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后篇巩固探究 一■■■■■ 学业水平引导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 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 答案:C 2.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型和“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 确的是()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M=`·λ)中,λ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固定不变的 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K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答案 3.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后,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 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下列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 曲线是() 时间 时间 解析:玻璃容器是有限的环境,在该环境中小球藻会呈现出“S”型増长,其增长速率先増加,达到最 大值后再减小,直到变为0 答案 4.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
1 第 2 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后篇巩固探究 学业水平引导 1.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通常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 K 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 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相同的种群 K 值也可能不同 答案:C 2.种群在理想和自然条件下分别表现出“J”型和“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Nt=N0·λt )中,λ 表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 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 K 值)是固定不变的 C.在鱼类养殖中,在接近 K 值时进行捕捞有利于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D.在“S”型曲线中,种群密度不同时可能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速率 答案:D 3.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后,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 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下列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 曲线是( ) 解析:玻璃容器是有限的环境,在该环境中小球藻会呈现出“S”型增长,其增长速率先增加,达到最 大值后再减小,直到变为 0。 答案:D 4.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
以0t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长 速率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C点时,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为增长型。在B点时捕获有利于该种群数量的持 续増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 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 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答案:D )导学号27064045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分 别在4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据此分析 错误的是() 试管号I时 培养液 体积 起始酵 母菌数[用10 个 A.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Ⅳ=I>Ⅱ=Ⅲ B.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的开始下降 解析:由表格可知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支试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 同。Ⅳ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积最小,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 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 答案:A 6.经调査,第一年某种昆虫的种群数量为λ,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α=1.3保持不变 则第三年该种群的数量为() A.1.3M B.1.69M C.2.3M D.5.29M
2 A.图乙为 C 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 B 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 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 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长 速率最大;D 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 C 点时,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为增长型。在 B 点时捕获有利于该种群数量的持 续增长,在 D 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 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 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答案:D 5. 导学号 27064045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分 别在 4 支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据此分析 错误的是( ) 试管号 ⅠⅡⅢⅣ 培养液 体积 /mL 1 0 5 1 0 5 起始酵 母菌数 /个 1 0 5510 A.4 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 K 值的时间是Ⅳ=Ⅰ>Ⅱ=Ⅲ B.4 支试管内的种群在 K/2 时增长最快 C.试管Ⅲ内种群的 K 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的开始下降 解析:由表格可知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 4 支试管内的种群到达 K 值的时间不 同。Ⅳ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积最小,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 K 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 答案:A 6.经调查,第一年某种昆虫的种群数量为 N0,如果在理想的条件下,每年的增长率 α=1.3 保持不变, 则第三年该种群的数量为( ) A.1.3N0 B.1.69N0 C.2.3N0 D.5.29N0
解析:在M=μ‘中,λ代表的是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倍数,不代表增长率,增长率=增加的 个体/原来的个体数。设第1年的个体数为石,第二年的个体数为L,则a=(-/=1.3,求得 /→2.3,即A=2.3。第一年用M表示,则第三年就是(2.3)2×M=5.29属 答案:D 种群数量(B 7.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右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 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 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填“K”或“K”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 A.食物和天敌B.气候和传染病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 会变小 解析:(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中的曲线图。(2)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理想状态(食物充足、无天敌 气候适宜等)下的“J”型增长曲线。(3)该种群数量在h上下波动,故K值为K。(4)C段种群数量 急剧下降,可能是气候恶劣或者传染病流行导致大量个体死亡,食物和天敌会导致种群数量在K值 上下波动,不会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5)K值大小受环境影响。 答案:(1)曲线图(②2)“J”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3)K1(4)B(5)K值(或环境容纳量) 能力素养拓展 E时间库年 8.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AC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
3 解析:在 Nt=N0λt 中,λ 代表的是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倍数,不代表增长率,增长率=增加的 个体/原来的个体数。设第 1 年的个体数为 X1,第二年的个体数为 X2,则 α=(X2-X1)/X1=1.3,求得 X2/X1=2.3,即 λ=2.3。第一年用 N0 表示,则第三年就是(2.3)2×N0=5.29N0。 答案:D 7.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右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 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 ,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 A 段种群增长近似于 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 是 。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填“K1”或“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 D 段相比,影响 C 段的因素最可能 是 。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5)在 D 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 会变小。 解析:(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中的曲线图。(2)A 段种群增长近似于理想状态(食物充足、无天敌、 气候适宜等)下的“J”型增长曲线。(3)该种群数量在 K1 上下波动,故 K 值为 K1。(4)C 段种群数量 急剧下降,可能是气候恶劣或者传染病流行导致大量个体死亡,食物和天敌会导致种群数量在 K 值 上下波动,不会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5)K 值大小受环境影响。 答案:(1)曲线图 (2)“J” 无限环境(空间和资源充裕)、理想条件(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3)K1 (4)B (5)K 值(或环境容纳量) 能力素养拓展 8.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 λ 倍,右图表示 λ 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O~A 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A~C 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D 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
D.DE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 解析:当A小于1时,种群的数量是逐渐减少的,所以AC年,种群的数量应该是逐渐减少的,C年时 种群的数量最小,故C项错误。 答案:C 9.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B.对于压在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应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C.已知血细胞计数板的方格为2m×2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 时观察值为M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2.5M×10个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解析:培养液应加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并非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在统计血细胞计数 板每格内的酵母菌数时,压在方格界限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C项所叙的计算结果 cmx. 01 ×10∥=2.5∥×105;该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只要分组重复实验,结果取 平均值即可 案: 10.导学号27064046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 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了酵母菌数量变化曲线 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养液/母 菌温度 母液V℃ mL 10 0.1 1010.18 酵母菌数量(x10mL 456789时间/d (1)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 称 (2)此实验组设计的变量是 (3)为什么在接种、培养和计数的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要遵守无菌操作规 4)A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第_天的增长速率最大;第3天后A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增长减 缓甚至不增长的原因
4 D.D~E 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 解析:当 λ 小于 1 时,种群的数量是逐渐减少的,所以 A~C 年,种群的数量应该是逐渐减少的,C 年时 种群的数量最小,故 C 项错误。 答案:C 9.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时,取适量培养液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 B.对于压在方格界限上的酵母菌,应计数四条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数 C.已知血细胞计数板的方格为 2 mm×2 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 10 倍的培养液厚度为 0.1 mm,计数 时观察值为 M,则 10 mL 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约为 2.5M×105 个 D.与一般的生物实验一样,该探究实验也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 解析:培养液应加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并非直接滴加到计数室内;在统计血细胞计数 板每格内的酵母菌数时,压在方格界限的个体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C 项所叙的计算结果 是 ×10M=2.5M×105 ;该实验不需要单独设置对照组,只要分组重复实验,结果取 平均值即可。 答案:C 10. 导学号 27064046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 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了酵母菌数量变化曲线 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 编号 培养液 /mL 无菌 水 /mL 酵母 菌 母液 /mL 温度 /℃ A 10 — 0.1 28 B 10 — 0.1 5 C — 10 0.1 28 (1)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 称: 。 (2)此实验组设计的变量是 。 (3)为什么在接种、培养和计数的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要遵守无菌操作规 范? 。 (4)A 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第 天的增长速率最大;第 3 天后 A 试管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增长减 缓甚至不增长的原因 是
(5)A试管与B试管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的最大值称为 A试管中该数值比 B试管大的原因 (6)图中缺少C试管酵母菌的数量变化曲线,请你根据自己的推测在上图中补充画出该曲线 答案:(1)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②)温度、营养物质(3)排除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4)2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p的改变,使环境阻力增大(5)环境容纳 量(K值)A试管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境阻力小(6)如下图 酵母菌数量(x10ymL
5 (5)A 试管与 B 试管中酵母菌数量达到的最大值称为 ,A 试管中该数值比 B 试管大的原因 是 。 (6)图中缺少 C 试管酵母菌的数量变化曲线,请你根据自己的推测在上图中补充画出该曲线。 答案:(1)温度、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2)温度、营养物质 (3)排除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4)2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大量消耗,代谢废物的积累,pH 的改变,使环境阻力增大 (5)环境容纳 量(K 值) A 试管的培养温度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境阻力小 (6)如下图。 第17讲两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课下达标练 (时间:45分钟满8) 一、选择题(本大共12,每小题4分共8) 1.6世纪到8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资水平高得惊,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可能多投入资本,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 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 B.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 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 D.动力革命启的独特条件解析:选D。材料中16世纪到8期英国逐渐形成了工人资高得惊、煤炭价格却极为便宜的现象,于是各行业想方设法投资开发出多消耗煤炭、少雇佣工人的新技术,此后以煤炭为能源,机器代替工人劳动的蒸汽机发明应运而生,可见动力革命的启有其独特条件,故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体现,应排除;材料并未反映近代化的启动,故B项错误。 2.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初期() 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B.技术发明依赖于科学的新发现 C.手工场主垄断了新技术 D.新技术传播进程缓慢而不平衡解析:选A。据材料“织工”纺纱兼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等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大都是技术娴熟的工人,反映了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A项确;据材料“织工”纺纱兼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等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反映了科学和技术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故B项错误;C与材料“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等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与新技术传播进程无关,故D项错误。 3.160年代至7,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这一革命() A.推动英国工业化和城市进程 B.促成英国实现粮食自给 C.导致英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 D.揭开英国圈地运动序幕解析:选A。材料中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农技术,这一做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英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故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英国的粮食自给,故B项错误;材料仅说明东部进行农业技术革命并不是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比较,故C项错误;英国的圈地运动是“羊吃人”的运动,它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与题目中农业生产技术革命无关,故D项错误。 4.英国人大卫·兰德斯曾说:“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而时钟则成为新的狱卒。”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工厂成了犯罪频发的地方 B.工厂模仿监狱的管理手段 C.批判垄断组织对个人的剥削 D.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活解析:选D。A项与材料“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而时钟则成为新的狱卒”主要体现工厂对人的剥削与压迫,而不是模仿监狱的管理手段,故B项错误;材料“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还不能说明已出现垄断组织,故C项错误;据材料“监狱”卒可知,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活,故D项正确。 5.“资本主义与工业生产相当于一体的两面。这全新现代经济形态,由西欧推广经过两个世纪,今日已席卷全世界,无人能由其中脱身。”这一经济形态() A.开始于19世纪晚期的欧美各国 B.使世界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使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统一整体 D.使人类历史进入到工业文明阶段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化生产,开始于19世纪的英国,故A项错误;B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故项错误;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是新航路的开辟,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这一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由西欧推广经过两个世纪,今日已席卷全世界,无人能由其中脱身”指的是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时期,故D项正确。 6.某一历史时期“西欧国家在生产活动中的力来源率先实现了从动植物向矿的转变”,据此与这一时期相符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家庭作坊 B.手工场 C.工厂制度 D.垄断组织 解析:选C。抓住“西欧国家在生产活动中的力来源率先实现了从动植物向矿的转变”,可知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家庭作坊主要动力是在植物方面,故A项错误;手工场没有体现这一转变,故B项错误;工厂制度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D项错误。 7.斯皮瓦格尔在《西方文明简史》中指出:“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下列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世界市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C.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到海外抢占市场 D.世界在走向整体化中人类生活得到改善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所强调是世纪末经济的发展,其所体现的是因为工业革命的推动,故A项正确;世纪末,欧洲早已经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在海外强占市场是伴随新航路开辟始的,故C项错误;材料所强调的是世界市场形成以及西欧的崛起,至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