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结构力学一探索与实践 袁驷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本文是在2006年11月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的“力学课程报告论坛”大会 上的发言PPT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讲稿的风格,而不 太像文章,敬请原谅。 1.由来和起源 定性结构力学课程的起源当追溯到上世纪末。在21世纪即将来临时,教育 部启动了“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项目,在全国各类 高校中广泛地开展起来。各种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方案,各类面向21世纪教材, 大批涌现。清华大学结构力学教研室,认真分析了国内改革现状,展望21世 纪对教学的要求,提出了“一个基础、两座大厦”(见图1)的结构力学课程 体系改革方案,其中“一个基础”是指经典结构力学,“两座大厦”是指“程 序结构力学”和“定性结构力学”两门新组、新建的课程,并且于1999年开 始在清华开设了“定性结构力学”课程。 2。为什么倡导定性结构力学? 一是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世纪之交之际,一方面,我国高校学生扩招, 土木工程专业增多,结构力学教师队伍需要补充:另一方面,由于新时代的新 知识不断进入教学体系,结构力学课时压缩不可避免,习题讨论课减少,概念 训练的强度降低。学生大部分时间用于被动地应付习题作业和考试。只有招架 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再有,前些年结构力学课程中计算机的内容得到有效的 充实和增加,学生在体尝了计算机的方便高效的同时,定性分析的能力受到忽
• 定性结构力学 — 探索与实践 袁 驷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本文是在 2006 年 11 月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的“力学课程报告论坛”大会 上的发言 PPT 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讲稿的风格,而不 太像文章,敬请原谅。 1. 由来和起源 定性结构力学课程的起源当追溯到上世纪末。在 21 世纪即将来临时,教育 部启动了“面向 21 世纪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项目,在全国各类 高校中广泛地开展起来。各种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方案,各类面向 21 世纪教材, 大批涌现。清华大学结构力学教研室,认真分析了国内改革现状,展望 21 世 纪对教学的要求,提出了“一个基础、两座大厦”(见图 1)的结构力学课程 体系改革方案,其中“一个基础”是指经典结构力学,“两座大厦”是指“程 序结构力学”和“定性结构力学”两门新组、新建的课程,并且于 1999 年开 始在清华开设了“定性结构力学”课程。 2. 为什么倡导定性结构力学? 一是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世纪之交之际,一方面,我国高校学生扩招, 土木工程专业增多,结构力学教师队伍需要补充;另一方面,由于新时代的新 知识不断进入教学体系,结构力学课时压缩不可避免,习题讨论课减少,概念 训练的强度降低。学生大部分时间用于被动地应付习题作业和考试。只有招架 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再有,前些年结构力学课程中计算机的内容得到有效的 充实和增加,学生在体尝了计算机的方便高效的同时,定性分析的能力受到忽
视,反而削弱。不会用计算机建模,不会分析判断计算结果。电脑变快了,人 脑变懒了。 二是力学内在性质的要求。力学始于定性分析,终于定性分析:定性分析 在先,定量分析在后:定性失准,定量准偏:定性分析是渔,定量分析是鱼: 定性分析是力学的魂和神。例如,梁的平截面假定靠定性分析,然后才推导出 控制微分方程:忽略梁的剪切变形对于静力分析适用,但对振动不适用,遂有 Timoshenko梁理论:临界荷载用能量法求近似解偏高,工程上偏不安全,若再 考虑初始缺欠,则更加不安全:有些人用结构力学求解器求解结构力学教材中 的问题,得不到一样的答案,抱怨求解器结果不对,却忘了书上的例题几乎 律都忽略了轴向变形:刚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忽略次应力而视为桁架,等等: 都需要定性分析。 三是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定性分析可教不可教?可学不可学?可,也不 可。可,指的是树立和培养定性分析的意识、习惯、技巧,增强洞察力、理解 力、创造力。不可,主要是从知识体系来看,尚缺统一的定性分析的法则和 原理,好像更多地靠:精熟的理论、丰富的经验、不凡的身手、多年的功夫、 大师的技巧、院士的思维。所以,定性分析更多地是侧重素质教育而不是知识 传授,这也恰恰是它的独到之处。 3.近几年的趋势和发展 定性结构力学近几年引起普遍重视,以多种形式呈现并贯穿各个教学环节。 譬如,清华开设了定性结构力学的课程己有多年:同济大学也开设了概念结构 力学课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专门开设研讨式课程,注重概念和定性思考:东南 大学编著了《趣味结构力学》教科书。2006年,力学教指委结构力学课程教学 指导小组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的工作扩大会议,主题就是“定性、概念结构力 学”。会前,武汉地区八所院校举行专题研讨会,其纪要中写到:大家在讨论 中,充分地肯定了“定性结构力学”对于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于结构的定性力学 分析、估算判断能力的重要作用:共同认为,在学习经典结构力学和计算结构 力学的基础上,开设定性结构力学,能使学生从更高层次上理解、学握和运用 结构力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掌握结构定性分析的一般方法与 规律,形成定性结构分析的意识与能力
视,反而削弱。不会用计算机建模,不会分析判断计算结果。电脑变快了,人 脑变懒了。 二是力学内在性质的要求。力学始于定性分析,终于定性分析;定性分析 在先,定量分析在后;定性失准,定量准偏;定性分析是渔,定量分析是鱼; 定性分析是力学的魂和神。例如,梁的平截面假定靠定性分析,然后才推导出 控制微分方程;忽略梁的剪切变形对于静力分析适用,但对振动不适用,遂有 Timoshenko 梁理论;临界荷载用能量法求近似解偏高,工程上偏不安全,若再 考虑初始缺欠,则更加不安全;有些人用结构力学求解器求解结构力学教材中 的问题,得不到一样的答案,抱怨求解器结果不对,却忘了书上的例题几乎一 律都忽略了轴向变形;刚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忽略次应力而视为桁架,等等; 都需要定性分析。 三是人才素质教育的要求。定性分析可教不可教?可学不可学?可,也不 可。可,指的是树立和培养定性分析的意识、习惯、技巧,增强洞察力、理解 力、创造力。不可,主要是 从知识体系来看,尚缺统一的定性分析的法则和 原理,好像更多地靠:精熟的理论、丰富的经验、不凡的身手、多年的功夫、 大师的技巧、院士的思维。所以,定性分析更多地是侧重素质教育而不是知识 传授,这也恰恰是它的独到之处。 3. 近几年的趋势和发展 定性结构力学近几年引起普遍重视,以多种形式呈现并贯穿各个教学环节。 譬如,清华开设了定性结构力学的课程已有多年;同济大学也开设了概念结构 力学课程;哈尔滨工业大学专门开设研讨式课程,注重概念和定性思考;东南 大学编著了《趣味结构力学》教科书。2006 年,力学教指委结构力学课程教学 指导小组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的工作扩大会议,主题就是“定性、概念结构力 学”。会前,武汉地区八所院校举行专题研讨会,其纪要中写到:大家在讨论 中,充分地肯定了“定性结构力学”对于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于结构的定性力学 分析、估算判断能力的重要作用;共同认为,在学习经典结构力学和计算结构 力学的基础上,开设定性结构力学,能使学生从更高层次上理解、掌握和运用 结构力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掌握结构定性分析的一般方法与 规律,形成定性结构分析的意识与能力
另一个重要的进展是,定性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指委新修订的结构力学教 学基本要求中得到了强调和反映。新修订的基本要求中,将原来的计算能力分 为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两条,并对判断能力作了如下表述:具有对计算结果进 行校核、对内力分布的合理性作出定性判断的能力。首次将定性判断的能力写 入教学基本要求。 4.什么是定性结构力学? 目前还说不太清。由于狭义的定性结构力学正在发展过程之中,尚未成形。 而定性结构力学又是更多地面向素质和能力培养,因此从广义上讲,它涉及面 就可以很广,诸如: 定性分析, 深化概念 估算判断, 验算检验 趣味创意, 思维训练 结合工程, 结合科研 结合理论, 结合实践 结合计算, 结合实验 方法总结, 思想提炼 总之,给定性结构力学“定性”很难,对于本科生教学,重在培养过程而不是 目标。所以,我们的定性结构力学课程力争对学生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增强定性分析的意识, 培养定性分析的习惯, 建立定性分析的感觉, 探讨定性分析的技巧, 研究定性分析的例案, 体尝定性分析的愉悦
另一个重要的进展是,定性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指委新修订的结构力学教 学基本要求中得到了强调和反映。新修订的基本要求中,将原来的计算能力分 为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两条,并对判断能力作了如下表述:具有对计算结果进 行校核、对内力分布的合理性作出定性判断的能力。首次将定性判断的能力写 入教学基本要求。 4. 什么是定性结构力学? 目前还说不太清。由于狭义的定性结构力学正在发展过程之中,尚未成形。 而定性结构力学又是更多地面向素质和能力培养,因此从广义上讲,它涉及面 就可以很广,诸如: 定性分析, 深化概念 估算判断, 验算检验 趣味创意, 思维训练 结合工程, 结合科研 结合理论, 结合实践 结合计算, 结合实验 方法总结, 思想提炼 总之,给定性结构力学“定性”很难,对于本科生教学,重在培养过程而不是 目标。所以,我们的定性结构力学课程力争对学生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增强定性分析的意识, 培养定性分析的习惯, 建立定性分析的感觉, 探讨定性分析的技巧, 研究定性分析的例案, 体尝定性分析的愉悦
5。清华的探索与实践 如前所述,定性结构力学从1999年开始就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为本科生 开设了,至今己有8年的实践经验。如图1所示,定性结构力学是我们“一个 基础、两座大厦”结构力学改革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本科生来讲, 重点训练定性分析和判断能力:简言之是“定性的脑算”能力。 课程大纲 一个基础、两座大厦 “结构力半”改革思路 面向能力培养 必经典结构力学 求解器 经典方法的分析能力 (定量的手算) 息程序结构力学 计算机建模分析能力 (定量的机算) 定性结构力学 结力学 ⑨定性结构力学 定性分析和判断能力 经典结枸力学 (定性的猫算) 2以 图1一个基础、两座大厦 当时主要的想法是,尝试着提炼出几个定性分析的最核心的概念,分成8讲 每讲讲一个核心概念。当时设计的课程大纲见附1,即8个核心概念:约束、 平衡、刚度、变形、对称、对偶、等效、量级。值得一提的是,大纲罗列了一 些能够想到的相关问题,但是由于内容的形成具有相当的难度,至今也没有完 全按照大纲讲授。到写此篇文章为止,己经初步完成了三部分的PPT讲稿,分 别是:约束、平衡和对偶。 授课形式
5. 清华的探索与实践 如前所述,定性结构力学从 1999 年开始就在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为本科生 开设了,至今已有 8 年的实践经验。如图 1 所示,定性结构力学是我们“一个 基础、两座大厦”结构力学改革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本科生来讲, 重点训练定性分析和判断能力;简言之是“定性的脑算”能力。 课程大纲 当时主要的想法是,尝试着提炼出几个定性分析的最核心的概念,分成 8 讲, 每讲讲一个核心概念。当时设计的课程大纲见附 1,即 8 个核心概念:约束、 平衡、刚度、变形、对称、对偶、等效、量级。值得一提的是,大纲罗列了一 些能够想到的相关问题,但是由于内容的形成具有相当的难度,至今也没有完 全按照大纲讲授。到写此篇文章为止,已经初步完成了三部分的 PPT 讲稿,分 别是:约束、平衡和对偶。 授课形式
在1999年至2002年间,每次都在校内外聘请多位教师来分担讲授,内容 围绕定性分析即可,由讲授教师自定:我们先后请过龙驭球、过振海、江见鲸、 刘西拉、范钦珊、江欢成、武际可、朱慈勉等先辈名师。这些名师的讲授,受 到学生们的欢迎是意料之中,但是意料之外的是这些先辈们的治学精神和崇高 人格对学生的感染。有学生在学习体会中写到:“我觉得我从这些学术大师身 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还有为人处世方面的。龙院士年龄挺大的,还冒 着大热天站者为我们讲课,浑身是汗却不知道擦,这怎么不让我们这些晚辈人 感到羞愧呢?他们谦虚、严谨、认真、热情、踏实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我想单对一部分知识而言,这些更是珍贵。”在此,作者也对早期被聘来讲授 本课程的所有教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2003年授课时间正值非典时期,无法外聘教师,作者只好自己硬着头皮把 整个课程讲了下来,这倒逼着作者准备了足够的讲授内容。此后,本课就不再 以请人合讲的形式讲授了,而由作者一人完成:与合讲形式对比,学生们反映 系统性、连贯性、整体性更强一些。 作业和考核 课程的作业基本上都是研讨和探究类型,也有定性证明类型。例如,给出 一个多层结构的变形图和内力图,让学生去确定梁和柱的刚度大致是多少。在 学生用求解器去试算的过程中,就体验了大结构的受力特性,特别是刚度变化 对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 课程结束时要求每位同学完成一篇学习报告,包括:(1)小论文:构造一至二 个定性分析的例子,并给出说明、分析和结论:(②)学习体会:心得、体会、 意见、建议。很多同学写出很精彩的小论文,教师对每篇都认真进行阅读,写 出点评。2004至2005年的学生论文报告以及教师的点评见 hipn6.II1.4.5 msolver/user/Quality SM/index.hm。学生们的学习体会也很精彩,其中包 含了不少对定性结构力学精辟的认识和总结。 经验和体会 几年的教学实践下来有以下几点主要体会: ·是一门很受欢迎的课程 有很强的激发灵性、激活思维作用
在 1999 年至 2002 年间,每次都在校内外聘请多位教师来分担讲授,内容 围绕定性分析即可,由讲授教师自定;我们先后请过龙驭球、过振海、江见鲸、 刘西拉、范钦珊、江欢成、武际可、朱慈勉等先辈名师。这些名师的讲授,受 到学生们的欢迎是意料之中,但是意料之外的是这些先辈们的治学精神和崇高 人格对学生的感染。有学生在学习体会中写到:“我觉得我从这些学术大师身 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还有为人处世方面的。龙院士年龄挺大的,还冒 着大热天站着为我们讲课,浑身是汗却不知道擦,这怎么不让我们这些晚辈人 感到羞愧呢?他们谦虚、严谨、认真、热情、踏实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我想单对一部分知识而言,这些更是珍贵。”在此,作者也对早期被聘来讲授 本课程的所有教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敬意。 2003 年授课时间正值非典时期,无法外聘教师,作者只好自己硬着头皮把 整个课程讲了下来,这倒逼着作者准备了足够的讲授内容。此后,本课就不再 以请人合讲的形式讲授了,而由作者一人完成;与合讲形式对比,学生们反映 系统性、连贯性、整体性更强一些。 作业和考核 课程的作业基本上都是研讨和探究类型,也有定性证明类型。例如,给出 一个多层结构的变形图和内力图,让学生去确定梁和柱的刚度大致是多少。在 学生用求解器去试算的过程中,就体验了大结构的受力特性,特别是刚度变化 对结构变形和内力的影响。 课程结束时要求每位同学完成一篇学习报告,包括:(1)小论文:构造一至二 个定性分析的例子,并给出说明、分析和结论;(2)学习体会:心得、体会、 意见、建议。很多同学写出很精彩的小论文,教师对每篇都认真进行阅读,写 出点评。2004 至 2005 年的学生论文报告以及教师的点评见 http://166.111.44.9/smsolver/user/QualitySM/index.htm。学生们的学习体会也很精彩,其中包 含了不少对定性结构力学精辟的认识和总结。 经验和体会 几年的教学实践下来有以下几点主要体会: • 是一门很受欢迎的课程 • 有很强的激发灵性、激活思维作用
·有利于能力培养和素质训练 ·有意外效果:治学、敬业、品德教有 ·最佳讲授方式:系统讲授+名师讲座 ·应进一步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部分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点评见附2。 6.结语 问题与缺憾:素材太少,内容杂乱,体系不清,缺少理论,少有先例,无 从模仿。 需不断加强:素材积累,资源共享,教学实践,理论研究,课程建设。 总的来讲,定性结构力学课程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气和活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有利于从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长期积累、探索、梳理、提炼: ·要靠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建设和贡献 最后,以毛泽东的一句诗词作为勉励: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 有利于能力培养和素质训练 • 有意外效果:治学、敬业、品德教育 • 最佳讲授方式:系统讲授 + 名师讲座 • 应进一步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部分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点评见附 2。 6. 结语 问题与缺憾:素材太少,内容杂乱,体系不清,缺少理论,少有先例,无 从模仿。 需不断加强:素材积累,资源共享,教学实践,理论研究,课程建设。 总的来讲,定性结构力学课程 •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灵气和活力;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 • 有利于从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 • 需要长期积累、探索、梳理、提炼; • 要靠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建设和贡献。 最后,以毛泽东的一句诗词作为勉励: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附1 定性结构力学 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定性结构力学是三门结构力学系列课程(经典、程序、定性结构力学)中 的一门。本课程的目的是强化训练和集中培养学生定性分析、估算判断的能力, 同基于手算的经典结构力学和面向计算机的程序结构力学相辅相成、相得益 彰。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了结构力学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 掌握、理解、运用结构力学中的核心实质概念和方法,在工程中的概念设计、 估算判断、计算模型建立、计算结果分析等问题中能够机动灵活地进行定性分 析。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是一门新建设的课程,内容将以专题的形式机动灵活地安排 并且随课程的建设和师资力量的情况随时动态地调整。以下内容安排仅仅 是一种可能的方案,仅供参考。 第一章约束 (2学时) 自由度与约束,必要约束,多余约束,约束与约束力,约束与刚度,约束与温 度,约束与自振频率,约束与能量,约束与刚体位移,约束与静力平衡, 叠加原理:加约束去约束(位移法),去约束加约束(力法),其它方法
附 1 定性结构力学 教学大纲 一、 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定性结构力学是三门结构力学系列课程(经典、程序、定性结构力学)中 的一门。本课程的目的是强化训练和集中培养学生定性分析、估算判断的能力, 同基于手算的经典结构力学和面向计算机的程序结构力学相辅相成、相得益 彰。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了结构力学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 掌握、理解、运用结构力学中的核心实质概念和方法,在工程中的概念设计、 估算判断、计算模型建立、计算结果分析等问题中能够机动灵活地进行定性分 析。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是一门新建设的课程,内容将以专题的形式机动灵活地安排, 并且随课程的建设和师资力量的情况随时动态地调整。以下内容安排仅仅 是一种可能的方案,仅供参考。 第一章 约 束 (2 学时) 自由度与约束,必要约束,多余约束,约束与约束力,约束与刚度,约束与温 度,约束与自振频率,约束与能量,约束与刚体位移,约束与静力平衡, 叠加原理:加约束去约束(位移法),去约束加约束(力法),其它方法
第二章平衡 (2学时) 隔离体,微元体平衡(微分方程),杆件平衡(代数方程),子结构平衡(结 点、截面等),单元平衡,整体平衡: 曲杆平衡,屈曲平衡,动力平衡,大变形平衡,悬索平衡,刚体平衡,地基梁 (弹性反力)平衡、浮梁(浮力)平衡,剪力互等: 用位移表示的平衡,用力表示的平衡,不同坐标系中的平衡(如极坐标) 第三章刚 (2学时) 刚度与柔度,弹簧,地基,杆件,截面,抗拉,抗弯,抗剪,抗扭, 单元刚度,子结构的刚度,体系刚度,刚度矩阵,离散体刚度, 刚度与变形,刚度与内力,刚度与温度,刚度与能量,刚度与频率,刚度为零, 刚度为无穷大,强梁弱柱与强柱弱梁 第四章变形 (2学时) 刚体,变形体,几何方程,微分形式,代数形式,广义位移,协调,弯曲变形 剪切变形,轴向变形,大变形,大挠度与大转角,初始变形,突变,振型 模态,弹塑性变形,塑性铰,均布力偶下的简支梁,温度变化下的固支梁 第五章对称 (2学时) 几何对称,荷载对称,约束对称,变形对称,内力对称, 横竖对称,斜对称,轴对称,旋转对称,反对称
第二章 平 衡 (2 学时) 隔离体,微元体平衡(微分方程),杆件平衡(代数方程),子结构平衡(结 点、截面等),单元平衡,整体平衡; 曲杆平衡,屈曲平衡,动力平衡,大变形平衡,悬索平衡,刚体平衡,地基梁 (弹性反力)平衡、浮梁(浮力)平衡,剪力互等; 用位移表示的平衡,用力表示的平衡,不同坐标系中的平衡(如极坐标) 第三章 刚 度 (2 学时) 刚度与柔度,弹簧,地基,杆件,截面,抗拉,抗弯,抗剪,抗扭, 单元刚度,子结构的刚度,体系刚度,刚度矩阵,离散体刚度, 刚度与变形,刚度与内力,刚度与温度,刚度与能量,刚度与频率,刚度为零, 刚度为无穷大,强梁弱柱与强柱弱梁 第四章 变 形 (2 学时) 刚体,变形体,几何方程,微分形式,代数形式,广义位移,协调,弯曲变形, 剪切变形,轴向变形,大变形,大挠度与大转角,初始变形,突变,振型 模态,弹塑性变形,塑性铰,均布力偶下的简支梁,温度变化下的固支梁 第五章 对 称 (2 学时) 几何对称,荷载对称,约束对称,变形对称,内力对称, 横竖对称,斜对称,轴对称,旋转对称,反对称
非对称转化为对称,超静定转化为静定,半结构,对称基本体系,刚度矩阵的 对称,互等定理 第六章对偶 (2学时) 平衡与协调,静力与几何,用静力法(零载)解几何构造,用几何图解法、机 动法解静力平衡,位移法与力法的对偶,平衡矩阵与几何约束矩阵,刚度 矩阵与柔度矩阵,应变能与应变余能的对偶,极限分析中上下限定理的对 偶 第七章等效 (2学时) 静力等效(静定,替代杆法),位移等效(位移法),刚度等效(超静定,子 结构),虚功等效(能量法),等效结点荷载(单元荷载、温度、支座位 移、截面相对位移),细长梁的高阶振动等效于Timoshenko梁,等跨连续 梁的弹性失稳等效单跨简支梁 第八章量级 (2学时)》 剪切变形,轴向变形,抗拉刚度与抗弯刚度,Euler梁与Timoshenko梁,小挠 度、中等大挠度和完全大挠度,大挠度与大转角,线性化(略去高阶量), 位移和内力的量级,相似分析(线性体系、单自由度频率、临界荷载), 单元固端力的量级,超静定结构内力的衰减,初始缺陷,有限元的精度, 主应力与次应力 三、实践环节 讲课16学时,分析型的大作业一项,上机计算、实验8-10学时 四、教材
非对称转化为对称,超静定转化为静定,半结构,对称基本体系,刚度矩阵的 对称,互等定理 第六章 对 偶 (2 学时) 平衡与协调,静力与几何,用静力法(零载)解几何构造,用几何图解法、机 动法解静力平衡,位移法与力法的对偶,平衡矩阵与几何约束矩阵,刚度 矩阵与柔度矩阵,应变能与应变余能的对偶,极限分析中上下限定理的对 偶 第七章 等 效 (2 学时) 静力等效(静定,替代杆法),位移等效(位移法),刚度等效(超静定,子 结构),虚功等效(能量法),等效结点荷载(单元荷载、温度、支座位 移、截面相对位移),细长梁的高阶振动等效于 Timoshenko 梁,等跨连续 梁的弹性失稳等效单跨简支梁 第八章 量 级 (2 学时) 剪切变形,轴向变形,抗拉刚度与抗弯刚度,Euler 梁与 Timoshenko 梁,小挠 度、中等大挠度和完全大挠度,大挠度与大转角,线性化(略去高阶量), 位移和内力的量级,相似分析(线性体系、单自由度频率、临界荷载), 单元固端力的量级,超静定结构内力的衰减,初始缺陷,有限元的精度, 主应力与次应力 三、实践环节 讲课 16 学时,分析型的大作业一项,上机计算、实验 8-10 学时。 四、 教材
暂无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