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 :咏物诗的类型 所谓咏物诗,就是那些以大自然中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歌咏对象,抒发 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千百年来,咏物诗以其独特的艺术 魅力感染和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和普通百姓。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二:咏物诗鉴赏 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 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 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 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 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 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 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 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 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 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 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 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 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淸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 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 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 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具体描写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 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三:咏物诗的境界 据佛家关于境界的说法,把咏物诗分三层。第一层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时的 山与水在作者的面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即:实物描写)。第二层境界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
咏物诗 一:咏物诗的类型 所谓咏物诗,就是那些以大自然中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歌咏对象,抒发 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千百年来,咏物诗以其独特的艺术 魅力感染和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和普通百姓。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二:咏物诗鉴赏 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 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 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 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 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 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 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 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 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 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 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 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 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 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 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 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具体描写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 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三:咏物诗的境界 据佛家关于境界的说法,把咏物诗分三层。第一层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时的 山与水在作者的面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即:实物描写)。第二层境界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
是水。这要求作者观察事物时需要看到事物的内在的东西,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即:写物寄情,物情各半)。第三层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作者从事物的表面看到 事物内在的本质,看懂了、看透了,达到物我合一、天人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认识 到了这个水平,便是达到了至高境界(即:物的口吻,自己的思想) 我们不妨借助佛家的这个说法,来体会一下咏物诗的境界问题。让我们来举贺知章的《咏 柳》来说明第一层境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把柳树的特点、形态以及柳树与时令的关系都写的很好,诗的技巧很高超。作为 千古流传的名篇,确实有许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但这首诗只是咏物诗的第一层境界,它 除了说柳树,其它的基本什么都没说。它的优点在于把柳树说得很好,很准确,说到家了 缺点也在这里。柳树就是柳树,不是别的。因此读后给我们的感觉是简单明快,但余味少。 这就是看山就是山,见水就是水 类似的咏物诗很多,如骆宾王七岁就写了著名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在诗人的笔下,鹅的形态、动作被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白毛、绿水、红掌、 清波,四种颜色搭配起来,画面鲜艳明丽,浮和拨的动作生动准确 咏物诗到了第二层境界,物已非原物,它已经被作者赋予了主观的认识,作者把自己 对世界、对生活的认知加到物的身上,物就不是自己了,是作者的道具而己。如虞世南的《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前两句还是对蝉的客观描写,后两句完全是作者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通过蝉的形象来表 达。表面上说蝉,实际说的是理。这样的写法,往往采用双关、象征、比喻等等手段,最终 达到表达自己想法的目的。那居高者已经不是蝉,而是人了。蝉如此,人也是如此。透过物 本身的特点来展开联想和发挥,达到哲理诗化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握住度,发 挥的要贴切自然,切忌生拉硬拽。 当代网络诗人西部小王曾经有一首写《跳棋》的诗,很符合这个特点。我们抄录来,读 者可以自己去细细的体会 或具人形或作球,搭桥拦路自为谋:从来捷足须捷径,踩过同行多少头。 咏物诗的最高境界是物与我的合一。我的身世、感慨、寄托完全透过物来表达。目的明 明写的是自己,却基本不暴露,作者的本意隐藏的很深。但我们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却分明可以感受出来。也就是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里边加入了作者的灵魂。同样是 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 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人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假借蝉的口气来写蝉,表面看来是蝉在自说自话,其实全部 是诗人自己的心声。全诗采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喻成蝉。全篇还采用双关的手法,从颔 联开始,句句写的都是蝉,但句句其实又都是自己。那“玄鬓影”和“白头吟”,既是蝉 也是囹圄中的自己。那“露重”和“风多”既是蝉的境遇,也是自己的遭际。而结尾的蝉的 一问,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声声呐喊。 当代著名诗人刘甲夫先生的《雪莲》也是这样的作品 孤标遗世枕流霞,难做人前解语花。云际芙蓉爱冰雪,春风不必到天涯。 刘甲夫先生为人刚正不阿,胸怀坦荡,性格孤傲,这“难做人前解语花”就是自己的内
是水。这要求作者观察事物时需要看到事物的内在的东西,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即:写物寄情,物情各半)。第三层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作者从事物的表面看到 事物内在的本质,看懂了、看透了,达到物我合一、天人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认识 到了这个水平,便是达到了至高境界(即:物的口吻,自己的思想) 我们不妨借助佛家的这个说法,来体会一下咏物诗的境界问题。让我们来举贺知章的《咏 柳》来说明第一层境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把柳树的特点、形态以及柳树与时令的关系都写的很好,诗的技巧很高超。作为 千古流传的名篇,确实有许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但这首诗只是咏物诗的第一层境界,它 除了说柳树,其它的基本什么都没说。它的优点在于把柳树说得很好,很准确,说到家了。 缺点也在这里。柳树就是柳树,不是别的。因此读后给我们的感觉是简单明快,但余味少。 这就是看山就是山,见水就是水。 类似的咏物诗很多,如骆宾王七岁就写了著名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在诗人的笔下,鹅的形态、动作被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白毛、绿水、红掌、 清波,四种颜色搭配起来,画面鲜艳明丽,浮和拨的动作生动准确。 咏物诗到了第二层境界,物已非原物,它已经被作者赋予了主观的认识,作者把自己 对世界、对生活的认知加到物的身上,物就不是自己了,是作者的道具而已。如虞世南的《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前两句还是对蝉的客观描写,后两句完全是作者自己对生活的感悟,通过蝉的形象来表 达。表面上说蝉,实际说的是理。这样的写法,往往采用双关、象征、比喻等等手段,最终 达到表达自己想法的目的。那居高者已经不是蝉,而是人了。蝉如此,人也是如此。透过物 本身的特点来展开联想和发挥,达到哲理诗化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握住度,发 挥的要贴切自然,切忌生拉硬拽。 当代网络诗人西部小王曾经有一首写《跳棋》的诗,很符合这个特点。我们抄录来,读 者可以自己去细细的体会。 或具人形或作球,搭桥拦路自为谋;从来捷足须捷径,踩过同行多少头。 咏物诗的最高境界是物与我的合一。我的身世、感慨、寄托完全透过物来表达。目的明 明写的是自己,却基本不暴露,作者的本意隐藏的很深。但我们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却分明可以感受出来。也就是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里边加入了作者的灵魂。同样是 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 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人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假借蝉的口气来写蝉,表面看来是蝉在自说自话,其实全部 是诗人自己的心声。全诗采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喻成蝉。全篇还采用双关的手法,从颔 联开始,句句写的都是蝉,但句句其实又都是自己。那“玄鬓影”和“白头吟”,既是蝉, 也是囹圄中的自己。那“露重”和“风多”既是蝉的境遇,也是自己的遭际。而结尾的蝉的 一问,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声声呐喊。 当代著名诗人刘甲夫先生的《雪莲》也是这样的作品。 孤标遗世枕流霞,难做人前解语花。云际芙蓉爱冰雪,春风不必到天涯。 刘甲夫先生为人刚正不阿,胸怀坦荡,性格孤傲,这“难做人前解语花”就是自己的内
心独白。他又甘于寂寞,蔑视功名富贵,那“春风不必到天涯”的说法更见境界。表面上写 的是雪莲的精神品质,但其实都是自己。王成纲先生曾经说:我是把“云际芙蓉”和甲夫划 等号的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咏物诗的境界之说,只是想给读者一个理解和认识上的方法,并不 是说谁高谁低。贺知章的《咏柳》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一样是千古名篇。因为目的不同, 着眼点不同,因而手段不同。 综合来说,第一层的写法,主要在于刻画细腻、生动、准确、传神,使读者感到该物的 外在和内在的美。 第二层境界的写法需要发挥的是诗人的诗思。物非原物,已被作者赋予了主观意识,加 上了作者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在这里,物的本来面目己经被减弱,只是做了作者的话题 和道具。作者的看法未必所有的读者都会同意,但作者自己的生活体验就是这样,并且用诗 的形式表达了出来。第二种境界的咏物诗,往往采用双关、象征、比喻等手段,透过物本身 的特点来展开联想和发挥,最终达到表达自己想法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写这种诗,一是 要把握住度,发挥要贴切自然,切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二是不可过于理性化而缺乏感情, 诗的灵魂是情,而写景、写理最终都是为写情服务的。写理一定要倾注作者自己的感情,爱 憎、嘲都是可以的,但不能没有感情。如果过于理性化而缺乏感情,那就变成了佛或道的偈 语,已不再是诗了。诗人在生活中要独具慧眼,时刻发现生活中能反映诗意的地方,或哲理」 或趣味,或诙谐,或幽默,或赞美,或挞伐。站在不同的角度写,就会有不同的褒贬态度 因为物只是个道具,演什么戏当然要诗人自己说了算 第三层的写法,因为物我合一,写物就是写自己。咏物已经不是主要目的,演义的是自 己的人生,自己的身世、感慨、寄托完全通过物来表达。明明是写自己,却处处以物的面目、 物的口气出现。物看起来还是物,却已注入了我的灵魂。这里的“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作 者自己,但也可以象写第一人称的小说一样,用物来隐喻另外一个“我”。这样的诗一旦写 好了,最容易感动人,因为它包含了作者全部的思想感情,是作者自己灵魂的化身。 所谓蒙太奇结构,就是象电影中的镜头连接一样,展现一个一个镜头,没有大的情节跳跃 和转折,它们的连接组合给读者形成一个统一的或许是悲伤的或许是美丽的诗境。个人是贴 着第三种咏物诗的意境而写的,至于理想与效果是否一样,有待方家来评。 四:名家名言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咏物诗可分两类,一类单纯状物(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柳》),一类则于状 物之外,别有寄托,也就是“托物寓意”。这首诗是托物寓意的。托物寓意的咏物诗,阅读 时要透过表层的写物,探知深层的情志。 咏物诗则可分为比体咏物诗(又称感物诗)、赋体咏物诗(又称吟物诗)两大类。前者以 托物言志为主,后者以描摹物态为主。还有人将那种堆砌典故而成的咏物诗单独列为一类: 事类咏物诗。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心独白。他又甘于寂寞,蔑视功名富贵,那“春风不必到天涯”的说法更见境界。表面上写 的是雪莲的精神品质,但其实都是自己。王成纲先生曾经说:我是把“云际芙蓉”和甲夫划 等号的。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咏物诗的境界之说,只是想给读者一个理解和认识上的方法,并不 是说谁高谁低。贺知章的《咏柳》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一样是千古名篇。因为目的不同, 着眼点不同,因而手段不同。 综合来说,第一层的写法,主要在于刻画细腻、生动、准确、传神,使读者感到该物的 外在和内在的美。 第二层境界的写法需要发挥的是诗人的诗思。物非原物,已被作者赋予了主观意识,加 上了作者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在这里,物的本来面目已经被减弱,只是做了作者的话题 和道具。作者的看法未必所有的读者都会同意,但作者自己的生活体验就是这样,并且用诗 的形式表达了出来。第二种境界的咏物诗,往往采用双关、象征、比喻等手段,透过物本身 的特点来展开联想和发挥,最终达到表达自己想法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写这种诗,一是 要把握住度,发挥要贴切自然,切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二是不可过于理性化而缺乏感情, 诗的灵魂是情,而写景、写理最终都是为写情服务的。写理一定要倾注作者自己的感情,爱、 憎、嘲都是可以的,但不能没有感情。如果过于理性化而缺乏感情,那就变成了佛或道的偈 语,已不再是诗了。诗人在生活中要独具慧眼,时刻发现生活中能反映诗意的地方,或哲理, 或趣味,或诙谐,或幽默,或赞美,或挞伐。站在不同的角度写,就会有不同的褒贬态度。 因为物只是个道具,演什么戏当然要诗人自己说了算。 第三层的写法,因为物我合一,写物就是写自己。咏物已经不是主要目的,演义的是自 己的人生,自己的身世、感慨、寄托完全通过物来表达。明明是写自己,却处处以物的面目、 物的口气出现。物看起来还是物,却已注入了我的灵魂。这里的“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作 者自己,但也可以象写第一人称的小说一样,用物来隐喻另外一个“我”。这样的诗一旦写 好了,最容易感动人,因为它包含了作者全部的思想感情,是作者自己灵魂的化身。 所谓蒙太奇结构,就是象电影中的镜头连接一样,展现一个一个镜头,没有大的情节跳跃 和转折,它们的连接组合给读者形成一个统一的或许是悲伤的或许是美丽的诗境。个人是贴 着第三种咏物诗的意境而写的,至于理想与效果是否一样,有待方家来评。 四:名家名言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咏物诗可分两类,一类单纯状物(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柳》),一类则于状 物之外,别有寄托,也就是“托物寓意”。这首诗是托物寓意的。托物寓意的咏物诗,阅读 时要透过表层的写物,探知深层的情志。 咏物诗则可分为比体咏物诗(又称感物诗)、赋体咏物诗(又称吟物诗)两大类。前者以 托物言志为主,后者以描摹物态为主。还有人将那种堆砌典故而成的咏物诗单独列为一类: 事类咏物诗。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 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 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 独白。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道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 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 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 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 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画眉鸟 欧阳修
1、诵读解意 2、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3、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4、手法: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诵读解意 2、形象分析 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 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 3、作者处境: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 5、手法分析:1、托物言志,以物喻人。2、环境烘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⑴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 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 独白。 ⑵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 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 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 “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 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 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画眉鸟 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 可以自由的飞翔。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右灰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⑴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 可以自由的飞翔。 ⑵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马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鼠 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菊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石灰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咏物诗的类型 所谓咏物诗,就是那些以大自然中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歌咏对象,抒发作 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千百年来,咏物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 力感染和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和普通百姓。咏物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描摹情态类 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 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苏轼《海棠》“东风 孄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髙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 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 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 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 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 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再来看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这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 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 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 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 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 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 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 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 垂瑞饮清露,流响岀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 这里,蝉的“垂瑞”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 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 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 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
咏物诗的类型 所谓咏物诗,就是那些以大自然中的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歌咏对象,抒发作 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千百年来,咏物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 力感染和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和普通百姓。咏物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描摹情态类 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 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贺知章《咏柳》“碧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苏轼《海棠》“东风 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 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 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二、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 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 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 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再来看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这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 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 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 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 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 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 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 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 垂瑞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 这里,蝉的“垂瑞”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 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 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 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
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常处于 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他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髙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 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 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啊!诗人那种牢骚哀 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与贺知章《咏柳》相比,李商隐《柳》表达出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 境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 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 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对自己身世的悲叹之情 而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 清霜”,实际上托物寓意,揭露、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四、以物喻人类 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 向作者自己。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 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 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 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咏物诗还有托物言理类,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轼的《琴诗》就是最好的 例子。诗中写道: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 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 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 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 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 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咏物诗,通常的一种写法是从事物说开去,我称之为“由物及理(情)”,这里的“物” 指我们要歌咏的事物整体外部形态与内部联系以及外延的总和;这里的“理”指我们通过对 物”的感觉和分析之后,形成的感悟和启发;这里的“情”指我们通过对“物”的感觉和 分析之后,形成的美学感受和情感交汇。这也是比较多人采用的方法,先引出事物,接着是 发展,释放。 有一种写法是从事物的特点入手,即从一个局部入手,这样使得角度比较新,阅读时少 了一些概念和感觉上的熟悉感,从而使诗歌具备了冲击力。我称之为“由局部至物至理(情)” 或者“由局部至理(情)”,这里的“局部”是指我们要歌咏的事物的外部形态、内部联系或
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常处于 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他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 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 写诗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啊!诗人那种牢骚哀 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与贺知章《咏柳》相比,李商隐《柳》表达出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 境: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 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 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对自己身世的悲叹之情。 而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 清霜”,实际上托物寓意,揭露、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四、以物喻人类 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 向作者自己。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 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 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 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咏物诗还有托物言理类,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轼的《琴诗》就是最好的 例子。诗中写道: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 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 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 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 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 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咏物诗,通常的一种写法是从事物说开去,我称之为“由物及理(情)”,这里的“物” 指我们要歌咏的事物整体外部形态与内部联系以及外延的总和;这里的“理”指我们通过对 “物”的感觉和分析之后,形成的感悟和启发;这里的“情”指我们通过对“物”的感觉和 分析之后,形成的美学感受和情感交汇。这也是比较多人采用的方法,先引出事物,接着是 发展,释放。 有一种写法是从事物的特点入手,即从一个局部入手,这样使得角度比较新,阅读时少 了一些概念和感觉上的熟悉感,从而使诗歌具备了冲击力。我称之为“由局部至物至理(情)” 或者“由局部至理(情)”,这里的“局部”是指我们要歌咏的事物的外部形态、内部联系或
者外延的某一或者某些部分,通常是事物具备本体特征的部分。我们对于诗意的感觉或者叫 做阅读的共鸣通常是跟熟知无关的,不管这其中的外部视觉还是内部联结甚至事物之间的联 结,一旦被我们熟知,一旦我们能够对于诗歌走向做出预测,或者从另外的角度说,一旦我 们的诗歌不能让阅读者获取异于普通生活经验的美学感受或者哲理感悟时,我们的诗歌也就 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当然,阅读个体的实际生活经验不尽相同,这个也是诗歌评价不一的原 因所在。那么,咏物诗采用从局部入手的方法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事物的局部从外部到 内部到外延,根据你的美学取向,可以获取很多不同的审美局部,这个使得我们在利用形态 和情感构造诗意空间的时候,获取了更多的构造元素。 既然我们面对一个熟知世界,咏物诗歌的一个方向就是应该引入更大的信息量,让我们 的歌咏内容多元化起来。我们诗歌的构思和切入也不应该在从简单的事物概念和局部特征入 手,而是用复合的方法去构思。说的具体一些,我们的咏物诗歌在木头看来,现在就不应该 仅仅是对于事物的简单感悟。我们从前的咏物诗歌是从感觉的汇合的角度来释放诗意空间, 而这个现在也不适合了。木头采取的方法是更多的从事物内部联结的汇合来营造诗的感觉世 界。咏物诗歌的构思必须比以往更深入,有更加复杂的关联,更多的情感汇合才有出路。当 然这个是木头一家之言。 将我们的注意力总具体的表象引开,进入到事物内部的关联和表现,首先较为深入的 把握这些特征,理解它们。然后引入另外一个甚至更多更开放的表述对象,从你感怀或者引 导你的部分开始,将这个更开放的对象作为诗歌的描说主线,这样会使表述舒缓,并且避免 直白,而将你要歌咏的事物作为诗歌的情感主线,隐藏于描说之后,不时出现于感情释放的 句子当中,这样,我们给我们自己一条相对宽阔的叙说的道路。 这就是木头称之为第三种写法的思考。诗歌发展到今天,多元化的写作方法应该被更 加广泛的应用。归结到咏物诗上,木头认为应该是“由物一到物二局部一理(情)”,其中“物 就是木头在前文说过的更加开放的事物:“物二”即是我们歌咏的事物,其他的定义与 上文同,这里需要申明的一点就是“物一”与“物二”是有一定客观联系的。既然称为多元 化,上面这个式子也只不过是木头的一种具体化的总结,当然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差异,但 是,为了说明这种写法,木头只好如此了。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 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 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 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是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案:第一问的要点是,写红梅、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 内在特点:而《红梅》诗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的要点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其精神品格。) 练习 1、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者外延的某一或者某些部分,通常是事物具备本体特征的部分。我们对于诗意的感觉或者叫 做阅读的共鸣通常是跟熟知无关的,不管这其中的外部视觉还是内部联结甚至事物之间的联 结,一旦被我们熟知,一旦我们能够对于诗歌走向做出预测,或者从另外的角度说,一旦我 们的诗歌不能让阅读者获取异于普通生活经验的美学感受或者哲理感悟时,我们的诗歌也就 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当然,阅读个体的实际生活经验不尽相同,这个也是诗歌评价不一的原 因所在。那么,咏物诗采用从局部入手的方法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事物的局部从外部到 内部到外延,根据你的美学取向,可以获取很多不同的审美局部,这个使得我们在利用形态 和情感构造诗意空间的时候,获取了更多的构造元素。 既然我们面对一个熟知世界,咏物诗歌的一个方向就是应该引入更大的信息量,让我们 的歌咏内容多元化起来。我们诗歌的构思和切入也不应该在从简单的事物概念和局部特征入 手,而是用复合的方法去构思。说的具体一些,我们的咏物诗歌在木头看来,现在就不应该 仅仅是对于事物的简单感悟。我们从前的咏物诗歌是从感觉的汇合的角度来释放诗意空间, 而这个现在也不适合了。木头采取的方法是更多的从事物内部联结的汇合来营造诗的感觉世 界。咏物诗歌的构思必须比以往更深入,有更加复杂的关联,更多的情感汇合才有出路。当 然这个是木头一家之言。 将我们的注意力总具体的表象引开,进入到事物内部的关联和表现,首先较为深入的 把握这些特征,理解它们。然后引入另外一个甚至更多更开放的表述对象,从你感怀或者引 导你的部分开始,将这个更开放的对象作为诗歌的描说主线,这样会使表述舒缓,并且避免 直白,而将你要歌咏的事物作为诗歌的情感主线,隐藏于描说之后,不时出现于感情释放的 句子当中,这样,我们给我们自己一条相对宽阔的叙说的道路。 这就是木头称之为第三种写法的思考。诗歌发展到今天,多元化的写作方法应该被更 加广泛的应用。归结到咏物诗上,木头认为应该是“由物一到物二局部-理(情)”,其中“物 一”就是木头在前文说过的更加开放的事物;“物二”即是我们歌咏的事物,其他的定义与 上文同,这里需要申明的一点就是“物一”与“物二”是有一定客观联系的。既然称为多元 化,上面这个式子也只不过是木头的一种具体化的总结,当然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差异,但 是,为了说明这种写法,木头只好如此了。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 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 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 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是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答案:第一问的要点是,写红梅、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 内在特点;而《红梅》诗仅作了外形描写。 第二问的要点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其精神品格。) 练习 1、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 云 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 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案: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 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 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 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 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 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 答:傲然独立的风姿。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纷谢 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陈焕的"云里溪桥独树 春,客来惊起晓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 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北陂杏花①王安石 一陂春水浇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 或池中小洲 (1)你认为"一陂春水浇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好,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了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 (2)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移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 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成尘"作喻,形成对比,再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 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或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 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 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泾溪(唐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径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川河 这首诗寓含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答案:1,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 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 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 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 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注】留侯:汉代名将张良,功高位重,但却摒弃人间富贵。传说他有大丈夫的胸怀,又有美如少 女的外貌。 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 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 答:傲然独立的风姿。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描写了严冬群芳纷谢, 独有梅花凌寒开放的景象,歌咏了不怕困难、倔强不屈的傲然风骨。陈焕的"云里溪桥独树 春,客来惊起晓妆匀。"写出在深山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诗人突然发现了傲然特立、寂 寞开放的一树梅花,感到意外、惊喜。抒写了诗人高蹈自守的襟怀。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 分) 北陂杏花①王安石 一陂春水浇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一一废止。陂:池塘,这里指池边 或池中小洲 (1) 你认为"一陂春水浇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好,一个"绕"字,使春水富有动感,充满生机,表现了春水爱花惜花的情致。 (2)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安石移情世外,其悲壮即寓闲淡之中"。这种悲壮之情在 诗中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 在诗中诗人用"作雪"和"成尘"作喻 ,形成对比,再以"纵被"和"绝胜"强调了宁 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情。 (或以水边的杏花自况,纵然被春风吹落水上,仍保持着纯洁,远胜于路边的杏花, 在车水马龙中被碾碎,化为污浊的尘土。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 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泾 溪(唐 罗隐)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径溪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川河。 这首诗寓含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早 梅(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诗人笔下的"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2 分)
(2)简要说明第一联和第三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2)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 来反衬早梅不畏严寒的品格。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 的姿色和风韵。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两诗题中都有"雪”,但构思有别。柳诗;罗诗则由"雪"及理,重在议理,"长安 贫者"的形象,是诗人议事论理的根据。 (2)两诗都以雪"为表现对象,但表现的思想感情不相同。柳诗通过塑造"蓑笠翁” 的形象,寄托了清高孤傲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和坚持理想绝不趋 势媚俗的坚定意志。罗诗则 答案(1)柳诗由雪及人。重在写人。"蓑笠翁"的形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 (2)罗诗则通过议论"丰年瑞"的话题,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饱暖 无忧的达官贵人的厌憎和对饥寒交迫的贫苦百姓的同情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 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案:(1)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用"天地 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東 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 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托物言志诗
(2)简要说明第一联和第三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4 分) 【参考答案】 (1)不畏严寒,傲然独立,幽香四溢,素艳芳洁。(2)第一联用对比手法,以万木 来反衬早梅不畏严寒的品格。第三联从嗅觉和视觉感受的角度写出早梅内蕴幽香、外显素艳 的姿色和风韵。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两诗题中都有"雪",但构思有别。柳诗 ;罗诗则由"雪"及理,重在议理,"长安 贫者"的形象,是诗人议事论理的根据。 (2)两诗都以"雪"为表现对象,但表现的思想感情不相同。柳诗通过塑造"蓑笠翁" 的形象,寄托了清高孤傲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和坚持理想绝不趋 势媚俗的坚定意志。罗诗则 答案(1)柳诗由雪及人。重在写人。"蓑笠翁"的形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 (2)罗诗则通过议论"丰年瑞"的话题,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饱暖 无忧的达官贵人的厌憎和对饥寒交迫的贫苦百姓的同情。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 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案:(1)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用"天地" 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 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 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 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托物言志诗