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嶼县实验初中060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微笑地面对考试.冷静地发挥水平,自信地挑战自我。相信你会成 功 、语文积累(15分)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将正确的工整地写在横线上。(2分) ①酣然入梦②故弄悬虚③触目伤怀④无与纶比 ⑤莫明其妙⑥万籁俱寂⑦辗转反侧⑧无精打彩 误_正误正—误_正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被子有了阳光的味道,睡着真舒服,不一会儿我就酣然入梦了 B、刚过完20岁生日的小孟突然查出患了白血病,已是风烛残年了 C、小红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真不愧是老师的得意门生。 D、毛主席运用调虎离山之计,巧妙地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从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破坏环境,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B、中国读者通过《时间简史》这本书了解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 C、北京奥运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 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4、名句默写。(5分) (1) ,乌蒙磅礴走泥丸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 气回肠。 (3)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千 古名句是 (4)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表现作者不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要为 国家效力的诗句是 (5)《泊秦淮》中写景叙事的句子是 5、专题(4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长城》专题,知道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 筑了,明代也曾大规模地修建过长城,那你知道长城的一些知识吗?
建湖县实验初中 06/07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06、11 微笑地面对考试.冷静地发挥水平,自信地挑战自我。相信你会成 功! 一、语文积累(15 分)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将正确的工整地写在横线上。(2 分) ①酣然入梦 ②故弄悬虚 ③触目伤怀 ④无与纶比 ⑤莫明其妙 ⑥万籁俱寂 ⑦辗转反侧 ⑧无精打彩 误 正 误 正 误 正 误 正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被子有了阳光的味道,睡着真舒服,不一会儿我就酣然入梦 ....了。 B、 刚过完 20 岁生日的小孟突然查出患了白血病,已是风烛残年 ....了。 C、 小红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真不愧是老师的得意门生 ....。 D、 毛主席运用调虎离山 ....之计,巧妙地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 从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破坏环境,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B、 中国读者通过《时间简史》这本书了解了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 C、 北京奥运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 D、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4、名句默写。(5 分) (1) ,乌蒙磅礴走泥丸。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 ” 就是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垂暮之年不忘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梦境,读来令人荡 气回肠。 (3)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千 古名句是:“ , 。” (4)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中表现作者不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要为 国家效力的诗句是: , 。 (5)《泊秦淮》中写景叙事的句子是 , 。 5、专题(4 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长城》专题,知道了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修 筑了,明代也曾大规模地修建过长城,那你知道长城的一些知识吗?
①根据你的了解,选择从政治、历史、文化、建筑等任意一个角度,简要 说明我国古代长城的价值,并说说你是通过怎样的途径了解到的。 ②请写出与长城有关的一个人物、一个传说、一句俗语或诗句 ③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长城吗? 语文综合运用(6分) 6、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2分)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 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 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 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 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 活饿死在缸中。 我的启示: 7、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班级准备开展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晚会, 由你担任主持人,现请你为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并根据所给的节目 在节目一和节目二之间设计一段生动的串连词。(4分) 节目一:诗朗诵《把牢底坐穿》 节目二:歌曲《走进新时代》 开场白 串连词 阅读感悟:(39分)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7—11题(共12分) 甲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 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①根据你的了解,选择从政治、历史、文化、建筑等任意一个角度,简要 说明我国古代长城的价值,并说说你是通过怎样的途径了解到的。 ②请写出与长城有关的一个人物、一个传说、一句俗语或诗句。 ③你能用一个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长城吗? 二、语文综合运用(6 分) 6、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2 分)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 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 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 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 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 活饿死在缸中。 我的启示: 7、为纪念长征胜利 70 周年,班级准备开展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晚会, 由你担任主持人,现请你为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并根据所给的节目, 在节目一和节目二之间设计一段生动的串连词。(4 分) 节目一:诗朗诵 《把牢底坐穿》 节目二:歌曲 《走进新时代》 开场白: 串连词: 三 、 阅读感悟:(39 分)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 7—11 题(共 12 分) 甲: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 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 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 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④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 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土,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 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一一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弋:打鸟。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主鸟:掌管养鸟 ④亡:丢失。 ⑤闻命:领受教诲。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齐人也,坐盗( )(2)圣人非所与熙也( (3)景公好弋 )(4)公怒,诏吏杀之( 9、选出“以吾君重鸟而轻士”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2分 A.认为我们的君主重,鸟却很轻B.因为我们的君主重,鸟却很轻 C.认为我们的君主重视鸟而轻视士D.因为我们的君主重视鸟而轻视士 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两文都出自《晏子春秋》,该书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 B.甲文中晏子出使楚国,面对楚王的羞辱,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巧妙运用 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C.乙文中晏子列数烛邹的三大罪状,其实是在对齐景公进行劝谏。 D.甲文中的楚王和乙文中的齐景公都是自作聪明、仗势欺人的国君。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2、联系甲乙两文,谈谈你眼中的晏婴。(2分) (二)阅读《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回答13--17小题。(13分) 做个快乐读书人 刘墉 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 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 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 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 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乙: 景公好弋①,使烛邹②主鸟③,而亡④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 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 “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 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 曰:“勿杀,寡人闻命⑤矣。”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弋:打鸟。 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③主鸟:掌管养鸟。 ④亡:丢失。 ⑤闻命:领受教诲。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 分) (1)齐人也,坐.盗 ( ) (2)圣人非所与熙.也( ) (3)景公好.弋 ( ) (4)公怒,诏吏杀之.( ) 9、选出“以吾君重鸟而轻士”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2 分) A.认为我们的君主重,鸟却很轻 B.因为我们的君主重,鸟却很轻 C.认为我们的君主重视鸟而轻视士 D.因为我们的君主重视鸟而轻视士 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两文都出自《晏子春秋》,该书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 B.甲文中晏子出使楚国,面对楚王的羞辱,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巧妙运用 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反驳,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C.乙文中晏子列数烛邹的三大罪状,其实是在对齐景公进行劝谏。 D.甲文中的楚王和乙文中的齐景公都是自作聪明、仗势欺人的国君。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2、联系甲乙两文,谈谈你眼中的晏婴。(2 分) (二)阅读《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回答 13---17 小题。(13 分) 做个快乐读书人 刘墉 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 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 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
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 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 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 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 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 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 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 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 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一一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②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 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 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 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 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 两句孔子说过的话—一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 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 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 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 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 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 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 “ 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 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 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 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 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 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 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 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 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 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 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 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13、从文章的第①段可以看出,引起刘墉为女儿焦虑原因是:
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 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 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 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 “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 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 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 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 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②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 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 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 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 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 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 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 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 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 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 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 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 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 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 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 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 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 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 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 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 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 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 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 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13、从文章的第①段可以看出,引起刘墉为女儿焦虑原因是: (2 分)
14、第②段中作者化用了两句孔子关于“学”“习”“思”的话,请你 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句原 (2分) 在平常的读书活动中,你也没少积累各类名言,请写两条你喜欢的 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 (1分) 15、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作比方来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16、标题“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 谈你的理解。(2分) 作家刘墉喜欢读书,也善于读书,他在文章中提到的“精读 “浏览”,是一般人常用的读书方法,相信你也拥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读书方 法,请你向大家推荐推荐你的读书方法?(3分) (三)阅读《一颗豆粒》,完成18-22小题(14分) 颗豆粒 [日]铃木健 (1)①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2)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 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 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加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3)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 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4)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 灯泡。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 旧衣服,这是他们全部家当 (5)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 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 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大儿子身上 (6)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还是 那么清苦。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
14、第②段中作者化用了两句孔子关于“学”“习”“思”的话,请你 写出与此相关的两句原 文: , 。(2 分) 在平常的读书活动中,你也没少积累各类名言,请写两条你喜欢的 与读书有关的名言警句。 (1 分)。 15、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作比方来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3 分) 16、标题“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谈 谈你的理解。(2 分) 17 、作家刘墉喜欢读书,也善于读书,他在文章中提到的“精读”、 “浏览”,是一般人常用的读书方法,相信你也拥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读书方 法,请你向大家推荐推荐你的读书方法?(3 分) (三)阅读《一颗豆粒》,完成 18—22 小题(14 分) 一颗豆粒 [日]铃木健二 (1) ①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2) 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 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 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加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3) 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 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4) 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 灯泡。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 旧衣服,这是他们全部家当。 (5)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 6 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 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 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大儿子身上。 (6) 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还是 那么清苦。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 个月、10 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
让孩子这样苦熬下去呢?她想到了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 在的地方去 (7)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 里泡着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烂了时少放点酱油 (8)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 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孩子们一块死去。 9)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忽 然,母亲发现当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 写道 (10)“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 酱油。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 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 (11)“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 妈妈,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 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12)“妈妈,今晩上您也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 妈妈,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13)泪水从母亲的眼里夺眶而出 (14)“孩子年纪这么小,都在顽强地伴着我生活……”母亲坐在孩子们的 枕边,伴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 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 (15)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母亲 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她决定把它当做护身符带在身上 (16)十几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 双双毕业于妈妈所憧憬和期望于他们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17)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18.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2分) 19.第4段作者在一一描写了“她”家的家当后,又强调“这是他们的全 部家当。”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一强调?(3分) 20.第6段中,母亲为什么想到了死?(3分)
让孩子这样苦熬下去呢?她想到了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 在的地方去。 (7) 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 里泡着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烂了时少放点酱油。 (8) 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 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孩子们一块死去。 (9) 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忽 然,母亲发现当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 写道: (10) “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 酱油。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 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 (11)“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 妈妈,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 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12)“妈妈,今晚上您也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 妈妈,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13) 泪水从母亲的眼里夺眶而出。 (14) “孩子年纪这么小,都在顽强地伴着我生活……”母亲坐在孩子们的 枕边,伴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 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 (15) 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母亲 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她决定把它当做护身符带在身上。 (16) 十几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 双双毕业于妈妈所憧憬和期望于他们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17) 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18.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2 分) 19.第 4 段作者在一一描写了“她”家的家当后,又强调“这是他们的全 部家当。”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一强调?(3 分) 20.第 6 段中,母亲为什么想到了死?(3 分)
21.第14段中母亲最终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为什么?(3分) 22.读完《一颗豆粒》后,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3分) 四、写作(40分) 在你的长成过程中,有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精神、许多情感.会伴 你一路同行,令你铭记,令你感怀,令你奋进。请你以“ 伴我同行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囊 1、悬玄 纶伦 彩采 2 4、(1)五岭逶迤腾细浪。(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 马冰河入梦来。(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 泥更护花。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5.①鸭绿江嘉裕关②秦始皇、蒙恬等孟姜女哭长城 不到长城 非好汉等 ③示例:长城是我心中的彩虹。 6、如:①贪婪者必自毙。②没有标牌的陷阱才是致命的。③安逸让人忘 记忧患 7、紧扣主题“爱我中华”,前后连贯,表达流畅即可 8、犯罪同“嬉”,开玩笑喜欢,爱好 代词,代烛邹 9、C 10、D 11、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 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21.第 14 段中母亲最终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为什么?(3 分) 22.读完《一颗豆粒》后,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3 分) 四、写作(40 分) 在你的长成过程中,有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精神、许多情感……会伴 你一路同行,令你铭记,令你感怀,令你奋进。请你以“ 伴我同行”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 500 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06/2007 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悬 玄 纶 伦 明 名 彩 采 2、D 3、B 4、(1)五岭逶迤腾细浪。(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 马冰河入梦来。(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 泥更护花。 (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5.①鸭绿江 嘉裕关 ②秦始皇、蒙恬等 孟姜女哭长城 不到长城 非好汉等 ③示例:长城是我心中的彩虹。 6、如:①贪婪者必自毙。 ②没有标牌的陷阱才是致命的。 ③安逸让人忘 记忧患 7、紧扣主题“爱我中华”,前后连贯,表达流畅即可。 8、 犯罪 同“嬉”,开玩笑 喜欢,爱好 代词,代烛邹 9、C 10、D 11、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 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12、机智善辩,巧妙维护个人及国家的尊严,具有政治家、外交家的风范等。 (言之成理) 13、女儿为参加读书比赛而囫囵吞枣的读书(意对即可。)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有关“读书”名句略 15、学以致用或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意对即可。) 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16、快乐的读,快乐的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17、本题为开放性的试题,意思对即可 chong Jing 19、进一步突现他们家庭的贫穷,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20、她不忍心让孩子和她一起苦熬岁月。(或:她没有信心和勇气再坚持下去了) 21、儿子的坚强给了她活下去的信念。(或:她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 22、母亲。她历尽艰辛抚养两个儿子,并且最终战胜了死亡。(或者,对大儿子 的印象最深。因为他年纪虽小,却承担了所有家务,深深地体谅母亲,使母亲 又生出了活下去的信念)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3640分): 1、中心突出,内容具体,材料典型;2、结构严谨;3、语言生动,表 达流畅:4、无错别字,标点正确。 类(32-35分) 1、中心基本突出,内容基本具体:;2、结构基本完整:3、语言基本通 顺,表达较清楚;4、有个别错别字和标点错。 三类(28-31分) 1、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2、结构不完整;3、语言不够通顺: 语病较多。 四类(0-24分) 文不对题;2、结构混乱:3、语言不通顺:4、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
12、机智善辩,巧妙维护个人及国家的尊严,具有政治家、外交家的风范等。 (言之成理) 13、女儿为参加读书比赛而囫囵吞枣的读书(意对即可。)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有关“读书”名句略 15、学以致用或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意对即可。) 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16、快乐的读,快乐的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17、本题为开放性的试题,意思对即可。 18、zhǎn rù chōng jǐng 19、.进一步突现他们家庭的贫穷,为下文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20、她不忍心让孩子和她一起苦熬岁月。(或:她没有信心和勇气再坚持下去了) 21、儿子的坚强给了她活下去的信念。(或:她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 22、母亲。她历尽艰辛抚养两个儿子,并且最终战胜了死亡。(或者,对大儿子 的印象最深。因为他年纪虽小,却承担了所有家务,深深地体谅母亲,使母亲 又生出了活下去的信念)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36—40 分): 1、 中心突出,内容具体,材料典型;2、结构严谨;3、语言生动,表 达流畅;4、无错别字,标点正确。 二类(32—35 分) 1、 中心基本突出,内容基本具体;2、结构基本完整;3、语言基本通 顺,表达较清楚;4、有个别错别字和标点错。 三类(28—31 分) 1、 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具体;2、结构不完整;3、语言不够通顺; 语病较多。 四类(0—24 分) 文不对题;2、结构混乱;3、语言不通顺;4、错别字和标点错误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