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方案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管头中学王卫东 课题名称《云南的歌会》 科目中学语文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2课时(90分钟) 学习者分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 析 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八年级学生是由少年向青年初期发展 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情感情绪激易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爱 凭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具有独立 意向、成人感,自主、自立意识急剧增强;认识能力显著落后于 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相互爱慕心理増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落 后。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 担心脱离集体。八年级孩子开始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这 种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对孩子的欣 赏和鼓励仍然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 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的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 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它们的作用 2.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蹲踞、酬和、譬喻、糯米、哕这几个生字。能积累熹微、即物 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 默风趣 教学重点 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 难点 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师根据教学适时地借助多媒体给予提示,给 予拓展延伸。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云南的歌会》教学过程描述
1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方案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管头中学 王卫东 课题名称 《云南的歌会》 科 目 中学语文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2 课时(90 分钟) 学 习 者 分 析 初中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其中八年级学生尤为明显教育 界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 八年级学生是由少年向青年初期发展 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情感情绪激易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爱 凭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具有独立 意向、成人感,自主、自立意识急剧增强;认识能力显著落后于 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相互爱慕心理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落 后。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 担心脱离集体。八年级孩子开始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是,这 种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别人的评价,所以对孩子的欣 赏和鼓励仍然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 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的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 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它们的作用; 2. 朗读、揣摩、品味文章语言,感受文章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蹲踞、酬和、譬喻、糯米、哕这几个生字。能积累熹微、即物 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云南歌会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 默风趣。 教学重点、 难点 1.在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欣赏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 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2. 学习作者表现民歌文化的几种描写手法: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及场面描 写。 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师根据教学适时地借助多媒体给予提示,给 予拓展延伸。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云南的歌会》教学过程描述
(一)、师生互动,激情导入(关注民俗话题) 教学活动11、创设情景。(课间活动播放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绣荷包》) 出示:幻灯片1(云南的梯田)幻灯片2-8(歌会场面、人物图片) (边演示边介绍)云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昆明的温暖,丽江的静谧, 西双版纳的多彩,梅里雪山的神奇,常常使人流连忘返。而更让我们驻足 的,是这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其中对歌就是绚丽画卷中一道靓丽的风 景。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沈从文,走入神秘而美丽的云南,在他的朴素而 淡雅的文字中领略云南歌会的无穷魅力。 2、(幻灯片9出示课题):《云南的歌会》。 3、走进作者(幻灯片10显示作者资料)学生做笔记 教学活动2(二)快速阅读一一初识歌会特色 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云南的歌会到底是怎样的?初读文章带给你怎样 的感觉?(学生谈初读的感受) 教学活动3|(三)、整体感知一一展示歌会画面 1、云南的歌会真可谓一卷长长的民俗风情画。在这里,作者为我们展 现了三幅歌会画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思考一下作者主要写了在哪三种 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它们的方式和内容又是怎样的?(幻灯片12 2、学生们跳读课文,思索,圈点勾画 3、小组交流。(学生自评、互评。) 4、延伸思考:从三幅画面看,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 (三幅画面组合在一起,唱歌的场合遍布野外、山路和村寨,唱歌的人遍 及男女老幼。) 5、教师小结:云南的歌会,天地就是大舞台,人人唱、时时唱、处处唱。 这种天地同唱的恢宏气势,形成了云南的歌会壮观瑰丽的风情画面! 教学活动4(四)、重点研读一品味民俗风情 1、品味歌唱方式: 探究对象:在“青年男女山野对歌:赶马女孩山路漫歌:男女老幼村 寨传歌”这三幅画面里,各有一个字表达的是歌会的方式,请找出这三个 词语。说说你的理解,并在课文中找出依据 2、学生自主探讨、小组交流碰撞 3、品味特点神韵:
2 教学活动 1 (一)、师生互动,激情导入(关注民俗话题) 1、创设情景。(课间活动播放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绣荷包》) 出示:幻灯片 1(云南的梯田)幻灯片 2-8(歌会场面、人物图片) (边演示边介绍)云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昆明的温暖,丽江的静谧, 西双版纳的多彩,梅里雪山的神奇,常常使人流连忘返。而更让我们驻足 的,是这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其中对歌就是绚丽画卷中一道靓丽的风 景。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沈从文,走入神秘而美丽的云南,在他的朴素而 淡雅的文字中领略云南歌会的无穷魅力。 2、(幻灯片 9 出示课题):《云南的歌会》。 3、走进作者(幻灯片 10 显示作者资料)学生做笔记。 教学活动 2 (二)快速阅读——初识歌会特色 请大家速读课文,看看云南的歌会到底是怎样的?初读文章带给你怎样 的感觉?(学生谈初读的感受) 教学活动 3 (三)、整体感知——展示歌会画面 1、云南的歌会真可谓一卷长长的民俗风情画。在这里,作者为我们展 现了三幅歌会画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思考一下作者主要写了在哪三种 不同场合听到的民歌演唱?它们的方式和内容又是怎样的?(幻灯片 12 出示) 2、 学生们跳读课文,思索,圈点勾画。 3、小组交流。(学生自评、互评。) 4、延伸思考:从三幅画面看,云南的歌会有什么特点? (三幅画面组合在一起,唱歌的场合遍布野外、山路和村寨,唱歌的人遍 及男女老幼。) 5、教师小结:云南的歌会,天地就是大舞台,人人唱、时时唱、处处唱。 这种天地同唱的恢宏气势,形成了云南的歌会壮观瑰丽的风情画面! 教学活动 4 (四)、重点研读——品味民俗风情 1、品味歌唱方式: 探究对象:在“青年男女山野对歌;赶马女孩山路漫歌;男女老幼村 寨传歌”这三幅画面里,各有一个字表达的是歌会的方式,请找出这三个 词语。说说你的理解,并在课文中找出依据。 2、学生自主探讨、小组交流碰撞。 3、品味特点神韵:
品味赏读:在三个场景中,作者侧重描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它们的 什么特点?(幻灯片13出示主问题 4、师生交流,品读结果:侧重描写了唱歌人,唱歌的环境,唱歌的场面 唱歌人:工笔细描间,才情出众、勤劳质朴、开朗活泼、率真自然的唱歌 人跃然纸上。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云南歌会产生的诗情土壤。美好 的环境与美丽的少女相映成趣,天人合一。场面:壮观的场面令人动容 百十来人,齐声歌唱,唱和相续,连绵不断。这种生生不息的热情,就是 民歌代代相传的民族原动力。 5、小结过渡:三幅画面,分别突出了唱歌人,唱歌的环境和唱歌的场面。 人、自然、艺术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风情画面! 教学活动5(五)、对话作者一一理解民俗内涵 1、师生交流:徜徉在云南的歌会,你是否被这些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 和民族特色的风情画卷感染?回顾全文,你认为云南的歌会最大魅力在哪 老师引导:本文选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在未选入课文的部分, 有这样一句话——“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兔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 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幻灯片14出示)作者当时去云南跑马 节,本来是为硏究马鞍上的花纹的。但到了那里,就被那里丰富多彩的歌 会吸引住了。回来后就写了这篇文章 2、小组交流碰撞 3、师生交流总结: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云南歌会最大的魅力一一它是一曲 生命的颂歌。这一点,也可以从这句话的“活”字探入到作者最原始的意 活,就是鲜活生动:就是那未经世俗目光浸染过的纯朴自然,未被现 代快节奏生活扭曲的自由天性:就是热爱生活,歌唱生活,创造生活的热 情和活力。这也是沈从文一贯追求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这种追求体现在他 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幻灯片15出示,师生齐读这段 文字,再次领悟作者的情感源泉。)课下,我们可以阅读他的长篇小说《边 城》,那里有更多这样鲜活生命的影子
3 品味赏读:在三个场景中,作者侧重描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它们的 什么特点? (幻灯片 13 出示主问题) 4、师生交流,品读结果:侧重描写了唱歌人,唱歌的环境,唱歌的场面。 唱歌人:工笔细描间,才情出众、勤劳质朴、开朗活泼、率真自然的唱歌 人跃然纸上。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是云南歌会产生的诗情土壤。美好 的环境与美丽的少女相映成趣,天人合一。场面:壮观的场面令人动容, 百十来人,齐声歌唱,唱和相续,连绵不断。这种生生不息的热情,就是 民歌代代相传的民族原动力。 5、小结过渡:三幅画面,分别突出了唱歌人,唱歌的环境和唱歌的场面。 人、自然、艺术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风情画面! 教学活动 5 (五)、对话作者——理解民俗内涵 1、师生交流:徜徉在云南的歌会,你是否被这些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 和民族特色的风情画卷感染?回顾全文,你认为云南的歌会最大魅力在哪 里? 老师引导:本文选自《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在未选入课文的部分, 有这样一句话——“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 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幻灯片 14 出示)作者当时去云南跑马 节,本来是为研究马鞍上的花纹的。但到了那里,就被那里丰富多彩的歌 会吸引住了。回来后就写了这篇文章。 2、小组交流碰撞。 3、师生交流总结: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云南歌会最大的魅力——它是一曲 生命的颂歌。这一点,也可以从这句话的“活”字探入到作者最原始的意 愿。 活,就是鲜活生动;就是那未经世俗目光浸染过的纯朴自然,未被现 代快节奏生活扭曲的自由天性;就是热爱生活,歌唱生活,创造生活的热 情和活力。这也是沈从文一贯追求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这种追求体现在他 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幻灯片 15 出示,师生齐读这段 文字,再次领悟作者的情感源泉。)课下,我们可以阅读他的长篇小说《边 城》,那里有更多这样鲜活生命的影子
教学活动6(六)、对话自己一一反思民俗生活 1、教师引导: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对民俗的思索却才刚刚开始。 我国的民俗丰富多彩,是一本更为厚重的文化大书,这本书的内涵,需要 我们时常用一颗敬重的心来静静感悟。最后,让我们欣赏一组图片,在图 片与图片的交叠中,重温云南这篇诗意土壤上的明媚与湛蓝,再次感受那 民俗中纯朴自然的生命气息。 2、(幻灯片16)文字: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一一云南风光:图片:泸 沽幽兰、东川红土、丽江古韵、香格里拉 (幻灯片17)文字:淳朴而勤劳的人们—一云南风情:图片:劳动场面, 对歌场面,跳舞场面 (幻灯片18)文字:民俗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是一种文化符号一—更多民 俗;图片:黎族插花节、白族三道茶、泼水节、舞狮、安塞腰鼓、庆元宵、 赛龙舟 (幻灯片19)《云南十八怪》图集 图片与背景音乐《蝴蝶泉边》一起出 教学活动7 (七)、教师结语 有人说,民俗是民族心底的声音,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滋养着 我们的生命。今天,读读沈从文,我们也要说,请珍惜这来自民族心底的 声音。让我们灿烂微笑,大声放歌。在天地间,找回那个生动鲜活的真我! 注:课下发放阅读资料《多情的云南》
4 教学活动 6 (六)、对话自己——反思民俗生活 1、教师引导:这节课就要结束了,但我们对民俗的思索却才刚刚开始。 我国的民俗丰富多彩,是一本更为厚重的文化大书,这本书的内涵,需要 我们时常用一颗敬重的心来静静感悟。最后,让我们欣赏一组图片,在图 片与图片的交叠中,重温云南这篇诗意土壤上的明媚与湛蓝,再次感受那 民俗中纯朴自然的生命气息。 2、(幻灯片 16)文字:这是一片美丽的土地——云南风光;图片:泸 沽幽兰、东川红土、丽江古韵、香格里拉 (幻灯片 17)文字:淳朴而勤劳的人们——云南风情;图片:劳动场面, 对歌场面,跳舞场面 (幻灯片 18)文字:民俗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是一种文化符号——更多民 俗;图片:黎族插花节、白族三道茶、泼水节、舞狮、安塞腰鼓、庆元宵、 赛龙舟。 (幻灯片 19)《云南十八怪》图集 图片与背景音乐《蝴蝶泉边》一起出现。 教学活动 7 (七)、教师结语 有人说,民俗是民族心底的声音,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滋养着 我们的生命。今天,读读沈从文,我们也要说,请珍惜这来自民族心底的 声音。让我们灿烂微笑,大声放歌。在天地间,找回那个生动鲜活的真我! 注: 课下发放阅读资料《多情的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