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现代文(小)阅读教案 、考纲要求 (一)、《考试说明》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二)、社会科学类的文章,是用来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描述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章。它既是探讨社 会科学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也是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 从文体上说,它应包括议论性和说明性等类别,但就高考说,侧重于社会科学类的议论文字 (三)、在“社会科学类文章”前加“一般”,表明高考选用的这类文章,专门化的程度不会太高, 专业理论色彩不会太浓,专业的名词术语不会太多 (四)、社科类文章虽然涉及的面很广,但是,从历年髙考的选文来看,侧重于选取文化教育、文 学艺术和历史类的文章,因为它更接近于高中毕业生的实际。 文章选材特点: (一)、文章的内容“新”;(二)、文章的语言“专 (三)、文章的行文“简”。 考查的形式和内容 (一)、形式:选择题1、2、3题,共9分。 (二)、内容: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或句子的含义;或者是文章中重要内容或观点的依据; 2、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3、归纳内容要点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4、根据文章的内容、观点进行推断。 四、阅读要领 阅读社会科学类的文章,应该从理解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到对文章进行鉴赏、评价,全面观照 但应注重下列几点 (一)、归纳内容要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 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科文阅读检测,往往要从归纳内容要点的角度来 出题。阅读社科文要十分重视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阅读中重视把 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很显然的,不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包含这样两点要求: 1、确认作者的观点,能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 2、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是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 这两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命题角度。 (三)、分析文中所运用的材料:社会科学类的议论文,总是要运用材料的。不过,运用的具 体情况则比较复杂。有的是用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有的用来表述某种看 法。从运用的角度来说,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还有局部肯定局部否定的,都要分辨清楚。 (四)、注意表达技巧:社科文运用表达技巧主要是为说理服务的,所涉及的技巧主要是谋篇 布局的技巧和修辞技巧等。鉴赏此类表达技巧,不要脱离所说之“理”作孤立分析。 五、阅读和做题建议 一)、读一一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地逐句阅读文章,读完每段后稍做停顿,粗略概括、掌握本 段的主要内容,最后对全文的总体印象 明确:文章内容的对象是什么?介绍了什么理论、技术或成果?每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 高考复习:现代文(小)阅读教案 一、考纲要求: (一)、《考试说明》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二)、社会科学类的文章,是用来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描述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章。它既是探讨社 会科学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也是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 从文体上说,它应包括议论性和说明性等类别,但就高考说,侧重于社会科学类的议论文字。 (三)、在“社会科学类文章”前加“一般”,表明高考选用的这类文章,专门化的程度不会太高, 专业理论色彩不会太浓,专业的名词术语不会太多。 (四)、社科类文章虽然涉及的面很广,但是,从历年高考的选文来看,侧重于选取文化教育、文 学艺术和历史类的文章,因为它更接近于高中毕业生的实际。 二、文章选材特点: (一)、文章的内容“新”; (二)、文章的语言“专”; (三)、文章的行文“简”。 三、考查的形式和内容: (一)、形式:选择题 1、2、3 题,共 9 分。 (二)、内容: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或句子的含义;或者是文章中重要内容或观点的依据; 2、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 3、归纳内容要点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4、根据文章的内容、观点进行推断。 四、阅读要领: 阅读社会科学类的文章,应该从理解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到对文章进行鉴赏、评价,全面观照, 但应注重下列几点: (一)、归纳内容要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 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科文阅读检测,往往要从归纳内容要点的角度来 出题。阅读社科文要十分重视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阅读中重视把 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很显然的,不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包含这样两点要求: 1、确认作者的观点,能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 2、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是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 这两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命题角度。 (三)、分析文中所运用的材料:社会科学类的议论文,总是要运用材料的。不过,运用的具 体情况则比较复杂。有的是用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有的用来表述某种看 法。从运用的角度来说,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还有局部肯定局部否定的,都要分辨清楚。 (四)、注意表达技巧:社科文运用表达技巧主要是为说理服务的,所涉及的技巧主要是谋篇 布局的技巧和修辞技巧等。鉴赏此类表达技巧,不要脱离所说之“理”作孤立分析。 五、阅读和做题建议: (一)、读——集中精力,心平气和地逐句阅读文章,读完每段后稍做停顿,粗略概括、掌握本 段的主要内容,最后对全文的总体印象; 明确:文章内容的对象是什么?介绍了什么理论、技术或成果?每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注意:(1)、切勿急躁,这是阅读和做题的基础: (2)、不要先读问题,避免阅读是先入为主。 二)、找—一阅读问题及选项,明确问题或选项在文中的地点和范围 注意:一定要找到问题或选项在文章中的位置和范围,逐个落实,不能凭记忆或想象。 (三)比—一注意筛选信息,对比选项和原文的表述有什么不同,不同的表述是否存在差异, 最后才作出选择 注意:此题其实是在考査我们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很多情况下它主要表现出任意扩大和缩 小概念的范围: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把可能的说成必然的;混淆时间、事件、人物;在条件不足 的情况下超前肯定等错误。所以我们在阅读和做题时要注意可能性、范围性、时间性、性质性等词 六、各道题具体指导(建议)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或句子的含义的题: 注意把握词语、概念或句子的内涵和外延,避免偷梁换柱和任意扩大和缩小范围。 (二)、寻找文章中重要内容或观点的依据的题: 一般不考虑选项与原文有无出入,重在于用逻辑思维判断选项是否能成为内容或观点的依据。 (三)、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或归纳内容要点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的题: 老老实实在原文中寻找选项的内容,认真比较原文与选项有无差别。 (四)、根据文章的内容、观点进行推断的题: 注意条件和结果是否存在必然关系。(条件是否充分,结果是否夸大。) 现代文(小)阅读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 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 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 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 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髙这些品种的 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 棉花,可能加快岀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岀一些微量的“杀虫药” 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 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硏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 的革命 1、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2 注意: (1)、切勿急躁,这是阅读和做题的基础; (2)、不要先读问题,避免阅读是先入为主。 (二)、找——阅读问题及选项,明确问题或选项在文中的地点和范围。 注意:一定要找到问题或选项在文章中的位置和范围,逐个落实,不能凭记忆或想象。 (三)、比——注意筛选信息,对比选项和原文的表述有什么不同,不同的表述是否存在差异, 最后才作出选择。 注意:此题其实是在考查我们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很多情况下它主要表现出任意扩大和缩 小概念的范围;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把可能的说成必然的;混淆时间、事件、人物;在条件不足 的情况下超前肯定等错误。所以我们在阅读和做题时要注意可能性、范围性、时间性、性质性等词 语。 六、各道题具体指导(建议): (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或句子的含义的题: 注意把握词语、概念或句子的内涵和外延,避免偷梁换柱和任意扩大和缩小范围。 (二)、寻找文章中重要内容或观点的依据的题: 一般不考虑选项与原文有无出入,重在于用逻辑思维判断选项是否能成为内容或观点的依据。 (三)、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或归纳内容要点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的题: 老老实实在原文中寻找选项的内容,认真比较原文与选项有无差别。 (四)、根据文章的内容、观点进行推断的题: 注意条件和结果是否存在必然关系。(条件是否充分,结果是否夸大。) 现代文(小)阅读课堂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 1983 年,生物学家 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 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 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 1000 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 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 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 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 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 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 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 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 9000 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 的革命。 1、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答案:D。【A项的“环境影响”之说错,应是移植其他生命体的基因;B项的“抗除莠剂”“抗病 毒是“特性”,而不是“基因”;C项“杂交作物”错“转基因作物”的“杂交作物”是完全不同的 两个概念。】 2、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答案:C【A项之错在“污染环境”的说法在文中找不到根据;B项的表述以偏概念,“有可能加 快出现”不等于“无法对付”;D项错在“保护”,有选择地杀死某些害虫与“保护”另一些害虫, 完全不是一回事。】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硏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 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髙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答案:B。【A项的主要错误在“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实际上有的已推广,有的还在实验室 试种;C项的原文是说“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而该项的表述违反了原意。 D项否定增产的目的,显然与文意不符。】 4、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不过二十多年时间。 B.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C.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 D.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改革。 答案:C。【C项错在“已经”,文中只是说专家担心,而它却说为既成事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 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 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 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 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 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 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 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 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 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
3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答案:D。【A 项的“环境影响”之说错,应是移植其他生命体的基因;B 项的“抗除莠剂”、“抗病 毒是“特性”,而不是“基因”;C 项“杂交作物”错“转基因作物”的“杂交作物”是完全不同的 两个概念。】 2、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 B.美国的那种转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 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 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 答案:C。【A 项之错在“污染环境”的说法在文中找不到根据;B 项的表述以偏概念,“有可能加 快出现”不等于“无法对付”;D 项错在“保护”,有选择地杀死某些害虫与“保护”另一些害虫, 完全不是一回事。】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 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 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 答案:B。【A 项的主要错误在“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实际上有的已推广,有的还在实验室 试种;C 项的原文是说“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而该项的表述违反了原意。 D 项否定增产的目的,显然与文意不符。】 4、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不过二十多年时间。 B.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C.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 D.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改革。 答案:C。【C 项错在“已经”,文中只是说专家担心,而它却说为既成事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 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汲汲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 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 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说“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认为“立 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 的修行和体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 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 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 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 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缘关系,以人伦世界、人伦社会为人的生存发展的根本依托,故而人的社会价
值较之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 其他事物的髙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 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 为人民、国家、君主这三者间,人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来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 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 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 人格平等。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 为民主思想的基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 取有益养分。(节选自邵汉民《儒家文化精神及价值的现代透视》) 5.对“人本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A.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主体性,主张“人贵物贱”,把人当作人看待。 B.人本意识主张尊重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看重人的生存发展 C.人本意识承认个体主体的作用,看重人的个性及个体的独立及发展 D.人本意识承认个体的独立性,追求人的主体性和独立自觉的价值。 答案:C【本项错在“看重人的个性”。文中说“突出人的个性”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看 法。其他三项都可在文中找到依据】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次是() A.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注重的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B.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尊重人性、人权和人的发展。 儒家民本思想以肯定人性为手段,西方民主思想以肯定人权为目的 儒家民本思想强调人格尊严,西方民主思想强调人格平等。 答案:D【A项错误显而易见;B项“尊重人权”只是西方思想家的观点;C项错在“肯定人权为目 的”,西方思想家肯定人权是为了“导出人格平等”】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分类而居;人性是普遍存的,不可否认 B.儒家的人本思想包含着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C.儒家“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观点的核心是争取民心。 D.儒家认为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与民同乐等都是尊重人的体现。 答案:B【本项依第二段所用材料及分析作概括,文中有“靠自己的努力”“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 悟”等语句。A项错在“分类而居;C项错在对“核心”的判断,文中对“人贵物贱”等观点有阐 述,其核心是突出“人的社会价值”,而非“争取民心”;D项的内容是作者的评述,而不是“儒家 认为”的,且“了解民情”于文无据】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西方思想家较之儒家的高明之处,在于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设民主。 B.人本意识让人体会到人的尊严与伟大,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 C.儒家强调的“民贵君轻”,警示后世统治者要有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吸取民本思想的营养,扬弃官本位意识。 答案:A【文中将儒家和西方思想家的观点作比较,说明其异同。作者说的是“人性与人权,民本 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不能等同”,没有谁比谁“高明”之意;再则,“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 建设民主”把两家学说搅在一起,表述的也不是西方思想家的“高明之处”】
4 值较之人的个体价值更重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儒家强调“人贵物贱”,认为人类有着不同于 其他事物的高明高贵之处,具有其他事物无法比拟的价值;强调“民为邦本”,认为人民构成国家 政治的基础,只有基础牢固,国家的安宁才有保障,国家的发展才有可能;强调“民贵君轻”,认 为人民、国家、君主这三者间,人民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天下之得失取决于民心之向背。 儒家的人本意识突出人的主体性,主张把人当人来看待,提倡重视民意,与民同乐,这是尊重 人性尊重人的体现,也是古代民主思想的萌芽。固然,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不同于近代西方的民 主思想,人本或民本观念是通过对人性的肯定来论证人格尊严,民主观念是通过对人权的肯定导出 人格平等。人性与人权、民本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但不能等同。不过,人本或民本思想仍然可以成 为民主思想的基础。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有必要从儒家的人本或民本思想中吸 取有益养分。(节选自邵汉民《儒家文化精神及价值的现代透视》) 5.对“人本意识”的理解,不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项是( ) A.人本意识肯定人的主体性,主张“人贵物贱”,把人当作人看待。 B.人本意识主张尊重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看重人的生存发展。 C.人本意识承认个体主体的作用,看重人的个性及个体的独立及发展。 D.人本意识承认个体的独立性,追求人的主体性和独立自觉的价值。 答案:C【本项错在“看重人的个性”。文中说“突出人的个性”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看 法。其他三项都可在文中找到依据】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次是( ) A.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注重的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B.中国儒家和西方思想家都尊重人性、人权和人的发展。 C.儒家民本思想以肯定人性为手段,西方民主思想以肯定人权为目的。 D.儒家民本思想强调人格尊严,西方民主思想强调人格平等。 答案:D【A 项错误显而易见;B 项“尊重人权”只是西方思想家的观点;C 项错在“肯定人权为目 的”,西方思想家肯定人权是为了“导出人格平等”】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社会性群体,分类而居;人性是普遍存的,不可否认。 B.儒家的人本思想包含着通过自身努力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C.儒家“人贵物贱”、“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观点的核心是争取民心。 D.儒家认为了解民情、尊重民意、与民同乐等都是尊重人的体现。 答案:B【本项依第二段所用材料及分析作概括,文中有“靠自己的努力”、“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 悟”等语句。A 项错在“分类而居;C 项错在对“核心”的判断,文中对“人贵物贱”等观点有阐 述,其核心是突出“人的社会价值”,而非“争取民心”;D 项的内容是作者的评述,而不是“儒家 认为”的,且“了解民情”于文无据】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代西方思想家较之儒家的高明之处,在于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建设民主。 B.人本意识让人体会到人的尊严与伟大,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 C.儒家强调的“民贵君轻”,警示后世统治者要有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吸取民本思想的营养,扬弃官本位意识。 答案:A【文中将儒家和西方思想家的观点作比较,说明其异同。作者说的是“人性与人权,民本 与民主具有相通性”、“不能等同”,没有谁比谁“高明”之意;再则,“从关注人性到重视民本到 建设民主”把两家学说搅在一起,表述的也不是西方思想家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