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社会工作的现实社会需求 医疗社会工作的现实社会需求 主要内容:现代医学认为人生病的原因、发病的过程及治病的效果都与现代社会生活有关, 所谓健康也必须是肉体、精神、社会活动与人际关系都达到健全的状态。社会工作者因此成 为医疗卫生保健团队中的成员之一,负有探素疾病中的社会因素、人际关系与心理情绪的任 务,成为病人、家屈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桥梁。社会工作参与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一方面是病 人及其家属有这种需要,另一方面是现代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科际整合发展的结果,同是也表 明,社会福利通过社会工作直接参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以实际工作来实现发展人民福利的 理想。 关键词:医疗社会工作社会需求医疗社工医学模式的改变 健康是社会的财富,维护并恢复人类健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医疗社会工作的主 要目标。医疗社会工作不是一般的慈善工作或教济工作,也不是一般的公益或公共事业,而 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下,对一般不幸分子,用现代科学知识与方法,从心理、生理、社会、 经济、家庭等各个方面去彻底了解其失调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协助其重新适应社会 进而防止失调现象再度发生。 一,医疗社会工作简介 狭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是指在医院围绕医疗过程而展开的社会工作,它包括对病人的心理援 助、提升病人的自助能力,帮助病人寻找社会资源、安排病人的康复计划、为病人提供出院 转介等工作。广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运用社会工作 的专门知识、方法和技巧,开发、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协助病人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 的社会问题与心理问题,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增进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对健康的保护 医疗社会工作就是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协助病人 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愿,以提高医疗效果。医疗 社会工作不但能促使病人早日痊愈,保持身心健康,而且协助解决产生疾病或因疾病而产生 的各种社会问题,预防疾病的蔓延与复发,使病人精神振作地重新适应社会。 医疗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工具是会谈,通过会谈可以了解病人的社会情境、人格和社会资源。 会谈是有目的、有计划、被评估和被纪录的。会谈的方式根据病人及其家属对问题的敏感性 而决定。社会工作者对整体件院计划的责任是其对健康的品调名于对病理的说明。 医疗社会工作的内容可分为医院照顾工作、社区照顾工作和疾病预防工作。 1.医院照顾工作。医院设立社会服务部,医疗社会工作者为就医或入院的病人提供服务
医疗社会工作的现实社会需求 医疗社会工作的现实社会需求 主要内容:现代医学认为人生病的原因、发病的过程及治病的效果都与现代社会生活有关, 所谓健康也必须是肉体、精神、社会活动与人际关系都达到健全的状态。社会工作者因此成 为医疗卫生保健团队中的成员之一,负有探索疾病中的社会因素、人际关系与心理情绪的任 务,成为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桥梁。社会工作参与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一方面是病 人及其家属有这种需要,另一方面是现代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科际整合发展的结果,同是也表 明,社会福利通过社会工作直接参与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以实际工作来实现发展人民福利的 理想。 关键词: 医疗社会工作 社会需求 医疗社工 医学模式的改变 健康是社会的财富,维护并恢复人类健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医疗社会工作的主 要目标。医疗社会工作不是一般的慈善工作或救济工作,也不是一般的公益或公共事业,而 是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下,对一般不幸分子,用现代科学知识与方法,从心理、生理、社会、 经济、家庭等各个方面去彻底了解其失调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协助其重新适应社会, 进而防止失调现象再度发生。 一,医疗社会工作简介 狭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是指在医院围绕医疗过程而展开的社会工作,它包括对病人的心理援 助、提升病人的自助能力,帮助病人寻找社会资源、安排病人的康复计划、为病人提供出院 转介等工作。广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运用社会工作 的专门知识、方法和技巧,开发、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协助病人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 的社会问题与心理问题,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增进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对健康的保护。 医疗社会工作就是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协助病人 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以提高医疗效果。医疗 社会工作不但能促使病人早日痊愈,保持身心健康,而且协助解决产生疾病或因疾病而产生 的各种社会问题,预防疾病的蔓延与复发,使病人精神振作地重新适应社会。 医疗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工具是会谈,通过会谈可以了解病人的社会情境、人格和社会资源。 会谈是有目的、有计划、被评估和被纪录的。会谈的方式根据病人及其家属对问题的敏感性 而决定。社会工作者对整体住院计划的责任是其对健康的强调多于对病理的说明。 医疗社会工作的内容可分为医院照顾工作、社区照顾工作和疾病预防工作。 1.医院照顾工作。医院设立社会服务部,医疗社会工作者为就医或入院的病人提供服务
在医院各科室和病房中提供服务,也参与医院的行政工作。 2。社区照顾工作。社区照顾工作为社区内的老年病人和病后康复期的病人提供家庭式的照 顾。这些老人身体衰弱,但并不需要住院治疗,而且愿意留在社区。照顾项目大致分日间照 顾和家庭照顾两种。家族照顾服务有护理、管家、个人照顾、社会服务及健康服务等。医院 向社区公开招聘社区照顾的工作人员,经医院社会服务部选拔、培训后参与照顿服务,医院 内科和门诊部则为他们提供援助。社会工作人员和护理工作人员还经常性地访问和指导这些 工作人员。 3.疾病预防工作。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是医疗卫生保健社会工作的新方向,医院只有积极 参与所在社区的疾病预防与保健,才能真正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理想。社会工作者在疾病预防 方面大有作为。他们可以从事社区卫生教育,承担医院对社区卫生教育的职责。借助大众传 播媒介,通过有线电视现场直播社区座谈,可以有效地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尤其是那些与本 地区有关的特殊的流行疾病知识。他们组织、训练志愿者队伍,发起社区志愿服务运动,把 社区内自愿从事服务、有一定时间和能力的居民组织起来,由医院协助加以训练,从事社区 内对老年人、残障者等的服务工作,同时宜传预防疾病的知识。他们协助医疗机构、社会机 构和学术机构从事地区性疾病的调查研究,通过了解社区的疾病倾向达到预防的目的。 二,医疗社会工作的现实意义 医生通常不大会关注引起病人得病及影响痊愈的社会、心理、经济、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的 因素,而病人的需求与感受也可能在诊新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被忽略,这些空白与“灰色地 带”恰恰正是医疗社会工作者的使命所在。目前,我国己有十余家医疗机构相继出现了医疗 社会工作者,尽管模式和侧重点不同,但毕竟让人们在弥漫药水味的医院里嗅到了温煦的人 文气息。医疗社会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是医院立体化作战部队的同盟军,医疗社会工作者期待 著临床医生的理解和医院管理者的支持。医疗社会工作者“柔和”了医患关系。医疗社会 工作者,踏上职业化发展之路。 医疗社会工作者形成一套基本的工作程序:1.病人入院48小时内进入病房进行接案会谈 2.决定是否立案:3.通过多次会谈进行社会诊晰:4.通过电话公函或亲自上门,与患者问题 有关的部门进行斡旋,这是社会治疗阶段:5.最后结案。之后还有不定期患者回访,形成长 期朋友关系。 医疗社会工作者还要承担起维护患者权益,帮助忠者更好地康复和回归社会等职责。这些工 作被细化为这样一些内容,比如,要对住院志者的个人史、家庭情况和所在的社区环境进行 充分的了解,以便掌握患者存在的社会、家庭问题及问题的背景,帮助其解决住院期间的玉 难:要对患者致残原因或病因进行认真调查分析,从而对涉及的政治、法律、经济、职业技 能、生产劳动条件和家庭伦理道德等问题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适当干预:要和有关病区的
在医院各科室和病房中提供服务,也参与医院的行政工作。 2.社区照顾工作。社区照顾工作为社区内的老年病人和病后康复期的病人提供家庭式的照 顾。这些老人身体衰弱,但并不需要住院治疗,而且愿意留在社区。照顾项目大致分日间照 顾和家庭照顾两种。家族照顾服务有护理、管家、个人照顾、社会服务及健康服务等。医院 向社区公开招聘社区照顾的工作人员,经医院社会服务部选拔、培训后参与照顾服务,医院 内科和门诊部则为他们提供援助。社会工作人员和护理工作人员还经常性地访问和指导这些 工作人员。 3.疾病预防工作。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是医疗卫生保健社会工作的新方向,医院只有积极 参与所在社区的疾病预防与保健,才能真正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理想。社会工作者在疾病预防 方面大有作为。他们可以从事社区卫生教育,承担医院对社区卫生教育的职责。借助大众传 播媒介,通过有线电视现场直播社区座谈,可以有效地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尤其是那些与本 地区有关的特殊的流行疾病知识。他们组织、训练志愿者队伍,发起社区志愿服务运动,把 社区内自愿从事服务、有一定时间和能力的居民组织起来,由医院协助加以训练,从事社区 内对老年人、残障者等的服务工作,同时宣传预防疾病的知识。他们协助医疗机构、社会机 构和学术机构从事地区性疾病的调查研究,通过了解社区的疾病倾向达到预防的目的。 二,医疗社会工作的现实意义 医生通常不大会关注引起病人得病及影响痊愈的社会、心理、经济、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的 因素,而病人的需求与感受也可能在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被忽略,这些空白与“灰色地 带”恰恰正是医疗社会工作者的使命所在。目前,我国已有十余家医疗机构相继出现了医疗 社会工作者,尽管模式和侧重点不同,但毕竟让人们在弥漫药水味的医院里嗅到了温煦的人 文气息。医疗社会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是医院立体化作战部队的同盟军,医疗社会工作者期待 着临床医生的理解和医院管理者的支持。 医疗社会工作者“柔和”了医患关系 。医疗社会 工作者,踏上职业化发展之路。 医疗社会工作者形成一套基本的工作程序:1.病人入院 48 小时内进入病房进行接案会谈; 2.决定是否立案;3.通过多次会谈进行社会诊断;4.通过电话公函或亲自上门,与患者问题 有关的部门进行斡旋,这是社会治疗阶段;5.最后结案。之后还有不定期患者回访,形成长 期朋友关系。 医疗社会工作者还要承担起维护患者权益,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和回归社会等职责。这些工 作被细化为这样一些内容,比如,要对住院患者的个人史、家庭情况和所在的社区环境进行 充分的了解,以便掌握患者存在的社会、家庭问题及问题的背景,帮助其解决住院期间的困 难;要对患者致残原因或病因进行认真调查分析,从而对涉及的政治、法律、经济、职业技 能、生产劳动条件和家庭伦理道德等问题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适当干预;要和有关病区的
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协助医护人员解决他们在医学之外不能或不便解决的问题,如手术期间陪 护,医疗费用的拖欠等事宜:要和心理工作者密切配合,了解病人心理负担的起因,并对所 涉及的家庭、社会间题积极加以解决:要对住院病人进行职业康复评估与培训,为就业和回 归社会创造条件等等。这些工作,北京博爱医院的医疗社工们已坚持了16年。如今,与医 院同步成长起来的医疗社工己成为这家以康复为特色医院的一大亮点。北京博爱医院不仅是 目前国内拥有社工最多的医院(一共有8位),而且为中国医疗社工的实践和理论提供了一 个生动的样本。上世纪90年代初,该院作为首家医疗领域的代表正式成为中国社会工作者 协会成员,目前该院还是中国社工教有协会确立的全国社会工作者实习基地。 三,医学模式转变和医疗体制改革催生医疗社工 生活的快节奏、突发事件、心理压力、就业危机、生活方式等问题,早在上世纪70年 代即冲击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引发并促成了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诞生。从而促 使人人以疾病为主导转向以健康为主导,单个患者为中心转变为群体乃至全体公众为中心 以医院为基础转变为以社会为主导,从诊断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从主要依靠医学科技和医 疗卫生部门自身转变为依靠众多学科和全社会的参与,从疾病防治与身心健康转变为身心健 全与环境的和谐一致。形成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畴、以预防为导向 的专业医疗保健模式,具有全方位、全日程和双向介入的特色。 说起医学模式的转变,理论上大家都承认,但实际上,医学生在学校里学的仍是临床生物医 学模式,医学生分到各大医院仍然按部就班做着单纯的临床工作,理论和实践是脱节的。医 学模式的转变,需要有人实实在在去推动,医疗社工恰恰是这一模式转变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事实上,解决社会心理因素对忠者身心的影响,不是医生的职责,而是医学社会工作者的职 责。医疗社工是医院不可或缺的角色,疾病的治疗离不开社会因素只救命不救人的医疗是不 完整的。 医疗体制的改革也为医疗社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比如医疗保险问题,医生很难 去管医疗保险的事,没时间,也不懂,保险公司也需要有人在医院和公司之间搭桥,医疗社 工就有了用武之地。改革必然需要调节医患关系,需要更人性化的管理。面对医患间出现的 大量错综复杂的新问题、新矛盾,传统的医务科、医政处解决起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来医 院的是一个患者,但他背后牵涉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卫生经济问题、医患 关系问愿,医疗赔偿问题…这些问题靠简单地对付是难以奏效的,需要专业人员去职业地 应对。 四,专业化水平是医疗社工安身之本 医疗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必须由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专业人士去开展工作。他完全若眼 于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医疗社工也需要做临床,要对忠者的问题进行 社会诊断,并运用社会学的工具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社会治疗。比如,脑瘫的孩子住院了,其 母亲负罪感特别强烈,表现出来就是对孩子大包大揽,照顾过度,但这样的行为对孩子今后
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协助医护人员解决他们在医学之外不能或不便解决的问题,如手术期间陪 护,医疗费用的拖欠等事宜;要和心理工作者密切配合,了解病人心理负担的起因,并对所 涉及的家庭、社会问题积极加以解决;要对住院病人进行职业康复评估与培训,为就业和回 归社会创造条件等等。这些工作,北京博爱医院的医疗社工们已坚持了 16 年。如今,与医 院同步成长起来的医疗社工已成为这家以康复为特色医院的一大亮点。北京博爱医院不仅是 目前国内拥有社工最多的医院(一共有 8 位),而且为中国医疗社工的实践和理论提供了一 个生动的样本。上世纪 90 年代初,该院作为首家医疗领域的代表正式成为中国社会工作者 协会成员,目前该院还是中国社工教育协会确立的全国社会工作者实习基地。 三,医学模式转变和医疗体制改革催生医疗社工 生活的快节奏、突发事件、心理压力、就业危机、生活方式等问题,早在上世纪 70 年 代即冲击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引发并促成了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诞生。从而促 使人人以疾病为主导转向以健康为主导,单个患者为中心转变为群体乃至全体公众为中心, 以医院为基础转变为以社会为主导,从诊断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从主要依靠医学科技和医 疗卫生部门自身转变为依靠众多学科和全社会的参与,从疾病防治与身心健康转变为身心健 全与环境的和谐一致。形成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畴、以预防为导向 的专业医疗保健模式,具有全方位、全日程和双向介入的特色。 说起医学模式的转变,理论上大家都承认,但实际上,医学生在学校里学的仍是临床生物医 学模式,医学生分到各大医院仍然按部就班做着单纯的临床工作,理论和实践是脱节的。医 学模式的转变,需要有人实实在在去推动,医疗社工恰恰是这一模式转变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事实上,解决社会心理因素对患者身心的影响,不是医生的职责,而是医学社会工作者的职 责。医疗社工是医院不可或缺的角色,疾病的治疗离不开社会因素只救命不救人的医疗是不 完整的。 医疗体制的改革也为医疗社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比如医疗保险问题,医生很难 去管医疗保险的事,没时间,也不懂,保险公司也需要有人在医院和公司之间搭桥,医疗社 工就有了用武之地。改革必然需要调节医患关系,需要更人性化的管理。面对医患间出现的 大量错综复杂的新问题、新矛盾,传统的医务科、医政处解决起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来医 院的是一个患者,但他背后牵涉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卫生经济问题、医患 关系问题,医疗赔偿问题……这些问题靠简单地对付是难以奏效的,需要专业人员去职业地 应对。 四,专业化水平是医疗社工安身之本 医疗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必须由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专业人士去开展工作。他完全着眼 于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医疗社工也需要做临床,要对患者的问题进行 社会诊断,并运用社会学的工具方法进行针对性的社会治疗。比如,脑瘫的孩子住院了,其 母亲负罪感特别强烈,表现出来就是对孩子大包大揽,照顾过度,但这样的行为对孩子今后
的成长十分不利,我们就要针对母亲的种种表现运用社会工作中的行为矫正方法进行矫正。 要成为合格的医疗社工必备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一是医学。二是社会学。社会工作 有三大法宝: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我们平时主要是以个案工作为主,一对一的 解决问题,包括心理疏导,行为矫正。三是法学,必须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我们还 提倡学习心理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 客观中立是医疗社工的工作原测。国际上有惯例,社会工作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中立。 当矛盾双方发生冲突的时候,你不能偏祖某一方。面对纠纷和矛盾,我们不能回避,要在中 间起到调和剂、润滑剂和缓冲剂的作用。对患者而言,医院毕竞是强者,病人在这儿治疗出 现问题,医院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我们会和医院管理层协调,对病人尽量给子照顾。但另 一方面我们也会劝解患者多理解医生,并告知患者相应的法律法规,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什 么,不能做无理要求。社会工作者是代表弱势群体说话的,讲求公正,是问题解决专家。社 会工作者介入医疗领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发展的必然。 五,呼唤医疗社工的出现 今后在治疗中,超出医疗本身的因素会越来越得到重视,不仅是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需要医 疗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患者和亲属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如果发生矛盾也需要有人去调 解处理。这些矛盾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使患者在医院的治疗康复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干扰,而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到大量的法律、政策和沟通的技巧,传统的医院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 的功能。国外医疗社工的发展已有上百年。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医疗社工在医院里必不 可少,而且他们和医院各部门,和社区配合得非常好。相比之下,我国的医疗社会工作还有 若不小的差距。首先是专业化程度还需要提高。目前全国医疗机构中有类似医疗社工科室和 部门设置的不超过20家,名称五花八门,有的叫社会服务部,有的叫医患关系处理办公室 但总体上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系统的培训。 去年7月,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新近颁布的一项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被首次载 入中国职业标准目录。至此,这个曾经在中国有实无名的行业,终于获得政府认可,正式成 为一门新职业。我国的医疗社工也名正言顺走上了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加入WTO 后,国外的医疗机构会进入国内医疗市场,肯定会对医疗社工有需求。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定 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但要进入各个领域,还需要相应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比如, 没有卫生行政部门的认可,就不能进入医院。卫生部正在就医疗社工岗位设置等相关问题加 紧制定管理办法。医疗社工前景喜人但仍面临诸多困扰期待卫生行政部门尽快出台相应政 策,希望国内社工能尽快与国际接轨。 参考书目: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的成长十分不利,我们就要针对母亲的种种表现运用社会工作中的行为矫正方法进行矫正。 要成为合格的医疗社工必备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一是医学。二是社会学。社会工作 有三大法宝: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我们平时主要是以个案工作为主,一对一的 解决问题,包括心理疏导,行为矫正。三是法学,必须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我们还 提倡学习心理学、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 客观中立是医疗社工的工作原则。国际上有惯例,社会工作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中立。 当矛盾双方发生冲突的时候,你不能偏袒某一方。面对纠纷和矛盾,我们不能回避,要在中 间起到调和剂、润滑剂和缓冲剂的作用。对患者而言,医院毕竟是强者,病人在这儿治疗出 现问题,医院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我们会和医院管理层协调,对病人尽量给予照顾。但另 一方面我们也会劝解患者多理解医生,并告知患者相应的法律法规,什么情况下可以得到什 么,不能做无理要求。社会工作者是代表弱势群体说话的,讲求公正,是问题解决专家。社 会工作者介入医疗领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发展的必然。 五, 呼唤医疗社工的出现 今后在治疗中,超出医疗本身的因素会越来越得到重视,不仅是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需要医 疗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患者和亲属之间,患者与患者之间,如果发生矛盾也需要有人去调 解处理。这些矛盾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使患者在医院的治疗康复受到很大的影响和干扰,而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到大量的法律、政策和沟通的技巧,传统的医院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 的功能。国外医疗社工的发展已有上百年。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医疗社工在医院里必不 可少,而且他们和医院各部门,和社区配合得非常好。相比之下,我国的医疗社会工作还有 着不小的差距。首先是专业化程度还需要提高。目前全国医疗机构中有类似医疗社工科室和 部门设置的不超过 20 家,名称五花八门,有的叫社会服务部,有的叫医患关系处理办公室, 但总体上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系统的培训。 去年 7 月,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新近颁布的一项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被首次载 入中国职业标准目录。至此,这个曾经在中国有实无名的行业,终于获得政府认可,正式成 为一门新职业。我国的医疗社工也名正言顺走上了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加入 WTO 后,国外的医疗机构会进入国内医疗市场,肯定会对医疗社工有需求。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定 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但要进入各个领域,还需要相应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比如, 没有卫生行政部门的认可,就不能进入医院。卫生部正在就医疗社工岗位设置等相关问题加 紧制定管理办法。医疗社工前景喜人但仍面临诸多困扰期待卫生行政部门尽快出台相应政 策,希望国内社工能尽快与国际接轨。 参考书目:社会工作概论,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社会工作概论,黄河,厦门大学出版社 社会工作概论,张乐天,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社会工作概论,黄河,厦门大学出版社 社会工作概论,张乐天,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