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nti-Cancer Drugs 课程代码 HPAR1166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药学 学 分 3 学 时 54 主讲教师 滕昕辰,何慧,张丽,欧阳艺兰,许国强,郑超楠,杨霜,仇晓琰,刘艳丽, 杨红 修订日期 2021.6.30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指定教材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物分析》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抗肿瘤药物》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Anti-Cancer Drugs 课程代码 HPAR1166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药学 学 分 3 学 时 54 主讲教师 滕昕辰,何慧,张丽,欧阳艺兰,许国强,郑超楠,杨霜,仇晓琰,刘艳丽, 杨红 修订日期 2021.6.30 指定教材 《药物化学》尤启冬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版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刘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病理生理学》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药理学》朱依谆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剂学》方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药物分析》杭太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八版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作为整合药学改革的课程模块之一,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法,让学生掌握抗肿瘤药物研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药物设计及 成药性优化、药效学评价、成药性评价、质量控制以及药物制剂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系统阐述抗肿瘤药物研发涉及的各 个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抗肿瘤新药研发的模式、方法以及策略:再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 识解决药物研发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课程模块旨在为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输送研究型的药学专门人才。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 1.1 通过对抗肿瘤药物历史上经典药物的发现过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的靶点理论:掌握基于先 导化合物的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的方法。 1.2通过对抗肿瘤药物中几种最前沿药物的学习,掌握文献的检索方法,学习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全面掌握 抗肿瘤新药的设计合成理论。 课程目标2: 2.1重点掌握: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分子靶向药物、肿瘤治疗抗体小分子偶联药物、肿瘤治疗抗体药物等的分 类、抗肿瘤原理、临床用途、合理用药、主要不良反应与耐药性、特殊毒副作用的防治。 2.2了解肿瘤模型构建与抗肿瘤药物活性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3: 3.1掌握抗肿瘤靶向制剂的处方组成、常规辅料、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 3.2掌握抗肿瘤药物模块代表性药物的成药性分析与剂型设计。 课程目标4: 4.1掌握烷化剂和氮芥类药物、核苷类药物、铂类药物、生物碱类药物、分子靶向药物、抗体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方法。 4.2初步学会运用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思维去解决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问题,增强分析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
作为整合药学改革的课程模块之一,本课程旨在通过讲授法,让学生掌握抗肿瘤药物研发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药物设计及 成药性优化、药效学评价、成药性评价、质量控制以及药物制剂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系统阐述抗肿瘤药物研发涉及的各 个过程,帮助学生掌握抗肿瘤新药研发的模式、方法以及策略;再通过翻转课堂的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 识解决药物研发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课程模块旨在为抗肿瘤创新药物的研发输送研究型的药学专门人才。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 1.1 通过对抗肿瘤药物历史上经典药物的发现过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的靶点理论;掌握基于先 导化合物的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的方法。 1.2 通过对抗肿瘤药物中几种最前沿药物的学习,掌握文献的检索方法,学习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全面掌握 抗肿瘤新药的设计合成理论。 课程目标 2: 2.1 重点掌握: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分子靶向药物、肿瘤治疗抗体小分子偶联药物、肿瘤治疗抗体药物等的分 类、抗肿瘤原理、临床用途、合理用药、主要不良反应与耐药性、特殊毒副作用的防治。 2.2 了解肿瘤模型构建与抗肿瘤药物活性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 3: 3.1 掌握抗肿瘤靶向制剂的处方组成、常规辅料、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 3.2 掌握抗肿瘤药物模块代表性药物的成药性分析与剂型设计。 课程目标 4: 4.1 掌握烷化剂和氮芥类药物、核苷类药物、铂类药物、生物碱类药物、分子靶向药物、抗体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方法。 4.2 初步学会运用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思维去解决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问题,增强分析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5: 5.1掌握中药来源的抗肿瘤药物提取方法及抗肿瘤机理。 5.2熟悉常用抗肿瘤中药、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 课程 目标 子目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抗肿瘤药物历史上经典药物的发现过程: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的靶点理论:基 毕业要求1、3、5、 课程 1.1 于先导化合物的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的方法 6、7 目标 1 毕业要求1、3、5、 1.2 代表性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方法 6、7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分子靶向药物、肿瘤治疗抗体小分子偶联药物、肿瘤 2.1 治疗抗体药物等的分类、抗肿瘤原理、临床用途、合理用药、主要不良反应 毕业要求1、3、5、 程 与耐药性、特殊毒副作用的防治 6、7 目标 2 毕业要求1、3、5、 2.2 肿瘤模型构建与抗肿瘤药物活性评价方法 6、7
课程目标 5: 5.1 掌握中药来源的抗肿瘤药物提取方法及抗肿瘤机理。 5.2 熟悉常用抗肿瘤中药、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 表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 目标 课程 子目 标 对应课程内容 对应毕业要求 课程 目标 1 1.1 抗肿瘤药物历史上经典药物的发现过程;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的靶点理论;基 于先导化合物的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的方法 毕业要求 1、3、5、 6、7 1.2 代表性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方法 毕业要求 1、3、5、 6、7 课程 目标 2 2.1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分子靶向药物、肿瘤治疗抗体小分子偶联药物、肿瘤 治疗抗体药物等的分类、抗肿瘤原理、临床用途、合理用药、主要不良反应 与耐药性、特殊毒副作用的防治 毕业要求 1、3、5、 6、7 2.2 肿瘤模型构建与抗肿瘤药物活性评价方法 毕业要求 1、3、5、 6、7
毕业要求1、3、5、 课程 3.1 抗肿瘤靶向制剂的处方组成、常规辅料、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 6、7 目标 3 毕业要求1、3、5、 3.2 抗肿瘤药物模块代表性药物的成药性分析与剂型设计 6、7 烷化剂和氮芥类药物、核苷类药物、铂类药物、生物碱类药物、分子靶向药 毕业要求1、3、5、 4.1 课程 物、抗体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6、7 目标 4 毕业要求1、3、5、 4.2 抗肿瘤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应用 6、7 中药来源的抗肿瘤药物提取方法及抗肿瘤机理临床常用治疗肿瘤中药及其复 对治疗肿瘤的中药及其 5.1 复方有初步的掌握和了 课程 方简介 目标 解。 5 5.2 中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功效和作用特点分析 熟悉中药在消化系统疾 病治疗中的特色。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肿瘤的发病机制 1.教学目标
课程 目标 3 3.1 抗肿瘤靶向制剂的处方组成、常规辅料、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 毕业要求 1、3、5、 6、7 3.2 抗肿瘤药物模块代表性药物的成药性分析与剂型设计 毕业要求 1、3、5、 6、7 课程 目标 4 4.1 烷化剂和氮芥类药物、核苷类药物、铂类药物、生物碱类药物、分子靶向药 物、抗体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毕业要求 1、3、5、 6、7 4.2 抗肿瘤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应用 毕业要求 1、3、5、 6、7 课程 目标 5 5.1 中药来源的抗肿瘤药物提取方法及抗肿瘤机理临床常用治疗肿瘤中药及其复 方简介 对治疗肿瘤的中药及其 复方有初步的掌握和了 解。 5.2 中药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功效和作用特点分析 熟悉中药在消化系统疾 病治疗中的特色。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肿瘤的发病机制 1. 教学目标
(1)掌握肿瘤的特征。 (2)掌握肿瘤干细胞的相关知识。 (3)了解肿瘤产生的诱因、肿瘤发展的遗传学基础。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肿瘤的十大特征 (2)肿瘤发展的遗传学基础 教学难点 (1)肿瘤的突变基因类型 (2)产生癌变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3.教学内容: (1)肿瘤的特征: (2)肿瘤产生的诱因: (3)肿瘤发展的遗传学基础: (4)肿瘤干细胞。 4.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1)图片展示展示肿瘤的特征 (2)图片展示致癌因素的致癌机制 (3)图片展示肿瘤中基因突变类型和产生机制
(1)掌握肿瘤的特征。 (2)掌握肿瘤干细胞的相关知识。 (3)了解肿瘤产生的诱因、肿瘤发展的遗传学基础。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肿瘤的十大特征 (2)肿瘤发展的遗传学基础 教学难点 (1)肿瘤的突变基因类型 (2)产生癌变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3. 教学内容: (1)肿瘤的特征; (2)肿瘤产生的诱因; (3)肿瘤发展的遗传学基础; (4)肿瘤干细胞。 4.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1)图片展示展示肿瘤的特征 (2)图片展示致癌因素的致癌机制 (3)图片展示肿瘤中基因突变类型和产生机制
(4)图片展示肿瘤干细胞的特点 互动教学 (1)肿瘤为什么可以无限生长和分裂? (2)导致肿瘤产生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3)染色体变异的后果? (4)产生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可能分子机制? (5)为什么化疗后肿瘤往往会复发? 5.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1)简述肿瘤的十大特征。 (2)简述肿瘤产生的诱因有哪些。 (3)简述肿瘤中的突变类型。 (4)简述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产生机制。 第二章传统化疗药物的研究与发现 1.教学目标 (1)掌握不同抗肿瘤药物结构设计方法: (2)掌握代表性抗肿瘤药物的合成方法。 2.教学重难点 (1)不同类型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基团结构与疗效的关系: (2)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策略
(4)图片展示肿瘤干细胞的特点 互动教学 (1)肿瘤为什么可以无限生长和分裂? (2)导致肿瘤产生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3)染色体变异的后果? (4)产生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可能分子机制? (5)为什么化疗后肿瘤往往会复发? 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1)简述肿瘤的十大特征。 (2)简述肿瘤产生的诱因有哪些。 (3)简述肿瘤中的突变类型。 (4)简述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产生机制。 第二章 传统化疗药物的研究与发现 1. 教学目标 (1)掌握不同抗肿瘤药物结构设计方法; (2)掌握代表性抗肿瘤药物的合成方法。 2. 教学重难点 (1)不同类型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基团结构与疗效的关系; (2)抗肿瘤药物的设计策略
3. 教学内容 (1)直接作用于DNA的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烷化剂类,金属铂络合物,博来霉素,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干扰DNA合成的药物:叶酸拮抗剂,嘧啶拮抗剂,嘌呤拮抗剂 (3)作用于结构蛋白的药物:抑制微管蛋白聚合的药物,抑制微管蛋白解聚的药物 4.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第三章肿瘤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1.教学目标 了解肿瘤动物模型的作用,掌握常用肿瘤小鼠模型的优、缺点、适用科研范围和获取方法。 2.教学重难点 肿瘤小鼠模型的优、缺点和制作原理,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3. 教学内容 肿瘤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的实验基础,可为研究恶性肿瘤的病因学、发展过程和治疗提供特有的条件。 1)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用于①评价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②作为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③研究肿瘤发生、发 展、转移的内在机制。 2)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①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②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3. 教学内容 (1)直接作用于 DNA 的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烷化剂类,金属铂络合物,博来霉素,DNA 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 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叶酸拮抗剂,嘧啶拮抗剂,嘌呤拮抗剂 (3)作用于结构蛋白的药物:抑制微管蛋白聚合的药物,抑制微管蛋白解聚的药物 4.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第三章 肿瘤模型的构建与药物活性评价 1. 教学目标 了解肿瘤动物模型的作用,掌握常用肿瘤小鼠模型的优、缺点、适用科研范围和获取方法。 2. 教学重难点 肿瘤小鼠模型的优、缺点和制作原理,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3. 教学内容 肿瘤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的实验基础,可为研究恶性肿瘤的病因学、发展过程和治疗提供特有的条件。 1)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用于①评价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②作为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③研究肿瘤发生、发 展、转移的内在机制。 2)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①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②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③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 ④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 4.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和动画展示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2)互动教学: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3)课堂教学采用“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带问题学”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 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5.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常用肿瘤小鼠模型的分类有哪几种?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的制作方法? 第四章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1.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作用机制:主要适应症和毒性反应:熟悉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与肿瘤化疗的关系:了解细胞 毒类抗肿瘤药的应用原则。 2.教学重难点 各类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药理和毒理机制,主要适应症和毒性反应 3.教学内容 1)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和化疗药物作用关系
③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 ④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 4.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和动画展示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2)互动教学:肿瘤小鼠模型的类型。 3)课堂教学采用 “病案讨论与讲课相结合”、“带问题学”以“启发”学生思考。即采用多媒体讲授、提问式、启发 式、讨论式教学方式。 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常用肿瘤小鼠模型的分类有哪几种?基因工程小鼠肿瘤模型的制作方法? 第四章 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与毒理机制 1. 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作用机制;主要适应症和毒性反应;熟悉细胞增殖周期动力学与肿瘤化疗的关系;了解细胞 毒类抗肿瘤药的应用原则。 2. 教学重难点 各类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药理和毒理机制,主要适应症和毒性反应 3. 教学内容 1)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和化疗药物作用关系
2)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3)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作用、毒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①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如甲氨蝶岭等:胸苷酸合成酶抑制药,如氟尿嘧啶:嘌呤 核苷酸互变抑制药,如巯嘌呤等:核苷酸还原酶抑制药,如羟基脲:DNA多聚酶抑制药,如阿糖胞苷。 ②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氮芥、环磷酰胺:破坏DNA的铂类配合物:顺 铂、奥沙利铂:破坏DNA的抗生素类:丝裂霉素、博来霉素: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喜树碱类、伊立替康。 ③干扰转录过程的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riamycin,阿霉素,ADM): ④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微管蛋白活性抑制药:干扰核糖体功能的药物:影响氨基酸供应的药物 4.教学方法:讲授法及课间讨论。 1)多媒体教学:图片和动画展示细胞毒类药物的药理和毒理机制。 2)互动教学: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有哪些?药理和毒理机制是什么? 5.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各类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作用特点、药理和毒理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 第五章化疗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1.教学目标 (1)掌握抗肿瘤药物的一般分析方法: (2)掌握抗肿瘤药物杂质的评价方法
2)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 3)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药理作用、毒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①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药,如甲氨蝶呤等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药,如氟尿嘧啶 ; 嘌呤 核苷酸互变抑制药,如巯嘌呤等;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药,如羟基脲 ;DNA 多聚酶抑制药,如阿糖胞苷。 ②影响 DNA 结构和功能的药物: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氮芥、环磷 酰胺 ;破坏 DNA 的铂类配合物:顺 铂、奥沙利铂;破坏 DNA 的抗生素类:丝裂霉素、博来霉素;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喜树碱类、伊立替康。 ③干扰转录过程的药物:多柔比星(doxorubicin, adriamycin, 阿 霉素, ADM); ④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微管蛋白活性抑制药 ;干扰核糖体功能的药物 ;影响氨基酸供应的药物 4. 教学方法:讲授法及课间讨论。 1)多媒体教学:图片和动画展示细胞毒类药物的药理和毒理机制。 2)互动教学:常用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有哪些?药理和毒理机制是什么? 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各类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的作用特点、药理和毒理机制、应用及不良反应 第五章 化疗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 1. 教学目标 (1)掌握抗肿瘤药物的一般分析方法; (2)掌握抗肿瘤药物杂质的评价方法
2.教学重难点 药典中规定的抗肿瘤药物含量分析方法。 3.教学内容 (1)抗肿瘤药物的鉴别与含量分析方法: (2)抗肿瘤药物的杂质分析与限度要求。 4.教学方法:讲授法及课间讨论。 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第六章常见肿瘤突变基因一分子靶向药 1.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肿瘤突变基因: (2)掌握常见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抑制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的分子靶向药 (2)抑制肿瘤细胞内蛋白激酶的分子靶向药 教学难点 (1)各类靶向药的作用机制 3.教学内容
2. 教学重难点 药典中规定的抗肿瘤药物含量分析方法。 3. 教学内容 (1)抗肿瘤药物的鉴别与含量分析方法; (2)抗肿瘤药物的杂质分析与限度要求。 4. 教学方法:讲授法及课间讨论。 5. 教学评价:课后习题与思考题。 第六章 常见肿瘤突变基因---分子靶向药 1.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肿瘤突变基因; (2)掌握常见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抑制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的分子靶向药 (2)抑制肿瘤细胞内蛋白激酶的分子靶向药 教学难点 (1)各类靶向药的作用机制 3.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