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本书《儿童美术学》 李力加2011年8月10日 童 将儿童美术归类为“学”,日前已经有著作面市。石河子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段保国 李钦曾老师合著的《儿童美术学》,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段保国老师作为版画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他在业余时间从事儿童美术教学研究, 有10年余,积累了大量的儿童画作品。 李软曾老师,山东大学美术史论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青年学者,文笔很好,为石河子大学 文学艺术学院的“一支笔”。 两位老师结合,一个实践,一个理论,著作经过5年的锤炼,终于在今年的6月出版, 可喜可贺。尹少淳老师为此著作作序。 但凡成为“学”,是需要对其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的。本著作基于儿童美术研究的历史文 献之推演法的研究,第一次将儿童美术归类为学。学,学问也。希望,全国从事儿童美术教 学研究的老师能够读一下这本书,也明白一些道理。 本书图文并茂,用铜版纸印刷,品相高档,但定价平实,这要比一些从事儿童美术教学 的老师,自费出版的书用高定价(百元以上的),想回收投入成本的那些书要好很多。 我在2001年出版《萌动与发展一一儿童美术教育学研究》。当时尹少淳老师的序言里, 将我所构建的儿童美术教育学,寓意为“大房子”。儿童美术学,指向的是历史以来的儿童
1 推荐一本书《儿童美术学》 李力加 2011 年 8 月 10 日 将儿童美术归类为“学”,日前已经有著作面市。石河子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段保国、 李钦曾老师合著的《儿童美术学》,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段保国老师作为版画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他在业余时间从事儿童美术教学研究, 有 10 年余,积累了大量的儿童画作品。 李钦曾老师,山东大学美术史论硕士研究生毕业的青年学者,文笔很好,为石河子大学 文学艺术学院的“一支笔”。 两位老师结合,一个实践,一个理论,著作经过 5 年的锤炼,终于在今年的 6 月出版, 可喜可贺。尹少淳老师为此著作作序。 但凡成为“学”,是需要对其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的。本著作基于儿童美术研究的历史文 献之推演法的研究,第一次将儿童美术归类为学。学,学问也。希望,全国从事儿童美术教 学研究的老师能够读一下这本书,也明白一些道理。 本书图文并茂,用铜版纸印刷,品相高档,但定价平实,这要比一些从事儿童美术教学 的老师,自费出版的书用高定价(百元以上的),想回收投入成本的那些书要好很多。 我在 2001 年出版《萌动与发展——儿童美术教育学研究》。当时尹少淳老师的序言里, 将我所构建的儿童美术教育学,寓意为“大房子”。儿童美术学,指向的是历史以来的儿童
美术现象与现实:儿童美术教育学,研究的是历史以来、正在当下及不断发展的儿童美术教 学、教有目标之实现的实践和理论。 因此,从我的角度,读这本书的过程还是喜欢分析作品。 自行车,作者:李抒恬,12岁,女 看这幅作品,一般有的文化(墨水)的人会这样评价:“这画的透视画得很好”.一 般民众的评价为:“这自行车画得很像”. 我的评价与分析: 12岁的李抒恬,此年龄按道理已经进入了写实绘画的“转形期”。但是,从作品的造型 样式能够发现,孩子的视知觉(眼睛)思维,依旧属于常态的、生活的观察。她是依靠自己 感受生活的特别直觉,感受与表达这辆自行车。 看,被有墨水的人称为“很透视”的地方,是由自行车的后货架到车座部分的形态。注 意,后货架的形态表现,按照写实绘画的造型看,似乎比较正常,也就是说,形态的比例差 不多。而车座下的螺丝表现地特别大(形态夸张),在车座的表现上,则比较小,因此,由 后货架到车座看过去,形成了所谓的“透视”的造型关系。这是孩子“自在”的心理表达, 普通人看画,感觉这样表现可能不合理,但儿童这样的表达却是最真实、最本原的。孩子是 将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形态的知觉表现在画面上,因此,这样的表现特别珍贵
2 美术现象与现实;儿童美术教育学,研究的是历史以来、正在当下及不断发展的儿童美术教 学、教育目标之实现的实践和理论。 因此,从我的角度,读这本书的过程还是喜欢分析作品。 自行车,作者:李抒恬,12 岁,女 看这幅作品,一般有的文化(墨水)的人会这样评价:“这画的透视画得很好”.一 般民众的评价为:“这自行车画得很像”. 我的评价与分析: 12 岁的李抒恬,此年龄按道理已经进入了写实绘画的“转形期”。但是,从作品的造型 样式能够发现,孩子的视知觉(眼睛)思维,依旧属于常态的、生活的观察。她是依靠自己 感受生活的特别直觉,感受与表达这辆自行车。 看,被有墨水的人称为“很透视”的地方,是由自行车的后货架到车座部分的形态。注 意,后货架的形态表现,按照写实绘画的造型看,似乎比较正常,也就是说,形态的比例差 不多。而车座下的螺丝表现地特别大(形态夸张),在车座的表现上,则比较小,因此,由 后货架到车座看过去,形成了所谓的“透视”的造型关系。这是孩子“自在”的心理表达, 普通人看画,感觉这样表现可能不合理,但儿童这样的表达却是最真实、最本原的。孩子是 将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形态的知觉表现在画面上,因此,这样的表现特别珍贵
实际上,李抒恬小朋友的眼睛,画这自行车的时候,依旧属于常态的、审美本原的眼睛, 她以个人的直觉感受为表现基础。这样的眼睛以及思维方式,是历史以来最重要的艺术家所 毕生追求的。例如,毕加索、马蒂斯等。再如,我最近讲座里谈到的塞尚的困惑与追求。塞 尚看到了科学的透视学下美术表现存在的问题,因此,塞尚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想回到事实 本身。他这样的追求,被毕加索誉为“现代绘画之父”。 为什么,毕加索说,“我一生都在向儿童学习”,其最核心的,就是学习儿童的、纯真 的眼光,这样的眼光是艺术家毕生都在期望达到的。但是,进过美术(艺术)学院,学过透 视学、解剖学等科学的美术学科知识的人,要想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就必须再走回本原来。 我一再强调回到事实本身,儿童美术教学中需要这样,表现的时候同样需要这样回到事实本 身。 再看这幅作品的轮胎画法,其表现的方式依旧是儿童的纯真的造型样式:造型的线条是 沿着物象(轮胎)的轮廓运动,这是非常可贵的。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分析,这样的看与造型 基于孩子内在的“完形”知觉基础。她所知觉到的是完整的轮胎,而不是局部的
3 实际上,李抒恬小朋友的眼睛,画这自行车的时候,依旧属于常态的、审美本原的眼睛, 她以个人的直觉感受为表现基础。这样的眼睛以及思维方式,是历史以来最重要的艺术家所 毕生追求的。例如,毕加索、马蒂斯等。再如,我最近讲座里谈到的塞尚的困惑与追求。塞 尚看到了科学的透视学下美术表现存在的问题,因此,塞尚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想回到事实 本身。他这样的追求,被毕加索誉为“现代绘画之父”。 为什么,毕加索说,“我一生都在向儿童学习”,其最核心的,就是学习儿童的、纯真 的眼光,这样的眼光是艺术家毕生都在期望达到的。但是,进过美术(艺术)学院,学过透 视学、解剖学等科学的美术学科知识的人,要想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就必须再走回本原来。 我一再强调回到事实本身,儿童美术教学中需要这样,表现的时候同样需要这样回到事实本 身。 再看这幅作品的轮胎画法,其表现的方式依旧是儿童的纯真的造型样式:造型的线条是 沿着物象(轮胎)的轮廓运动,这是非常可贵的。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分析,这样的看与造型, 基于孩子内在的“完形”知觉基础。她所知觉到的是完整的轮胎,而不是局部的
儿童眼睛审美知觉本原的保留,是儿童期珍贵的思维状态,美术教师不能者急地去改变 孩子的知觉(直觉)。一个12岁的孩子,此刻画写生时的眼睛,还是没有被“科学”的美术 学科知识所污染,说明了这样的孩子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那些过早地学了所谓的考进美术 学院的基础课“素描”的儿童,是最不可能走向艺术的 从作品的线构成角度分析,画面上落笔肯定、线条运动流畅,对自行车结构的认识有条 理性,线条造型上严谨。体现了小作者的自信与表现时的愉悦心境。 这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优秀儿童写生作品。我们渴望出现更多这样的儿童画(写生)作品
4 儿童眼睛审美知觉本原的保留,是儿童期珍贵的思维状态,美术教师不能着急地去改变 孩子的知觉(直觉)。一个 12 岁的孩子,此刻画写生时的眼睛,还是没有被“科学”的美术 学科知识所污染,说明了这样的孩子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那些过早地学了所谓的考进美术 学院的基础课“素描”的儿童,是最不可能走向艺术的。 从作品的线构成角度分析,画面上落笔肯定、线条运动流畅,对自行车结构的认识有条 理性,线条造型上严谨。体现了小作者的自信与表现时的愉悦心境。 这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优秀儿童写生作品。我们渴望出现更多这样的儿童画(写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