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历史时期粮食生产结构与效率特点 换一个角度看历史 二.主谷式农业类型 、小型化生产规模 四、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五、结构特征的初始原因推测 六.粮食生产效率结构和变动趋势
1 第一讲,历史时期粮食生产结构与效率特点 一.换一个角度看历史 二.主谷式农业类型 三、小型化生产规模 四、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五、结构特征的初始原因推测 六.粮食生产效率结构和变动趋势
、换一个角度看历史 工业化以前我国是农业社会,粮食生产在经济中具有支配 地位。农业社会粮食生产的结构和效率特征,对于说明新中 国粮食制度和政策安排,理解当代粮食体制和政策的改革演 变过程,具有重要的认识启示作用。 传统农业社会是以金属材料的手工工具为主要生产手段, 以种植、畜牧、饲养作为支配性经济活动方式的社会经济形 态。农业社会是从原始采集和狩猎经济进化而来的。工业革 命以前人类文明成就主要是在农业社会基础上孕育发生的。 这些成就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知识、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 人类几个主要文明发源地与农业革命发源地大体吻合。我国 农业社会大体发韧于夏商周三代,秦汉以后进入发达阶段, 并在唐宋明清时代进入高度成熟时期。 本讲以西欧国家前工业化时代的经济状态为比较参照系, 对我国秦汉到明清农业社会粮食生产和效率的结构性特点 做粗略观察和探讨
2 一、换一个角度看历史 工业化以前我国是农业社会,粮食生产在经济中具有支配 地位。农业社会粮食生产的结构和效率特征,对于说明新中 国粮食制度和政策安排,理解当代粮食体制和政策的改革演 变过程,具有重要的认识启示作用。 传统农业社会是以金属材料的手工工具为主要生产手段, 以种植、畜牧、饲养作为支配性经济活动方式的社会经济形 态。农业社会是从原始采集和狩猎经济进化而来的。工业革 命以前人类文明成就主要是在农业社会基础上孕育发生的。 这些成就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知识、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 人类几个主要文明发源地与农业革命发源地大体吻合。我国 农业社会大体发韧于夏商周三代,秦汉以后进入发达阶段, 并在唐宋明清时代进入高度成熟时期。 本讲以西欧国家前工业化时代的经济状态为比较参照系, 对我国秦汉到明清农业社会粮食生产和效率的结构性特点 做粗略观察和探讨
二、主谷式农业 概念 又称“跛足农业”、“单一种植”、“低层次平面垦植”等: (1)种植业生产与畜牧业关系上,种植业占绝对支配地位 (2)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关系上,粮食占绝对支配地位。 (3)与西欧中世纪“谷草式农业”类型形成对照。 农业生产等于“种田种地” 《汉书·食货志》:“辟土殖谷曰农”, 《管子》:“行其田野,视其耕耘,计其农事,而饥饱之国可知也”, 该书的一个著名公式:“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则兵疆,兵疆者战胜,战胜者地广。”因而,“彼守国者,守谷 而已矣”2。吕不韦:“农攻粟”。贾谊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晁错认为:“耕而食之”。二十世纪日常把农民称作“种田人” 1《管子·治国》 2管仲语,引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一市耀
3 二、主谷式农业 概念 又称“跛足农业”、“单一种植”、“低层次平面垦植”等: (1)种植业生产与畜牧业关系上,种植业占绝对支配地位; (2)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关系上,粮食占绝对支配地位。 (3)与西欧中世纪“谷草式农业”类型形成对照。 农业生产等于“种田种地” 《汉书·食货志》:“辟土殖谷曰农”, 《管子》:“行其田野,视其耕耘,计其农事,而饥饱之国可知也”, 该书的一个著名公式:“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则兵疆,兵疆者战胜,战胜者地广。”1因而,“彼守国者,守谷 而已矣”2。吕不韦:“农攻粟”。贾谊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晁错认为:“耕而食之”。二十世纪日常把农民称作“种田人”。 1 《管子·治国》。 2 管仲语,引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一市耀二
收入结构和食物结构 基本农耕区城内,食物以谷物、蔬菜等种植业产品占绝对支配地 位;肉类乳酷等畜产品或不能为普通人经常食用、或不构成人们正常 饮食来源。“肉食者”、“鱼肉人民”、“酒池肉林”、“朱门酒肉臭”, 都是揭露权势阶层剥削人民和生活奢侈的代用词语。孟子说:“鸡豚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日常语汇中“进餐”和 吃饭”是同义语。 西欧的比较背景 古罗马时代动物生产地位重要性就不在作物种植业之下。中世纪 西欧继承了谷草式农业生产结构特点。经济史家指出,西欧中世纪农 业把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起来的传统,是西方在技术和文明上区别于 远东的最重要基础。 除大片永久性草地,实行三圃制和二圃制耕作法,“收获后田地及 闲田都变成全村牲口的公共牧场”。畜产品是基本食物来源之一。每 年年底,人们要宰杀一批牲畜,处理、贮藏畜肉作为冬天食物。一般 劳动群众也能经常获得肉食。据经济史家估计,一个有20英亩耕的 自由佃农,全家每年食肉800磅。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描写了 一位贫穷寡妇饮食结构:“她不喝酒,桌上的食物无非是黑白两色, 牛奶和粗面包是不会缺乏的,还有烤腌肉以及不时一两个鸡蛋
4 收入结构和食物结构 基本农耕区城内,食物以谷物、蔬菜等种植业产品占绝对支配地 位;肉类乳酷等畜产品或不能为普通人经常食用、或不构成人们正常 饮食来源。 “肉食者”、“鱼肉人民”、“酒池肉林”、“朱门酒肉臭”, 都是揭露权势阶层剥削人民和生活奢侈的代用词语。孟子说:“鸡豚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日常语汇中“进餐”和 “吃饭”是同义语。 西欧的比较背景 古罗马时代动物生产地位重要性就不在作物种植业之下。中世纪 西欧继承了谷草式农业生产结构特点。经济史家指出,西欧中世纪农 业把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起来的传统,是西方在技术和文明上区别于 远东的最重要基础。 除大片永久性草地,实行三圃制和二圃制耕作法,“收获后田地及 闲田都变成全村牲口的公共牧场”。畜产品是基本食物来源之一。每 年年底,人们要宰杀一批牲畜,处理、贮藏畜肉作为冬天食物。一般 劳动群众也能经常获得肉食。据经济史家估计,一个有 20 英亩耕的 自由佃农,全家每年食肉 800 磅。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描写了 一位贫穷寡妇饮食结构:“她不喝酒,桌上的食物无非是黑白两色, 牛奶和粗面包是不会缺乏的,还有烤腌肉以及不时一两个鸡蛋
主谷式农业结构与动物生产 在基本农耕区也广泛存在动物生产。然而,在动物生产与种植业 生产的关系上,前者总量规模远远小于后者;并且规模较小的动物生 产在经济内容上也较为紧密地和作物生产结合在一起,牛马之属主要 是用作耕作、运输及其它用途的役畜。如汉代龚遂当渤海太守时,劝 导人们“卖剑买牛,卖刀买犊”,从事农业生产,完全把牛看作生产 资料
5 主谷式农业结构与动物生产 在基本农耕区也广泛存在动物生产。然而,在动物生产与种植业 生产的关系上,前者总量规模远远小于后者;并且规模较小的动物生 产在经济内容上也较为紧密地和作物生产结合在一起,牛马之属主要 是用作耕作、运输及其它用途的役畜。如汉代龚遂当渤海太守时,劝 导人们“卖剑买牛,卖刀买犊”,从事农业生产,完全把牛看作生产 资料
三、小型化生产规模 与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家庭农场经营上万亩耕地相比,各 国传统普遍是小型化的。这里的“小型化”,其着眼点不在于刻画传 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经营规模不同,而是说明我国传统农业时代一般农 户土地经营规模明显小于中世纪西欧,从而由人地比例关系方面揭示 中国和西欧传统农业生产力结构方式的比较差异 若干朝代土地生产规模变化情况(万、亩) 农户数指数耕地数指数卢均耕地指数 汉(前206220)1100100 5707610051.9100 唐(618-907)1440131 6260011043.5 84 宋(960-1279)1879171 63000110335 明(1368-164427382497840013728.655 (1616-1911)74426771100019314.829 中外学者普遍认为,西欧中世纪农民土地生产规模一般至少总在 百亩以上,多则达到好几百亩。就是说,在正常条件下,西欧中世纪 农户经营耕地面积比中国农民高出若干倍。这一数量水平差异,集中 提示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规模小型化的特点
6 三、小型化生产规模 与北美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家庭农场经营上万亩耕地相比,各 国传统普遍是小型化的。这里的“小型化”,其着眼点不在于刻画传 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经营规模不同,而是说明我国传统农业时代一般农 户土地经营规模明显小于中世纪西欧,从而由人地比例关系方面揭示 中国和西欧传统农业生产力结构方式的比较差异。 若干朝代土地生产规模变化情况(万、亩) 农户数 指数 耕地数 指数 户均耕地 指数 汉(前 206-220) 1100 100 57076 100 51.9 100 唐(618-907) 1440 131 62600 110 43.5 84 宋(960-1279) 1879 171 63000 110 33.5 65 明(1368-1644) 2738 249 78400 137 28.6 55 清(1616-1911) 7442 677 110000 193 14.8 29 中外学者普遍认为,西欧中世纪农民土地生产规模一般至少总在 百亩以上,多则达到好几百亩。就是说,在正常条件下,西欧中世纪 农户经营耕地面积比中国农民高出若干倍。这一数量水平差异,集中 提示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规模小型化的特点
四、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农业技术体系是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操作方式(即广义耕作方式) 的总和。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技术体系的内核;与此相比较。西 欧相同历史阶段的农业生产则遵循粗放式技术路线发展。 精耕细作原则体现在农业生产整体中的选种、耕地、施肥、中耕、 灌溉、农作制等各个方面,概括了农业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这里仅 对施肥、耕作制做简单比较。 施肥技术 肥料供给作物生产发育所必需的养分。中世纪西欧采用休闲的消 极方式式恢复地力。10-11世纪,西欧个别“比较先进的庄园里开始 采用肥料”,但直至中世纪鼎盛时期,农业施肥仍未普遍推广 我国农业施肥历史悠久,技术发达。荀子认为:“多粪肥田,是农 夫众庶之事也”。可见战国时施肥已普遍化,当时肥料主要包括人畜 粪、蚕矢、泥肥和草肥等。西汉《泛胜之书》依据施肥方式不同。把 肥料划分为基肥、种肥和追肥等类别。魏晋南北朝时,由以前利用野
7 四、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农业技术体系是农业生产各个环节操作方式(即广义耕作方式) 的总和。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技术体系的内核;与此相比较。西 欧相同历史阶段的农业生产则遵循粗放式技术路线发展。 精耕细作原则体现在农业生产整体中的选种、耕地、施肥、中耕、 灌溉、农作制等各个方面,概括了农业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这里仅 对施肥、耕作制做简单比较。 施肥技术 肥料供给作物生产发育所必需的养分。中世纪西欧采用休闲的消 极方式式恢复地力。10-11 世纪,西欧个别“比较先进的庄园里开始 采用肥料”,但直至中世纪鼎盛时期,农业施肥仍未普遍推广。 我国农业施肥历史悠久,技术发达。荀子认为:“多粪肥田,是农 夫众庶之事也”。可见战国时施肥已普遍化,当时肥料主要包括人畜 粪﹑蚕矢、泥肥和草肥等。西汉《泛胜之书》依据施肥方式不同。把 肥料划分为基肥、种肥和追肥等类别。魏晋南北朝时,由以前利用野
生绿肥,转变为广泛裁培绿肥。《齐民要术》记载的当作绿肥栽培的 作物已有绿豆、小豆、胡麻等等。据统计,宋、元时肥料种类达60 多种,明、清时增加到100种以上。 施肥技术上,宋、元农书一再强调“用肥得理”,“用粪犹用药”, 针对不同的土壤、作物,选择、精施相应的肥料。在发达施肥技术基 础上,我国古代农学家很早就提出“地力常新论”的命题,和西方“地 力衰减论”形成鲜明对照 农作制 西欧中世纪农作制基本形式是三田制和二田制。早期流行原始的 火耕抛荒耕作法,后来才逐步在二田制和抛荒制基础上发展起三田 制。三田制已是西欧中世纪农业技术的最重要的进步之一。 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主导耕作制形态是连作制和复种制。诸子著作 留下了当时农业生产“一年两收”和“四年五熟”的记载;《泛胜之 书》记载关中地区已实行谷子和冬麦轮作复种。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作 制一大进步,是江南地区改变“伐木而树谷,燔菜而播粟,火耕而水 耨”的原始农业生产方式,开发较早地区已出现双季稻。明清时代, 南方发展了以水稻为中心以水旱轮作为基础的一年二熟制和三熟 制;北方发展了粮棉作物轮作的二年三熟制和一年二熟制。 我国传统农业复种指数远远高于西欧,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精耕 细作技术路线的特点
8 生绿肥,转变为广泛栽培绿肥。《齐民要术》记载的当作绿肥栽培的 作物已有绿豆、小豆、胡麻等等。据统计,宋、元时肥料种类达 60 多种,明、清时增加到 100 种以上。 施肥技术上,宋、元农书一再强调“用肥得理”,“用粪犹用药”, 针对不同的土壤、作物,选择、精施相应的肥料。在发达施肥技术基 础上,我国古代农学家很早就提出“地力常新论”的命题,和西方“地 力衰减论”形成鲜明对照。 农作制 西欧中世纪农作制基本形式是三田制和二田制。早期流行原始的 火耕抛荒耕作法,后来才逐步在二田制和抛荒制基础上发展起三田 制。三田制已是西欧中世纪农业技术的最重要的进步之一。 我国传统农业社会主导耕作制形态是连作制和复种制。诸子著作 留下了当时农业生产“一年两收”和“四年五熟”的记载;《泛胜之 书》记载关中地区已实行谷子和冬麦轮作复种。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作 制一大进步,是江南地区改变“伐木而树谷,燔菜而播粟,火耕而水 耨”的原始农业生产方式,开发较早地区已出现双季稻。明清时代, 南方发展了以水稻为中心、以水旱轮作为基础的一年二熟制和三熟 制;北方发展了粮棉作物轮作的二年三熟制和一年二熟制。 我国传统农业复种指数远远高于西欧,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精耕 细作技术路线的特点
五、结构特点初始原因的推测 为什么有上述比较特点?一种解释是中国人口太多,所以要小规 模,把人口作为外生变量有一定道理。还有双向因果关系分析解释: 小规模经营要求劳动密集投入,精耕细作又制约了经营规模扩大 还可以从高气候变率比较特点来探讨这一问题。农业生产是自然 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统一,不同气候类型构成部分自然要素资源的 配置方式高气候变率下,要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必须适应自然生产 要素配置过程的特殊规律,选择适当的生产方式和技术类型。中国和 西欧农业生态环境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降水变率较高:
9 五、结构特点初始原因的推测 为什么有上述比较特点?一种解释是中国人口太多,所以要小规 模,把人口作为外生变量有一定道理。还有双向因果关系分析解释: 小规模经营要求劳动密集投入,精耕细作又制约了经营规模扩大。 还可以从高气候变率比较特点来探讨这一问题。农业生产是自然 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统一,不同气候类型构成部分自然要素资源的 配置方式。高气候变率下,要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必须适应自然生产 要素配置过程的特殊规律,选择适当的生产方式和技术类型。中国和 西欧农业生态环境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降水变率较高:
中国、西欧降水月变率比较 一中国降水月变化量—西欧降水月变化量 E 啊长 80 x 月份 高降水变率的影响 高气候变率背景下,畜物业难以和种植业同步发展的关键原因。 在于传统农业时代的社会经济力量,不能在效益优化前提下,解决饲 草供给的波动性与牧畜对草食需求平稳性的矛盾。 畜牧业包含了植物(牧草)生产和动物(牧畜)生产两大物质一 能量转换流程。发展畜妆业,客观要求两个流程之间建立稳定平衡的 供求关系植物生产流程直接受气候等环境条件制约。气候变率越大, 牧草时季生长供给量的波动幅度也越大;然而,在动物生产环节,牲 畜对牧草需求的变动性则受动物生长规律支配:牧草供给丰裕之际
10 高降水变率的影响 高气候变率背景下,畜牧业难以和种植业同步发展的关键原因。 在于传统农业时代的社会经济力量,不能在效益优化前提下,解决饲 草供给的波动性与牧畜对草食需求平稳性的矛盾。 畜牧业包含了植物(牧草)生产和动物(牧畜)生产两大物质——— 能量转换流程。发展畜牧业,客观要求两个流程之间建立稳定平衡的 供求关系。植物生产流程直接受气候等环境条件制约。气候变率越大, 牧草时季生长供给量的波动幅度也越大;然而,在动物生产环节,牲 畜对牧草需求的变动性则受动物生长规律支配:牧草供给丰裕之际, 中国、西欧降水月变率比较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降水量(单位:mm) 中国降水月变化量 西欧降水月变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