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山西师范大学:《课程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心理学专业)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9,文件大小:20.54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课程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课程教学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教育学、心理学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0学时 一、课程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当代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本知识: 2.更新课程与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3.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与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技能; 4.养成将课程与教学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自觉地用理论指导实 践的意识和态度; 5.初步形成创新性地发现和解决中小学实际课程与教学问题的 基本能力: 6.增强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 1.明确《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 各章基本的概念与原理,并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课程与教学 中的问题,总结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采用案例教学,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发现规律: 3.结合各章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书籍、资料,以 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三、先修课程 教育学、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等。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把握各章的“教学目标”的内容和精 神,重点理解和背诵需要识记的术语概念:使学生更新课程与教学观

《课程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课程教学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教育学、心理学 考核方式:考查 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 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 一、 课程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当代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基本知识; 2.更新课程与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3.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与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技能; 4.养成将课程与教学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自觉地用理论指导实 践的意识和态度; 5.初步形成创新性地发现和解决中小学实际课程与教学问题的 基本能力; 6.增强参与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 二、 课程教学要求 1.明确《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 各章基本的概念与原理,并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理论去分析课程与教学 中的问题,总结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采用案例教学,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发现规律; 3.结合各章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书籍、资料,以 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三、 先修课程 教育学、理学、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等。 四、 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把握各章的“教学目标”的内容和精 神,重点理解和背诵需要识记的术语概念;使学生更新课程与教学观

念,树立正确的课程与教学思想: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实 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 难点:将课程与教学论中的理论自觉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还有待于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学习和应用:学生对于参与课程与教学 改革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师收集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并加以整理、分 析和设计,采取案例教学。 2.教师及时掌握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新进展,经过筛选后 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采用讲授法。 3.教师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相关的课程与教学论著,深入理解现代 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的基本主张,采用阅读指导教学法。 4.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争议的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采用小 组合作讨论教学法。 5.利用微格教室,让学生观察教学行为,并进行反思,采用微格 教学和反省思维教学法。 6.学生到中小学教室进行课堂观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采用发现教学法。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3学时) 1.教学内容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3)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 (4)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5)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

念,树立正确的课程与教学思想;形成课程与教学的规划和设计、实 施和评价的基本技能。 难点:将课程与教学论中的理论自觉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还有待于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学习和应用;学生对于参与课程与教学 改革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师收集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并加以整理、分 析和设计,采取案例教学。 2.教师及时掌握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新进展,经过筛选后 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采用讲授法。 3.教师指导学生广泛阅读相关的课程与教学论著,深入理解现代 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的基本主张,采用阅读指导教学法。 4.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争议的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采用小 组合作讨论教学法。 5.利用微格教室,让学生观察教学行为,并进行反思,采用微格 教学和反省思维教学法。 6.学生到中小学教室进行课堂观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采用发现教学法。 六、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3 学时) 1.教学内容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3)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 (4)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5)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

2.重、难点提示 (1)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及几种典型的课程论模式: (2)泰勒目标原理模式、斯藤豪斯过程模式、施瓦布学科结构课程理论、弗莱雷社会 改造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人本主义思想课程思想。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5学时) 1.教学内容 (1)什么是课程: (2)与课程相关的概念: (3)课程的表现形式: (4)世界上最早的“课程”: (5)学校课程的诞生: (6)近现代课程的形成: (7)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 (8)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 (9)影响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内部自身因素: (10)影响课程的其他因素: (11)课程理论流派及其规律。 2.重、难点提示 (1)掌握课程概念,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课程,表达自己的课程观:熟悉影响课程 发展的基本因素: (2)了解课程理论涉及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知识:掌握进步主义、改造主义、要素主义、 永恒主义、结构主义、人本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后现代主义流派的课程理论。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8学时) 1.教学内容 (1)课程目标的涵义: (2)课程目标的取向: (3)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4)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5)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2.重、难点提示 (1)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及几种典型的课程论模式; (2)泰勒目标原理模式、斯藤豪斯过程模式、施瓦布学科结构课程理论、弗莱雷社会 改造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人本主义思想课程思想。 第二章 课程的基本理论(5 学时) 1.教学内容 (1)什么是课程; (2)与课程相关的概念; (3)课程的表现形式; (4)世界上最早的“课程”; (5)学校课程的诞生; (6)近现代课程的形成; (7)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 (8)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 (9)影响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内部自身因素; (10)影响课程的其他因素; (11)课程理论流派及其规律。 2.重、难点提示 (1)掌握课程概念,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课程,表达自己的课程观;熟悉影响课程 发展的基本因素; (2)了解课程理论涉及的基本问题和基础知识;掌握进步主义、改造主义、要素主义、 永恒主义、结构主义、人本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后现代主义流派的课程理论。 第三章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8 学时) 1.教学内容 (1)课程目标的涵义; (2)课程目标的取向; (3)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4)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5)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6)课程内容的含义: (7)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 (8)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9)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 (10)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11)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科目)。 2.重、难点提示 (1)明确课程目标的内涵、取向及其确定的依据:掌握课程内容的取向及其选择与组 织原则:了解当代小学教育课程的目标与课程内容: (2)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及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原则。 第四章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8学时) 1.教学内容 (1)课程开发的基本概念: (2)课程开发的具体机制: (3)课程开发的几种模式: (4)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涵义: (5)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及其意义: (6)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2.重、难点提示 (1)了解课程开发概念、具体机制及模式: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意义:提 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 (2)校本课程开发技术。 第五章教学的基本理论(6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学的定义: (2)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3)教学本质及其争论: (4)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5)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及规律:

(6)课程内容的含义; (7)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 (8)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9)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 (10)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11)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科目)。 2.重、难点提示 (1)明确课程目标的内涵、取向及其确定的依据;掌握课程内容的取向及其选择与组 织原则;了解当代小学教育课程的目标与课程内容; (2)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及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原则。 第四章 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8 学时) 1.教学内容 (1)课程开发的基本概念; (2)课程开发的具体机制; (3)课程开发的几种模式; (4)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涵义; (5)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及其意义; (6)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 2.重、难点提示 (1)了解课程开发概念、具体机制及模式;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意义;提 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技术; (2)校本课程开发技术。 第五章 教学的基本理论(6 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学的定义; (2)教学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3)教学本质及其争论; (4)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 (5)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及规律;

(6)教学与发展理论: (7)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8)范例主义教学理论: (9)人本主义举行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10)古代教学及其特征: (11)现代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12)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14)现代教学原则和教学的有效性(最优化教学)。 2.重、难点提示 (1)掌握教学、现代教学和优化教学等概念:了解现代教学的特征:掌握教学的本质 和优化教学的策略: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2)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和规律:优化教学的策略。 第六章教学目标(4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概念: (2)教学目标的功能: (3)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 (4)加涅教学目标分类: (5)奥苏泊尔教学目标分类: (6)罗恩特里的教学目标分类: (7)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 (8)我国的教学目标分类: (9)设计的基本原则: (10)教学目标的编写: (11)小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易出现的问题。 2.重、难点提示 (1)掌握教学目标的概念、表现形式:了解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分类:学会设计小学 课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编写

(6)教学与发展理论; (7)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8)范例主义教学理论; (9)人本主义举行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10)古代教学及其特征; (11)现代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12)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 (14)现代教学原则和教学的有效性(最优化教学)。 2.重、难点提示 (1)掌握教学、现代教学和优化教学等概念;了解现代教学的特征;掌握教学的本质 和优化教学的策略;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2) 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和规律;优化教学的策略。 第六章 教学目标(4 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学目标概念; (2)教学目标的功能; (3)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 (4)加涅教学目标分类; (5)奥苏泊尔教学目标分类; (6)罗恩特里的教学目标分类; (7)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 (8)我国的教学目标分类; (9)设计的基本原则; (10)教学目标的编写; (11)小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易出现的问题。 2.重、难点提示 (1)掌握教学目标的概念、表现形式;了解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分类;学会设计小学 课程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编写

第七章教学模式与方法(6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定义: (2)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点: (3)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意义: (4)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 (5)教学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6)教学方法的分类: (7)中小学常规的教学方法: (8)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和革新。 2.重、难点提示 (1)认识教学模式的概念:了解教学模式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掌握当前几种比 较重要的教学模式:认识教学方法的概念、组合和分类:掌握小学阶段常用的教学方法:了 解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制约教学模式选择运用的因素。 第八章教学评价(2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学评价的涵义和价值取向: (2)教学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2.重、难点提示 (1)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内容:掌握有关教学评价的策略与方法:反思我国教学评 价存在的问题: (2)开展教学评价的策略。 第九章 教学设计(3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 (2)传统教学设计: (3)信息化学习设计概念: (4)信息化学习设计模式:

第七章 教学模式与方法(6 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定义; (2)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点; (3)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意义; (4)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 (5)教学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6)教学方法的分类; (7)中小学常规的教学方法; (8)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和革新。 2.重、难点提示 (1)认识教学模式的概念;了解教学模式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掌握当前几种比 较重要的教学模式;认识教学方法的概念、组合和分类;掌握小学阶段常用的教学方法;了 解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制约教学模式选择运用的因素。 第八章 教学评价(2 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学评价的涵义和价值取向; (2)教学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2.重、难点提示 (1)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及内容;掌握有关教学评价的策略与方法;反思我国教学评 价存在的问题; (2)开展教学评价的策略。 第九章 教学设计(3 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 (2)传统教学设计; (3)信息化学习设计概念; (4)信息化学习设计模式;

(5)信息化学习设计的原则: (6)信息化学习设计步骤: (7)一般信息化学习设计模板: (8)两种教学设计的比较(传统&信息化): (9)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0)研究性学习设计步骤: (11)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 2.重、难点提示 (1)明确教学设计的内涵、特征及依据:熟悉教学设计的程序和模式:掌握教学设计 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信息化学习设计的原则和步骤: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步骤: (2)教学设计的依据:信息化学习设计及研究性学习设计步骤。 第十章教学组织形式(2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学组织形式的概述: (2)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发展。 2.重、难点提示 (1)重点学习教学组织形式的概述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2)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具体学习和应用中存在一定难度。 第十一章教师教学技能(4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师教学技能的内涵及意义: (2)发展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 (3)备课的实质: (4)备课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5)说课的意义: (6)说课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7)说课应注意的问题: (8)导课的技能

(5)信息化学习设计的原则; (6)信息化学习设计步骤; (7)一般信息化学习设计模板; (8)两种教学设计的比较(传统&信息化); (9)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0)研究性学习设计步骤; (11)研究性学习设计模板。 2.重、难点提示 (1)明确教学设计的内涵、特征及依据;熟悉教学设计的程序和模式;掌握教学设计 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信息化学习设计的原则和步骤;了解研究性学习的设计步骤; (2)教学设计的依据;信息化学习设计及研究性学习设计步骤。 第十章 教学组织形式(2 学时) 1.教学内容 (1)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述; (2) 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3) 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发展。 2.重、难点提示 (1) 重点学习教学组织形式的概述和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2) 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具体学习和应用中存在一定难度。 第十一章 教师教学技能(4 学时) 1.教学内容 (1)教师教学技能的内涵及意义; (2)发展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 (3)备课的实质; (4)备课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5)说课的意义; (6)说课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7)说课应注意的问题; (8)导课的技能;

(9)组织教学的技能: (10)结课的技能。 2.重、难点提示 (1)了解提高教学技能的主要途径:掌握备课、上课、说课的基本技能: (2)说课的基本技能。 七、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绪论 2 二 课程的基本理论 2 三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4 四 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 4 五 教学的基本理论 2 六 教学目标 2 七 教学模式与方法 4 八 教学评价 2 九 教学设计 4 十 教学组织形式 4 十一 教师教学技能 2 总计 32 八、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上课的讨论、发言和 平时作业:终结性评价主要指学期末的考试)。 九、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课程论》,靳玉乐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3]《教学论》,徐学福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 [4]《课程与教学论》,陈旭远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课程与教学论学程》,黄甫全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6]《教学论》,王策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9)组织教学的技能; (10)结课的技能。 2.重、难点提示 (1)了解提高教学技能的主要途径;掌握备课、上课、说课的基本技能; (2)说课的基本技能。 七、 学时分配 章目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理论教学学时 实验教学学时 一 绪论 2 二 课程的基本理论 2 三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4 四 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 4 五 教学的基本理论 2 六 教学目标 2 七 教学模式与方法 4 八 教学评价 2 九 教学设计 4 十 教学组织形式 4 十一 教师教学技能 2 总计 32 八、 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笔试,闭卷。 2.成绩构成: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上课的讨论、发言和 平时作业;终结性评价主要指学期末的考试)。 九、 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 [1]《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2]《课程论》,靳玉乐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年; [3]《教学论》,徐学福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年; [4]《课程与教学论》,陈旭远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5]《课程与教学论学程》,黄甫全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6]《教学论》,王策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年;

[7]《教学论》,李秉德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7]《教学论》,李秉德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年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