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标点击】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学习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变化。 学习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导入设计】 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第一幅:这是凤眼莲,也就是我 们平时说的水葫芦,它曾经被喻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但是在20世纪被我国作为花 卉和饲料引入后,却成为了我国的灾难。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它们疯狂的生长,现在 已经达到184万吨这样一个重量 再来看第二幅:这是什么?(金丝猴)对这是金丝猴,在以前,金丝猴的分布很广,数 量也很多,但是由于生境的破坏,它们的数量不断减少,黔金丝猴就只剩下500-600只了, 非常可惜。因此保护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从上面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像凤眼莲、金丝猴,这些种群的数量有的增加,有的减少, 是处于一个怎么样的状态的呢?(变化的状态)那这些变化是怎么样发展的呢?又有没有什 么规律呢?我们能不能找到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种群数量的变化》 [板书: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导入示例2: 【自主学习】
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课标点击】 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3、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4、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学习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变化。 学习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导入设计】 同学们好,在上课之前呢,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片:第一幅:这是凤眼莲,也就是我 们平时说的水葫芦,它曾经被喻为“美化世界的淡紫色花冠”,但是在 20 世纪被我国作为花 卉和饲料引入后,却成为了我国的灾难。因为没有竞争对手和天敌,它们疯狂的生长,现在 已经达到 184 万吨这样一个重量。 再来看第二幅:这是什么?(金丝猴)对这是金丝猴,在以前,金丝猴的分布很广,数 量也很多,但是由于生境的破坏,它们的数量不断减少,黔金丝猴就只剩下 500-600 只了, 非常可惜。因此保护它们是非常重要的。 从上面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像凤眼莲、金丝猴,这些种群的数量有的增加,有的减少, 是处于一个怎么样的状态的呢?(变化的状态)那这些变化是怎么样发展的呢?又有没有什 么规律呢?我们能不能找到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种群数量的变化》。 [板书: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导入示例 2: 【自主学习】
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一一数学模型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 2.研究方法或步骤 提出问题→提出 根据实验数据,用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 或修正 表达形式 例: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分钟就通过分裂繁殖一次 (1)用数学方程式表示:n代以后细菌的数量N (2)请将该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填入下表,并画出细菌的种群增长曲线: 时间 140160180 细菌数 量 数学方程式的优点:科学、准确; 曲线图的优点:能更 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含义:在 条件下的种群,以_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画 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J”型 型增长数学模型 (1)模型假设: 条件:在 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 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 (2)建立模型:t年以后种群的数量表达式为: 各参数含义:N表示 N表示 t表示 λ表示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 的 形式。 2.研究方法或步骤: 提出问题→提出 →根据实验数据,用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 或修正 3.表达形式 例: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 20 分钟就通过分裂繁殖一次。 (1) 用数学方程式表示:n 代以后细菌的数量 N (2)请将该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填入下表,并画出细菌的种群增长曲线: 时间 (min)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细菌数 量 数学方程式的优点:科学、准确; 曲线图的优点:能更 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 二、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含义:在 条件下的种群,以 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画 出的曲线图,曲线大致呈“J”型。 2.“J”型增长数学模型: (1)模型假设: 条件:在 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 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 倍。 (2)建立模型:t 年以后种群的数量表达式为: 各参数含义:N0 表示 ;Nt 表示 t 表示 ;λ 表示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 的曲线,称为“S”型 曲线 2.产生原因: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_ 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 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 当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 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又称 值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食物 、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数量变化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 中,在不利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还会急剧 甚 3.研究意义 有害动物 野生动物资源的 和利用,濒危动物的拯救和 教材精讲 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 (1)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2)提出合理的假设 (3)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实验数据,构造各个量间 的等式或不等式关系或其他数学结构,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如:解方 程、画图形等各种方法。 (4)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三、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 的曲线,称为“S”型 曲线。 2.产生原因: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 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 ,以 该种群为食的动物数量也会 ,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 。 当种群的死亡率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就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3.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 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又称 值。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食物、 、传染病等。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数量变化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 中,在不利条件下,种群的数量还会急剧 甚 至 。 3.研究意义 有害动物 、野生动物资源的 和利用,濒危动物的拯救和 。 教材精讲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 (1)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2)提出合理的假设。 (3)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实验数据,构造各个量间 的等式或不等式关系或其他数学结构,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如:解方 程、画图形等各种方法。 (4)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3.表达式与曲线图的比较 数学方程式科学、准确: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増长趋势但不够精确。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析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条件: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有两种情形 ①实验室条件下 ②当一个种群刚迁入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时。 (2)特征: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即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3)建立模型(即规律):N=Nλ N:t年后种群数量:№:种群的起始数量:λ:每年都保持的增长率;t:年数。 (4)建立数学模型一一曲线图 时间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如:食物、栖息场所等 (2)曲线模型 曲线A:种群数量的变化 曲线B: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 ①a点以前是对环境的适应期,由于个体数量少,所以增长速率很小,种群数量增长慢:② ab段是快速增长期,某个体数量快速增长,K/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食物、空间相对 充裕,天敌数量少; ③bc段,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争夺而导致种内斗争 加剧。达到K值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3)S型曲线的应用 ①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②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所以对养殖生 物进行捕捞时,被捕捞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处,以保证持续获取高产量 ③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增加天敌,减少生存空间等)降低K值。另外有害 生物的数量要控制在K/2以下,尽量在图中a点以前采取消灭措施
3.表达式与曲线图的比较 数学方程式科学、准确;曲线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趋势但不够精确。 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析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条件:理想状态——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有两种情形: ①实验室条件下; ②当一个种群刚迁入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中时。 (2)特征: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即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3)建立模型(即规律):Nt=N0λt Nt:t 年后种群数量;N0:种群的起始数量;λ:每年都保持的增长率;t:年数。 (4)建立数学模型——曲线图 2.种群增长的“S 型”曲线 (1)条件: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如:食物、栖息场所等。 (2)曲线模型 曲线 A:种群数量的变化。 曲线 B: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 ①a 点以前是对环境的适应期,由于个体数量少,所以增长速率很小,种群数量增长慢;② ab 段是快速增长期,某个体数量快速增长,K/2 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此时食物、空间相对 充裕,天敌数量少; ③bc 段,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争夺而导致种内斗争 加剧。达到 K 值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3)S 型曲线的应用 ①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 K 值。 ②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在 K/2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所以对养殖生 物进行捕捞时,被捕捞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处,以保证持续获取高产量。 ③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增加天敌,减少生存空间等)降低 K 值。另外有害 生物的数量要控制在 K/2 以下,尽量在图中 a 点以前采取消灭措施
【提醒】种群数量的变化除增长之外,还有波动和下降。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还有急剧下降甚至消亡。影响因素有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 病等自然因素,②人类活动的影响 、培养液中种群数量的变化 1.原理 (1)酵母菌属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2)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 影响。 (3)在理想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 增长呈“S”型曲线。 2.探究步骤 (1)将10皿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中的培养液内混合均匀。 3)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方法: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 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λ到计数板上的方格内,显微观察计数一个方 格内的菌种数,已知小方格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算出培养液体积,换算出10mL培 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 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注意事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 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 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记录结果最好用记录表。表格如下: 数时
【提醒】种群数量的变化除增长之外,还有波动和下降。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 在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还有急剧下降甚至消亡。影响因素有①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 病等自然因素,②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培养液中种群数量的变化 1.原理 (1)酵母菌属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有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时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2)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 影响。 (3)在理想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 增长呈“S”型曲线。 2.探究步骤 (1)将 10 mL 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中的培养液内混合均匀。 (3)将试管在 28 ℃条件下连续培养 7 天。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采用抽样检测方法:将盖玻片放在计数板上,用吸管吸 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到计数板上的方格内,显微观察计数一个方 格内的菌种数,已知小方格的培养液厚度为 0.1 mm,计算出培养液体积,换算出 10 mL 培 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种 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3.注意事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 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 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记录结果最好用记录表。表格如下: 次数 时 间 1 2 3 4 5 6 …… 1
平均 (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真实记录,不能主观臆造 4.表达和交流 (1)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如图所示的增长曲线。 (2)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上升再下降。 (3)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料、温度、pH及有害代谢废物等 5.酵母菌的计数方法 (1)仪器:血细胞计数板(如图) o. 1Omr 400 如图:一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m,每个大方格又分为16个中方格,共有25×16个小方格 用计数公式计算1mL菌液中的总菌数,设四个中方格的总菌数为A,稀释倍数为B,由于 lmL=1000m3,所以1mL菌液的总菌数=A/4×16×10000XB=40000·B。 典例精析 〖例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増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正确说法 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解析: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 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
2 3 平均 (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真实记录,不能主观臆造。 4.表达和交流 (1)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如图所示的增长曲线。 (2)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上升再下降。 (3)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料、温度、pH 及有害代谢废物等。 5.酵母菌的计数方法 (1)仪器:血细胞计数板(如图) 如图:一个大方格的容积为 0.1mm3,每个大方格又分为 16 个中方格,共有 25×16 个小方格。 用计数公式计算 1mL 菌液中的总菌数,设四个中方格的总菌数为 A,稀释倍数为 B,由于 1mL=1000 mm3 ,所以 1mL 菌液的总菌数=A/4×16×10000×B=40000A·B。 典例精析 〖例 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正确说法 是 (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解析: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 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
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 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而保持相对稳定。可见种 群增长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答案B 〖例2〗右图中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 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个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是( A.乙.甲.丁B.甲.丙.乙C.丙.甲.乙D.丁.乙.丙 解析:在自然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对于小球藻来讲是可以无限制的增长,并且其增长速率是 逐渐增加的,其增长曲线属于“J”型曲线,所以符合丙图的曲线;鸡每天只能产一枚 鸡蛋,在数量上增长的速率是不变的,所以应该属于甲图所示的曲线:竹子虽然是在良 好的生长环境中生长,也不可能是无限制的,这涉及到植物水分运输问题,其增长率是 先增后减,为“S”型曲线,应该与乙图相似。答案C 〖例.〗为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用1000mL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装 入200毗葡萄糖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棉塞封口,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A.每天定时取样后,用血细胞计数板和显微镜计数酵母菌细胞数量 B.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酵母菌以“J”型曲线增长 C.氧气的总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D.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 【答案】A 【解析】在此实验中需要每天定时取样,用血细胞计数板和显微镜计数,统计酵母菌的细胞 数量,A项正确: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酵母菌的数量是先增加再稳定,最后再减少:由于是 密封培养,所以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氧气的总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氧气消耗 完后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会产生CO;取样计数时,需要将培养瓶摇匀,再取样, 否则得出的实验数据不准确
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 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而保持相对稳定。可见种 群增长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答案 B 〖例 2 〗右图中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 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个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依次是( ) A.乙.甲.丁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丁.乙.丙 解析:在自然环境良好的情况下,对于小球藻来讲是可以无限制的增长,并且其增长速率是 逐渐增加的,其增长曲线属于“J”型曲线,所以符合丙图的曲线;鸡每天只能产一枚 鸡蛋,在数量上增长的速率是不变的,所以应该属于甲图所示的曲线;竹子虽然是在良 好的生长环境中生长,也不可能是无限制的,这涉及到植物水分运输问题,其增长率是 先增后减,为“S”型曲线,应该与乙图相似。 答案 C 〖例.〗为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用 l 000 mL 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装 入 200 mL 葡萄糖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棉塞封口,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 A.每天定时取样后,用血细胞计数板和显微镜计数酵母菌细胞数量 B.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酵母菌以“J”型曲线增长 C.氧气的总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 D.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 【答案】A 【解析】在此实验中需要每天定时取样,用血细胞计数板和显微镜计数,统计酵母菌的细胞 数量,A 项正确;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酵母菌的数量是先增加再稳定,最后再减少;由于是 密封培养,所以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氧气的总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氧气消耗 完后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会产生 CO2;取样计数时,需要将培养瓶摇匀,再取样, 否则得出的实验数据不准确
达标训练 1.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因素是 A.自然选择B.生殖隔离C.基因突变D.生存斗争 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40%,基因型Aa的个体占 50%,基因型a的个体占10%,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 A.60%,40%B.90%,10%C.35%,65%D.65%,35%型 3.下列直接影响动物密度变化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 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4.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 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龄 年齡 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 5.下图表示的是鹞鹰对不同的鸽群进行攻击时的成功概率,并以此表示鸽群的功能。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①单独的鸽子被抓住的概率比在鸽群中的鸽子小②鹞鹰攻击较大群体的鸽群时不大容易 成功③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④攻击成功的比例与鸽群的数量成反比 80 鸽群的数最 12~1022~50>50 A、①② 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调査中,第一次捕获46只,将其全部标记后释放,第二次捕获 25只,其中标记鼠12只,则该种群的数量约为
达标训练 1. 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因素是 A.自然选择 B.生殖隔离 C.基因突变 D.生存斗争 2.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 100 个个体,其中基因型 AA 的个体占 40%,基因型 Aa 的个体占 50%,基因型 aa 的个体占 10%,基因 a 和 A 的频率分别为 A.60%,40% B.90%,10% C.35%,65% D.65%,35%型 3.下列直接影响动物密度变化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 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 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4.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 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 5.下图表示的是鹞鹰对不同的鸽群进行攻击时的成功概率,并以此表示鸽群的功能。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①单独的鸽子被抓住的概率比在鸽群中的鸽子小②鹞鹰攻击较大群体的鸽群时不大容易 成功③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④攻击成功的比例与鸽群的数量成反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一次捕获 46 只,将其全部标记后释放,第二次捕获 25 只,其中标记鼠 12 只,则该种群的数量约为
右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时间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自然条件下种群数置变化图 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D.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在a阶段大量合成,因此,生产上发酵必须在a时停止 8.(多选)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 地区的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是 A.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 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 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 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 9.下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 解释正确 速 率 种群数量K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10.右图表示了鲸的生殖数量变化速率、死亡数量变化速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表示 生殖数量变化速率的曲线和K点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曲线1,种群的最大数量
A、21 B、46 C、71 D、96 7.右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A.d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 发 展停滞甚至崩溃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D.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在 a 阶段大量合成,因此,生产上发酵必须在 a 时停止 8.(多选)原产于墨西哥的紫茎泽兰传到中国,在中国长势疯狂,占地为王,成了我国西南 地区的绿色灾难,紫茎泽兰在我国泛滥成灾的原因是 A.我国西南地区的气候适宜紫茎泽兰的生长 B.脱离原产地后,失去天敌的控制 C.脱离原产地后,失去与其竞争关系的物种的制约 D.一旦脱离原产地,就发生基因突变,变得生命力特别强 9.下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对阴影部分的 解释正确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0. 右图表示了鲸的生殖数量变化速率、死亡数量变 化速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表示 生殖数量变化速率的曲线和 K 点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曲线 1,种群的最大数量
B.曲线2,种群的最大数量 C.曲线1,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D.曲线2,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11.右图中曲线1和曲线2代表物种1和物种2的耐热范围。请分析在什么情况下,物种2 比物种1的竞争能力强 A.温度在tt2范围内 B.温度在t2t3范围内 C.温度在t2以下 温度 温度在t3以上 12.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 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 曲线。当人口 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是该岛环 (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0点时,就会很快下降到P 年數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各种 人为因素使 遭到破坏
B.曲线 2,种群的最大数量 C.曲线 1,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D.曲线 2,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11.右图中曲线 1 和曲线 2 代表物种 1 和物种 2 的耐热范围。请分析在什么情况下,物种 2 比物种 1 的竞争能力强 A.温度在 t1~t2 范围内 B.温度在 t2~t3 范围内 C.温度在 t2 以下 D.温度在 t3 以上 12.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 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 长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该岛在 m 年内,人口增长呈 曲线。当人口 数量接近 n 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 是该岛环 境 ; (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 0 点时,就会很快下降到 P 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各种 人为因素使 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