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 ·新课导入(提问) ·新课内容 ·小结 ·课后思考与练习 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如下: (一)、对上堂课的一些问题进行复习: 色彩可以在视觉外混合,而后进入视觉,混合形式包括两种形式:加法混合与减法混合, 色彩还可以在进入视觉之后才发生混合,称为中性混合。中性混合和色彩的空间混合在实际运用中 要注意的事项。 (二)、新课导入(提问): 看到红色会产生哪些感觉,在天热时人们更想看到哪些颜色? (三)、新课内容: 视觉经验证明,人眼需要中性灰色。通过同时对比于视觉残象的现象,可以证明眼睛具备 特殊的功能,使颜色的刺激在视觉中得到调整,尽量向平行状态。这一点我们已作了许多阐述。无 疑,悦目的色彩,都会以这种生理需求发生关系。怎样利用这一原则,可以参照面积对比一节中色 彩平衡的原理,在结构色彩时作认真的考虑。 视觉生理平衡并不是色彩调和唯一追求的目标,从广义上看,心理的需求,往往对色彩的审美 发生更重要的影响,无论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生活用色中,特定的目的往往决定特定的色彩配
搭。有些看起来,并不和谐的色彩,恰恰符合特殊的、富有表现力的色彩需求,这种情况在现实中 经常出现,在视觉中平衡的色彩,适用于长久的注目,并且为多少人的接受。而适合于心理需要的 色彩,有时只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发生心理的影响,或者只是适用于一定年龄、 性格及文化背景所限定的部分欣赏者,在更多的情况下,悦目的色彩同时会受到这两种因素的影 响。正是因为心理需求的加入,要想建立广义的色彩调和理论,的确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在各种色彩调和中,都是离不开以三要素色彩为基础的色彩量与质方面变化秩序的,尽管各种 理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有基本的规律可循,而以上介绍的原理,可算是色彩 调和规律的最基本的认识。 对于中国目前大多数学习色彩知识的人来说还没有可能有色彩体系手册。国内出版的艺用色彩 知识的读物中,也缺乏足够的,准确的彩色图示,因此很难通过实际的色彩来展现色彩调和的效 果,即使如此,我们仍旧可以通过文字提供的色彩调和逻辑以及简单的黑白图来了解国际上的主要 色彩调和理论,如果能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亲自动手进行一些色彩调和尝试,定能获益匪浅。 (四)、小结: 人眼需要中性灰色。通过同时对比于视觉残象的现象,可以证明眼睛具备特殊的功能,使 颜色的刺激在视觉中得到调整,尽量向平行状态。如何建立广义的色彩调和理论,如何应用好中性
色。 (五)、课后思考与练习: 1、色彩的视觉生理与心理的和谐的原因和事例。 (六)、课后反思: 如何运用色彩的心理影响力去满足设计工作中的客户及大众的审美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