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索引 、人体解学的定义、分野和任务 一人体银 三解制学姿均 常用的方位术语 四、人体结构概况 肌组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分野和任务 人体解制学Human Anate0my)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码 课程 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隔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耻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典 定基础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体解学由于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在研究方法、着重点和目的性等方面产生了差异,因而逐新形成 了若干独具特色的分野:如按照组成人体的各系统,逐一研究和叙选各系统器宜形态、结构和系统解副学;按照人体的分部及医疗手术学的需 要,研究和论述各体部内诸结构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的局部解制学;适应绘画和雕塑等专业要求的艺术解剖学;研究人体器官和结构在体 育运动和训练中其形态构造和功能关系的运动解剖学:专门阐述临床各种手术层次结构基础的应用(手术)解制学等。此外,由于研究手段不 同,又有了以肉跟观察和解制操作为主的大体(巨视)解制学和以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一一即微视和超微解制学,还有专门以个体发 生和发育过程和规律的人体胚胎学或人体发生学, 鉴于神经科学在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和在下个世纪可能成为生物科学和带头学科的趋势,以及参考发达国家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本救研 室对原担负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制学两门课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大体解剖学和神经解副学两门课程,即将原中枢神经系统单独设课,以证 应世界神经科学的发展南流,促进教学内容的迅速更新。其余人体形态结构知识大部分内容,划归本门课程即大体解制学讲授。本课程的教学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概要介绍人体各系统器言的结构知识,采用以讲课为主,辅以必要的印证性实习,但对组成人体支架的骨酪系统,在 此阶段则要求掌握所需的全部内容,第二阶段按组成人体的各个体部,逐一进行解剖观察。基本方式是在教师提示后,学员根据教材独立进行 解制操作,获得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学员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以及一定的解剖操作技巧。在此阶 段中穿插必要的理论性讲课,主要任务是引导学员将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系列化、理论化。另外请有关临床科室放师,讲授一些结构内容在临 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以开拓学员的眼界和思路,增透学习的兴趣, 二、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解制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在我国战国时代(公元前500年)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内经》中,就已明确提出了“解制的认识方法,以及 -直沿用至今的脏器的名称。在西欧古希错时代(公元前500-300年),著名的哲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亚里斯多德(Aristotle)都进行 过动物实地解剖,并有论着 禁一部出完整的学要作当推兰伦 公元130201年)的《医经》,对血液运行、神经分布及诸多脏器已有较详细而具体的记 ,但由于当时西欧正处于宗统治的暗时期。禁止解人体,该书主要资料均来自动物解观察所得,故错误之处甚多。宗统治在 多年由严重地明思了到学文化的进先。也严重皮铺了医学和提制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本主义萌芽,教会里暗统治的开始被拌竖,“是一个产生学间上、精神上和性格上的巨人时 代”(恩格斯语),在此时蝴,人民的聪明智慧在科学和艺术的创作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达芬奇L® 时代的代表人 物,他不仅以不朽的绘画流传后世,而所绘的解制学图谱,过精细致即使今日他人叹为观止,该时,螺学也现什 里Andr Vesal,I514-1S64)他从学生时代,就若宗教迫害的危险,执著地从事人体解制实验,终于完成了《人体构造》的巨著,全书 共七用,不仅较系统完兰地记叙了人体各器宜系统的形态和构造,还男敢地摆脱了盖伦权威的束缚,纠正了盖伦许多错误的论点,从而使他成 为代人体提学 的其人 与用网时 his.习尔维(Sylvius)】 他们名字命名的结物至今仍经留在铝 的 HV18.167八提出了心血管系是封闭的 首系统的摄 中分立出去维显微发明 后,意 利人马尔 体发生的胎 开始起步,19世纪意大利学者高 43.1926)首创 经元技术, 牙人卡哈(R 152.1934建立了 十九世纪末叶和二十世纪初, 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短的影响 人体解制学走上 使部 圣成为化石” 到 进化形 完全 前景。 部分学者从辩证的自然观 验形态学等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分野和任务 二、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三、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四、人体结构概况: 1.上皮组织 2.结缔组织 3.肌组织 第一章索引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分野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 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 定基础。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体解剖学由于所服务的对象不同,在研究方法、着重点和目的性等方面产生了差异,因而逐渐形成 了若干独具特色的分野:如按照组成人体的各系统,逐一研究和叙述各系统器官形态、结构和系统解剖学;按照人体的分部及医疗手术学的需 要,研究和论述各体部内诸结构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的局部解剖学;适应绘画和雕塑等专业要求的艺术解剖学;研究人体器官和结构在体 育运动和训练中其形态构造和功能关系的运动解剖学;专门阐述临床各种手术层次结构基础的应用(手术)解剖学等。此外,由于研究手段不 同,又有了以肉眼观察和解剖操作为主的大体(巨视)解剖学和以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即微视和超微解剖学。还有专门以个体发 生和发育过程和规律的人体胚胎学或人体发生学。 鉴于神经科学在近二十年的飞速发展和在下个世纪可能成为生物科学和带头学科的趋势,以及参考发达国家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本教研 室对原担负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进行了改革,设立了大体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两门课程,即将原中枢神经系统单独设课,以适 应世界神经科学的发展潮流,促进教学内容的迅速更新。其余人体形态结构知识大部分内容,划归本门课程即大体解剖学讲授。本课程的教学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概要介绍人体各系统器官的结构知识,采用以讲课为主,辅以必要的印证性实习,但对组成人体支架的骨骼系统,在 此阶段则要求掌握所需的全部内容。第二阶段按组成人体的各个体部,逐一进行解剖观察。基本方式是在教师提示后,学员根据教材独立进行 解剖操作,获得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并逐步培养和提高学员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以及一定的解剖操作技巧。在此阶 段中穿插必要的理论性讲课,主要任务是引导学员将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系列化、理论化。另外请有关临床科室教师,讲授一些结构内容在临 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以开拓学员的眼界和思路,增添学习的兴趣。 二、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解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在我国战国时代(公元前500年)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内经》中,就已明确提出了“解剖”的认识方法,以及 一直沿用至今的脏器的名称。在西欧古希腊时代(公元前500-300年),著名的哲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亚里斯多德(Aristotle)都进行 过动物实地解剖,并有论着。 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作当推盖伦(Galen,公元130-201年)的《医经》,对血液运行、神经分布及诸多脏器已有较详细而具体的记 叙,但由于当时西欧正处于宗教统治的黑暗时期,禁止解剖人体,该书主要资料均来自动物解剖观察所得,故错误之处甚多。宗教统治在一千 多年中严重地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进步,也严重束缚了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资本主义萌芽,教会黑暗统治的桎梏开始被摧毁,“是一个产生学问上、精神上和性格上的巨人时 代”(恩格斯语)。在此时期,人民的聪明智慧在科学和艺术的创作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堪称这一时代的代表人 物,他不仅以不朽的绘画流传后世,而且所绘的解剖学图谱,其精确细致即使今日也令人叹为观止。该时,解剖学也涌现出一位巨匠——维扎 里(Andress Vesalius, 1514-1564),他从学生时代,就冒着宗教迫害的危险,执著地从事人体解剖实验,终于完成了《人体构造》的巨著,全书 共七册,不仅较系统完善地记叙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构造,还勇敢地摆脱了盖伦权威的束缚,纠正了盖伦许多错误的论点,从而使他成 为现代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与维扎里同时,一批解剖学者和医生,发现了一些人体的结构,如欧斯达丘司(Eustachius)、习尔维(Sylvius)、瓦 罗留(Varolio)、阿兰契(Aranti)、保塔罗(Botallo)等,以他们名字命名的结构至今仍保留在解剖学的教科书中。嗣后,英国学者哈维(William Harvey 1578-1657)提出了心血管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的概念,创建了血流循环学说,从而使生理学从解剖学中分立出去。继显微镜发明之 后,意大利人马尔匹基(Malcell Malpighi,1628-1694)用之观察了动、植物的微细构造,开拓了组织学分野。18世纪末,研究个体发生的胚胎学 开始起步。19世纪意大利学者高尔基(Camello Golgi,1843-1926)首创镀银浸染神经元技术,西班牙人卡哈(Rom’onY cajal,1852-1934)建立了镀 银浸染神经原纤维法,从而成为神经解剖学公认的两位创始人。 十九世纪末叶和二十世纪初,由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的影响,人体解剖学走上了繁琐地孤立静止地描述人体形态结构的境地,使部 分学者感到彷徨和失望,认为解剖学已经成为“化石”,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完全看不到发展的前景。而另一部分学者从辩证的自然观出发, 开始从机能解剖学、进化形态学和实验形态学等方面,寻求开拓的路径
三、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为了正确描述人体结构的形态、位置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必须制定公认的统一标准,即解创学姿势和方位术语,初学者必须准确 这项基本知 利于学习、交流而避免误制 为了闻明人体 结构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首先必须确立 一个标准姿均,在描述任何体位时,均以此标准姿势为准,这一标准 姿势叫做解制学姿坊, 即身体直立 两眼平视前方 双足并立。足尖朝前 上垂于躯干两·」 手草 前方(指在外侧) 2.上superior和下inferior:按解制学姿势,头居上,足在下,在比较解制学或胚胎学,由于动物和胚胎体位的关系,常用领侧cranialf代 替上;用尾侧caudal代替下,在四肢则常用近侧proximal和远侧distal描还部位间的关系,即靠近躯千的根部为近侧,而相对距离较远或未端的 部位为远侧, 前anterior和后:靠身体腹面者为前,而靠背面者为后。在比较解制学上通常称为腹侧ventralis和背侧dor。在描述手时则常用 草侧palmar和背侧. 图1.!人体方位术语 内侧medialis和外侧ateralis::以身体的中线为准,距中线近者为内侧,离中线相对远者为外侧,如手的拇指在外侧而小指在内侧。在描述 上肢的结构时,由于前窗尺、桡骨并列,尺骨在内侧,杭骨在外侧,故可以用尺侧uar代替内侧,用烧侧rdia代替外侧。下肢小腿部有径. 排骨并列,竖骨在内侧,群骨居外侧,故又可用胫侧tibia和排侧ibular称之, 内interic0r和外exterior:用以表示某些结构和腔的关系,应注意与内侧和外侧区分 浅per和深dccp:靠近体表的部分叫浅,相对深入潜居于内部的部分叫深。 3。轴和而 一)轴5:以解制学姿势为准,可将人体设三个典型的互相垂直的轴,即矢状轴一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冠状(额状)轴一为左右方 向的水平线:垂直轴一为上下方向与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轴多用于表达关节运动时骨的位移轨迹所沿的轴线 ()面plan :按轴线可将人体或器宜切成不同的切面,以便从不同角度观察某些结构。典型的切面有:矢状面agiaplae,是沿天状 轴方向所做的 切面它是人体合为左右两部合的纵切面 该切谣过人体的正; 中天状面 ,是沿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分 却水平面 站上下西超与上 注的是,器言的 切面一般不以人体的长轴为准而以其本身的长轴为准,即沿其长轴所做的切面叫纵切面1 o而与长轴垂直的切面叫横切面 四、人体结构概况: 构成人体基本的结构和功 单位是 细胞ce 细胞与细之 间存在着细间质intercellular substance 细胞问质是由细 产生的不具有细 跑形态和结 购的物 它包括纤 质 (烟织液 对细胞起若支 保 多形流 传 地将之属于四干 上皮组织 肌组织 经组织, 组织有机 动系统 包估 是人进们劳 位移与维持姿势等各项活动的结 消化、吸收和残渣排出;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 陆胞开形成新个? 以延续种 以及将上述执行新陈代谢的各系统联系起来 为它们捉供营养物质并运输代潮产物的循环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中部分的脑和 酚和布全身的周国神经,以及做为特殊感受装置的感觉器官,它们感受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产生活当的应答:此外 还有散在于身 体中功能各异的内分泌腺。人体各系统既具有本身独特的形态 结构和功能,又在神经系统的统 支配下和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相互联系, 互制,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统 的整体活动和高级的意识活动 人买现与瞬万发的内外环境的度玩一 为了在解副实践中对所观察到的结构有比饺深刻的理解, 下面将人体基本组织做个概要的介绍。 1.上皮组织
三、解剖学姿势和常用的方位术语 为了正确描述人体结构的形态、位置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必须制定公认的统一标准,即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初学者必须准确掌握 这项基本知识,以利于学习、交流而避免误解。 1.解剖学姿势 为了阐明人体各部和诸结构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首先必须确立一个标准姿势,在描述任何体位时,均以此标准姿势为准。这一标准 姿势叫做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双足并立,足尖朝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 2.上superior和下inferior:按解剖学姿势,头居上,足在下。在比较解剖学或胚胎学,由于动物和胚胎体位的关系,常用颅侧cranial代 替上;用尾侧caudal代替下。在四肢则常用近侧proximal和远侧distal描述部位间的关系,即靠近躯干的根部为近侧,而相对距离较远或末端的 部位为远侧。 前anterior和后posterior:靠身体腹面者为前,而靠背面者为后。在比较解剖学上通常称为腹侧ventralis和背侧dorsalis。在描述手时则常用 掌侧palmar和背侧。 图1-1 人体方位术语 内侧medialis和外侧lateralis:以身体的中线为准,距中线近者为内侧,离中线相对远者为外侧。如手的拇指在外侧而小指在内侧。在描述 上肢的结构时,由于前臂尺、桡骨并列,尺骨在内侧,桡骨在外侧,故可以用尺侧ulnar代替内侧,用桡侧radial代替外侧。下肢小腿部有径、 腓骨并列,胫骨在内侧,腓骨居外侧,故又可用胫侧tibial和排侧fibular称之。 内interior和外exterior:用以表示某些结构和腔的关系,应注意与内侧和外侧区分。 浅superficial和深deep:靠近体表的部分叫浅,相对深入潜居于内部的部分叫深。 3.轴和面 (一)轴axis:以解剖学姿势为准,可将人体设三个典型的互相垂直的轴,即矢状轴一为前后方向的水平线;冠状(额状)轴一为左右方 向的水平线;垂直轴一为上下方向与水平线互相垂直的垂线。轴多用于表达关节运动时骨的位移轨迹所沿的轴线。 (二)面plane:按照轴线可将人体或器官切成不同的切面,以便从不同角度观察某些结构。典型的切面有:矢状面sagittalplane,是沿矢状 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如该切面恰通过人体的正中线,则叫做正中矢状面median sigittal plane;冠状面或额 状面coronal planeor frontal plane,是沿冠状轴方向所做的切面,它是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的纵切面,与矢状面和水平面相垂直;水平面或横切 面horizontal plane or transverse plane, 为沿水平线所做的横切面,它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与上述两个纵切面相垂直。须要注意的是,器官的 切面一般不以人体的长轴为准而以其本身的长轴为准,即沿其长轴所做的切面叫纵切面longitudinal section而与长轴垂直的切面叫横切面 transversesection。 四、人体结构概况: 构成人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cell,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着细胞间质 intercellular substance。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的不具有细 胞形态和结构的物质,它包括纤维、基质和流体物质(组织液、淋巴液、血浆等),对细胞起着支持、保护、联结和营养作用,参与构成细胞 生存的微环境 microenvironment。众多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由细胞间质组合成的细胞群体叫做组织tissue,人体组织有多种类型,一般传统 地将之属于四种基本组织,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以一种组织为主体,几种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 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器官organ。一系列执行某种同一功能的器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system。构成人体的系统有运 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肌,是人进行劳动、位移与维持姿势等各项活动的结构基础;内脏诸器官分别组成了消化系统----担负摄入食物的 消化、吸收和残渣排出;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泌尿系统----排出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极产物;生殖系统----产生生殖细胞并形成新个体 以延续种族;以及将上述执行新陈代谢的各系统联系起来,为它们提供营养物质并运输代谢产物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包括中枢部分的脑和脊 髓和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以及做为特殊感受装置的感觉器官,它们感受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产生适当的应答;此外,还有散在于身 体中功能各异的内分泌腺。人体各系统既具有本身独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又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和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统一的整体活动和高级的意识活动,以实现与瞬息万变的内外环境的高度统一。 为了在解剖实践中对所观察到的结构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下面将人体基本组织做个概要的介绍。 1.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由密集的上皮细跑组成,细胞间质很少,具有保护、吸收、分和排泄等功能。上皮组织内无血管。一般将之从 功能上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前者覆盖于身体表面或村于体腔或管腔的腔面,后者是构成腺器官(如肝脏、横螺)的主体组织。 被覆上皮按其组成 的层次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后者由多层细胞构成:又可依构成细跑的形态分为扁平上皮、立方上皮和柱状上 皮。现将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分布列表如下 表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分布 分类 分布 管淋 单层 单层离平上皮图-2) 肺泡壁、晋小囊壁等 音小首 上皮,子宫内拉面等 呼吸管道的腔面等 复层牌平上皮(图1列 肾舌男果管光的面 2.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conn ctive tissu由大量的细胞间质和散在于其中的细胞组成,细跑间质包含基质,纤维和组织液等。结镜组织在人体分布广泛 几乎遗布所有器宜。其中,除了松软的起连接作用的固有结缔组织外, 图1-2单层扁平上皮 人体的血液组织,骨和软骨组织均属结绵组织。固有结缔组织依其结构和功能又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致密结绵组织。 饿您形细记 组 3单状上皮 4复层状上皮 平缓 图15复层扁平上皮
上皮组织 epithelial tissue由密集的上皮细胞组成,细胞间质很少。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上皮组织内无血管。一般将之从 功能上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前者覆盖于身体表面或衬于体腔或管腔的腔面,后者是构成腺器官(如肝脏、胰腺)的主体组织。 被覆上皮按其组成细胞的层次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后者由多层细胞构成;又可依构成细胞的形态分为扁平上皮、立方上皮和柱状上 皮。现将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分布列表如下: 表 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分布 分 类 分 布 单层 单层扁平上皮(图1-2) 心、血管、淋巴管内腔腔面 胸膜、腹膜、心包膜、关节腔的表面 肺泡壁、肾小囊壁等 单层立方上皮 肾小管管壁 单层柱状上皮(图1-3) 胃肠道的粘膜上皮,子宫内腔腔面等 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图1-4) 呼吸管道的腔面等 复层 复层扁平上皮(图1-5) 皮肤的表皮(含角化层、指甲、毛发) 口腔、食管、阴道等腔面 复层柱状上皮 眼睑结膜、男性尿道的腔面等 变移上皮(图1-6) 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的腔面 2.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由大量的细胞间质和散在于其中的细胞组成。细胞间质包含基质、纤维和组织液等。结缔组织在人体分布广泛, 几乎遍布所有器官。其中,除了松软的起连接作用的固有结缔组织外, 图1-2 单层扁平上皮 人体的血液组织、骨和软骨组织均属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依其结构和功能又可分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 图1-3 单层柱状上皮 图1-4 假复层柱状上皮 图1-5 复层扁平上皮
影长思年 图16变移上皮(膀胱) (一)跨松结编组织I0o5cc0 nective tis5uC广泛分布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和细孢之间甘结构特点是大量的细胞间馬中基用较多而纤维蚊 少的,纤维主要有租的胶原纤维和细的弹性纤维,细胞少而种类甚多,主要有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以及能够游走的巨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 细胞等。由于它结构疏松,呈蜂窝状,所以又称为蜂窝组织。分布于皮下组织(浅筋膜)、筋膜间隙,器宜之间和血管神轻束的周固。月有连 接、支持、防御、营养和倒伤修复等功能(图17). 毛管】 一酸拉 基质 胶原纤 17疏松结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中如大量脂肪细跑聚集。 #被疏松镇缔组织分成小叶,称为组织 指组织布干 下组织、黄骨髓 大网 膜外以及肾被囊中 约古成人体重的 10% 日有时存 缓冲震荡和参与脂肪代谢产生热能等作用(图 8 图1&尚肪坦织 图19键姐织 (仁)致密结缔组织dense connective tissue的特点是间质中纤维相大,排列致密,但基质量少,细成分也很少,人体的肌和键澳就是 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腱的结构特点是粗大的胶原纤维束沿着受力的方向排列,致密且互相平行,中间夹有成行排列的的特化的成纤维细 抱艇细胞(固19),构成真皮、深筋膜、脏器被膜。骨膜、关节囊纤维层和韧带以及纤维心包等的组织是另一种致密结缔组织,其特点是粗 大的胶原纤维交织成致密的板层结构,仅有少许的基质和成纤维细胞散在其间。主要起支持、保护和连接作用。此外,尚有以弹性纤维为主体 构成的弹性结镜组织elastic onnective tissue,如项韧带和惟弓之间的黄韧带,就主要由相大的弹性纤维平行排列成束所构成,以适应脊柱运动 弹性和柔韧的需要。 3.肌组织 肌组织muscle tissuef由肌细抱或称肌纤维muscle fiber组成。按其存在部位、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骨鸭肌。平语肌和心肌三种 (一)骨酪肌skeletal muscle是分布于躯干,四肢的随意肌,肌纤维显细长圆柱状(长1-30mm,直径10·3O0mm,直径10-100um) 有多个直至致百个细胞核,位于纤维的周缘部,肌的外面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肌外膜c印 sum,肌外内含血管和神经,伸入肌内将肌分为 若干肌束,本身构成包离肌束的肌爽膜perim、 ,并进而又伸入到每条肌纤维的周围,构成富含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的肌内cnd0ms 这些结组织除对肌组织具有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外,还可调整单个机纤维和肌束的话动。肌纤维的肌浆内含许多与细跑长轴平行列的 原纤维my0b1,每条肌原纤维均由明带和暗带相间的结构构成,各条肌原纤维的明带和暗带又排列于同一水平上,因而,肌纤维显示出明暗交 的楼纹,所以又称橘纹肌 。肌红雄收时 肌原纤维略带的长不变 ,与暗带两端相邻的明带变短。昏酪肌受躯体神经支配 受意识控制,属章肌,收快速。有力,但易劳(图11O)
图1-6 变移上皮(膀胱) (一)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广泛分布于器官之间、组织之间和细胞之间其结构特点是大量的细胞间质中基质较多而纤维较 少的,纤维主要有粗的胶原纤维和细的弹性纤维,细胞少而种类甚多,主要有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以及能够游走的巨噬细胞、浆细胞和肥大 细胞等。由于它结构疏松,呈蜂窝状,所以又称为蜂窝组织。分布于皮下组织(浅筋膜)、筋膜间隙,器官之间和血管神经束的周围。具有连 接、支持、防御、营养和创伤修复等功能(图1-7)。 图1-7 疏松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中如大量脂肪细胞聚集,形成脂肪细胞团,并被疏松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称为脂肪组织adiposetissue。脂肪组织分布于皮 下组织、黄骨髓、大网膜、腹膜外以及肾被囊中,约占成人体重的10%,具有贮存、保持体温、缓冲震荡和参与脂肪代谢产生热能等作用(图 1-8)。 图1-8 脂肪组织 图1-9 腱组织 (二)致密结缔组织dense connective tissue的特点是间质中纤维粗大,排列致密,但基质量少,细胞成分也很少。人体的肌腱和腱膜就是 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腱的结构特点是粗大的胶原纤维束沿着受力的方向排列,致密且互相平行,中间夹有成行排列的的特化的成纤维细 胞-腱细胞(图1-9)。构成真皮、深筋膜、脏器被膜、骨膜、关节囊纤维层和韧带以及纤维心包等的组织是另一种致密结缔组织,其特点是粗 大的胶原纤维交织成致密的板层结构,仅有少许的基质和成纤维细胞散在其间。主要起支持、保护和连接作用。此外,尚有以弹性纤维为主体 构成的弹性结缔组织elastic onnective tissue, 如项韧带和椎弓之间的黄韧带,就主要由粗大的弹性纤维平行排列成束所构成,以适应脊柱运动 弹性和柔韧的需要。 3.肌组织 肌组织muscle tissue由肌细胞或称肌纤维muscle fiber组成。按其存在部位、结构和功能不同,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 (一)骨骼肌skeletal muscle是分布于躯干、四肢的随意肌,肌纤维呈细长圆柱状(长1--30mm,直径10-300mm,直径10-100μm), 有多个直至数百个细胞核,位于纤维的周缘部。肌的外面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肌外膜epimysium,肌外膜内含血管和神经,伸入肌内将肌分隔为 若干肌束,本身构成包裹肌束的肌束膜perimysium, 并进而又伸入到每条肌纤维的周围,构成富含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的肌内膜endomysium。 这些结缔组织除对肌组织具有支持、保护和营养作用外,还可调整单个肌纤维和肌束的活动。肌纤维的肌浆内含许多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的肌 原纤维myofibril,每条肌原纤维均由明带和暗带相间的结构构成,各条肌原纤维的明带和暗带又排列于同一水平上,因而,肌纤维显示出明暗交 替的横纹,所以又称横纹肌striated muscle, 肌纤维收缩时,肌原纤维暗带的长度不变,与暗带两端相邻的明带变短。骨骼肌受躯体神经支配, 受意识控制,属随意肌,收缩快速、有力,但易疲劳(图1-10)
肌原纤维 肌纤维 来 顶由 航纤湘 机 “公内镇 肌细胞枝 成纤维细 外 图1-10横纹肌组织 (二)平滑肌smooth muscle.主要分布于内脏和血管的壁,所以又叫内脏肌visceralmuscle。平滑肌纤维呈梭形,无横纹,细胞核位于肌纤 维中央。纤维的长短不一长者可达200μm,短者仅20μm,前者见于肠壁肌层,后者见于小血管壁,一些生理上伸缩大的器官,如妊娠子宫其肌 纤维可长达600μm。平滑肌受内脏神经支配,不受意识控制,属于不随意肌。内脏平滑肌的特点是具有自动性,即肌纤维在脱离神经支配或离 体培养的情况下,也能自动地产生兴奋和收缩(图111)· 图1-11平滑肌组织 图1-12心肌组织 (三)心肌cardiac muscle主要分布于心脏壁,也存在于大血管的近心端。心肌纤维呈短柱状,也分支并互相吻合成网,核呈卵圆形位于 肌纤维中央,可见双核并偶见多核。肌原纤维也有明带和暗带,因而也具有横纹。但心肌受内脏神经支配,属不随意肌,心肌收缩慢、有节律 而持久,不易疲劳(图112)。 4.神经组织(略,见第二章第八节)
图1-10 横纹肌组织 (二)平滑肌smooth muscle主要分布于内脏和血管的壁,所以又叫内脏肌visceralmuscle。平滑肌纤维呈梭形,无横纹,细胞核位于肌纤 维中央。纤维的长短不一长者可达200μm,短者仅20μm,前者见于肠壁肌层,后者见于小血管壁,一些生理上伸缩大的器官,如妊娠子宫其肌 纤维可长达600μm。平滑肌受内脏神经支配,不受意识控制,属于不随意肌。内脏平滑肌的特点是具有自动性,即肌纤维在脱离神经支配或离 体培养的情况下,也能自动地产生兴奋和收缩(图1-11)。 图1-11 平滑肌组织 图1-12 心肌组织 (三)心肌 cardiac muscle主要分布于心脏壁,也存在于大血管的近心端。心肌纤维呈短柱状,也分支并互相吻合成网,核呈卵圆形位于 肌纤维中央,可见双核并偶见多核。肌原纤维也有明带和暗带,因而也具有横纹。但心肌受内脏神经支配,属不随意肌,心肌收缩慢、有节律 而持久,不易疲劳(图1-12)。 4.神经组织(略,见第二章第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