有制作周期短,传播、复制容易等优点,被迅速应用到教育领域。从30年 代到50年代,在美国掀起了一场视听教育运动。与此同时,关于视听教育的理 论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视听教育的发展,其中以戴尔(Dale)的“经验之 塔”理论最具代表性,被做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设计了新 代的教学机器,被称之为斯金纳程序教学机,并由试验阶段转入实用阶段,在大 学和军队中得到应用
1. 视觉教育阶段( 20 世纪初~ 30 年代) 19 世纪末,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域,对教育技术的发展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新媒体相继应用于教学,向学生提 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教学获得了不同以往的良好效果。 1906 年美国宾夕法 尼亚州一家公司出版了《视觉教育》一书,介绍照片拍摄、制作与使用幻灯片, 这是最早使用 “ 视觉教育 ” 术语。随之,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对新媒 体应用的研究。 1913 年,托马斯爱迪生( Thomas Edison )宣布: “ 不久 将在学校中废弃书本 …… 有可能利用电影来教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未 来的 10 年里,我们的学校将会得到彻底的改造 ” 。 10 年过去了,爱迪生预 期的变化没有出现。然而,视觉教育活动却有了长足的发展。 1923 年,美国教 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学分会( Department of Visual Instruction ),视觉教 育工作者开始发展他们自己的学说,并把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论作为视觉教育的 理论基础, 1928 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视觉教育的教科书《学校中的视觉教育》, 并断言 “ 视觉经验对学习的影响比其它各种经验都强的多 ” 。 1924 年,在美国心理学会的会议上, S.L. 普莱西宣布他设计出了第一台可以 教学、测验和记分的教学机器。它不仅能呈现视觉材料,还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 况提供反馈信息,这是教学机器与音像媒体的重要区别。该教学机器用于个别化 教学活动,于是产生了早期的个别化教学。 2. 视听教育阶段( 20 世纪 30~50 年代)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学中获得应用, 人们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1947 年美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分会正 式改名为视听教育分会。 1931 年 7 月,美国辛克斯公司在华盛顿做了一个电影教学的实验:在儿童看电 影的前后,分别用 5 种测验表格考查他们的学习成绩,看电影后比看电影前成 绩平均增加 88 分,学生增加知识量 35% 。美国哈佛大学在麻省 3 个城市中学 所进行的实验也证明,用电影教学的学生比不用电影教学的学生成绩提高 20.5%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生产工业培训电影 457 部,为军队购买 了 5.5 万部电影放映机,花费在影片上的投资达 10 亿美元,将教学电影用于 作战人员和军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也提高了人们对战后学校教 学使用视听媒体的兴趣和热情。 20 世纪 50 年代电视的出现为视听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手段,与电影相比, 电视具有制作周期短,传播、复制容易等优点,被迅速应用到教育领域。从 30 年 代到 50 年代,在美国掀起了一场视听教育运动。与此同时,关于视听教育的理 论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视听教育的发展,其中以戴尔( Dale )的 “ 经验之 塔 ” 理论最具代表性,被做为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设计了新一 代的教学机器,被称之为斯金纳程序教学机,并由试验阶段转入实用阶段,在大 学和军队中得到应用
3.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以后,教育电视的使用由实验进入实用阶段,程序教学机风靡 时。与此同时,由拉斯维尔等人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传播学开始影响教 育领域,有学者将教学过程作为信息传播过程加以研究。上述背景推动了对教育 传播的重视,提出了视听传播(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s)的概念。1963 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对视听传播的概念进行了描述: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 践的分支,主要研究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的设计和使用,它包括:(1)关于 直观和抽象的信息的各自独特的和相互联系的优缺点的研究,这些信息可用于任 何目的的学习过程;(2)将教学环境中的人和设施产生的教育信息使其结构 化和系统化。上述研究涉及计划、制作、选择、管理、运用各种部分和整个结构 系统,其目标是有效地运用每一种传播方法和媒体来帮助发展学习者的全部潜 能。(Ely,1963) 这时,比“视听媒体”概念更为广泛的“教学资源”概念崭露头角,人 们逐渐将关注的焦点从原先的视听教具转向整体的教学传播过程、教学系统方面 上来。 另一方面,美国IBM公司于1958年首次将电子计算机用于辅助教学,伊利诺 斯大学与1960年研制出著名的PLAT0教学系统,上述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个别 化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4.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20世纪70年代中期,微型计算机问世,计算机教育应用进入新的阶段。1970 年,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ECT)成立,首次提出教育技术的概念并对其 进行了定义。此后,AECT又在1972年、1977年两次对定义进行修改,并在 原有的传播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把系统理论作为教育技术的理论 基础。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激光视盘等媒体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的实践进一步深入,使教育技术的内涵不断丰富。上述发展也推动了教 育技术理论的研究,并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1994年,AECT再次对教育技术进行定义,从而使之更加科学与完备 我国教育技术的起步与发展 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至今已走过60多 年的历程。 20世纪20年代起,我国教育界就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 1920年,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国光电影公司拍摄无声教育影片《女子体育》与《盲 童教育》。1936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刊物《现代教育技术》周刊在上海出 版。1937年,;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技术专著《有声电 影教育》(陈有松著)。1945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系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 学院建立
3. 视听传播阶段( 20 世纪 50 ~ 60 年代)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教育电视的使用由实验进入实用阶段,程序教学机风靡 一时。与此同时,由拉斯维尔等人在 20 世纪 40 年代创立的传播学开始影响教 育领域,有学者将教学过程作为信息传播过程加以研究。上述背景推动了对教育 传播的重视,提出了视听传播(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s )的概念。 1963 年,美国视听教育协会对视听传播的概念进行了描述: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 践的分支,主要研究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的设计和使用,它包括:( 1 )关于 直观和抽象的信息的各自独特的和相互联系的优缺点的研究,这些信息可用于任 何目的的学习过程;( 2 )将教学环境中的人和设施产生的教育信息使其结构 化和系统化。上述研究涉及计划、制作、选择、管理、运用各种部分和整个结构 系统,其目标是有效地运用每一种传播方法和媒体来帮助发展学习者的全部潜 能。 (Ely, 1963) 这时,比 “ 视听媒体 ” 概念更为广泛的 “ 教学资源 ” 概念崭露头角,人 们逐渐将关注的焦点从原先的视听教具转向整体的教学传播过程、教学系统方面 上来。 另一方面,美国 IBM 公司于 1958 年首次将电子计算机用于辅助教学,伊利诺 斯大学与 1960 年研制出著名的 PLATO 教学系统,上述计算机辅助教学对个别 化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4. 教育技术阶段(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微型计算机问世,计算机教育应用进入新的阶段。 1970 年,美国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 AECT )成立,首次提出教育技术的概念并对其 进行了定义。此后, AECT 又在 1972 年、 1977 年两次对定义进行修改,并在 原有的传播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把系统理论作为教育技术的理论 基础。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激光视盘等媒体技术的发展, 教育技术的实践进一步深入,使教育技术的内涵不断丰富。上述发展也推动了教 育技术理论的研究,并把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1994 年, AECT 再次对教育技术进行定义,从而使之更加科学与完备。 二、我国教育技术的起步与发展 我国的教育技术萌芽于 20 世纪 20 年代,起步于 30 年代,至今已走过 60 多 年的历程。 20 世纪 20 年代起,我国教育界就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 1920 年,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国光电影公司拍摄无声教育影片《女子体育》与《盲 童教育》。 1936 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刊物《现代教育技术》周刊在上海出 版。 1937 年,; 1922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教育技术专著《有声电 影教育》(陈有松著)。 1945 年,我国最早的教育技术系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 学院建立
20世纪70年代,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技术几乎没有什 么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教育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1995年,中 国教育科研网开通,标志着中国的网络教育应用的开端。2000年,教育部制定 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 在教育技术的组织机构方面,从1979年开始,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 电教馆,负责全国的教育技术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 了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教育技术机构。1991年中国电化 教育协会成立 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主要包括三类人员:第一类是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 论研究者,主要来自髙等院校中的教育技术系或教育技术硏究中心等;第二类是 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区的电教馆人员以及各学校 的电教人员;第三类是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应用的相关人员,以及相关学科 的教师。学校中各学科的教师则是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生力军。 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 的人员达20万人。从1978年开始,部分高等院校着手开设教育技术(电化 教育)专业。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 分支学科。到2000年,近80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20多 所高等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 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4所大学具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 权,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多层次的、多方向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2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也将不断发 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教育技术是涉及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一个交叉学科。教育技术需要技 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支持。作为交叉学科,教育技术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 它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系统理论等。在教育技术领域 内,上述理论相互融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而各尽其力。现在,教育技术研 究不仅关注个别化学习,还对学生之间如何协同与合作进行系统的研究。此外, 教育技术交叉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研究和实践主体的多元化,协作将成为教育技 术发展的重要特色。包括教育、心理、教学设计、计算机技术、媒体理论等不 背景的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和实践,开放式的讨论与合作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学 科的重要特色。 二、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学科,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 论研究。目前,教育技术研究最前沿的两个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网络教
20 世纪 70 年代,受 “ 文化大革命 ” 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技术几乎没有什 么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教育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 1995 年,中 国教育科研网开通,标志着中国的网络教育应用的开端。 2000 年,教育部制定 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 “ 校校通 ” 工程的战略目标。 在教育技术的组织机构方面,从 1979 年开始,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 电教馆,负责全国的教育技术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现在,中央和各省市都建立 了电化教育馆,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专业性的教育技术机构。 1991 年中国电化 教育协会成立。 我国的教育技术工作者主要包括三类人员:第一类是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理 论研究者,主要来自高等院校中的教育技术系或教育技术研究中心等;第二类是 全国电教系统的专业人员,包括中央及省、市、自治区的电教馆人员以及各学校 的电教人员;第三类是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应用的相关人员,以及相关学科 的教师。学校中各学科的教师则是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生力军。 据 1995 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 74849 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 的人员达 20 万人。从 1978 年开始,部分高等院校着手开设教育技术 ( 电化 教育 ) 专业。 1986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师范大学、河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明确了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 分支学科。到 2000 年,近 80 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 20 多 所高等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 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 4 所大学具有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 权,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多层次的、多方向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2.2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也将不断发 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教育技术是涉及教育、心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一个交叉学科。教育技术需要技 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支持。作为交叉学科,教育技术融合了多种思想和理论, 它的理论基础包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学、系统理论等。在教育技术领域 内,上述理论相互融合,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而各尽其力。现在,教育技术研 究不仅关注个别化学习,还对学生之间如何协同与合作进行系统的研究。此外, 教育技术交叉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研究和实践主体的多元化,协作将成为教育技 术发展的重要特色。包括教育、心理、教学设计、计算机技术、媒体理论等不同 背景的专家和学者共同研究和实践,开放式的讨论与合作研究已成为教育技术学 科的重要特色。 二、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学科,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行理 论研究。目前,教育技术研究最前沿的两个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网络教
育,所有这些乃至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都强调对学习者学习的支持,即围绕如何 促进学习展开所有工作。正因如此,人们将会越来越重视包括教师培训、教学资 源建设、学习支持等在内的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三、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技术所支持的学习环境将真正体现出开放、共享、交互、 协作等特点,因此,适应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的创建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教育技术将更加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深入研究技术环境下人的学习 行为特征、心理过程特征、影响学习者心理的因素。更加注重学习者内部情感等 非智力因素,注重社会交互在学习中的作用。 四、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教育技术网络化的主要标志就是 Internet应用的迅速发展。在信息社会中, nternet是进行知识获取和信息交流的强有力工具,它将改变人们的学习、工 作和生活方式。基于 Internet的远程教育目前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是一门硏究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的综合性学科。与一般的信 息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在求解策略和处理手段上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人 工智能的一些成果,以及智能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目前已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应 用 虚拟现实是继多媒体广泛应用后出现的更高层次的计算机接口技术,其根本目标 就是通过视、听、触等方式达到真实体验和交互,它可以有效地被用在教学、展 示、设计等方面。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将成为人们进行思维和创造的 助手,以及对已有概念进行深化和获取新概念的有力工具。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的程度将日益提髙, 并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本章小结 教育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过多个定义,目前仍在不断完善之中。目前教育技术 界比较认可的是AECT9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从我国教育技术界的研究与应用实际来看,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可以归纳成以下 七个方面:教育技术的学科基础理论、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 的理论与技术、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技术、远程教育的理论与技术、教育技 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新技术和新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学的主要任务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 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 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 者的更良好发展
育,所有这些乃至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都强调对学习者学习的支持,即围绕如何 促进学习展开所有工作。正因如此,人们将会越来越重视包括教师培训、教学资 源建设、学习支持等在内的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三、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技术所支持的学习环境将真正体现出开放、共享、交互、 协作等特点,因此,适应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的创建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教育技术将更加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深入研究技术环境下人的学习 行为特征、心理过程特征、影响学习者心理的因素。更加注重学习者内部情感等 非智力因素,注重社会交互在学习中的作用。 四、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教育技术网络化的主要标志就是 Internet 应用的迅速发展。在信息社会中, Internet 是进行知识获取和信息交流的强有力工具,它将改变人们的学习、工 作和生活方式。基于 Internet 的远程教育目前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运用计算机模拟和延伸人脑功能的综合性学科。与一般的信 息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在求解策略和处理手段上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人 工智能的一些成果,以及智能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目前已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应 用。 虚拟现实是继多媒体广泛应用后出现的更高层次的计算机接口技术,其根本目标 就是通过视、听、触等方式达到真实体验和交互,它可以有效地被用在教学、展 示、设计等方面。虚拟现实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将成为人们进行思维和创造的 助手,以及对已有概念进行深化和获取新概念的有力工具。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的程度将日益提高, 并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本章小结 教育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过多个定义,目前仍在不断完善之中。目前教育技术 界比较认可的是 AECT'94 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 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从我国教育技术界的研究与应用实际来看,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可以归纳成以下 七个方面:教育技术的学科基础理论、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 的理论与技术、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技术、远程教育的理论与技术、教育技 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新技术和新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学的主要任务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 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 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 者的更良好发展
由于教育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教育技术在不同的国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 阶段。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是在视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传播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而我国则是在电化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也将不断发 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 突出;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硏究;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 性和支持性研究;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教育技 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 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由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人们从 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产生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这些不同的理论各有特点, 相互补充,适用于不同的情形。 教学理论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它与学习理论是相互依赖的,学习理论构成了教学理论的基 础,它为我们提供了发现一般教学原理的最切实的起点,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情境中的 关键因素,其可靠的答案大多来自学习理论的研究。可以说,虽然一种合适的学习理论并不 是改进教学的充足条件,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必须是建立在有关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 的
由于教育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教育技术在不同的国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 阶段。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是在视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传播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而我国则是在电化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技术也将不断发 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 突出 ;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 教 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 性和支持性研究 ; 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 教育技 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学习理论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对学习规律和学习条件的系统阐述,它主 要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行为特征和认知心理过程。由于学习过程的复杂性,人们从 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产生了各种学习理论的流派,这些不同的理论各有特点, 相互补充,适用于不同的情形。 教学理论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它与学习理论是相互依赖的,学习理论构成了教学理论的基 础,它为我们提供了发现一般教学原理的最切实的起点,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教学情境中的 关键因素,其可靠的答案大多来自学习理论的研究。可以说,虽然一种合适的学习理论并不 是改进教学的充足条件,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必须是建立在有关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