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01102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英文名称:Literature theorie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 48学时 济 分: 3学分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论文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古代文论。西方文论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本课程介绍和阐述文学理 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活动的性质和文学创作的过程,文学作品及文学消费与接受的 性质和特征,帮助学生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点,提高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科学地认识和理解文学现象,为学习其他文学 课程和以后从事语文教学奠定文学方面的理论基础。 英文简介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层次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理论性 较强,它对于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但同时又需要大量的文学实践对其理 进行不断的丰富 和 本 的是使学 初步 学的基本 马克思主义 ,提高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科 学地认识和理解新时代文学现象,对文学现象、文学语言、文学写作、文学阅读、文 学批评等问题有比较正确和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够在具有一定的文学史知识、文学阅 读积累的基础上,分析文学现象,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理论修养,从而扩展知识,培 本课程教学 主要任务是 引领 按照文学的基本 律和 身特征, 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 ,增强学习和研究文学的兴趣,为后续的 大量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提供一定学习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论:课程介绍 (一)目的与要求
1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01102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 英文名称:Literature theories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 48 学时 学 分: 3 学分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论文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古代文论。西方文论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本课程介绍和阐述文学理 论的性质和形态,文学活动的性质和文学创作的过程,文学作品及文学消费与接受的 性质和特征,帮助学生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点,提高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科学地认识和理解文学现象,为学习其他文学 课程和以后从事语文教学奠定文学方面的理论基础。 英文简介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层次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理论性 较强,它对于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但同时又需要大量的文学实践对其理 论进行不断的丰富与和发展。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树 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新时代文艺观点,提高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科 学地认识和理解新时代文学现象,对文学现象、文学语言、文学写作、文学阅读、文 学批评等问题有比较正确和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够在具有一定的文学史知识、文学阅 读积累的基础上,分析文学现象,提高文化素养、加强理论修养,从而扩展知识,培 养能力。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实事求是地、按照文学的基本规律和自 身特征,对文学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增强学习和研究文学的兴趣,为后续的 大量文学类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提供一定学习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导论:课程介绍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 2 了解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和任务 3. 为什么要学文学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 1.主要内容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文学理论,文学活动,文学性质,文艺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如何理解文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第二节文学与世界 1.主要内容 (1)文学阅读制造的审美欢愉为美感 (2)文学理论的重要使命一一处理文学与新时代社会、历史、意识形态 之间的复杂关系 (3)虚构是文学征服读者的重要手段 (4)文学语言的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虚构,美感,语言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认为的写诗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 如何重塑、重构新时代、新文科语境下的中国式文学理论? (三)课后练习 请同学们说出文学语言的五个重要特征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演示 第二章文学的功能与复制 (一)目的与要求 对文学的功能与机制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的再现 1.主要内容
2 1. 了解文学理论的性质 2. 了解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和任务 3. 为什么要学文学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1.主要内容 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文学理论,文学活动,文学性质,文艺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如何理解文学理论的实践品格? 第二节 文学与世界 1.主要内容 (1)文学阅读制造的审美欢愉为美感 (2)文学理论的重要使命——处理文学与新时代社会、历史、意识形态 之间的复杂关系 (3)虚构是文学征服读者的重要手段 (4)文学语言的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虚构,美感,语言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认为的写诗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 如何重塑、重构新时代、新文科语境下的中国式文学理论? (三)课后练习 请同学们说出文学语言的五个重要特征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演示 第二章 文学的功能与复制 (一)目的与要求 对文学的功能与机制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的再现 1. 主要内容
(1)传统的反映论: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2)传统的模仿论:艺术作品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 (3)浪漫主义的情感论:艺术是用自己的心灵之光照耀自然 (4)语言论者:文学是通过有组织的语言形式来呈现事物或表达主观情 (5)再现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反映论,模仿论,情感论,再现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注意区别这两个概念:反映论和模仿论的差异性? 第二节文学的功能 1.主要内容 (1)政治教化功能 (2)审美愉悦功能 (3)文学为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呐喊助威的教有引导功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诗教愉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如何看待文学在新时代背景下政治、社会和生活中所起到的功能?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请结合现实社会生活思考下“寓教于乐”的主张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得以 体现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方式 第三章作者 (一)目的与要求 要认识作者慨念的界定,了解作者在文学系统中的地位所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作者的个性 1。主要内容 (1)文学是作者的创造,是作者个性的表现 (2)文学创作与作者个性的关系 (3)传统的迷狂说,浪漫主义的天赋说,现代主义的非个人化主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个性,迷狂,非个人化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3
3 (1)传统的反映论: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2)传统的模仿论:艺术作品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 (3)浪漫主义的情感论:艺术是用自己的心灵之光照耀自然 (4)语言论者:文学是通过有组织的语言形式来呈现事物或表达主观情 感 (5)再现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反映论,模仿论,情感论,再现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注意区别这两个概念:反映论和模仿论的差异性? 第二节 文学的功能 1.主要内容 (1)政治教化功能 (2)审美愉悦功能 (3)文学为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呐喊助威的教育引导功 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诗教 愉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如何看待文学在新时代背景下政治、社会和生活中所起到的功能?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请结合现实社会生活思考下“寓教于乐”的主张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得以 体现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方式 第三章 作者 (一)目的与要求 要认识作者慨念的界定,了解作者在文学系统中的地位所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作者的个性 1. 主要内容 (1)文学是作者的创造,是作者个性的表现 (2)文学创作与作者个性的关系 (3)传统的迷狂说,浪漫主义的天赋说,现代主义的非个人化主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个性,迷狂,非个人化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如何理解巴特提出的“作者已死”的口号。 第二节文学的想象 1.主要内容 (1)相象的定义 (2)想象的特质和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想象,文学想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想象的创造性来自哪里?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为什么说文学相象与传统惯例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方式 第四章叙事话语 ()目的与要求 对叙事型文学样式及其叙事作品的话语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叙事话语,故事与情节 1.主要内容 (1)什么是叙事?叙事话语? (2)叙事学的产生及发展 (3)什么是故事?情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叙事,叙事话语,故事,情节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故事与情节的区别? 第二节叙事功能与叙述呈现 1.主要内容 (1)什么是功能,叙事功能? 平人物与形人物 (3)叙述人,叙事视角,叙事声音。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叙事功能,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叙事视角 3.问颜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如何理解叙事声音?它们是谁的“声音”?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4 思考:如何理解巴特提出的“作者已死”的口号。 第二节 文学的想象 1.主要内容 (1)想象的定义 (2)想象的特质和意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想象,文学想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想象的创造性来自哪里?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为什么说文学想象与传统惯例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方式 第四章 叙事话语 (一)目的与要求 对叙事型文学样式及其叙事作品的话语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叙事话语,故事与情节 1. 主要内容 (1)什么是叙事?叙事话语? (2)叙事学的产生及发展 (3)什么是故事?情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叙事,叙事话语,故事,情节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故事与情节的区别? 第二节 叙事功能与叙述呈现 1.主要内容 (1)什么是功能,叙事功能? (2)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3)叙述人,叙事视角,叙事声音。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叙事功能,圆形人物,扁平人物,叙事视角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如何理解叙事声音?它们是谁的“声音”?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通过具体的艺术作品来分析叙事功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第五章文学与历史 (一)目的与要求 对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与历史的交融 1.主要内容 (1)传统的文学与历史的关系,现代的文学与历史关系 (2)作为野史的小说。 (3)文学与历史的想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历史,野史。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文史不分家的观点?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试以具体作品阐释其中的生产与消费理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第二节新历史主义个案分析 1.主要内容 (1)新历史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新历史主义的特征 (3)《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文本分析。 2.堪木撼令和知识占 新历史主义,历史的文本,文本的历史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如何理解新历史主义的文本观和历史观? (三)实我环节与课后练习 通过具体的艺术作品来分析其中所呈现或表达的历史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第六章文学与性别 (一)目的与要求 对文学与性别的关系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5
5 通过具体的艺术作品来分析叙事功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第五章 文学与历史 (一)目的与要求 对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与历史的交融 1. 主要内容 (1)传统的文学与历史的关系,现代的文学与历史关系 (2)作为野史的小说。 (3)文学与历史的想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历史,野史。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如何理解文史不分家的观点?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试以具体作品阐释其中的生产与消费理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第二节 新历史主义个案分析 1.主要内容 (1)新历史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新历史主义的特征。 (3)《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文本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新历史主义,历史的文本,文本的历史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如何理解新历史主义的文本观和历史观?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通过具体的艺术作品来分析其中所呈现或表达的历史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第六章 文学与性别 (一)目的与要求 对文学与性别的关系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与性别的关系 1.主要内容 (1)性别的文化属性 (2)女性文学或女性写作 (3)性别观点的超越 (4)新时代女性主义思想内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性别,女性文学,社会性别。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如何判断女性文学或女性写作? 第二节女性主义文本个案分析 1.主要内容 (1)女性性别特征? (2)女性主义文论的产生与发展 (3)《人鬼情》的文本个案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女性主义,女性写作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如何理解女性主义的诉求?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通过具体的艺术作品来分析新时代女性主义思想的建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第七章现代主义 (一)目的与要求 对现代主义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主义概述 1.主要内容 (1)现代主义的历史 (2) 代主义 2.基本概今和知识点 现代主义,现代,现实主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6
6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与性别的关系 1. 主要内容 (1)性别的文化属性 (2)女性文学或女性写作 (3)性别观点的超越 (4)新时代女性主义思想内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性别,女性文学,社会性别。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如何判断女性文学或女性写作? 第二节 女性主义文本个案分析 1.主要内容 (1)女性性别特征? (2)女性主义文论的产生与发展。 (3)《人鬼情》的文本个案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女性主义,女性写作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如何理解女性主义的诉求?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通过具体的艺术作品来分析新时代女性主义思想的建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第七章 现代主义 (一)目的与要求 对现代主义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主义概述 1.主要内容 (1)现代主义的历史 (2)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分歧 (3)现代主义的理论难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现代主义,现代,现实主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理解现代主义的特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第八章后现代柱义 (一)目的与要求 对后现代主义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后现代主义概述 1.主要内容 (1)后现代主义概念之源 (2)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3)后现代主义的理论难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后现代主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试思考,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分组选择某一部作品进行阐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第九章文学批评与作家中心传统 (一)目的与要求 对作家批评的两种发展及其与传统惯例的关系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批评与作家中心传统关系概述 1.主要内容 (1)作家中心的观念。 (2)批评的挑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家,批评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试思考,传统的作家中心观念受到哪些方面的挑战? 第二节精神分析学与作家研究个案分析 1。主要内容 (1)精神分析学理论概述
7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理解现代主义的特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第八章 后现代主义 (一)目的与要求 对后现代主义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概述 1.主要内容 (1)后现代主义概念之源。 (2)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3)后现代主义的理论难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后现代主义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试思考,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要求学生分组选择某一部作品进行阐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第九章 文学批评与作家中心传统 (一)目的与要求 对作家批评的两种发展及其与传统惯例的关系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批评与作家中心传统关系概述 1.主要内容 (1)作家中心的观念。 (2)批评的挑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作家,批评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试思考,传统的作家中心观念受到哪些方面的挑战?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与作家研究个案分析 1. 主要内容 (1)精神分析学理论概述
(2)《禁闭岛》个案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精神分析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精神分析学在文学批评中的发展与运用?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试以某一部作品为例,分析无意识在其中的艺术表现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第十章文学批评与接受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对文学批评与接受理论的关系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批评与接受理论概述 1.主要内容 (1)接受理论与阐释学。 (2)读者的积极意义。 (3)《时时刻刻》读者批评理论文本个案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接受理论,读者批评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试思考,读者的类型有哪些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试以一部具体作品为例来说明读者在创作中起到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 教学环节 习 讨 教学时数 实验 课 课 计 课程内容 第一音 2 概论:文学与世界
8 (2)《禁闭岛》个案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精神分析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思考:精神分析学在文学批评中的发展与运用?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试以某一部作品为例,分析无意识在其中的艺术表现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第十章 文学批评与接受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对文学批评与接受理论的关系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批评与接受理论概述 1.主要内容 (1)接受理论与阐释学。 (2)读者的积极意义。 (3)《时时刻刻》读者批评理论文本个案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接受理论,读者批评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试思考,读者的类型有哪些?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试以一部具体作品为例来说明读者在创作中起到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方式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 课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实验 其他教 学环节 小 计 第一章 概论:文学与世界 2 2
第二音 文学的功能与机制 第三章 2 作者 第四音 2 叙事话语 第五章 2 文学与历史 第六章 A 文学与性别 第七章 2 现代主义 第八章 后现代主义 第九章 文学批评与作家中心观念 第十章 文学批评与接受理论 十一章 复 十二章 考试 合计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参考教材 1,南帆、刘小新、练暑生著《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第三版),高等教有出版社,2008.3.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 (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3朱立元、李钧主编(二十世纪文论选》(上、下),高等教有出版社,202 4.张少康著《仲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9年 5.《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1998年 2.参考书目: 必读书目: 1.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 9
9 第二章 文学的功能与机制 2 第三章 作者 2 2 第四章 叙事话语 2 2 第五章 文学与历史 4 2 第六章 文学与性别 4 2 2 第七章 现代主义 2 第八章 后现代主义 2 第九章 文学批评与作家中心观念 4 2 2 第十章 文学批评与接受理论 4 2 第十一章 复习 2 第十二章 考试 合计 30 4 6 8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参考教材 1.南帆、刘小新、练暑生著《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2. 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 (上、下),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9. 3. 朱立元、李钧主编《二十世纪文论选》(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张少康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 5.《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2.参考书目: 必读书目: 1. 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2 年
2.王一川《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3.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 4.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教有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 5.蔡仪:《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般阅读书目: 1.《柏拉图对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2.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 6.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 7.拉尔夫.科因:《文学理论的未来》。程锡楼等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补,1993年 茵加登:《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 9. 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1989年 10.布斯:《小说修辞学》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11.赵毅衡:《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88年 12.弗莱:《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 朱立元: 《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4.托多罗夫:《批评的批评 三联书店1988年 15.金元浦:《文学解释学》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年 16.赵毅衡:《文学符号学》中国文联1990年 17.线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8 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0年 瑞恰兹: 《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2年 20.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 21.王元镶:《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22.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23。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24. 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1999年 25.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6.佛克马等:《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27.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 大纲修订人:傅明根 修订日期:2020.12. 大纲审定人: 万静 审定日期:2020.12. 10
10 2. 王一川《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3. 韦勒克、沃伦:《文学原理》,北京,三联书店,1984 年 4. 卡勒:《文学理论》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5. 蔡仪:《文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 一般阅读书目: 1.《柏拉图对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2.亚里士多德:《诗学》,商务印书馆 6.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 年 7. 拉尔夫.科恩:《文学理论的未来》,程锡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 8. 茵加登:《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 年 9. 胡经之:《文艺美学》 北京大学 1989 年 10. 布斯:《小说修辞学》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11. 赵毅衡:《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88 年 12. 弗莱:《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8 年 13. 朱立元:《接受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年 14.托多罗夫:《批评的批评》三联书店 1988 年 15. 金元浦:《文学解释学》东北师大出版社 1997 年 16. 赵毅衡:《文学符号学》中国文联 1990 年 17. 钱中文:《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18. 赵宪章:《文艺学方法通论》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0 年 19. 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2 年 20.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1 年 21. 王元骧:《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22. 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23. 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年 24. 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 1999 年 25.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26. 佛克马等:《问题与观点:20 世纪文学理论综论》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0 年 27.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 1984 年 大纲修订人: 傅明根 修订日期:2020.12. 大纲审定人: 万静 审定日期: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